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各樣各樣,五花八門的汽車媒體評測裡面,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在XX車發動機XX轉速的時候,渦輪開始介入,發動機的動力大大提升。某某車的渦輪在發動機1500轉的時候渦輪就能介入,過早的渦輪介入讓這輛車的動力更早的得到釋放。
但是,渦輪真的是在某某轉速下就不工作了麼,達到一定的轉速區間才會介入工作麼?
但凡是在解析裡面多次出現"渦輪介入"這個詞彙的,都可以認定為是一個半吊子車評人,說出來的東西的參考性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渦輪介入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NO1:看清本質:
渦輪增壓器的原理很簡單:利用排出的廢氣的壓力來帶動進氣一側的葉輪,來增加進氣量,也就是進氣的濃度。進氣量大了,進而調節發動機的程序,來增加噴油量,發動機燃燒更多的燃油,動力就會提升。
渦輪的工作原理就是這樣子的,但是裡面少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洩壓閥。按照渦輪增壓的工作原理:發動機轉速越快,渦輪轉速也就越快,進氣的濃度就會越大,這是一種線性的正反饋,但是這種工作機制是非常危險的,一旦發動機轉速超過一個區間,就會導致渦輪轉速過快,渦輪損壞以至於進氣歧管損壞。所以就要洩壓閥來流失掉部分的空氣,使得進氣壓力不至於過大。
No2:還原真實
看到這的朋友一定看出來了,渦輪是從車輛啟動就開始工作的,並不是車評人嘴裡的「達到xx轉速才開始工作」。汽車達到某某轉速,渦輪才開始介入,是一個非常常識性的錯誤。看過速度激情8的朋友們都會知道這樣一個片段,電影在結尾的時候,主角拔掉了一個裝置,導致發動機燒得通紅,這個裝置應該就是洩壓閥控制器。拔掉之後,洩壓閥停止工作,發動機進氣濃度線性增高,發動機功率越來越大,跑到最後爆缸。
只要發動機運轉,渦輪就會介入,只是根據不同的發動機狀態,來調節洩壓閥開啟的大小,進而調節進氣側壓力。在發動機轉速較低的時候,渦輪是拖後腿的,你想想,你都戴了一個月的口罩了,戴口罩呼吸是不是很難受。在低轉速下渦輪車動力不好也有這方面的因素。並且這個時候排氣壓力沒有多大,進氣沒有得到有效的增壓,發動機就相當於一臺自然吸氣的發動機,甚至動力性還不如自然吸氣的發動機。所以很多的混動車都用了一個電機來增加車輛低速時的動力,彌補渦輪低速下的不足。
NO3:專業名詞釋疑云:
那麼車評人口中的渦輪介入應該用什麼來解釋呢?專業的名詞叫做:渦輪起正壓。渦輪起正壓,也就是渦輪對於動力起到了一個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在這個轉速之前,渦輪是沒有多大作用的,甚至於是拖後腿的。某車2000轉渦輪介入也就是2000轉起正壓,這個時候進氣側達到最大的增壓值,發動機達到最大扭矩輸出,我們就說發動機在2000轉達到扭矩輸出平臺。
這回知道了吧,以後再看到某某車評人頻繁的說到「渦輪介入」的時候,就可以換一個頻道了!
~這裡是志博車解析~
~歡迎評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