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37年5月下旬,28歲的紅九軍軍長孫玉清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四月份兵敗被俘以後,馬家軍用盡了各種辦法迫使他投降,孫玉清始終心堅如鐵。
他忘不了那些血染河西的九軍將士們。
兩個月前,他的搭檔九軍政委陳海松犧牲在了梨園口。
拒絕投降的孫玉清早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一個漆黑的夜晚,負責看押孫玉清的馬忠義接到馬步芳處決孫玉清的密令。劊子手馬昌龍用尖刀結束了孫玉清的生命。
當天晚上,馬昌龍將孫玉清的遺體用馬車拉到西寧南門外,推進土坑,草草掩埋。
第二天,馬步芳為了加官進爵,邀功行賞,又派人取回了孫玉清的首級,拍照送往南京。
一代戰將就這樣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中。
二
1909年3月,孫玉清出生在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高橋鄉孫家灣一個一貧如洗的家庭。
請注意這句話,包含了兩個關鍵信息:
1.黃安縣出生
2.一貧如洗的家庭
這兩個特點決定了孫玉清的一生註定不會平靜。
18年後,中國革命歷史上著名的「黃麻暴動」在黃安、麻城一帶拉開了帷幕。
這場暴動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也包括孫玉清。
18歲的孫玉清正在一家糧行當學徒,他在年幼的時候失去了自己的雙親。
年紀輕輕卻已經飽嘗了世間冷暖,受盡了社會的壓迫。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孫玉清走過的會是和父輩一樣的路。
從糧行的學徒到糧行的小夥計,過著食可裹腹卻一貧如洗的生活。
慢慢的,他會發現自己越努力,反而越貧窮。糧行的老闆和地主家的兒子天天花天酒地卻總有花不完的錢。
但他只能平靜的接受這一切,用一句時髦的話說這可能就是生活。
1927年,意外還是來了,革命的烽火點燃了黃安。起義部隊打開了土豪家的倉庫,把倉庫裡的糧食、布匹分給了貧苦的百姓。
孫玉清第一次了解到了階級壓迫的理論,第一次認識到了無產階級也可以成為國家的主人。
他終於明白了自己的貧窮不是因為不努力。
他感覺到自己渾身的血液都沸騰了,他要加入革命的隊伍。
從這一刻起到生命的終點,孫玉清再也沒有動搖過心中的信念。
三
孫玉清加入的部隊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這就是我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三大主力之一紅四方面軍的前身。
成為紅軍的孫玉清機智勇敢,接下一段時間就是不停的打仗,不停的升官。
到了1932年,孫玉清已經是一名營長了。這一年的10月,鄂豫皖根據地周邊形勢惡化,已經難以固守。
四方面軍踏上轉戰的徵程,孫玉清奉命在新集阻擊敵人掩護大部隊轉移。
四方面軍以擅打硬仗、惡仗而聞名。徐帥帶出來的部隊猛將如雲,許世友、王建安、王近山都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孫玉清用這一仗奠定了他在四方面軍的地位。
承擔阻擊任務的孫玉清打出了進攻的態勢。
在對敵情進行了細緻的偵查之後,他親自率部衝人敵陣,奮勇拼殺。在激烈的戰鬥中,他負了重傷,鮮血直流。
看到營長負傷,戰士們要抬他撤離戰場,他厲聲喝道:「不要管我!」
他忍著劇痛,繼續指揮戰鬥,直到打退敵人後,才讓戰士們給他包紮傷口。
後來,李先念同志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感慨地說:「四方面軍西徵時,在棗陽、新集的戰鬥中,孫玉清率領部隊英勇阻擊敵人,身負重傷,仍然不下火線,為保衛總指揮部安全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靠著這種在戰場上捨我其誰的勇氣,孫玉清在四方面軍獲得了「戰將」的美譽。
1933年6月,四方面軍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木門會議在川陝根據地木門鎮召開,會議決定將四方面軍的兩個軍擴編為四個軍。對幹部進行了調整任命。孫玉清被任命為三十一軍九十一師師長,三十一軍軍長由四方面軍副總指揮王樹聲兼任。
孫玉清的師長當了不到四個月就又升了官,成為了三十一軍的軍長。
這次升遷他要感謝一個人,這個人不是徐向前,也不是張國燾,而是四川軍頭劉湘。
眼看四方面軍日益坐大,劉湘在四川的統治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劉湘組織了六路大軍圍剿川陝蘇區,徐向前和王樹聲分東西兩線抵擋川軍,三十一軍順理成章交給了孫玉清指揮。
在四方面軍眾將的努力下,川軍一敗塗地。
孫玉清指揮三十一軍在歷次戰鬥中衝鋒在前,逐漸成為了四方面軍的主力鐵拳。
戰後不久,孫玉清再次被任命為九軍軍長。
孫玉清依然勇敢,直到踏上河西走廊那片不毛之地。
四
西路軍的失敗是戰略上的失敗,並不是靠部隊的英勇能夠改變的。
孫玉清依然很英勇,紅九軍也依然很能打。
古浪一戰,九軍面對三倍的敵人,膠著血戰了3天。
古浪城殘破的城牆實在是難以阻擋馬家軍的騎兵,孫玉清指揮部隊拼死阻擊,也難以改變局勢。
最終,九軍再傷亡三分之一以後不得不選擇撤離。
孫玉清承擔了古浪失利的絕大部分責任,被免去了軍長職務。
到了石窩分兵以後,孫玉清跟隨王樹聲率領的右支隊向東突圍,遭遇馬家軍大股部隊。右支隊被打散,孫玉清不幸被俘。
被俘之後,他很快被押送到青海西寧面見「青馬」馬步芳。
看著被俘獲的紅軍高級將領,馬步芳得意洋洋,對著臺下昂首站立的孫玉清,高聲問道:「孫軍長以為我軍戰力如何?」
孫玉輕蔑一笑,直視馬步芳。
「只能以龐大的兵力硬拼,不能以少勝多,也不能以對等的兵力取勝!」
馬步芳怒道,「既如此,你怎麼被我們俘虜過來了?」
「彈盡援絕,身陷絕境。」
「這麼說有了彈藥,你還要幹?」
「是的!一個紅軍上戰場離不開槍,幹是紅軍的軍紀。」
馬步芳不甘心於孫玉清的奚落,喝道:
「你是軍長,我也是軍長,今天你被俘,還有什麼話可說?」
「我幹的是正義的事業,有話說不盡,自有後來人!」孫玉清面沉似水。
空氣立時緊張,全廳屏息無聲。馬步芳在地毯上搓了幾下腳,想再說什麼終於說不出來。好一陣才問:
「家裡有什麼人?不想念嗎?」
孫玉清嘆了口氣,想起了早已亡故的父母,想起了西路軍犧牲的戰友兄弟,一時難以自持,喃喃說道:
「離家已久,從來不通信。我本是窮人,管什麼家!四方面軍、西路軍就是我的家,我的官兵就是我的兄弟姐妹。」
馬步芳無言以對,揮手讓人把孫玉清押了下去。
馬步芳並沒有放棄勸降的打算,他親自陪同孫玉清到西路軍的戰俘營訓話。
孫玉清看著昔日的袍澤戰友飽受折磨,心中感慨萬千,他滿懷希望的鼓勵大家:「同志們,西路軍雖然失敗了,紅軍仍然存在,紅軍是殺不完的!
黨中央在陝北建立了根據地,陝北的紅軍壯大了!」
一次次勸降失敗,馬步芳終於失去了耐心,密令處死孫玉清。
孫玉清自知難逃一死,面對劊子手明晃晃的尖刀,高聲喊到「共產主義萬歲」。
五
孫玉清,自幼貧苦,18歲參加革命。作戰勇敢,累累戰功。從鄂豫皖走到川陝甘,從普通戰士到軍長之尊,最後踏上了河西的漫漫徵程。
血戰古浪,他沒有退縮,親自率隊衝殺馬家軍的騎兵。
追責撤職,他沒有埋怨,兢兢業業做好本職的工作。
梨園口兵敗,他沒有放棄,協助右支隊轉戰突圍。
一位鐵骨錚錚的戰將在28歲的年紀犧牲在敵人的刀下。
時間的年輪一圈又一圈,一直到50年之後。
1987年,為了永遠銘記孫玉清的功績,西寧市委、市政府在西路軍紀念館前專內修建了孫玉清的紀念雕像。
1988年9月,中共青海省委、省政府和西寧市委、市政府還在孫玉清的犧牲地特別為他專內建造了漢白玉雕像和紀念碑。紀念碑上刻有徐向前元帥的題詞「西路軍犧牲烈士的精神永垂史冊」和悼念銘文。
他的家鄉湖北省紅安縣也對他的英雄事跡進行了廣泛宣傳。
國家主席李先念回憶說,「我同孫玉清、熊厚發同志是很熟悉的,也非常懷念他們。他們是我們黨的好黨員,是人民的忠誠戰士,是我軍的優秀指揮員。」
將軍身後,極盡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