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軍被俘最高級別將領,拒絕投降,至死高喊共產主義萬歲

2020-12-17 騰訊網

1937年5月下旬,28歲的紅九軍軍長孫玉清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四月份兵敗被俘以後,馬家軍用盡了各種辦法迫使他投降,孫玉清始終心堅如鐵。

他忘不了那些血染河西的九軍將士們。

兩個月前,他的搭檔九軍政委陳海松犧牲在了梨園口。

拒絕投降的孫玉清早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一個漆黑的夜晚,負責看押孫玉清的馬忠義接到馬步芳處決孫玉清的密令。劊子手馬昌龍用尖刀結束了孫玉清的生命。

當天晚上,馬昌龍將孫玉清的遺體用馬車拉到西寧南門外,推進土坑,草草掩埋。

第二天,馬步芳為了加官進爵,邀功行賞,又派人取回了孫玉清的首級,拍照送往南京。

一代戰將就這樣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中。

1909年3月,孫玉清出生在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高橋鄉孫家灣一個一貧如洗的家庭。

請注意這句話,包含了兩個關鍵信息:

1.黃安縣出生

2.一貧如洗的家庭

這兩個特點決定了孫玉清的一生註定不會平靜。

18年後,中國革命歷史上著名的「黃麻暴動」在黃安、麻城一帶拉開了帷幕。

這場暴動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也包括孫玉清。

18歲的孫玉清正在一家糧行當學徒,他在年幼的時候失去了自己的雙親。

年紀輕輕卻已經飽嘗了世間冷暖,受盡了社會的壓迫。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孫玉清走過的會是和父輩一樣的路。

從糧行的學徒到糧行的小夥計,過著食可裹腹卻一貧如洗的生活。

慢慢的,他會發現自己越努力,反而越貧窮。糧行的老闆和地主家的兒子天天花天酒地卻總有花不完的錢。

但他只能平靜的接受這一切,用一句時髦的話說這可能就是生活。

1927年,意外還是來了,革命的烽火點燃了黃安。起義部隊打開了土豪家的倉庫,把倉庫裡的糧食、布匹分給了貧苦的百姓。

孫玉清第一次了解到了階級壓迫的理論,第一次認識到了無產階級也可以成為國家的主人。

他終於明白了自己的貧窮不是因為不努力。

他感覺到自己渾身的血液都沸騰了,他要加入革命的隊伍。

從這一刻起到生命的終點,孫玉清再也沒有動搖過心中的信念。

孫玉清加入的部隊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這就是我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三大主力之一紅四方面軍的前身。

成為紅軍的孫玉清機智勇敢,接下一段時間就是不停的打仗,不停的升官。

到了1932年,孫玉清已經是一名營長了。這一年的10月,鄂豫皖根據地周邊形勢惡化,已經難以固守。

四方面軍踏上轉戰的徵程,孫玉清奉命在新集阻擊敵人掩護大部隊轉移。

四方面軍以擅打硬仗、惡仗而聞名。徐帥帶出來的部隊猛將如雲,許世友、王建安、王近山都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孫玉清用這一仗奠定了他在四方面軍的地位。

承擔阻擊任務的孫玉清打出了進攻的態勢。

在對敵情進行了細緻的偵查之後,他親自率部衝人敵陣,奮勇拼殺。在激烈的戰鬥中,他負了重傷,鮮血直流。

看到營長負傷,戰士們要抬他撤離戰場,他厲聲喝道:「不要管我!」

他忍著劇痛,繼續指揮戰鬥,直到打退敵人後,才讓戰士們給他包紮傷口。

後來,李先念同志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感慨地說:「四方面軍西徵時,在棗陽、新集的戰鬥中,孫玉清率領部隊英勇阻擊敵人,身負重傷,仍然不下火線,為保衛總指揮部安全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靠著這種在戰場上捨我其誰的勇氣,孫玉清在四方面軍獲得了「戰將」的美譽。

1933年6月,四方面軍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木門會議在川陝根據地木門鎮召開,會議決定將四方面軍的兩個軍擴編為四個軍。對幹部進行了調整任命。孫玉清被任命為三十一軍九十一師師長,三十一軍軍長由四方面軍副總指揮王樹聲兼任。

孫玉清的師長當了不到四個月就又升了官,成為了三十一軍的軍長。

這次升遷他要感謝一個人,這個人不是徐向前,也不是張國燾,而是四川軍頭劉湘。

眼看四方面軍日益坐大,劉湘在四川的統治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劉湘組織了六路大軍圍剿川陝蘇區,徐向前和王樹聲分東西兩線抵擋川軍,三十一軍順理成章交給了孫玉清指揮。

在四方面軍眾將的努力下,川軍一敗塗地。

孫玉清指揮三十一軍在歷次戰鬥中衝鋒在前,逐漸成為了四方面軍的主力鐵拳。

戰後不久,孫玉清再次被任命為九軍軍長。

孫玉清依然勇敢,直到踏上河西走廊那片不毛之地。

西路軍的失敗是戰略上的失敗,並不是靠部隊的英勇能夠改變的。

孫玉清依然很英勇,紅九軍也依然很能打。

古浪一戰,九軍面對三倍的敵人,膠著血戰了3天。

古浪城殘破的城牆實在是難以阻擋馬家軍的騎兵,孫玉清指揮部隊拼死阻擊,也難以改變局勢。

最終,九軍再傷亡三分之一以後不得不選擇撤離。

孫玉清承擔了古浪失利的絕大部分責任,被免去了軍長職務。

到了石窩分兵以後,孫玉清跟隨王樹聲率領的右支隊向東突圍,遭遇馬家軍大股部隊。右支隊被打散,孫玉清不幸被俘。

被俘之後,他很快被押送到青海西寧面見「青馬」馬步芳。

看著被俘獲的紅軍高級將領,馬步芳得意洋洋,對著臺下昂首站立的孫玉清,高聲問道:「孫軍長以為我軍戰力如何?」

孫玉輕蔑一笑,直視馬步芳。

「只能以龐大的兵力硬拼,不能以少勝多,也不能以對等的兵力取勝!」

馬步芳怒道,「既如此,你怎麼被我們俘虜過來了?」

「彈盡援絕,身陷絕境。」

「這麼說有了彈藥,你還要幹?」

「是的!一個紅軍上戰場離不開槍,幹是紅軍的軍紀。」

馬步芳不甘心於孫玉清的奚落,喝道:

「你是軍長,我也是軍長,今天你被俘,還有什麼話可說?」

「我幹的是正義的事業,有話說不盡,自有後來人!」孫玉清面沉似水。

空氣立時緊張,全廳屏息無聲。馬步芳在地毯上搓了幾下腳,想再說什麼終於說不出來。好一陣才問:

「家裡有什麼人?不想念嗎?」

孫玉清嘆了口氣,想起了早已亡故的父母,想起了西路軍犧牲的戰友兄弟,一時難以自持,喃喃說道:

「離家已久,從來不通信。我本是窮人,管什麼家!四方面軍、西路軍就是我的家,我的官兵就是我的兄弟姐妹。」

馬步芳無言以對,揮手讓人把孫玉清押了下去。

馬步芳並沒有放棄勸降的打算,他親自陪同孫玉清到西路軍的戰俘營訓話。

孫玉清看著昔日的袍澤戰友飽受折磨,心中感慨萬千,他滿懷希望的鼓勵大家:「同志們,西路軍雖然失敗了,紅軍仍然存在,紅軍是殺不完的!

黨中央在陝北建立了根據地,陝北的紅軍壯大了!」

一次次勸降失敗,馬步芳終於失去了耐心,密令處死孫玉清。

孫玉清自知難逃一死,面對劊子手明晃晃的尖刀,高聲喊到「共產主義萬歲」。

孫玉清,自幼貧苦,18歲參加革命。作戰勇敢,累累戰功。從鄂豫皖走到川陝甘,從普通戰士到軍長之尊,最後踏上了河西的漫漫徵程。

血戰古浪,他沒有退縮,親自率隊衝殺馬家軍的騎兵。

追責撤職,他沒有埋怨,兢兢業業做好本職的工作。

梨園口兵敗,他沒有放棄,協助右支隊轉戰突圍。

一位鐵骨錚錚的戰將在28歲的年紀犧牲在敵人的刀下。

時間的年輪一圈又一圈,一直到50年之後。

1987年,為了永遠銘記孫玉清的功績,西寧市委、市政府在西路軍紀念館前專內修建了孫玉清的紀念雕像。

1988年9月,中共青海省委、省政府和西寧市委、市政府還在孫玉清的犧牲地特別為他專內建造了漢白玉雕像和紀念碑。紀念碑上刻有徐向前元帥的題詞「西路軍犧牲烈士的精神永垂史冊」和悼念銘文。

他的家鄉湖北省紅安縣也對他的英雄事跡進行了廣泛宣傳。

國家主席李先念回憶說,「我同孫玉清、熊厚發同志是很熟悉的,也非常懷念他們。他們是我們黨的好黨員,是人民的忠誠戰士,是我軍的優秀指揮員。」

將軍身後,極盡哀榮。

相關焦點

  • 二戰被俘的日軍最高將領:拒絕自殺謝罪,理由說出來可笑
    就此,福留繁成為二戰中日軍被俘的最高將領。 福留繁成為被俘最高日本軍官 二戰日本人的思維,當俘虜是極度丟臉的事,按照東條英機的「戰陣訓」,寧可死掉也不能忍受被俘的恥辱。
  • 此戰是我軍軍史上罕見的7000多人戰死,12000人被俘
    紅軍西路軍擅長的白刃格鬥,夜襲近營,圍攻近城,伏擊等戰術,在河西走廊面對馬家軍時,起不到任何作用,被迫硬拼陣地戰,馬家軍與馬家軍硬拼,一槍射死了幾名紅軍戰士,最後雖然以重創馬家軍為代價,但西路軍自己也傷亡殆盡。
  • 志願軍被俘最高將領,與美軍頑強鬥爭;被開除軍籍,最後結局怎樣
    雖然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如果有高級將領被敵人所俘虜,怎麼說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甚至說,是讓人不能接受的「羞辱事」。這不,我志願軍被美軍所俘的最高職級將領,是一名老紅軍。他,雖然帶領被打散的官兵頑強地與美軍打遊擊戰。但是,最終還是被俘了。回國後,他被開除了黨籍、軍籍。這位被美軍所俘的志願軍最高職級將領是誰呢?最後,他的結局怎麼樣?
  • 108歲老紅軍王定國:西路軍戰友是她深藏的痛
    王定國耐心細緻地向董漢河講起當年西路軍兵敗後她如何被俘,又是如何反抗,咬敵人的手指。她騰出家裡的客房讓董漢河住下,讓他安心在北京採訪。她還親自帶著董漢河,坐公交車到李卓然、劉瑞龍等原西路軍將領家中採訪。車上沒有座,67歲的王定國用手扶著車門口的立柱站著。董漢河想介紹一下她的身份請大家讓個座,被她阻止。她說她可以要車出行,但不願給公家添麻煩。
  • 解放戰爭被俘的200多位國軍將官,哪五人級別最高?後來結局如何
    解放戰爭中被俘的國軍高級戰俘,五十年代大多數被關進北京功德林管理所。從建國初期到七十年代,功德林關押改造過200多位國民黨高級將領,能進入這裡改造的內戰戰犯,基本是國軍少將軍銜起步,其中一線將領包含軍長、師長、旅長、兵團司令、綏靖區長官等。
  • 此人紅軍西路軍第一叛徒,與馬匪攀上親戚,最後結局受牽連被處決
    ,他們衝破敵軍的封鎖線,從虎豹口強渡黃河,進入甘肅河西走廊,這支部隊稱為「西路軍」。不久,軍閥馬步芳、馬步青等匪軍調集10倍於紅五軍的兵力包圍了高臺縣,當時紅五軍僅有的一部電臺留在臨澤縣,無法向西路軍總指揮部報告情況,只得孤軍作戰。
  • 解放戰爭被俘的國軍將領中,職務和軍銜最高的分別是誰?結局如何
    受老蔣影響,他手下那幫將領也一個個狂得不行,吹牛說大話者比比皆是。然而解放戰爭爆發後,短短三年多時間,老蔣就敗光了800多萬大軍,同時還有上百名國軍高級將領被俘。那麼在這些俘虜當中,職務和軍銜最高的人分別是誰呢?被俘職務最高的人:湯堯。湯堯是安徽合肥人,早年加入過青幫,從軍後擔任過黃埔軍校兵器教官。之後一直在國軍中從事後勤和參謀工作,因此名聲不顯。
  • 解放大西北:馬家軍窮途末路,真的無人投降?
    他的爺爺在清朝末年起兵抗擊過清軍,後來被收編,成為一名清軍將領,曾經率部抗擊過八國聯軍。他的父親也是清軍將領,也抗擊過八國聯軍,後來成為西北軍統帥馮玉祥麾下的師長,曾經擔任過青海省主席。馬步芳則追隨父親,很快成為國民革命軍的師長。可以說他是官三代又是忠烈之後,父親病逝後,他則很快升任為青海省保安處中將處長。
  • 殘害西路軍的馬家軍眾將得到了什麼樣的報應?
    但是他明白誰都可以回去,唯獨他不能,西路軍的血債歷歷在目。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當年幹了些什麼。他雖然活著,卻眼睜睜看著自己奮鬥了半輩子得來的官位、錢財、權勢一件一件的失去。他只能像一條老狗一樣,龜縮在開羅等待著生命的終點。這種折磨可能比死了還要難受。
  • 此人是被俘志願軍最高將領,回國後被開除軍籍,後來結果怎樣?
    當時志願軍被俘的最高將領在回國後被開除了軍籍,他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當時志願軍被俘的最高將領名叫吳成德,是志願軍180師的政治部主任和代政委。他在朝鮮戰場上被俘後回到祖國,卻一直遭到人們的懷疑和議論,直到30餘年之後才恢復了名譽。中國人有著極高的道德標準,這大概是他受到如此待遇的原因。那麼吳成德是怎麼被俘的呢?
  • 楊業:號稱無敵將軍的他,卻被自己人迫害而死
    此時,遠處鐵蹄聲越來越近,在悲痛之中他還不忘告誡將士說他們一起和自己死太可惜了,他們應該馬上撤離,但卻無一人離開。最終,當敵軍到來之後,他和部下一起被俘了。這位將軍就是楊業。楊業的故事,在後世的文藝中,演繹成了一幕幕生動的楊家將故事。
  • 揭秘: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打死的日本最高將領是誰?
    抗日戰爭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結束。在這場長達14年的衛國戰爭中,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奮起抗戰,表現出了英勇頑強的民族精神。中國軍隊在這場民族解放戰爭中殲滅日軍48萬餘人,其中,中國軍隊打死的日本最高將領是誰呢?小編發現日本最高軍銜為大將。
  • 紅10軍出來的最高級幹部是誰?官至正國級,比第一大將級別還高
    劉疇西、方志敏被俘後英勇不屈,在南昌就義,紅20師政治委員易少華受重傷,後來走上軍工領導崗位,於1952年1月15日,樂少華在寓所自殺身亡。那麼在1955年的授銜將軍中,有紅10軍出來的人麼?答案當然是有,他就開國少將汪東興。
  • 遼瀋戰役中,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你擔任什麼職務?
    反觀國民黨軍,最高統帥部還在因為撤軍還是作戰爭論不休,最終結果因為貽誤戰機,國軍主力在東北戰場基本全軍覆沒,逃出來的寥寥無幾。東北野戰軍以70萬人、55萬人的兵力,取得了對國民黨軍隊的最後勝利。那麼,在這場重大戰役中,雙方陣亡的高級將領都是誰呢?
  • 對越反擊戰中,被越軍俘虜的最高級別軍官是誰?苦戰七天力竭被擒
    中越雙方交換戰俘時,越南交換了238人,其中219人都是448團的,團副參謀長付培德被俘,也是此戰中我軍被俘的最高級別軍官。1979年3月5日,高層下達命令我軍開始陸續回國,因為越軍已被重創,一路也是「禮送出境」,基本上沒有發生什麼大型戰鬥。有鑑於此,150師自告奮勇,向上級請命進入越南接應友軍,順便讓新兵見識見識真正的戰爭。
  • 解放後,那些起義、投誠和被俘的國軍將領,待遇差距有多大?
    與此同時,國軍軍隊戰死和投降的人數加起來共計807萬人(其中戰死人數約為34萬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起義或者投誠的部隊。對於國民政府的高級將領來說,在解放戰爭中無非是4種結局:戰死、起義、投誠或者被俘。
  •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
    交戰雙方都為這場戰爭付出慘重代價,尤其是人員的傷亡,整個二戰共有9000多萬人傷亡,其中就包括一些高級將領的戰死。那麼各參戰國在二戰期間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呢? 諾曼第登陸時,麥克奈爾中將親臨前線視察,卻意外地被美軍轟炸機誤炸陣亡,成為美軍在二戰中戰死的最高級別將領。二戰結束後,美國於1954年追授麥克奈爾上將軍銜。
  • 被俘的紅軍師長讓國軍將領很吃驚:衣衫襤褸只比戰士多個破碗
    經激戰,紅21師師長胡天桃受傷被俘。胡天桃是一位紅軍高級將領,可翻遍軍史、戰史,卻很難找到這位紅軍高級將領的記載。他是哪裡人?何時出生?有何家人?都不知道。我們現在能夠提起他,最大的資料來源居然是國民黨將領王耀武的回憶錄。王耀武是黃埔軍校三期畢業,當時擔任國民黨補充1旅旅長。
  • 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做了一個決定,讓無數將領到中山陵前抱頭痛哭
    後來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之下,日軍終於無條件投降,並撤出了中國。這場勝利比以往任何一次戰爭的勝利都更加珍貴,百姓們也都非常興奮和激動,一時間舉國上下無不歡慶。可是兩年以後,國內卻發生了一起國軍將領到中山陵集體「哭陵」事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一切都是蔣介石導致的。
  • 西北二馬地頭蛇,西路軍在此慘敗騎兵,12年磨一劍終報仇雪恨
    西北二馬地頭蛇,西路軍在此慘敗騎兵,12年磨一劍終報仇雪恨 說起長徵時期,紅軍西路軍的血淚史,不得不提西北的「馬家軍」,尤其是馬步芳、馬鴻逵這兩匹西北二馬。 馬家軍發跡是在清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