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在8月最新財報中稱,他們今年第二季度投入了近30萬輛電單車,未來將進一步加大投入。王興也在財報會議上提到,共享電單車對美團有長遠的戰略意義,因為它有更高效的平均周轉率,有更好的單位經濟效益,有短期盈利的可能和巨大的市場機遇。
無獨有偶。今年4月,滴滴出行CEO程維宣布,未來3年內要實現全球每天服務1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8%,全球服務用戶MAU超8億。在這個目標下,電單車是青桔今年的重點方向之一,而青桔也在4月宣布拿到超過10億美元大額融資。
美團和滴滴青桔此番高調進場、布局電單車,大有5年前共享單車興起時群雄逐鹿的架勢。但這種競爭態勢不免讓人擔心:車輛過度投放,很可能造成資源浪費,重蹈ofo和摩拜等公司當年交戰的覆轍。
近日,哈囉出行單車事業部總經理褚軼群對36氪提到:「我們期望這個行業能夠吸取共享單車前期發展的經驗教訓。如果過度無序投放,不充分考慮城市的單位人口密度、GDP水平、出行距離、人口分布情況,會傷害行業在政府和城市中的形象。」
成立於2016年9月的哈囉出行,雖然進場較晚,但成功在共享單車混戰中逆襲至行業領軍者。哈囉的成功突圍,得益於幾個重要戰略決策:2018年3月,哈囉與螞蟻金服在業內首次全國推廣「信用免押」,打破共享單車行業一直以來「靠收押金快速回流資金」的商業模式。
但對於重資產、重運營的生意來說,「不收押金」就意味著要極大提高運營效率,才能儘快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為此,哈囉開發了智慧系統「哈囉大腦」,通過算法和大數據來做共享單車和電單車的智能規劃、智能調度、智能派單,並推出藍牙道釘、電子圍欄、智慧公共助力車等創新模式。
目前,這些新舉措已經初見成效。根據官方資料,採用哈囉大腦智能調度的全國近200個城市,相比人工經驗調度,每輛電單車平均每天至少可以多服務一位用戶。
近日,在36氪等媒體專訪中,哈囉出行單車事業部總經理褚軼群詳細解釋了共享電單車的市場格局和行業階段、哈囉的運營策略和未來規劃。他提到,現在共享電單車市場上有3-4個較大的玩家,還有很多小玩家分布在不同城市區域,和共享單車初期的混戰局面類似,但電單車的盈利模型更好、洗牌時間會更長一些。
此外,褚軼群表示,共享兩輪出行已經進入3.0階段,成為城市公共運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雖然年初受疫情影響,收入有所下滑,但從5、6月份開始,單車業務毛利已經回正。
以下是專訪的主要內容:
9月,哈囉出行成立4年,對外宣布註冊用戶超過4億。你如何看待過去4年共享兩輪出行領域的變化?
褚軼群: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發展大概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0的起步和混戰,那個時候,全國有七八種顏色的單車,都是靠收押金來實現資金快速回流。所以,當時的公司不需要考慮投放量是否合適,只管投,因為每多投一輛車,收兩三個人的押金,300塊的造車成本就回來了。那是當時超投最大的一個本質。
哈囉是最後一批入場的玩家之一,從二、三線城市進入。當時OFO和摩拜這兩家公司已經很大了。我們就挑了一個破局點——押金。我們認為。這個行業是靠供需匹配效率的提升來服務用戶出行,不應該讓用戶冒押金風險。所以,2018年3月,我們跟支付寶一起推出了信用免押,這是對整個行業的第一次重新梳理和洗牌。
選擇免押是一個典型的長短期利益之間的平衡。當時的電單車客單價還很低,很多情況下是免費,不可避免會出現一段時間的虧損。當時投資人會覺得這本來是現金流很好的模型,一下就沒有了、不健康了。但只有熱度褪去之後,才會看到那個理性的礁石。今年即使受疫情影響,我們從5、6月份開始,單車業務毛利也恢復正向了。
到了2.0階段,之前的玩家幾乎全部退出市場,OFO押金已經暴雷,摩拜賣給了美團,只有哈囉還在,滴滴的青桔後來入場。各家都開始像哈囉一樣,強調調度運營效率,靠提效來獲取增量價值,進入比較健康的發展階段。
現在是3.0階段,政府對共享單車的態度發生變化,從原本覺得是洪水猛獸,到現在開始真正認可單車的價值。共享兩輪出行應該被正式納入公共運輸的組成部分,提升城市整體交通效率。
具體到電單車業務,你觀察到這個行業有什麼變化?
褚軼群:哈囉是最早試水共享電單車的公司,從2017年9月開始做,很快成為領軍者。電單車最初運營是定點模式,因為電單車造價比較高,所以我們需要保證它有足夠的運營效率,同時減少丟失和私佔風險。哈囉基本驗證了這個模式是比較可行的。今年是電單車行業井噴的一年,有點像共享單車最初的發展階段。目前有3-4家較大的玩家,還有很多小玩家分布在不同城市。在長沙等核心城市,可以看到超過10種顏色的電單車在運行。
今年大家之所以湧進來,我覺得主要因為哈囉去年把模型跑出來了。針對兩輪車的新國標政策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但本質上,還是因為我們證明了這門生意能夠盈利。
這麼快就盈利是不是因為哈囉電單車是從三、四線城市做起來,而這些城市對電單車的政策管控比較松,但一線城市就有很多限制?
褚軼群: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因為從目前來看,整個下沉城市對電單車是非常歡迎的,因為公交系統不像一線城市這麼發達。但小城市的運營也有很多大城市不能比擬的複雜性。如果運營效率不高、用戶使用率不高,就難以支持運營。所以摩拜等公司就沒怎麼進入下沉市場。
電單車市場會有先發優勢嗎?
褚軼群:肯定會有,跟單車一樣,一段時間之後你會有數據積累,會有更好的閉環來指導你的運營,每個城市的情況都有不同,所以我們一城一策去運營,一開始我們的運營效率肯定會高於行業的其他同行,同時我們也一樣會保持危機意識,因為我相信同行也是非常優秀的,這個倒逼我們要跑得更快,行業中大家一起來做這個行業,會促進這個行業更快地繁榮起來,這對我們也是一個好事。
之前我看到電單車哈囉的市場份額是70%,現在還是這樣嗎?
褚軼群:當時哈囉做得比較早,在那個時候,最早的前人已經死在沙灘上了,哈囉因為在單車的基礎上走出了一條基本上是可以涵蓋盈利模型的道路。之前很多人在觀望,先行者走了一段路之後,市場上看到這個成立了,自然也會有新的車輛產品投放下去,我們在這個時候市佔率波動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哈囉一直強調的是運維效率,理性發展,跟城市公交協同,一直走的是這樣的策略和道路,那就意味著我們不可能短期鋪大量的車,把道路佔滿,不是這種發展策略,所以在一定時間內,市佔率下降是必然的。整體來說,單車也好,電單車也好,是一門長跑的生意,你的積累會使得你越跑越快。
為什麼哈囉會最早看到電單車的機會,其他頭部的公司沒看到?
褚軼群:也不是沒人看到過,也有一些人在共享單車時期做過電單車,但電單車跟單車一樣,強調運營效率,並不是簡單的生意。哈囉做電單車有一個很大的優勢——我們本身運營單車,積累了大量運營數據和對行業的理解。舉個例子,哈囉最早在合肥運營單車,通過「哈囉大腦」智能運維BOS系統,積累了城內上千個熱點數據。這些數據幫助我們在電單車開場時節省了大量的規劃和試錯時間,很快就把這個模式建起來。
而且,哈囉一直強調運維能力,共享單車的調度和投放很多時候是通過算法進行。所以,我們電單車投放之後,很快實現了盈利,站穩腳跟。相比,其他新品牌一開始不具備這樣的數據和運維能力,要度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數據和運維積累期。
你覺得大概要多長時間,電單車行業會出現一個寡頭?
褚軼群:我沒法精確地預言,但我相信可能比單車要稍微長一些。
現在電單車行業的痛點和問題是什麼?
褚軼群:我們期望這個行業能夠吸取共享單車前期發展的經驗教訓。如果過度無序投放,不充分考慮城市的單位人口密度、GDP水平、出行距離、人口分布情況,會傷害行業在政府和城市中的形象。
電單車在短期內能實現比較好的正向毛利,但拉長時間,就要看能不能把短期毛利持續投入到運營中去,形成長期可持續複製的運營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最開始被盈利模型吸引的玩家,會逐步退出市場。但這個洗牌進程有可能比單車慢一些,畢竟初期投入資金更大,盈利回報的曲線更好。
你一個月把調度、擺車的事情幹好,不難,難的是一年、兩年、三年以同樣的質量,甚至更高的質量去做,特別是盤子大了以後。為什麼夫妻老婆店賺錢,一旦開連鎖就虧,是一樣的道理。
你從2017年加入哈囉之後,做的最重要事情是什麼?
褚軼群:我當時過來的主要任務是為單車業務打造好中臺,把後臺的技術人員和前端的實際業務需求做一個聯繫。當時的前線運營團隊雖然有初步的智能運維BOS系統,有數據積累,但還沒搞清楚如何用這些數據提升效率。我來了之後,主要把之前積累的數據變成一個個算法策略,比如調度算法、故障車處理算法,用來預判車輛是否會發生故障。然後把它們變成一套套數據模型和落地執行機制,驅動全國上千人甚至上萬人的團隊。
電單車從單車這個過程當中吸取了哪些經驗?哪些經驗可以套用到電單車上?
褚軼群:核心的是對運維效率的重視,會一脈相承吸收過去的,具體到實操,點位的選取,車輛密度投放的計算,每開一個城市都會拿到這個城市大量各種各樣的數據來計算這個城市合理的投放數量是多少,這樣的一些判斷,然後我們整個運維的體系,組織體系的構建和BOS端產品上的功能,這些其實都是從單車可以把經驗吸取到電單車裡面去的。
你們如何降本增效?
褚軼群:這門生意要在很多細節中摳效率。我們理解的「降本」,並不是把某一個成本下降,而是提高每一筆費用的ROI(投資回報率)。比如說,調度成本花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這個是很難說的,所以我們是比較每一筆調度產生的收益、不調度產生的收益。這需要大量的數據積累才能預判出來。
去年6月,哈囉出行、螞蟻金服和寧德時代共同出資10億人民幣成立合資公司,要在全國範圍內為兩輪電動車建設換電站、部署能源網絡。這對你們電單車的換電支持有多大?
褚軼群:合資公司會通過換電櫃的部署,來支持我們這種倉換電模式的效率提升。我們主要的換電模式是在電池倉裡面充電,充電完以後,拉到城市中換電。從寧德能源技術網絡的部署角度來說,如果他們在城市核心地段有這樣的柜子出現,我們的換電員就不用跑那麼遠,可以短距離騎行就拿到電車櫃的電池,大幅度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