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蘇聯軍民勇氣的微弱燭光,這裡是布列斯特要塞,正在戰鬥!

2021-01-09 網易

  納粹德國在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及其盟友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對蘇聯西部邊境實施了全面入侵,一口氣打爆了蘇軍西方面軍,打得西方面軍司令巴甫洛夫大將焦頭爛額,驚慌失措,最終從中部打開了戰局。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衛國戰爭中激勵蘇聯軍民的布列斯特要塞的故事,而這座要塞,正處於巴甫洛夫執掌的西部軍區邊陲地帶。


  1941年6月22日,一個靜悄悄的黎明前夜,蘇聯西部地區的人們正處於夢鄉之中,隨著一聲接一聲劇烈的爆炸聲和大地的顫抖,人們被從夢中驚醒。最先遭到德軍攻擊的是蘇聯西部軍區,而西部軍區最先遭到攻擊的是北部的哥羅德諾要塞,和南部的布列斯特要塞。


  其中布列斯特要塞控制著白俄羅斯西南邊境地區的水路與鐵路交通樞紐,背後還有著一條高速公路可以直通明斯克,自然也就是成了德軍的重點攻擊對象。當時駐守布列斯特築壘地域的是蘇聯第17邊防營,蘇聯內務部下屬的8個步兵營和2個炮兵營,蘇軍第42步槍師下屬的第28步槍團,以及第33獨立工兵團,總兵力大約7000到9000人,其中直接駐守布列斯特要塞的大約有4000人。這些部隊數量上勉強接近蘇軍一個步兵師的水平,但其轄區以布列斯特要塞為核心,防線總長度大約30公裡。


  這一切都賴於蘇軍大將,西部軍區司令巴甫洛夫的領導,這位大將在上任之前表現的非常突出,軍事理論堪稱無人能敵,實戰水平也中規中矩,既沒犯過大錯,也沒有立過大功。但他一上任以後,就變得剛愎自用起來,對下屬反應的防禦缺陷和敵情不聞不問,堅信自己手頭的三千餘輛坦克和一千餘架新式戰機,可以把德國漢斯像碾臭蟲一樣碾死。


  也正是拜這位剛愎自用的巴甫洛夫所賜,布列斯特地區的防禦設計非常不合理,很多永備工事並沒有卡死交通要道,要塞以南只有少量永備工事和野戰工事,巴甫洛夫認為古德裡安不會冒險從要塞南部的大溼地發動突擊,這裡的道路不足以展開一支龐大的裝甲部隊。但古德裡安在戰爭第一天就給巴甫洛夫上了一課,他用實際行動告訴巴甫洛夫,自己不但能夠在布列斯特要塞南部的溼地打開突破口並突入到後方公路上,自己還能在1公裡寬的戰線上塞上一個裝甲師,何況布列斯特築壘地域南部溼地擁有大約17公裡寬的開闊地可用,就算這裡依舊多森林和湖澤,但足夠第三裝甲集團軍突擊使用了。


  就在古德裡安裝甲集群突破布列斯特南部築壘地域的同時,德軍國防軍第45步兵師對蘇軍駐守的布列斯特要塞發動了進攻,該步兵師下轄1.5萬名官兵。德軍特意派遣了兩個炮兵師,包括12門150毫米,榴彈炮,2門卡爾臼炮和一門210毫米重炮來掩護他們進攻要塞。在戰鬥爆發前,蘇軍第四軍司令部剛剛接到戰備命令,他們還沒有來得及將命令下發的逐級部隊,戰爭就打響了。


  德軍首先對布列斯特要塞東部實施了猛烈的炮擊和空襲,火力大約持續了45分鐘之後,德軍開始攻擊位於布列斯特要塞北部的布列斯特城。蘇聯軍隊因為還沒有進入戰備狀態,以內損失慘重,猛烈的炮擊導致布列斯特要塞和城市有大量軍民傷亡,尤其要塞的供水站和彈藥庫,糧倉在第一輪炮擊中就被德軍精確摧毀了。

  德軍第一輪的火力攻擊堪稱是毀滅性的,要塞的重要生活設施上來就被摧毀了不說,就連要塞炮塔也被摧毀了,這是布列斯特要塞這座古老堡壘中唯一經過改造,能夠對德軍起到一定威脅的炮臺。現在駐守要塞的3個蘇軍步兵營沒有了炮火支援,而且由於猛烈的炮擊和轟炸,這些步兵營之間的通信也中斷了,被分割在了要塞的三個區域中,互相無法取得聯繫。


  德軍步兵在第一輪攻擊中並沒有遭到抵抗,科布林堡壘前只有殘垣斷壁和被陣亡蘇軍官兵的殘骸,德軍順利穿過了科布林堡壘北門,並開始向堡壘內環進發。蘇軍並非不想抵抗德軍,但由於此前沒有接到武裝命令,武器彈藥大多鎖在軍火庫中,布列斯特守軍在戰爭爆發時沒有任何時間進行武裝。在科布林堡壘的蘇軍在沙布洛夫斯基上尉的帶領下,一直埋伏等到德軍靠近以後通過肉搏戰的方式趕走第一批德軍,利用繳獲的德軍武器彈藥和從廢墟中收羅來的武器進行了武裝。


  布列斯特要塞的事跡,人們幾乎耳熟能詳,筆者也就不賣什麼關子了。沙布洛夫斯基上尉全名叫做弗拉基米爾·瓦西裡耶維奇·沙布洛夫斯基,曾參加過俄國內戰,歷任排長,連長,軍事委員會委員。自1940年開始在第六步兵師第125步兵團擔任營長一職,服役於布列斯特要塞服役。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蘇軍基層指揮官,他的在布列斯特被德軍被德軍射殺,唯一倖存的女兒加入了遊擊隊,不幸在1943年被俘,次年被納粹處以絞刑。

  妻孩


  儘管德軍對要塞的試探性進攻並不順利,但此時德軍第三裝甲集團軍已經通過了要塞並駛上了要塞背後的高速公路,一路向明斯克殺去。困守布列斯特的蘇軍在上午9時左右發現事態不對勁,並設法與第四軍司令部聯繫,儘管他們不斷的拍發電報,希望將戰鬥情報告知軍司令部,但蘇聯西方面軍前線部隊的通訊已經被德國人切斷了,各個部隊都在遭受攻擊,軍司令部的電臺裡充斥著來自各個防區的報告和叫罵聲,導致電臺頻道擁堵不堪信息飽和。而不久之後司令部電臺也在空襲中報銷了,布列斯特守軍徹底失去了與司令部的聯繫,只能不斷的拍發出"這裡是要塞,正在戰鬥!"的電文,希望周邊友軍能夠聽到並立刻增援。


  雖然德軍在22號的進攻中失了利,但這對德軍的大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留下一個步兵師進攻的主要目的是圍剿以防止布列斯特要塞守軍跑出來搗亂,給德軍的後勤線添麻煩。德軍在6月23日的試探性進攻中,發現布列斯特要塞西部和北部的守軍抵抗較為薄弱,想必這裡的守軍數量稀少且嚴重缺乏武器,於是在當天夜裡對西部和北部發動了猛烈炮擊,最終迫使大約一千多名蘇軍官兵和家屬投降。


  剩餘蘇軍部隊主要是由沙布洛夫斯基上尉,阿納託利·維納格拉多夫中尉和祖巴喬夫上尉,福明政委,加夫裡洛夫少校,團助理參謀謝爾巴科夫和邊防軍情報局助理舒古洛夫中尉帶領,他們主要駐守在要塞南部的幾個區域中,但互相之間的聯繫很不通暢。保衛戰進行到24日這天,幾位指戰員終於取得了聯繫,他們認為當下局勢緊迫,增援部隊連續兩天沒有動靜,在要塞後方的炮擊聲也越來越遠,情況可能非常不利,於是約定在當天晚上向突圍,向要塞東部的林子前進,運氣好的話還有機會與部隊匯合。


  雖然計劃非常縝密且處於高度保密狀態,但在蘇軍行動時卻發現德國人早有準備,導致有大約1200多名蘇軍官兵被俘或戰死。其實倒不是德軍知道蘇軍突圍的情報,而是他們早就把最後幾夥蘇軍控制的要塞區域包圍起來了。一連數天,蘇軍都在嘗試在夜間順著河道摸出德軍的封鎖圈,但幾次行動均不成功,最後剩餘的戰士僅有大約500人左右。


  6月29日,在德軍的狂轟濫炸下,剩餘蘇軍戰士決定再冒一次險,如果不能突圍就戰死。他們孤注一擲成功在德軍包圍圈上打開了一個小缺口,讓少量士兵逃到了要塞東部的森林裡。但大部分官兵都在突圍中陣亡了,剩餘蘇軍官兵退回要塞繼續防禦,無線電發報員在派發了最後的一輪電報以後毀掉了發報機,官兵們在牆上用鮮血和彈片留下了"我即將死亡,但我沒有放棄,永別了,祖國!"的字樣。希特勒在聽聞精銳的德軍在重炮和空軍掩護下,竟然一周的時間裡都沒有拿下一座破爛要塞後惱羞成怒,命令德軍將河水灌入要塞地下室,淹死躲在在裡面的蘇軍抵抗者和傷員。


  最後一名要塞保衛者就是加夫裡洛夫少校了,他頑強的戰鬥到了7月23日,就在德軍抓到他之前,這位虛弱的少校還用手榴彈結過幾名德軍士兵。德軍在搜索了要塞地下室之後還發現了7名餓死的蘇軍士兵,這些人可能是加夫裡洛夫少校最後的戰士,他們寧可餓死也沒有選擇投降。據說德軍步兵師指揮員欽佩於少校的頑強的戰鬥意志,叮囑戰俘營給少校提供一點照顧。


  負責檢查少校傷勢的德軍軍醫感慨道:"他非常虛弱,根本站不起來,但送他來的士兵卻說就在之前,他還打死打傷了我們數名士兵,實在令人難以置信的。"加夫裡洛夫少校最終在俘虜的幫助下成功活到了戰後,並在接受審查以後官復原職。少校去世之後被安葬在了要塞守軍官兵墓地中,和他的同志們繼續駐守在布列斯特。


  雖然布列斯特要塞最終還是淪陷了,但"這裡是要塞,正在戰鬥!"的電文依舊在蘇聯的天空中傳遞著,成為了激勵蘇聯軍民頑強抗戰的精神支柱,黑暗中的微弱燭光,點燃了全民抗戰的熊熊烈火。

  《布列斯特要塞傳奇》

  《衛國戰爭的第一天: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大潰敗中的微弱星光,來自布列斯特的電波,這裡是要塞正在戰鬥!
    很多正在熟睡中的蘇軍邊防士兵是在爆炸中被驚醒,衣衫不整的拿起武器投入戰鬥的。 德軍在第二天又一次進攻科布林堡壘,德國人的炮擊還摧毀了布列斯特的東炮臺,蘇軍被迫從堡壘北門撤退到了東部倉庫地區繼續戰鬥,形勢正在急轉直下,布列斯特要塞的失守只是時間問題。
  • 蘇德及遠東戰場經典戰役之布列斯特要塞防禦戰,「我們仍然戰鬥」
    在德軍入侵蘇聯的三個集團軍群中,中央集團軍群的任務是越過布格河,佔領明斯克,直指莫斯科。而位於布格河東岸的布列斯特要塞首當其衝,成為德中央集團軍的第一個攻擊目標。圖片來源於網絡6月22日凌晨2時,德軍第45步兵師突擊部隊在夜幕的掩護下,悄悄潛伏在布格河西岸的預定攻擊位置,布列斯特要塞中熟睡的蘇軍怎麼也想不到,一小時後戰爭將會首先從他們這裡爆發!
  • 「二戰風雲61」慘烈的蘇德戰爭·四——布列斯特要塞防衛戰
    布列斯特要塞,這是蘇聯的衛國戰爭打響第一槍的地方,也是一個擁有歷史的地方。很久以前,布列斯特還沒有被稱之為要塞,它是一座老城市。1830年,俄軍在布列斯特老城的基礎上修建起了臨時的戰鬥工事。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布列斯特這個地方才開始向一個軍事堡壘轉變。1833年,俄國開始嘗試將之前修築的戰鬥工事全部連接到一起。
  • 經典戰役:最悲壯的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當人們提到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的時候,都會感嘆於蘇聯紅軍為了保衛領土,勇於犧牲和堅決抵抗的毅力和決心。百姓讀史今天易達跟大家聊的是英雄要塞: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百姓讀史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軍閃侵蘇聯,而位於蘇聯和波蘭交界的布列斯特要塞,成了最先交戰的地方。
  • 廢墟裡八百具遺體,刻在牆上的一句遺言,要塞就這樣被攻克了
    一九一九年,波蘭從蘇聯人手裡奪走了布列斯特,蘇聯又於一九二0年初趕走了波蘭人,而年底波蘭軍隊又重新佔領布列斯特,為此蘇聯一直耿耿於懷,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九三九年,德國閃擊波蘭,隨後蘇軍也對波蘭發動了進攻,最終蘇軍與德軍在布列斯特勝利會師,雙方還在此地舉行了慶祝聯歡,布列斯特及其要塞又成為了蘇聯的領土。
  • 白俄重現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 真實還原歷史場景
    白俄重現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 真實還原歷史場景 (1/6) "← →"翻頁
  • 希特勒入侵蘇聯,百萬大軍過境,這座邊境要塞竟然擋了他們一個月
    今天起,春哥這裡回顧一二次世界大戰中比較著名的戰事,條分縷析,還原當時的現場,留下一些紀念的筆觸。】在人們的印象裡德軍攻打蘇聯好像是一開始很順利,幾乎全線突破,沒有遇到任何障礙,這個觀點是不對的,有一個地方德軍一開始的攻擊沒有得手,狂轟濫炸了一個多月,才最終拿下,這就是布列斯特要塞之戰,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場真正的抗戰,在偉大衛國戰爭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
  •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俄羅斯電影重現蘇聯時代的血性和光榮
    1941年,一場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拉開了蘇德大戰的序幕,讓世界看到了俄羅斯人的血性和剛烈,70年後,俄羅斯人懷著既慘痛又自豪的微妙心情把這一戰役拍成了電影,在極致悲壯的氣氛中,帶觀眾回顧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一幕幕槍炮與血肉的碰撞,演盡了戰爭的殘酷。
  • 蘇聯喪失兩個方面軍仍能戰鬥,為何德國覆滅一個集團軍就完蛋了?
    在第一天的戰鬥中,蘇聯空軍就損失了超過1200架飛機,紅軍邊防守軍被迫陷入孤軍奮戰之中,在「布列斯特要塞之戰」中,蘇聯損失慘重,當時連城內婦孺都參與了戰鬥。由 於蘇聯對於德國的突襲準備不足,即便付出巨大代價也沒能將德軍腳步遲滯太多 ,戰爭天平傾斜之嚴重,甚至令德國人放出了「三個月滅亡蘇聯」的狂言。
  • 戰爭初期蘇軍兩大要塞體系,防守士兵抵抗一年多,被俘後嘲諷德軍
    既然如此,不如來看看蘇聯英雄們在戰鬥中的戰績和頑強的鬥志。 事實上,該城就是為了防守交通要道而設計的,早在沙俄時期1830年,該城就以軍事功能為主,成為了一個"要塞城"。到了二戰前夕,該城的地位更是不言而喻,因此蘇聯將其打造成了一個更加完備的防禦體系,並且納入到了築壘地域規劃的版圖中。因此在1941年6月份巴巴羅薩爆發時,布列斯特要塞就擁有了一整套築壘防禦工事。
  • 近千名日軍藏在要塞絕不投降,蘇軍拿來幾千升燃油,灌進洞口點燃
    當時,侵華日軍為了防止前蘇聯的進攻,同時也是為了方便自己,隨時可對蘇聯進攻,在此修築了亞洲最大的軍事要塞,並且還構築了四百多個永久性工事等。 在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次日零點,蘇聯紅軍就集結了飛機、坦克、大炮三種軍事力量,對駐守在東寧要塞的日軍發起進攻。當時戰鬥僅持續了七日,蘇聯就以步兵、坦克,空中聯合攻擊的力量,將日軍苦心經營多年的東寧要塞攻破。
  • 二戰蘇聯傷亡慘重,但為何軍隊卻越打越多?總動員近3000萬人
    大量蘇軍邊境據點被德軍迅速包圍,如布列斯特要塞之戰。最後蘇聯取得最終戰爭勝利,和雄厚的人力資源是分不開的。1941年,蘇聯人口大約為1億9300萬。戰爭爆發後,蘇聯共動員了2960萬人。二戰結束時,蘇聯紅軍總兵力達到了1136萬人。為了這場戰爭的勝利,蘇聯傷亡慘重。
  • 日軍在東北修建要塞預攻打蘇聯,卻被勞工告密,最終前功盡棄
    1938年東北吉林省東寧縣的地下,這裡有一個巨大的人造地穴,這個地穴的最深處距離地面足足有幾十米,這裡有數萬名衣衫襤褸的中國勞工,正在日本關東軍的嚴密監視下向深暗處挖掘。
  • 德軍最強火炮和蘇聯最強要塞的對決
    1942年,蘇聯的塞瓦斯託波爾要塞已經成為了德國鬼子的眼中釘。這個堡壘因為處在要害位置,堡壘群裡藏匿著數量數不清的炮兵和步兵。即使德國人從這裡附近繞過去,蘇軍一樣可以從堡壘群裡出動人馬對德國的側後翼戰線進行襲擾。這個堡壘必須被清除掉,不然它將成為德國人致命點之一。
  • 談談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偉大」意義和若干爭論問題
    在邊境的戰役期間(今為波羅的海沿岸、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的西部邊界),蘇聯西部各軍區立即改編為方面軍,其下統領的集團軍也投入戰略防禦的搏鬥,在克萊佩達、卡奧納斯、布列斯特要塞、利沃夫等地首當其衝成為了戰場,而裡加、維爾紐斯、明斯克、基輔、塞瓦斯託波爾、敖德薩、基什涅夫等地則遭到了德軍戰機轟炸或投放水雷封鎖。
  • 二戰德軍的大玩具:古斯塔夫列車炮,一炮轟爛蘇聯精心修建的要塞
    1942年,希特勒出動237個師,向蘇德戰場南部進攻,意圖攻佔當時蘇聯重要的產油區高加索地區。蘇聯則在塞瓦斯託波爾建造了堅固的防禦堡壘,準備固守此地。當時塞瓦斯託波爾可以說是「堅不可摧」,全市擁有12個永久要塞群,每個要塞都裝備有305mm的雙聯裝巨炮,炮塔下面還建有數層工事,每層都覆蓋有3-4米厚的混凝土。每個要塞都有相互連通的通道,彈藥也存放在其中最堅固的一個堡壘下面,理論上完全能擋住當時德軍裝備的所有火炮的攻擊,事實也如蘇聯方面預料,憑藉自己堅固的工事,德國的進攻始終沒有取得一絲進展。
  • 遠處,搖曳的燭光
    不知為什麼,我一下想到燭光。忽明忽暗,欲滅又求生的燭光。一下聯想到三國時,諸葛亮在五丈原祈壽,在帳中那焰著的殘燭。遠處微弱的燭光,忽閃忽閃的,像很小的一點火星在飄動。突然,一下被什麼東西遮住。天馬上黑暗下來,我深一腳淺一腳的向前走著,朝著剛才有光亮的方向。過了好久,我的腦海裡還有這樣的景象,遠處有一盞搖曳的燭光,突然被什麼遮住!……
  • 衛國戰爭中與納粹戰鬥的蘇聯美女
    如果不是戰爭的親身經歷者,你很難相信這些可愛,漂亮的女孩曾經與男人一樣在戰場上進行殊死戰鬥。更為不幸的是,並非所有人都能從戰場返回家中。正是這些可愛的姑娘,雖然外表柔弱但是堅韌不拔,為贏得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她們的勇氣和英雄主義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 《紅警2》戰鬥要塞裝載哪些兵種更強?最後一個堪稱基地收割者!
    在遊戲中,盟軍陣營有一種戰車——戰鬥要塞。要說這戰車可不得了,這輛大型的戰車在戰場上橫行霸道,可以輕易地輾碎步兵、交通工具(甚至包括坦克)、以及牆壁。在戰鬥要塞中,最多可以裝進五名步兵單位,這些步兵單位可以從許多炮口發動射擊,進而提高它的破壞力。那戰鬥要塞裝載哪些兵種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