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戰的尾聲,17歲的少女勸降450名日軍,被拖進山洞,只留下一個紅頭巾
比如日軍在黑龍江東寧修建了一座大型軍事堡壘,叫東寧要塞,裡面最多時駐紮了13萬關東軍。日軍投降之後,依然有幾千名日軍拒不投降。筆者說的這段故事據此不算遠,就在黑龍江綏芬河地區的天長山要塞。建在700多米高的天長山密林中。與東寧要塞聯成一道防線。 到了1945年8月9日,天長山要塞裡面有日軍450名。這一天也是150萬蘇軍向日軍發動突襲的日子。
-
日軍躲進要塞不認輸,蘇軍想出兇狠方法,14000日軍只活下100人
事實上,蘇聯會與日本關東軍交戰,僅僅是因為他們擔心日本拿下中國後,蘇聯就會成為日軍下一個侵略目標。而在兩軍交戰期間,日軍眼看著無法打敗蘇聯,就立刻躲進要塞並表示絕不認輸投降,結果蘇軍想出兇狠方法,導致14000名日軍僅存活100人。當時,受國際環境的影響,日本天皇已經公開宣布無條件投降。所以那些前往世界各地參戰的日軍也都紛紛回到了國內,等待著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
-
日本戰敗後,有日軍躲在東寧要塞不出來咋辦?蘇軍做法「絕了」
日本承認戰敗後,日本天皇宣布日本將會無條件投降,但當時還有大量日軍沒有返回國內,例如駐紮在我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後來蘇聯決定派兵將其剷除,那些日軍打了敗仗,於是便躲在位於地下的東寧要塞中不願意出來,這要咋辦呢?只能說蘇聯的做法簡直絕了。
-
虎頭要塞的最後決戰,蘇軍動用了「喀秋莎」火箭炮
虎頭要塞本來可以不戰而降的,因為就在蘇聯兵臨虎頭要塞之時,日本天皇已經在東京宣布投降,虎頭耍塞守軍其實可以走出要塞,向蘇軍投降。但是偏執的日軍不相信日本會戰敗投降的事實,因此,虎頭要塞就此被推入火坑。因為虎頭要塞多半處於地下,蘇軍的裝甲部隊在此時基本上無法發揮威力,面對敵人的射擊也沒有辦法進行有力的還擊。如果依靠步兵衝鋒完成攻破要寨的任務,必然會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於是,蘇軍選擇了使用強大火力的大炮來進行轟炸。8月19日,憤怒的蘇軍調集了赫赫有名的「喀秋莎」火箭炮。
-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個戰場——黑龍江虎林要塞
圖片為虎林要塞洞口在黑龍江虎林虎頭山山上,修建一條秘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做好對付蘇軍進攻的戰鬥思想準備,就在中蘇、中蒙的邊界上的土地上選取了14地方,從1934年開始修建軍事要塞。等人員到齊後,用重機槍吧勞工全部殺害,這些善良的勞工,就這樣成為軍事要塞的犧牲品。這是日寇在入侵中國後,犯下的滔天罪行。從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蘇聯紅軍開始日宣戰。八月九日蘇軍就對虎林要塞發動了猛烈的攻擊,日寇藉助水泥建築工事頑強抵抗。八月十五日,日本裕仁天皇向日本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
-
二戰日軍的最後一戰,已經投降卻玩命反撲,兩小時讓蘇軍丟了大臉
在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而在這一天,蘇軍揮筆進入了北千群島的範圍之內。此時駐紮在北千群島的日軍部隊是日軍戰車第11聯隊,這個戰車11聯隊原屬於日本戰車第二師團第四旅團。在1944年2月被調往北千群島作為守備部隊,同年5月編入了日軍第91師團,由於戰鬥力很強,從而人送外號「虎之子」。我們看這個外號便知道,這支聯隊作戰水平是不低的。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後,蘇軍同時進入了北千群島的範圍之內,此時日軍戰車11聯隊有沒有收到投降的命令呢?
-
二戰日軍的最後一戰,已經投降卻還玩命反撲,兩小時讓蘇軍丟了大臉
在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而在這一天,蘇軍揮筆進入了北千群島的範圍之內。 在1944年2月被調往北千群島作為守備部隊,同年5月編入了日軍第91師團,由於戰鬥力很強,從而人送外號「虎之子」。 我們看這個外號便知道,這支聯隊作戰水平是不低的。 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後,蘇軍同時進入了北千群島的範圍之內,此時日軍戰車11聯隊有沒有收到投降的命令呢?
-
日本宣布投降,蘇軍總參謀部仍然下令繼續攻擊,為什麼
只有當日本天皇令部隊投降的命令確實付諸實行時,蘇軍才會停止攻擊。 與此同時,蘇軍加快進攻的速度,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後貝加爾方面軍於8月19日進到了赤峰、長春、瀋陽和齊齊哈爾等地。 遠東第一方面軍於8月16日攻佔牡丹江市和通往吉林和朝鮮的要衝汪精,全殲關東軍第5軍,擊潰關東軍第3軍及關東軍第一方面軍其他部隊。
-
東北獵戶無意中發現日軍地下部隊,揭開了二戰最後一戰的序幕
在1945年二戰快結束的時候,一名東北獵戶進入深山打獵,不經意間發現了許多的日軍屍體。這名獵戶憑藉多年的打獵經驗,感覺其中必有蹊蹺,循著屍體留下的痕跡,很快就找到了一個被偽裝的通氣孔,進而發現了一處地下要塞的入口。 這事非同小可,他不敢停留,也沒有打草驚蛇,而是連忙向駐紮在當地的蘇軍報導此事。
-
日本投降後,這個日軍「戰神」向蘇軍挑戰,最後死得很慘
眾所周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宣讀了無條件投降的公告,並命令各地的日軍就近向盟軍繳械投降。 然而,天高皇帝遠,消息的傳播難免有遲滯,再加上不少日軍頑固分子本來就不死心,索性搞出了一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公然違抗命令,繼續作戰。
-
虎頭要塞:「二戰」戰車在此止步(圖)
日軍投下了近十億資金,先後動用了十餘萬的中國勞工,調動大量的日軍技術人員和4萬兵力。 要塞施工布局是先挖豎井和山底下橫向開掘同時進行,在地下連通形成蛛網狀隧道,分上、中、下三層,最上層也距地面十多米,最下層距地面近百米,窄處僅容單兵通過,寬處可以進汽車、坦克甚至是巨炮。隧道、豎井、內壁,全部用鋼筋混凝土澆築,厚度都在3米以上。
-
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一座用勞工血淚和生命築成的要塞
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一座用勞工血淚和生命築成的要塞[2014年12月27日(周六 陰)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圖文/玉文葉子雙行記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位於海拉爾城區北部的敖包山下,也稱海拉爾築壘地域,是日本關東軍為進攻蘇聯,在中國東北邊境設立的
-
諾門坎戰役的貓膩:蘇軍鋼鐵洪流傷亡比日軍大?日軍藏了多少數字
日軍在二戰的走向幾乎一路從北向南,拿下朝鮮地區和中國東三省後,它沒有西進蒙古,也基本沒有北上蘇聯,而是一路往南,直到最後美國將他消滅也不敢北進。 有人說,日本執行南進政策是因為海軍的強大,但其實這只是日軍大本營無奈的選擇。
-
日軍在東北修建要塞預攻打蘇聯,卻被勞工告密,最終前功盡棄
在這數萬名勞工中有43個人正在醞釀著一個驚人的逃跑計劃,為了這個計劃他們已經準備了半年了,就在負責監視的日本衛兵換崗之際,20多個中國勞工突然拿起鐵鍬和尖鎬向這些日本士兵砸了下去,緊接著他們換上這些日本兵的衣服,排好隊偽裝成日本衛兵的模樣向地穴的洞口走去。走出地穴後這43名中國勞工馬上向著不遠處的一條河狂奔而去,因為那條河的對面就是蘇聯。
-
二戰中日軍的最後一戰,已投降卻玩命反撲,兩小時讓蘇聯丟了大臉
在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而在這一天,蘇軍揮筆進入了北千群島的範圍之內。 在1944年2月被調往北千群島作為守備部隊,同年5月編入了日軍第91師團,由於戰鬥力很強,從而人送外號「虎之子」。 我們看這個外號便知道,這支聯隊作戰水平是不低的。 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後,蘇軍同時進入了北千群島的範圍之內,此時日軍戰車11聯隊有沒有收到投降的命令呢?
-
日軍大佐玉碎玩出新花樣:騎著坦克玉碎衝鋒,偏還選在日軍投降後
實際上,那裡是一片"鋼鐵墳墓",坦克殘骸就是墓碑,而埋葬於此的是日本陸軍戰車第11聯隊近百名官兵的亡魂,最為特別的是,他們是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三天後,即1945年8月18日,在反擊蘇軍登陸的戰鬥中殞命的,其中包括末代聯隊長池田末男大佐。■被日軍遺棄在佔守島荒野上的九七改中戰車殘骸。
-
探秘—日寇投降後的最後一戰
在二戰期間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東寧是一個讓人聞風喪膽的地方,二戰期間,全縣人數只有數萬人,而日軍在這裡儲備了可以供十萬餘人生活戰鬥的物資,遠遠超過了東寧當地的總人數。東寧雖然地方不大,但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中蘇朝三國交界的中心地帶,而日軍看中就是它地理位置。
-
日本宣布投降後,長白山有2萬日軍拒不投降,且至今未發現蹤跡
在日本宣布投降後,長白山的這兩萬日軍拒不投降,但至今大家都尚未發現其蹤跡。 日軍在二戰時也是出了名的頑固,如果不是美國的兩枚原子彈,他們可能真的會抵抗到最後一秒。
-
侵華日軍聽到「日本投降」後的第一反應
蘇軍清點收繳的日軍裝備昭和20年(1945年)6月,26歲的齋藤隨日本陸軍63師團,從華北調至滿洲,關東軍被抽調至太平洋戰場,他們華北方面軍被抽來充當關東軍。被俘的日軍炮火都不全,如何應對強大的蘇軍?司令部亂作一團,反正要打敗仗了,索性應戰工作從燒文件開始了。他們燒掉了所有涉密文件,以免給攻來的蘇軍留下情報、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