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後,這個日軍「戰神」向蘇軍挑戰,最後死得很慘

2020-12-19 騰訊網

眾所周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宣讀了無條件投降的公告,並命令各地的日軍就近向盟軍繳械投降。

然而,天高皇帝遠,消息的傳播難免有遲滯,再加上不少日軍頑固分子本來就不死心,索性搞出了一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公然違抗命令,繼續作戰。

比如「戰車隊之神」池田末男就是一個典型代表,而他所挑釁的,竟然是如日中天的蘇聯紅軍。

1945年8月初,就在日軍投降前夕,蘇軍開進中國東北,發動了遠東戰役。為了奪回當年在日俄戰爭中丟掉的群島,蘇軍於8月16日清晨展開了舒姆舒島登陸作戰(又叫做佔守島)。

這座島嶼的整體面積雖然不大,但卻足足駐紮了8500人的日軍,而且炮兵團、海軍步兵團以及戰車聯隊各種兵種一應俱全,戰鬥力還是相當強悍的。

反觀蘇軍,雖然擁有人數優勢,但奈何人生地不熟,一度在島上找不著北。再加上蘇軍攻島部隊缺乏強有力的重型武器,基本上都是普通的步兵部隊,更加助長了日軍囂張的氣焰。

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點,時任日軍戰車聯隊聯隊長的大佐池田末男,決定給蘇軍致命一擊,而他的秘密武器,就是他所在戰車聯隊中的40多輛輕型坦克。

只可惜,池田末男實在是小瞧了蘇軍的戰鬥力,強悍如希特勒都敗在了蘇聯紅軍手裡,又豈是他這樣的殘寇能打得贏的?很快,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日軍的陣地丟失殆盡,而他們寄予厚望的坦克,也被蘇軍的反坦克槍打得七零八落,就連池田末男大佐自己的坦克也因為履帶被炸斷而進退不得。

在這種情況下,多數人都會選擇放棄坦克逃生,但如果你用平常人的思維來看待這些瘋狂的軍國主義分子,那就大錯特錯了。

池田末男爬出已經「癱瘓」的坦克,沒有逃跑,而是爬到了坦克炮管上面,然後赤裸上身、頭戴白巾、手拿指揮刀,大喊著衝鋒。這一幕看上去雖然滑稽可笑,但也足見池田末男的賊心不死。

戰後,曾任此次戰役中蘇軍指揮的舒託夫少校回憶說,的確曾有一個瘋子一樣的日軍指揮官騎在炮管上。不過,這樣的造型雖然很「拉風」,但實在不是個明智之舉,等於把自己完全暴露在了對方的槍口之下,所以很快,池田末男就被湧上來的蘇軍打成了篩子。

戰鬥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日軍的防守體系被摧毀殆盡,再加上群龍無首,缺乏有效指揮,全島最終被蘇軍全盤控制。當然,此次作戰蘇軍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

仔細想想,其實這是一場完全可以避免的戰鬥,如果沒有池田末男的頑固,如果日軍能夠理智地認清現實,主動投降,可能就有上萬條生命得以倖存。可現實的結果呢?只因為池田末男這樣一個戰爭狂人,上萬人被逼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最後只能等待玉石俱焚的結局。

其實,池田末男不過是眾多頑固分子的一個縮影罷了。甚至就在日本宣布投降之際,還爆發了著名的「宮城事變」,一大批頑固分子衝進皇宮,想要逼迫裕仁天皇更改投降的命令,而在失敗之後,更有不少人在皇宮正門前的草地上自盡以明志。

不得不說,深受軍國主義影響的日本人,還是非常可怕的,也是非常可憐的。

相關焦點

  • 二戰日軍的最後一戰,已經投降卻玩命反撲,兩小時讓蘇軍丟了大臉
    1945年8月6日,美軍對日本本土廣島市投入了一枚原子彈,而在三天之後,蘇聯正式對日宣戰。在這個時間點對日宣戰,不得不說,當時蘇聯時間點掐得非常準,雖然雅爾達協定之後,蘇聯答應出兵,可此後杜魯門因為原子彈的實驗成功,從此前相邀蘇聯出兵而轉為了想要獨自打下日本本土,獨佔遠東的地盤。
  • 二戰日軍的最後一戰,已經投降卻還玩命反撲,兩小時讓蘇軍丟了大臉
    1945年8月6日,美軍對日本本土廣島市投入了一枚原子彈,而在三天之後,蘇聯正式對日宣戰。 在這個時間點對日宣戰,不得不說,當時蘇聯時間點掐得非常準,雖然雅爾達協定之後,蘇聯答應出兵,可此後杜魯門因為原子彈的實驗成功,從此前相邀蘇聯出兵而轉為了想要獨自打下日本本土,獨佔遠東的地盤。
  • 侵華日軍聽到「日本投降」後的第一反應
    「連步槍都得互相勻著用,這樣落魄的部隊到底怎麼才能和蘇軍在戰場上拼搏呢……」齋藤心中犯鬼,大家都知道日本估計快不行了,十分厭戰,卻都不敢公開說。被俘的日軍8月9日早上,齋藤在司令部值班時,突然接到上級軍司令部打來的電話,司令部沒有其他人在,齋藤奉命傳達上級緊急指示:蘇軍已經於當日黎明向滿洲各地正式發起總攻
  • 日本宣布投降,蘇軍總參謀部仍然下令繼續攻擊,為什麼
    1945年8月10日下午,日本通過中立國向盟國表示,日本政府準備接受《波茨坦宣言》,但以保持天皇制度為諒解。在得到美國的含糊其辭的肯定後,8月15日,日本天皇宣讀無條件投降的詔書正式廣播。
  • 近千名日軍藏在要塞絕不投降,蘇軍拿來幾千升燃油,灌進洞口點燃
    儘管日本天皇在8月15日發布了投降詔書,但當時忙於在蘇聯猛烈進攻下倉皇逃命的日軍通訊卻全部中斷,因而守在東寧要塞中的日軍並不知道這些消息。 雙方對峙,蘇軍無法取得徹底勝利,後來他們用飛機將日本軍隊第三軍後勤參謀河野貞夫從牡丹江運往當地,讓他舉白旗進入東寧要塞,在他向日軍傳達了天皇的投降詔書後,日軍才完全放棄抵抗。
  • 日本戰敗後,此人率40輛坦克向蘇軍發動進攻,結局讓人唏噓不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說為了日本人民的福祉,不至於亡國滅種,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此廣播一出上自王公大臣、軍部將軍們,下至平民老百姓,都一頓的痛哭。有些戰爭狂熱分子卻並不想投降,但是又不好違背天皇的旨意,怎麼辦呢,就自己解決吧!似乎這是最好的選擇。
  • 日本宣布投降後,長白山有2萬日軍拒不投降,且至今未發現蹤跡
    在日本宣布投降後,長白山的這兩萬日軍拒不投降,但至今大家都尚未發現其蹤跡。 哪怕是日本天皇已經宣布了投降,駐紮在中國的部分日軍依舊不願意接受事實,還想繼續抵抗,不過他們的結局通常不會太好。
  • 日本戰敗後,有日軍躲在東寧要塞不出來咋辦?蘇軍做法「絕了」
    日本承認戰敗後,日本天皇宣布日本將會無條件投降,但當時還有大量日軍沒有返回國內,例如駐紮在我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後來蘇聯決定派兵將其剷除,那些日軍打了敗仗,於是便躲在位於地下的東寧要塞中不願意出來,這要咋辦呢?只能說蘇聯的做法簡直絕了。
  • 二戰中日軍的最後一戰,已投降卻玩命反撲,兩小時讓蘇聯丟了大臉
    1945年8月6日,美軍對日本本土廣島市投入了一枚原子彈,而在三天之後,蘇聯正式對日宣戰。 在這個時間點對日宣戰,不得不說,當時蘇聯時間點掐得非常準,雖然雅爾達協定之後,蘇聯答應出兵,可此後杜魯門因為原子彈的實驗成功,從此前相邀蘇聯出兵而轉為了想要獨自打下日本本土,獨佔遠東的地盤。
  • 探秘—日寇投降後的最後一戰
    1945年8月15號,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正式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在我國的某一個地方戰爭並沒有結束,日本人還在發起猛烈的進攻。而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段鮮為人知的一段歷史。
  • 日軍大佐玉碎玩出新花樣:騎著坦克玉碎衝鋒,偏還選在日軍投降後
    實際上,那裡是一片"鋼鐵墳墓",坦克殘骸就是墓碑,而埋葬於此的是日本陸軍戰車第11聯隊近百名官兵的亡魂,最為特別的是,他們是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三天後,即1945年8月18日,在反擊蘇軍登陸的戰鬥中殞命的,其中包括末代聯隊長池田末男大佐。■被日軍遺棄在佔守島荒野上的九七改中戰車殘骸。
  • 諾門坎戰役日軍輸得很慘
    諾門坎戰役日軍輸得很慘。這場戰役一開始雙方都沒當回事,沒想到越打越大,日本把能用的兵力無乎用了個遍,最後,打光了關東軍的精銳,輸掉了戰役;這場戰役還有個弔詭的地方,就是雙方都沒有宣戰,但卻打得難解難分,讓美國人樂開了花、笑歪了嘴;也正是這場戰役,讓日本下決心調整戰略方向,轉過頭和美國人在太平洋上死磕,讓蘇聯人高興了許多年。
  • 日本都宣布投降了,蘇軍還堅持進攻,為何沒有把它分成兩個國家?
    (蘇軍在遠東僅有的海上運輸船隻)首要問題是如何向日本輸送兵力,日本本土沒有讓蘇聯陸軍進入的陸上通道,蘇軍之所以能佔領千島群島、庫頁島南部,依靠的是絕對優於日軍的空軍、陸軍,而且日軍的絕大多數力量都陷在太平洋和中國戰場,日軍守備部隊僅在第一天進行了頑強抵抗,打的蘇軍寸步難行,但在1945年的8月19日,日軍守備部隊收到了4天前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開始消極抵抗蘇軍的進攻,甚至主動要求投降
  • 最後一次閃電戰,蘇軍擊斃8萬日軍俘虜60萬,此人回憶一悲慘遭遇
    在中國戰場上,日軍最終戰敗,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但不容否認的是,侵華日軍在14年裡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然而二戰結束之後,日本一直都在美化侵華戰爭。並且鼓吹所謂的侵華戰爭是幫助中國從歐美殖民者的鐵蹄下解救出來,堪稱是無恥至極,但良知還是在的,有許多日本老兵後來良心發現,紛紛站出來懺悔自己當年的罪行。
  • 東北獵戶無意中發現日軍地下部隊,揭開了二戰最後一戰的序幕
    我們都知道,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但有這樣一支日軍因為深藏地下堡壘,並不知道外部消息,被發現後企圖負隅頑抗而被殲滅。這既是二戰最後一戰,也是一場極其殘酷的戰鬥,作戰雙方損失都極為慘重。
  • 70萬關東軍投降後,數萬名日本僑民堵路,蘇軍坦克將他們碾成肉泥
    1945年8月9日零時,蘇聯150萬遠徵軍越過中蘇、中蒙邊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盤踞東北多年的日本關東軍發動總攻。而對於蘇軍的此次行動,關東軍總指揮官山田乙三卻渾然不知,還在悠然的欣賞著歌伎表演。
  • 諾門坎戰役的貓膩:蘇軍鋼鐵洪流傷亡比日軍大?日軍藏了多少數字
    日軍在二戰的走向幾乎一路從北向南,拿下朝鮮地區和中國東三省後,它沒有西進蒙古,也基本沒有北上蘇聯,而是一路往南,直到最後美國將他消滅也不敢北進。 有人說,日本執行南進政策是因為海軍的強大,但其實這只是日軍大本營無奈的選擇。
  • 日本投降後,中國一片歡呼,日本士兵又是什麼反應?
    前言談及日本,國人最深的記憶便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對國人施以暴行,日本的侵華戰爭使數以百萬國人死亡,眾多家庭失去親人,家破人亡,而當聽到日本投降消息時,國人振奮不已,市民紛紛湧上街頭,揮舞著國旗,舉行規模盛大的勝利遊行
  • 1945年日本投降時,在中國境內日軍兵力、武器統計(上)
    而到了1945年,在盟軍即將攻入日本本土之際,日本開啟了所謂的「一億玉碎」計劃,大量招募軍人。使得其兵力暴增到了近700萬人。其中半數在日本本土,海外日軍大半仍盤踞在中國,小半則散落在東南亞到西南太平洋的漫長戰線上。 那麼到日本投降時,侵華日軍的兵力數和武器配置是個什麼情況?本文就來簡略概述下。
  • 身穿鋼胸甲 火燒日本兵,打不死的蘇軍突擊工兵旅
    史達林格勒戰役後,蘇德戰局開始向有利於蘇軍的方向發展。德國軍官向拉扎列夫胸部連開數槍,結果得益於胸甲的保護,拉扎列夫並沒有受傷。他反手一槍便把德國軍官擊斃,隨後衝進掩蔽部。被堵在裡面的幾名德國兵目睹自己的軍官開槍居然不起作用,嚇得連抵抗都忘了。這種情況在整個戰鬥過程中還發生過數起。戰後在審問俘虜時,他們對蘇軍士兵刀槍不入的原因感到不解。在他們的一再請求下,蘇軍最後讓他們觀看了這種防護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