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中國曆朝哪些人可以當兵?

2020-12-22 軍防微觀察

來源:跟著虹攝看世界

據報導,2021年度徵兵網絡報名正式開始。徵兵,就是指按照兵役法的規定,徵集應徵公民到軍隊服現役。國家號召有為青年立志從軍,熱血男兒精忠報國。

從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有軍隊,也就有了徵兵。而這正是各朝代軍制中的重要項目。我們現在就來了解一下,中國曆朝歷代都有哪些人可以當兵!

圖片: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首先是夏商。

夏朝是中國階級社會的開端,國家及其軍隊從此產生,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軍事制度也隨之出現。但由於史料缺乏,對夏朝的兵制記載得並不詳細。據《尚書·甘誓》記載,夏王控制軍隊,其下有"六事之人",可能表明夏王統帥軍隊,轄有分工不同的人員。

夏朝的軍隊兵源主要是貴族和平民,一般情況下奴隸是沒有資格拿起武器作戰的。

商朝的兵制繼承於夏朝,但是與夏朝主要是徵調奴隸主組織人員作戰不同,商開始有了常備軍的概念,但主體還是亦兵亦民的平民士兵。

奴隸作戰最著名的就是商朝滅亡的牧野之戰,商紂此時已無軍可派,於是組織奴隸、俘虜進行作戰,最終遭到了奴隸軍隊的反戈一擊,商朝滅亡。

圖片:夏商的時候,當兵是貴族和平民的事情,武裝奴隸很可能被反戈一擊。

周朝建立後,中國開始有了記載的正式兵制。

俗話說,中國用兵始於黃帝,兵制大備於周朝。

周設大司馬以掌天下之兵,四方有警則徵用諸侯軍隊。周天子有六軍,大國(上公)有三軍,次國(侯伯)有二軍,小國(子男)有一軍。周軍建制,分為軍、師、旅、卒、兩、伍6等。每軍12500人, 由1名軍將(卿)統領;每師2500人, 由1名師帥(中大夫)統領;每旅500人,由1名帥(下大夫)統領;每卒100人,由1名卒長(上士)統領;每兩25人,由1名司馬帶領;每伍5人,由1名伍長帶領。

當然,由於還是奴隸制社會,軍隊的核心還是王公貴族子弟和和由平民組成的甲士。打起仗來主要靠的還是分封的諸侯軍隊。最著名的是傳說中的「烽火戲諸侯」。

圖片: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不過也有人認為,周朝的時候還沒有「烽火」。

周后面是春秋戰國時代。

春秋採用募兵制,工商業開始出現,但是手工匠人和商人也沒有軍事義務,戰爭還是以世襲的貴族為主,還有平民,而農民中的優秀的人也可以選擇當兵。

戰國由於徵戰連連,再想保持過去那種貴族才能當兵的募兵制就不行了,打下去大小貴族都要死絕了。而且戰國時代動不動就是「滅國戰」,因此各國基本上都採用了全民皆兵的政策,以重利為誘,鼓勵士兵殺敵。

最出名的當然是虎狼之師的秦軍。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建立了常備軍,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行了徵兵制。凡年滿十五歲的男子都要登記,隨時應徵服役。

圖片:虎狼之師的秦軍。

秦統一中國後仍然實現徵兵制,凡十七歲到五十六歲的男子都有兵役的義務。

但是,秦朝時期秦軍主力被調往邊境駐防,秦末起義時秦軍主力難以回援,最終導致秦朝中心地帶兵力空虛而滅亡。

漢朝建立後,最開始由於剛剛結束楚漢爭霸之戰,還有匈奴等虎視眈眈,因此也採取全民皆兵的徵兵制,年滿二十歲的男子都要登記,二十三歲開始服兵役兩年,隨後歸家成為後備兵聽徵召。

漢武帝後開始採取募兵制,也就是分為名門子弟、戍邊屯田和邊兵兼農的屯兵,投降的外族兵以及囚徒兵等。募兵制使得軍人的職業化日趨明顯,但此後從西漢到東漢,軍隊戰鬥力越來越差,東漢末年的漢軍已是民不知兵,兵不勝戰了。

圖片: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主要採取的是世兵制,也就是說是世襲兵役制,你當兵,你兒子也當兵,孫子也當兵。

三國時期為了獲得足夠的兵源,將戶口分為普通戶、屯田戶和軍戶。軍戶專門為國家服兵役。這種方式雖然在三國亂世為爭霸的各路諸侯提供了兵員,而且當兵打仗有飯吃,在亂世中也是一種活路。但兩晉南北朝中後期時候,就只有身份低賤的人願意世代為兵,當時社會也以當兵為恥。

我國著名的傳奇故事花木蘭代父從軍就發生在南北朝時期,花家就是世代為兵的軍戶。

圖片:木蘭從軍的花家就是世代軍戶。

隋唐時期一改過去的徵兵制、募兵制、世兵制,採用了府兵制。

府兵制創於西魏,興盛於唐朝。

兵民合一,歸軍府管理,全國都有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衝府,一定年齡的人都有兵役義務,但是府兵需要經過嚴格挑選。府兵平時就是散居務農,農閒訓練,戰時集中,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臨時任命將領。戰爭結束後各回各家,將則歸於朝。

府兵在服兵役時期可免其各項稅賦,因此唐朝中期以前,府兵社會地位很高,士氣旺盛,戰鬥力強。

唐朝府兵制等於說既保障了統治政權的府兵來源,又減少了統治政權的軍事費用的支出。在唐玄宗執政時期,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府兵徵發對象主要是均田農民,隨著均田制的破壞,府兵制失去了賴以實行的經濟條件,府兵逃散的情況日漸增多,徵防更難調發。唐朝不得不依賴各地節度使,為唐朝滅亡埋下了伏筆。

圖片:大唐是中國古代最輝煌的巔峰,軍隊也是堪稱當時一流,《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對軍制的描寫。

宋朝採用了募兵制,在全國招募禁兵,也就是朝廷掌管的正規軍。此外,還有隸屬於地方政府的廂兵,用於邊境守衛的藩兵,以及民兵性質的鄉兵。

所以,《水滸傳》中的林衝的八十萬禁軍教頭,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皇帝近衛軍的教頭,而是正規軍中的教頭。

宋朝除了正常募兵外,還將大量強盜囚徒發配去當兵,這在《水滸傳》中也有描寫,不少武松、林衝等哥哥們就都有被發配的經歷。

而宋朝後期這種方式已經讓民無愛軍之心,軍無報國之志,兵匪不分,軍隊數量大而戰鬥力低下了!面對金人、遼人以及後來的蒙古人,根本就打不贏。向《水滸傳》中徵方臘,還需要讓梁山土匪軍幫忙。

圖片:林衝是八十萬禁軍教頭,這禁軍就是宋朝時代的正規軍的稱謂。

宋後是元明清。

元明清基本上都採用了世兵制為主的兵制。

元朝將「壯士有力之家」定為軍戶,明朝徵召壯丁為軍士,清朝則是八旗子弟皆為兵,漢人可徵召為兵。明朝和清朝時期,也都還有民兵,稱為「民壯」。

清朝末年,八旗這種世襲兵制下的軍隊已不能戰,最後不得不依靠漢族大臣組織的軍隊,雖然也有戰鬥力強的隊伍,但總體上已經是爛到家了!

圖片:八旗兵在清末已無戰鬥力。

圖片:清朝的漢軍兵勇。

北洋政府時期,主要採用的是募兵制。1915年制定《暫行陸軍徵募條例(草案)》,將兵役分為常備、續備、後備、國民4種,但並未執行。

其實啊,這些徵兵募兵方案就是一紙空文,各路軍閥全部都是自行募兵,不守定製。大帥有錢有槍,就能招兵買馬。國民政府成立後,仍沿用募兵制,規定年滿十八到四十五歲的男子,不服常備兵役者皆服國民兵役。當然,這些兵制也是紙上空文,各方勢力還是自己招自己的兵。

徵兵實則抓丁,也叫抓壯丁,兵員素質更無從談起了。

圖片:抓壯丁、抽壯丁、賣壯丁是民國兵制的特點。

加油啊,系紅領帶的大哥哥!for 川普

日蘇與美國科技戰失敗的前車之鑑,中國勝算有幾何?

相關焦點

  • 人生高開低走的楊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這四個人的詩歌及駢文都帶有非常明顯的個人風格,後人總結為:「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逸」。得「雄厚」二字評價的楊炯,雖然排名靠前,卻最讓人忽略,還不如末位的駱賓王讓人印象深刻,畢竟很多人會背誦的第一首古詩就是《詠鵝》。今天來聊聊這個讓人記不住的四傑之一:楊炯。
  • 少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老則會挽雕弓如滿月,射天狼
    正如王昌齡所言,這些將士用熱血和生命作到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貶為參軍,但是卻在戰場被感染:鐵血精神是可以被感染,如近現代大批知識青年奔赴抗日戰場。湧現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 百無一用是書生,寧採臣VS許仙,誰更勝一籌?
    《新白娘子傳奇》《新白娘子傳奇》趙雅芝和葉童版是一代經典,更是很多人的回憶。趙雅芝和葉童的演技更是毋庸置疑,就讓小編來說說角色吧!白素貞(就是現在的白富美)因為要報恩,來到許仙身邊。許仙的性格用現在來說,就是傻白甜,二愣子。
  • 寧為百夫長!《坦克世界》還原英國第一款主戰坦克的升級之路
    1945年4月開始,A41原型車駛下生產線,取名"百夫長",同年5月,首批6輛"百夫長"原型車被派往德國進行測試,測試中"百夫長"的性能在幾乎所有方面都完爆了A43"黑太子",成為了壓死A43計劃的最後一根稻草。百夫長坦克早期MK1型和MK2型安裝1門76.2毫米火炮,第一次改進MK3型為提高火力換裝83.4毫米火炮,83.4毫米火炮裝有抽氣裝置。
  • 冷兵器時代,有哪些殺氣很重的詩?讓人一讀便感到不寒而慄?
    正所謂「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詩詞,最初只是文人抒發感情的一種方式,但中國向來是詩的國度,唐詩、宋詞、元曲更是耀眼的明珠,因之也產生了千千萬萬首絕佳之作,而詩歌的題材和類型,也在發展中變得越來越豐富。
  • 宋代——書生的伊甸園中感受宋人的生活指數
    很多人都認為宋代「積貧積弱」,一部宋代史就是一部抗擊外來侵略史。但在西方流行的史學著作中,大多數都認為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時期。歷史學家看問題的角度各有不同,有截然不同的觀點,也無須糾結哪方的觀點才是正確的。
  • 這30句愛國詩詞,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相信種子 | 相信歲月 遇見孩子綻放的現在 | 預見孩子美好的未來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做一個自我實現著的自由人
  • 都是書生與女鬼的故事,為何電影版寧採臣比原著更動人
    拋開演員、演技、特效之類的,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劇情本身。眾所周知,《倩女幽魂》是改編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聶小倩》,但其實二者的劇情差別還是挺大的。以至於現在我們提起聶小倩,大家心裡記得的都只是電影裡的劇情。同樣都是書生與女鬼的故事,為什麼改編版的會比原著更深入人心呢?
  • 從許仙到寧採臣,古代文學作品中,為何美女偏愛書生?背後有深意
    惹人憐的女鬼和痴情的書生張國榮和王祖賢主演的《倩女幽魂》,相信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經典:女鬼聶小倩的悲慘遭遇……書生寧採臣的執著……俠士燕赤霞的大無畏……尤其是聶小倩與寧採臣的最後訣別《倩女幽魂》的故事改編自清代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聶小倩》,書中聶小倩是一個生前只活了十八歲的女鬼,因未葬歸故裡而是成了古寺旁的荒墳一座,導致被妖怪和夜叉脅迫,成為引誘過路的商客和書生的工具。後來有感於書生寧採臣的正氣,小倩便協助寧採臣脫離危險,並將自己的骸骨託付寧帶回家鄉。
  • 杜甫這首詩短短28字誇了4個人,卻罵了一群人,最後一句非常解氣
    李白是詩仙,仙人當然看不見人間疾苦,所以可以看到李白的詩大多是很浪漫灑脫、豪邁奔放的。而杜甫是詩聖,這個聖是心懷天下的寬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是推己及人後高尚品格和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原來鹿晗才是「寧採臣」最佳人選,國家寶藏書生造型曝光,太絕了
    原來鹿晗才是」寧採臣「最佳人選,國家寶藏書生造型曝光,太絕了鹿晗在娛樂圈可是頂流級別的偶像藝人,當初剛回國的時候人氣是直線上升,絲毫不輸現在任何一個當紅流量小生。儘管現在圈內的偶像愛豆是一波又一波,但鹿晗在圈內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 「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是什麼意思,為何朱元璋經常說此句?
    「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含義不深,為何把老祖宗精神丟棄了?我們老祖宗留下一些很多俗語既體現了老祖宗智慧,也有民間哲理。當然很多俗語並非都是正確的,也並非是一種民族精神的延續。近日,在全球疫情不斷蔓延下,從一則文章中看到一句俗語叫「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從字面意思很好懂,反映了人們渴望和平,不願生活在亂世中。但這句話卻折射出很多無奈,也看出隨著歷史演變中老祖宗一些精神在丟失。出自何處?
  • 曹駿演禁慾書生版許仙,成史上最帥,網友直呼有寧採臣的味道
    每日為您送上關於娛樂圈的最新動態和獨家分析,感謝您長期的關注和支持!在「請演員就位2」的決賽中,三個最受觀眾歡迎的演員獲得了重返舞臺的機會,黑馬導演陸川也為他們製作了一部極具衝擊力的短片「白蛇人間」。電影短片出來後,觀眾紛紛評論曹駿飾演的許仙有著許仙和寧採臣混搭的氣質,正氣十足,非常罕見,如今的古裝劇中,很多男孩子都是以瘦弱俊美為打扮方向,很少看到這樣的氣質獨特,讓人眼前一亮的角色。
  • 陳星旭:「寧採臣不好演,但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經典」
    文 | 牛角尖 陳星旭在知道自己可以出演「寧採臣」這一角色時,內心頗為驚喜。他與導演、編劇,還有項目發起人劉朝暉聊了很久,共同為「寧採臣」這一人物找到表演支撐。 新版《倩女幽魂:人間情》(簡稱《倩女幽魂》)上線騰訊視頻,已有四日。
  • 美國運通重新開放百夫長休息室
    與許多機場休息室一樣,由於疫情,美國運通百夫長休息室目前關閉。不過,這家信用卡公司打算逐漸重新開放其休息室。當然,要有適應的設施和服務,以確保遊客的健康和安全。令人驚訝的是,與此同時,美國運通宣布將顯著擴大兩個美國百夫長休息室的地點。
  • 讓我印象深刻的信用卡——百夫長黑金卡
    由於婚禮現場處於偏僻的義大利山村,又恰逢義大利人都在度假,要找到合適的舞獅表演者很有難度。最終美國運通公司尋遍了義大利,幸運地找到了2位學習中國功夫的義大利人,邀請他們到婚禮現場進行舞獅表演,完成了持卡人的請求。 這些廣為流傳的故事,酣暢淋漓地展現著運通公司的服務宗旨:有求必應。無論持卡人身在何處,無論持卡人是想上天還是下海,運通公司都會儘可能地為持卡人實現。
  • 寧採臣又被cue!前有鹿晗,後有曹駿,白衣書生都叫「寧採臣」?
    在這檔節目中,鹿晗是國寶「明衍聖公朝服」的守護者,一身古裝扮相,盡顯書生意氣。很多網友在看了鹿晗的造型之後,紛紛驚嘆道,這不就是寧採臣嗎?不過,大家可算是誤會了,鹿晗飾演的並非寧採臣,而是文學大家沈德符。鹿晗在節目中,為觀眾還原了一場關於禮儀道德的辯論,講述華夏之文明。
  • 專訪|陳星旭:「寧採臣不好演,但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經典」
    文 | 牛角尖陳星旭在知道自己可以出演「寧採臣」這一角色時,內心頗為驚喜。他與導演、編劇,還有項目發起人劉朝暉聊了很久,共同為「寧採臣」這一人物找到表演支撐。新版《倩女幽魂:人間情》(簡稱《倩女幽魂》)上線騰訊視頻,已有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