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農產品市場供給總體平穩,但一些品種受國際市場傳導、國內供需矛盾等影響,價格出現階段性較大幅度波動。
日前,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有關負責人就「米袋子」「菜籃子」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市場運行總體平穩
問:
上半年我國農產品市場情況如何?
答:今年以來我國農產品供給總體充足,市場運行總體平穩。稻穀、小麥供給充足,價格短期波動後恢復正常;玉米和國產大豆供給階段性偏緊,價格明顯上漲;進口大豆量增價跌,供給基本正常。
蔬菜、水果價格呈現階段性波動;生豬生產持續加快恢復;牛羊肉價格仍在高位,月度走勢穩中偏弱;由於去年蛋雞補欄量大,再加上今年受疫情影響,雞蛋價格下跌幅度較大;水產品價格穩中有漲;食用植物油消費近期有所恢復,價格由弱轉強。
目前夏糧已豐收,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基本穩定,稻穀、小麥庫存充足,「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紮實推進,加上國際多數大宗農產品供給總體充足、價格低位運行,下半年保持農產品市場總體穩定的基礎和條件較好。
小麥豐收秋糧平穩
問:
疫情是否會推動我國糧價上漲?
答:今年3月下旬,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國內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口糧市場需求趨旺,加之受一些國家限制出口消息影響,部分城市出現囤購米麵現象,導致國內稻穀、小麥及下遊產品價格短期上漲較為明顯。
但總體來看,由於連年豐產、庫存充足,受疫情影響很有限,口糧價格保持基本穩定,也為疫情防控贏得了主動。
4 月中旬,隨著國家加大政策性糧食投放,加工企業產能利用率提高,市場供給偏緊狀況明顯緩解,消費回歸理性,價格總體止漲企穩。
今年小麥再獲豐收,新麥品質普遍較好;早稻面積明顯恢復,秋糧播種面積基本平穩,全年豐收有基礎,預計糧價將保持基本穩定。
疫情對大豆進口影響有限
問:
大豆進口和供給情況如何?
我國進口大豆和國產大豆分別以壓榨、食用為主,市場運行相對獨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抑制大豆需求,加之油價低迷打壓生物燃料需求,全球大豆供需關係寬鬆,市場價格總體偏弱運行。
據海關統計,1月至5月,我國累計進口大豆3388萬噸,同比增6.7%。我國大豆進口受全球疫情影響有限,進口數量和價格基本正常。
從國產大豆看,今年受食用需求旺盛影響,國產大豆價格持續向好,近期高位企穩。
從後期走勢看,隨著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自美大豆進口有望增加,加之美豆庫存偏高,播種面積增加,預計下半年我國大豆進口量增價穩;隨著臨儲大豆進入市場,國產大豆供給預期增加,預計價格高位趨穩。
生豬存欄量增長
問:
近期豬肉價格上漲,後期走勢如何?
今年以來豬肉市場價格大體呈「V」形走勢。春節以來,受產能持續增長和疫情導致消費恢復較慢影響,豬肉批發市場價格持續下跌到5月底,連續下跌15周。
6月份以來,隨著餐飲業恢復經營,工廠復工,學校複課,豬肉消費明顯增加,價格開始反彈,2020年第28周(7月6日至12日),豬肉批發市場均價每公斤47.73元,環比漲4.0%,同比高105.0%,環比連續6周上漲,目前價格水平接近今年2月份50.5元的階段性高點。
從後期走勢看,截至5月份,我國生豬存欄和仔豬供給量連續4個月恢復性增長,意味著7月份以後出欄會明顯增加,市場供應將有改善。
但下半年消費進入旺季,每年6月至9月豬肉價格季節性上漲,今年與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後的消費增長疊加,可能階段性上漲的壓力偏大一些。
同時,預計今年豬肉進口比去年增加100萬噸,禽肉產量增加100萬噸。綜合考慮,市場供給是有保障的。
來源:新華社
編輯:範莉
校對:聶姚
審核:左杉
「三農」領域專業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