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大唐續命一百五十年,都採取了什麼措施?

2020-12-17 深更讀史

唐玄宗期間,大唐曾爆發了安史之亂,這場叛亂持續了八年,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那麼經過八年安史之亂,大唐是如何苦苦支撐150年的?

安史之亂之所以持續這麼久,其實原因很多。當然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唐玄宗昏庸無能失招盡出,給了叛軍可乘之機。

第二就是太平日子過久了,軍隊很久沒有打仗了,冷不丁的上戰場,有點不太適應,以至於被打得措手不及。

但是能夠最終平叛,可以看出,大唐的底蘊還是非常厚的。慢慢地唐朝找回了昔日的風範,尤其是李光弼、郭子儀等名將,承擔起了抗擊叛軍的重任,扭轉了局面。

安史之亂後,唐朝形成了藩鎮林立的局面。但是,這和安史之亂前還不太一樣,這些節度使雖然都手握大權,但是也形成了牽制,並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這樣的話,就使得大唐保持了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雖然也有些節度使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但也只是小打小鬧,大部分節度使還是相對比較穩定的。

更何況,當時朝廷建立了一支神策軍,這支部隊由朝廷直接控制,足以對地方形成巨大的威脅,這也是這些藩鎮不敢輕舉妄動的一個原因所在。

他們畢竟要掂量一下自己,當時安祿山等人手握重兵,廣大的地盤,結果仍然失敗了,自然也對這些節度使形成了震懾作用。

伴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南方經濟逐漸超過了北方,穩定後的大唐對北方經濟的恢復,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朝廷可以得到可觀的賦稅,有了錢還是比較硬氣的。

一般情況下,一個王朝到了中後期很難出現明主,畢竟已經積重難返了,很難改變這一切。可是大唐卻不一樣。

唐代宗親身經歷了安史之亂,所以他繼位後做出了了一定的改革,穩定了全國局勢。

唐憲宗同樣是勵精圖治,做出了一定成效,史稱「元和中興」。

最為有名的便是有「小太宗」之稱的唐宣宗李忱,他是晚唐最後一位值得一提的皇帝。同時也是王朝晚期少有的明主。

雖然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大唐局勢,但還是讓風雨飄搖的大唐得以續命。

相關焦點

  • 安史之亂後,朝廷唯一依仗的神策軍,為什麼會是太監統領?
    安史之亂對李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管唐玄宗之前如何的勵精圖治,開創盛世。就這一下,讓多少年的辛苦付之東流,從此李唐走向了衰落。不過衰落是不假,但是維持的時間還挺久的。這中間的原因不是單一的,是多方面促成的。
  • 安史之亂中吐蕃趁機侵吞了大唐不少領土,唐朝是如何收復失地的?
    唐朝和吐蕃之間的半年戰爭大多數在首任贊普松贊幹布去世後發生的,集中在河西、西域、隴右、劍南等結合部。安史之亂爆發後大唐為了平定叛亂不斷從西域抽調精銳軍隊進入中原,「盡徵河隴、朔方之將鎮兵入靖國難」。吐蕃趁機蠶食了河西和西域,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安西都護府白髮老兵依然抵抗了吐蕃幾十年。安史之亂後才逐漸收拾局勢,逐步展開對於吐蕃的反攻。
  • 十大名將復興安史之亂後的大唐王朝
    大唐自安史之亂後,內有藩鎮割據自立,不服朝廷管轄,外有吐蕃、回鶻等外敵不斷入侵圍攻,然而大唐在這內憂外患的煎熬下仍舊堅挺了將近一百五十年,這一切都離不開幫助大唐克敵伐叛的十大中興名將,正是他們穩住了大廈將傾的大唐,重塑了大唐的根基,延續了大唐的國祚。
  • 安史之亂後唐朝就完了?被特克斯勒效應所騙的不是你一個人!
    但是自從安史之亂後,唐朝迅速由盛轉衰,從此之後許多人都已經說不出來唐代有哪些皇帝、有哪些大臣,而唐代後期的大詩人李商隱、杜牧等,更多的也只是了解他們的文學作品,至於詩人們生活在中唐還是晚唐,恐怕能準確說出來的人寥寥無幾。
  • 經歷八年安史之亂後,為何唐朝還能苦撐150年之久?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比起安史之亂前,大唐王朝遠播四方的強大榮耀來,安史之亂後的中晚唐,卻也有個公認亮點:命硬。安史之亂結束後,差點被要了老命的唐王朝,也基本是被大放血:河西走廊和安西盡數淪陷,吐蕃的鐵蹄一度殺到長安眼皮底下。中原大地也是藩鎮四起,各處藩鎮畫地為牢,動不動就與唐王朝叫板,內部還有宦官朋黨來回折騰。
  • 大唐帝國有多強大?同時和三大強國開戰
    有人問,大唐帝國有多強盛?僅僅從8世紀中期唐朝的兩場對外戰爭中就能看出大唐帝國有多強大,因為這兩場戰爭是同時打的。一場戰爭是怛羅斯之戰,另一場戰爭是南詔戰爭。這兩場戰爭的對手分別是和唐朝並駕齊驅的阿拉伯帝國,稱霸西南的南詔和強大的吐蕃。當時能同時和三大強國開戰的估計也只有大唐了。公元750年,大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以石國「無番臣禮」為由,徵討石國。石國向阿拉伯帝國求救。
  •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什麼再也未能恢復昔日的榮耀?
    大家都知道唐朝是國際公認的繁榮強盛的大一統王朝,我們的華人在外國被稱呼為唐人,住的地方被稱為唐人街。這是何等的開放包容的時代,這也許是它留給後人的禮物。可是有唐一代都是強盛繁榮的嗎?答案很明顯不是的。我們所說的強盛繁榮是它前期,也可以安史之亂為節點,分為上升期和下坡期。
  • 諸葛亮「七星燈續命」失敗了,千年後一人獲得成功,續命長達12年
    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終年54歲。諸葛亮是帶著無盡遺憾離開的,他未能完成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時提出的目標。諸葛亮肯定不甘心,當病重時他渴望續命,使用的方式就是「七星燈續命」,可惜以失敗告終。
  • 香港保安局:12名亂港分子,在內地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觀察者網訊)廣東海警近日截獲12名欲從香港潛逃臺灣的非法越境人員,香港保安局今日表示,這12人已在內地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李宇軒 圖自港媒香港保安局發言人28日表示,香港警方已接獲有關12名香港居民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通報,會了解他們的情況。警方會儘快把這些人在內地被刑事強制措施的事實通知其家人,香港特區政府會按其家人意願提供適切的協助。
  • 「安史之亂」轉折之戰:四小時斬首六萬士兵,幫大唐續命了150年
    唐朝的繁華瓦解於一場安史之亂。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12月),野心勃勃的安祿山舉兵叛亂。由於唐軍疏於防護,導致安祿山一路勢如破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破了洛陽和長安。唐玄宗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帝,並且將國號定為大燕。唐明皇一路逃亡至蜀地。
  • 朱元璋登基後,採取了三大措施,目的是為了什麼?讓朱家傳承萬代
    於是,1366年,朱元璋用小船把小明王接到應天,趁小明王在瓜步過江的時候,派人暗暗鑿沉了船,把小明王給淹死了。△朱元璋趁小明王過江時,派兵鑿沉其船朱元璋把小明王障礙消除後,於1367年,又將張士誠的割據勢力給消滅,經過一系列的徵戰後,消滅了元朝的各個割據。
  • 滿城盡白髮,不敢忘大唐。一萬唐軍抵抗了西域60多個國家半個世紀
    大唐無愧是我國最強盛的時代,「貞觀盛世」「開元盛世」「萬國來朝」,當時世界上有超過300個國家每年派使者給唐朝皇帝進貢,唐朝在西域設置都護府,管理著西域60多個國家和部落。萬國來朝大唐最後的榮耀唐太宗時期,大將侯君集攻滅高昌,唐朝設計安西都護府,從此這裡成為了大唐威震西域的國之利刃,巔峰時期的安西都護府
  • 大唐帝國啟示錄:成也運河,敗也運河!
    但是「成也運河,敗也運河」,等到安史之亂後,大唐這條生命線不在自己掌握之中,大唐也陷入了衰亡的惡性循環。安史之亂爆發後,安祿山、史朝義都曾派兵南下,導致漕運阻絕。這其中還爆發了張巡死守睢陽這樣的慘烈之戰,整個唐代文人對於張巡死守睢陽,保證江南地區的意義也是十分清楚。
  • 被採取強制措施,70後董事長竟涉嫌行賄罪!公司股價被狂砸20%
    在披露董事長張宏俊被刑拘的消息後,匯納科技(300609)今日股價應聲大跌20%,4家機構席位跌停出逃,一日之內公司市值蒸發超5億元。工銀瑞信系基金、湧金系踩雷12月22日晚間,匯納科技披露,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兼董事長、總經理張宏俊,因涉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被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採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 相關事項尚待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被調查期間,由董事丁遙先生代為履行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及法定代表人職責。
  • 毀譽參半的大唐皇帝,早年勵精圖治,為了寵妃殺死三個兒子
    ,在這三個人中,還有一個是在儲君位二十餘年的太子。,其曾孫唐明皇治國期間大唐軍事實力為世界之最,李隆基青少年時期,正值其祖母武則天竊國篡權,李唐宗室戰戰兢兢苟且度日,李隆基雖貴為李氏血脈,也長期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經過一系列的政變後,李隆基成了最大的贏家,剛剛登基的唐玄宗躊躇滿志,立志要恢復貞觀年間的盛世景象。
  • 安史之亂前十幾年安祿山犯事,這位詩人宰相力主處死,可玄宗沒聽
    這場變故就是安祿山、史思明發起的長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那麼安祿山是何許人也,他為什麼要在這繁華盛世發動叛亂?唐玄宗劇照安祿山本是胡人,後隨母親改嫁給一個叫安延偃的軍官才改名叫安祿山。30歲前為互市郎,大體相當於今天的經紀人,30歲時陰差陽錯步入軍營。
  • 既然叫「安史之亂」,那為何眾人只知安祿山,卻少有人提史思明?
    ——杜甫 詩聖杜甫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初聞官軍收復薊北的消息,高興地眼淚鼻涕橫流。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安史之亂對於唐朝的影響,而造成安史之亂的兩個主要人物,安祿山和史思明,他們之間不僅是關係要好的朋友兄弟,就連死法都相同,都是被自己的兒子殺害。但是人們普遍都知道安祿山,卻不了解史思明,這是為什麼呢?
  • 禪宗時代:玄奘取經回國後,另一個和尚改變了大唐
    慧能闡述「心動」兩年後,大唐總章二年(669年),不受待見的玄奘,又被唐高宗李治下令挖出遺骸重新改葬,因為李治想看看,玄奘的遺體是否真的金身不腐。此後,玄奘的遺體開始了顛沛千年的旅程。時代的激蕩、個人的變遷,使得詩人王維更加嚮往寧靜的生活與意境,在《酬張少府》中,他寫出了一個從開元盛世就開始嚮往佛家,經歷安史之亂後無處安放的心靈:「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 安史之亂後,吐蕃佔據蘭州,居民見大唐使者,第一句話就讓人淚下
    1.隋代,有了「蘭州」一詞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設置了蘭州。「蘭州」一詞首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為何叫蘭州呢,人們說因皋蘭山而得名,但近百年來,也有人說因為山上有蘭花,故而叫蘭州。三年後,隋王朝就取消了金城郡,直接由蘭州管縣。隋王朝在蘭州城關區一帶設立五泉縣,顯然這個縣的得名和五泉山有這直接的關係。可見,當時蘭州的五泉已經非常有名了。其時,蘭州管轄子城縣(在今榆中縣一帶)、五泉縣(管轄今城關、七裡河、西固一帶)。而今永登、皋蘭、紅古三縣則為廣武縣,後來廣武縣也劃歸蘭州。隋文帝時期的蘭州還管轄臨洮。古代行政區劃多有變化,各種情形相當複雜,這些只是大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