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創客復工戰疫:保障居民菜籃子 「鮮小廚」孕育社區生鮮新賽道...

2020-12-19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金璽

自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居民面臨著買菜難、買菜貴的問題,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為了保障糧油蔬果肉的供應,各地在行動,為阻擊疫情築起堅強後盾。

百姓餐桌也是民生大事,如何在疫情期間,保障好民生的「菜籃子」,守好百姓的「米袋子」,為居民提供基礎的物資支持,本期《成都創客》,封面新聞記者對話新希望」鮮小廚」創始人,來聽聽他們公司是如何打好這場復工戰疫。

人物名片:新希望「鮮小廚」創始人 徐大川

跨行業轉型深耕「農業」

打通生鮮食材多環節鏈條

「我希望能用新的思維方法去幫助一個實業或者幫助一個行業去做一點事情。」這是徐大川在與記者聊天中,反覆強調的一句話。

幾年前,在復旦大學攻讀完金融碩士的徐大川,和大部分同專業的學生一樣,畢業後進入了金融行業這個領域。在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他發現,這份「光鮮亮麗」的工作並不是他真正想要的,「剛好那時新希望集團有一個項目,給了想要做實業的年輕人一個創業的機會。」於是不顧家人和朋友的再三反對,他毅然的從上海辭職來到了成都。「心裡總有一種聲音告訴自己,哪怕這個事情很小,至少在四五十年後,我再來回顧我這一生,有一些事情能讓自己驕傲。」

對於成立「鮮小廚」的初衷,源自徐大川對行業痛點的洞察。數據顯示,全國50%以上的食品消費用於生鮮,2018年我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超4萬億元。其中,生鮮電商行業的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103.2億元,滲透率僅為5%左右。

在徐大川看來,傳統的菜市場和社區店,生鮮產品從產地到消費者,要經歷產地合作社、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等多個環節。中間環節過多、鏈條過長,這給傳統生鮮市場帶來了很多問題:中間商層層加碼,生鮮在產地的賣價與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有很大差距;同時,層層流通損耗率高達30%,也會以最終售價轉嫁給消費者;更重要的是,層級越多越難追溯,食品安全存在隱患。 「有沒有一種模式,可以把社區店的即時可得,與電商的短鏈條和便利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呢?」徐大川一直在思考,基於這樣的想法,「鮮小廚」社區生鮮新零售在2019年正式上線。

輾轉全國7個城市調研15個月

生鮮前置倉初見雛形

雖然有著對實業的一腔熱血,在徐大川看來,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困難也是比較多的,在「鮮小廚」籌備的一年多時間裡,徐大川帶著他的團隊調研了全國7個城市、超百家終端業態、20家行業頭部企業、5個生鮮基地、走訪了數百個社區家庭,「我每天走的都是田間小路和農場農產品基地,剛開始穿著西裝去小區裡跟這些大爺大媽聊天,想了解他們需求,一些管理嚴格的小區,人家就說我們這地方不讓賣保險。」徐大川笑中藏著苦澀。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歷了15個月的風吹日曬和四次戰略轉型方案的打回修改,「鮮小廚」初見雛形。後來徐大川將跑來的一手數據進行數位化加工,形成一套有效管理的供給系統,不僅可以實現智能庫存預測,還確保了每個社區的前置倉都能更符合本地化需要,有效降低了生鮮庫存損耗。 「我們不做3-5公裡的大生意,每個前置倉只服務好1-3個社區,確保品質、時效和品類的確定性,」徐大川說到。

戰疫後勤保障

「鮮小廚」生鮮到社區

在疫情期間,鮮小廚開發上線了「新希望鮮小廚」生鮮電商小程序和「新希望鮮小廚」移動生鮮站。

小區居民晚上8點前在微信小程序預約下單。晚上8點後,六個農產品上遊合作基地開始下地採摘,第二天早上5點完成裝車後,就開始發車挨個運送至小區,送達後轉交物業、門衛或志願者,按照分時、分樓棟發放,讓大家「足不出戶」就能採購到新鮮食材。

徐大川告訴記者,「目前,在成都我們已經有118個生鮮前置倉,疫情期間,我們還和成都許多小區的物業服務中心合作,已經開通160 多個小區的生鮮直通車,還有70 多個社區與我們取得聯繫,要求開通,我們正在加急處理。」預計在這個月鮮小廚能達到500個前置生鮮倉,更大範圍地保障居民「菜籃子」,實現了特殊時期「生鮮到家」的閉環。

相關焦點

  • 「鮮小廚」孕育社區生鮮新賽道
    成 都 創 客 「鮮小廚」孕育社區生鮮新賽道 保障居民菜籃子,服務覆蓋超300個社區   百姓餐桌也是民生大事,如何在疫情期間,保障好民生的「菜籃子」,守好百姓的「米袋子」,為居民提供基礎的物資支持,本期《成都創客》對話新希望」鮮小廚」創始人,來聽聽他們公司是如何打好這場復工戰的。跨行業轉型深耕「農業」打通生鮮食材多環節鏈條  「我希望能用新的思維方法,去幫助一個實業或者一個行業去做一點事情。」
  • 探訪新希望「鮮小廚」:生鮮直通車 開進成都160多個小區
    2月17日上午9點半,成都市三聖街道吉祥佳苑小區居民高志堅在疫情保供微信群裡詢問,半小時後,他就可以下樓取預定的生鮮了。「之前去菜市場來回要走4公裡,還是有點擔心不安全。」自從新希望集團旗下社區生鮮新零售平臺鮮小廚送菜到小區,他一周多都沒出過小區大門。疫情期間,鮮小廚開通社區生鮮直通車,創新「移動生鮮平臺「模式。
  • 新希望涉足生鮮電商,上線「鮮小廚」
    記者 | 趙曉娟編輯 | 昝慧昉1日前,新希望旗下草根知本集團推出了社區生鮮新零售「鮮小廚」。鮮小廚所屬的公司是四川新希望鮮小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為徐大川,也是目前鮮小廚的總經理。鮮小廚將自己定位為基於社區微型前置倉的生鮮電商。其小程序界面顯示,該平臺可以提供的商品以肉類、蔬菜、水果、乳製品等生鮮類為主,商品下方均寫有「即時購」和「預定」字樣。
  • 微倉模式破解社區生鮮,新希望「鮮小廚」搶佔家庭餐桌場景
    鮮小廚是生鮮微倉模式的典型代表,單倉僅輻射1~3個社區,鮮小廚創始人兼總經理徐大川告訴36氪,鮮小廚調研過行業所有C端業態,微倉模式與生鮮的自身屬性和社區消費者的需求最為匹配,他們定位於「基於社區微型前置倉的生鮮電商」,社區用戶通過小程序線上預約,次日到店自提、或者配送到家。
  • 新希望鮮小廚進入前置倉
    近日獲悉,新希望旗下草根知本集團社區生鮮新零售「鮮小廚」在歷經15個月,調研了7個城市,100+終端業態,20家行業頭部企業,5個生鮮基地,走訪60多個社區家庭後,於2019年11月18日正式上線公測,上線首日,註冊會員數突破3000,訂單數量突破1000。
  • 新希望鮮小廚生鮮定向捐贈隔離家庭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欣憶)2月18日,成都市金牛區金都苑小區門口,滿載生鮮的冷鏈車卸下打包好的生鮮,「這些都是生鮮企業免費捐贈給小區確診和疑似家庭的新希望集團旗下社區生鮮電商平臺鮮小廚率先響應,於2月18日對金牛區和高新區3個因確診、疑似確診隔離社區,進行生鮮定向捐贈。通過新希望鮮生活冷鏈物流,直接配送到社區,總計為118戶隔離家庭送去愛心肉、菜套餐。每一份套餐中,含一份瘦肉絲、一份鮮雞肉,萵筍、上海青、蘿蔔等蔬菜總計20斤。
  • 生鮮賽道的佼佼者——每日優鮮
    生鮮零售難做是業內共識。生鮮領域獲客、物流、供應鏈環環相扣的難題一度讓很多想要涉足的企業望而卻步,也讓很多生鮮賽道上的參與者黯然離去,每日優鮮沒有放棄這樣一個巨大規模與巨大挑戰共存的市場,秉承著創新企業的精神,洞察用戶需求,一步步成為生鮮賽道的佼佼者。
  • 社區生鮮賽道將上演龍虎鬥?
    來源標題:社區生鮮賽道將上演龍虎鬥?原標題:社區生鮮賽道將上演龍虎鬥?美團要養豬了?2019年最後一天,美團入股壹號食品旗下生鮮品牌「肉聯幫」的消息,成為生鮮行業的一顆重磅炸彈。據悉,這筆金額高達數億元的交易已進入最後階段。 「肉聯幫很可能是我退休前最後一次創業。」
  • 社區生鮮步入整合通道!杭州130餘家「鮮生友請」店待價而沽
    在短短兩年時間開出了超過130家門店,創立了品牌,成為了當地最有影響力的社區生鮮店之一。不過,鮮生友請沒有看到的是,社區生鮮也是一條需要海量資金投入和精細化管理的長賽道。要把低準入門檻、低毛利的生鮮做成一個盈利事業,做成有門檻,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鮮生友請架構這門生意,在資金端、管理運營端等層面,目前看起來,需要實力更強的「外援」。
  • 主打社區生鮮錢大媽正式入京 能否賽道上分得一杯羹?
    原標題:生鮮新貴錢大媽進京南北差異是攔路石嗎錢大媽正式競逐北京社區零售。12月15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中發現,主打社區生鮮的錢大媽已經正式進入北京,兩家門店均選址通州。社區零售是當前最熱門的賽道,各大巨頭都在虎視眈眈。現如今,北京市場不僅有物美、超市發、京客隆等本土商超,還有相繼入京的誼品生鮮、盒馬mini等新興勢力。
  • 社區生鮮巨頭錢大媽入駐鄭州 能否破除「過客」魔咒?
    在開業前,門店即推出了接龍預定活動,加之當天推出的生鮮爆品價格遠低於市場價,引得社區居民排隊搶購。據了解,開業當天,該門店共賣出70頭豬共計6噸,羊30隻,當天19點前客流5886人次,全天客流6490人次,首日銷售額44.1萬元。不過,這是多項促銷活動疊加帶來的聯動效應,但低價新鮮的肉類、海鮮、蔬果等,確實很難不讓人心動。
  • 戴夢得鮮生:做嘉興人的「放心菜籃子」
    記者從嘉服集團戴夢得購物中心有限公司獲悉,戴夢得鮮生城市中心主力店和10家鄰裡社區門店將於10月份正式開門營業。屆時,主打「豐富時尚、健康放心、體驗精緻」的戴夢得鮮生,勢必將引領健康、新鮮的生活理念,以城市中心主力店輻射鄰裡社區門店的網點布局,做嘉興人的「放心菜籃子」。
  • 社區團購的巨頭擂臺賽:又見高補貼,拼多多燃起「菜籃子」戰火
    生鮮拯救GMV,流量天花板亟待頂破帶著團購基因的拼多多乘著低線城市的紅利,刷新了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最快上市紀錄,此次「拼團之王」又殺回社區團購賽道。有觀點稱,拼多多殺入社區團購賽道是一場GMV拯救戰,生鮮作為高頻剛需商品,極大增強了用戶對平臺的黏性,同時,多多買菜使得拼多多也相應增加了一個重要的流量入口。近年來,拼多多一直在推行農產品上行。
  • 成都紅牌樓街道太平社區開展2020社區保障資金項目民主評議
    為充分體現社區保障資金使用過程的公正、公開、透明,成都武侯區紅牌樓街道太平社區採取了一些列舉措保證社區治理工作,在民主監督的基礎上有序進行,保證社區專項保障資金合理使用。12月24日,紅牌樓街道太平社區組織召開2020年社區保障資金項目民主評議會。
  • 社區團購,巨頭們的野心不止「菜籃子」
    編輯導讀:今年社區團購可謂是吸睛行業,先是巨頭紛紛入場,接著有文章指出社區團購侵害了小菜販的生意,不少供應商開始抵制社區團購,最近人民日報更是發表評論「網際網路巨頭應該在科技創新上有所擔當,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的流量」。社區團購的發展,似乎蒙上了一層薄霧,未來將走向何方?
  • 愛才助力滴滴旗下「橙心優選」 為居民提供物美價廉服務
    這是本月初滴滴CEO程維在公司全員會宣布滴滴將從出行領域進入社區電商市場給出的無比強硬的態度。▲滴滴CEO程維  2020年10月以來,幾乎中國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突然都擠到了生鮮電商的賽道,砸錢、砸流量、搞補貼……買菜大戰,一觸即發。  為什麼是生鮮?
  • 嘉興:社區生鮮超市如何不「短命」
    社區生鮮超市崛起  家住格林小鎮的李大媽每天上午會去農貿市場買全家人一天所需的菜。作為新小區格林小鎮周邊並未配備農貿市場,以往每天上午她會乘坐公交車去農翔路菜場或是三水灣菜場買菜,偶爾也會在位於中港城的沃爾瑪超市採購部分食品。
  • 「原創」AI智能生鮮社區櫃項目方案詳解
    以全國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為依託(以上海市、廣州市為首選),聯合政府打造「城鄉構助扶貧」、「農村扶貧工程」、「城市菜籃子工程」等系統性的工程,以實現(貧困村)農民通過生鮮種植脫貧致富,城市增加就業崗位,培訓技能的崗位,完善城市鄉村低收入人群的社會保障制度,豐富城市居民菜籃子,培育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為目標。扶貧的同時也帶動雙創與豐富的活動。
  • 每日優鮮融資20億:前置倉、社區團購、盒馬模式誰最香
    《零售圈》了解到,生鮮電商每日優鮮于昨日(2020年12月9日)完成了新一輪的融資,融資規模達到20億,這是生鮮電商領域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戰略投資。 12月9日,青島市政府與每日優鮮集團在青島府新大廈舉行總部項目籤約儀式。向每日優鮮戰略投資20億元。
  • 萬億生鮮市場開始,中老年為何「拋棄」菜場轉入社區生鮮店?
    1.被疫情「逼」上網際網路,接觸生鮮品牌張大媽從前習慣去一公裡之外的菜市場裡購買生鮮產品。疫情之後,她改變了這個習慣,開在社區周邊的生鮮店成為她買菜的新渠道。「因為疫情,在家待了三個月出不了門,買菜都是我女兒教我在網上訂的,那時候認識了很多專門賣水果蔬菜的平臺,他們送上門的東西也都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