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軸雙旋翼直升機有不少獨特優勢,為何僅有俄羅斯裝備?

2020-12-16 裝備資料庫

共軸雙旋翼直升機,是俄羅斯卡莫夫直升機設計局的一個特色產品。俄羅斯的卡-27、卡-28、卡-31(預警直升機)、卡-50/52等等型號都採用了這種共軸雙旋翼布局設計,而之所以俄羅斯人喜歡這種布局,更多的是一種技術傳承和喜好。

直升機根據旋翼布局分為共軸雙旋翼直升機、單旋翼直升機、縱列雙旋翼直升機、橫列雙旋翼直升機、以及交叉雙旋翼直升機等等。採用雙旋翼布局是直升機的技術特點決定的,為了方便理解,我們說說直升機的技術特點。

直升機需要用旋翼來產生升力效應,旋翼就像是一個轉動的機翼,上翼面有曲率,下翼面平滑,轉動時空氣氣流通過下翼面時流速慢,壓強大(可以理解成正常流速),而上翼面有曲率(弧形凸起),氣流發散,導致流速快壓強小,力都是相互平衡存在的,所以,下翼面的壓強大於上翼面的壓強時力會向上轉移,也就是升力效應。

但是直升機的旋翼轉動時,一旦升力大於重力(直升機的重量)直升機就會起飛,而旋翼轉動會產生一個讓直升機的機體繞著直升機帶動旋翼的轉動軸做跟隨轉動的力,叫做反扭力。反扭力會讓直升機脫離地面固定的瞬間使直升機的機體跟著轉動軸轉動,結果要麼直升機飛不起來,因為升力被抵消,要麼就摔下來。因此,需要讓反扭力消失,怎麼辦呢?

這就需要給直升機賦予一個穩定的力矩,抵消反扭力效應。採取的方法有數種,例如,單旋翼直升機(一副旋翼直升機)在尾部加一個小的螺旋槳,和反扭力的旋轉方向相反,力矩大小相等,這樣就平衡了。我們從電影中也可以看到過,單旋翼直升機尾翼被打壞失去作用後,直升機會螺旋下墜,這種螺旋效應就是反扭力在搞鬼,直升機尾槳也就是用來克服它的。當然,對於單旋翼直升機來說,你也可以不用尾槳,用吹氣也行,不論用什麼招,反正你得把反扭力克服掉。另外,就是採用兩個旋翼,讓兩副旋翼正反轉運動,也是一個辦法,於是,共軸雙旋翼、橫列雙旋翼、縱列雙旋翼、交叉雙旋翼直升機就都出來了。

雙旋翼直升機並不單純是為了克服反扭力,它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增加升力效應,提高載重量。直升機的載重量和旋翼所產生的升力係數有直接關係,旋翼大升力效應也就大,可以通過增加旋翼單個葉片數量和長度來實現,但是旋翼直徑和葉片不能無限制的增加,會受到旋翼強度和空氣動力效應的限制。另外,使用的要求也會對旋翼直徑和機體長度有要求。而此時,共軸雙旋翼布局無疑是一個好辦法,即可以提高升力效應,又可以把直升機做成短粗型。俄羅斯的卡-28系列都是短粗型的,主要是這款直升機是用來上艦的,軍艦對直升機的體積有限制要求,而卡-50/52也繼承了卡莫夫設計局的技術優勢,採用了共軸雙旋翼布局。

由此來看,俄羅斯的卡系列直升機的共軸雙旋翼布局既是一個技術傳承,也是俄羅斯人特有的喜好,更是一個技術優勢,這是為什麼俄羅斯卡莫夫直升機設計局喜歡採用共軸雙旋翼直升機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武器大講堂:共軸雙旋翼技術的發展
    在直升機領域,共軸雙旋翼的設計受到了越來越多軍工設計領域與民用領域人士的重視,因為共軸雙旋翼的設計具有傳統單旋翼帶尾槳直升機設計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共軸雙旋翼優勢因為共軸雙旋翼直升機具有安裝在同心軸上的上下兩副旋翼,在工作中的時候,這倆副旋翼沿相反的方向旋轉,而產生的反向扭矩相互抵消,因此在整個飛機力平衡設計上無需尾槳來平衡主旋翼的扭矩,即可在空中保持穩定,並且它的航線操縱是通過改變上下旋翼的總矩來實現的。
  • 幾十年前,中國人就發明了這兩種直升機
    在2019年的印度國際航展上,印度政府和俄羅斯籤署協議,計劃在印度本土生產俄制卡-226T型共軸雙旋翼直升機,與此同時印度海軍正在計劃招標購買多達111架直升機,而如果卡-226T型直升機能夠在印度國產化,那麼毫無疑問它將比其他直升機更有競爭優勢。
  • 又一國產察打無人直升機問世,擁有傳統無人直升機無法比擬的優勢
    近日,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牽頭研製的「金雕」CR500無人直升機被宣布成功完成全系統交裝驗收,這標誌著又一國產先進無人直升機研發成功,我國無人機產品線被進一步豐富,出口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 兩個螺旋槳同時反著轉,這架特殊直升機卻是俄羅斯的最愛
    因此,共軸反轉雙旋翼布局進入了直升機設計師們的視野,▲共軸反槳直升機可大大縮短機身長度由於沒有尾槳,共軸反轉雙旋翼直升機的機身部分在槳葉旋轉範圍之內,機體的縱向尺寸就是槳葉的直徑。對於艦載直升機來說,共軸雙旋翼直升機的這些特點就意味著不需要太大的直升機甲板,同時由於共軸雙旋翼直升機結構自重和掛載重量都集中在機身的重心處,所以,在狹小區域起降時,直升機飛行狀態會更加平穩,安全性也會有所提高。
  • 沒錢才是大問題,俄羅斯卡60直升機研發30年,至今未裝備
    米裡設計局比較著名的直升機有米28武裝直升機和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卡莫夫著名的有卡52武裝直升機和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這兩者的設計風格非常不一樣,米裡主要使用單旋翼帶尾槳的正常布局,而卡莫夫則使用共軸反轉設計。那麼如果俄羅斯出現如下圖所示的這樣一種直升機,大家會認為是哪一個設計局設計的呢?
  • 交叉雙旋翼直升機在戰後的發展,查爾斯·卡曼和卡曼直升機
    前文中我們說到德國早期直升機採用了一種獨特的交叉式雙旋翼布局,二戰結束後這種布局沒有成為直升機設計的主流,這項技術實際上壟斷在美國的卡曼公司(Kaman Corporation)手中。
  • 雲之帆,波瀾壯闊的直升機誕生記(一)|固定翼飛機|直升機|旋翼|雲...
    雖然這個裝置仍屬玩具,但洛努瓦和卞福汝的設計已經超越竹蜻蜓一大步,因為自帶動力裝置且考慮了扭矩效應,上方旋翼旋轉時下方旋翼在扭矩作用下反向旋轉,抵消了扭矩,可以說是現代共軸雙旋翼直升機的雛形。洛努瓦和卞福汝的旋翼玩具1809年,年輕的英國人喬治·凱利爵士公布了類似的玩具設計,特點是使用廉價普通的材料製作,如羽毛製作的旋翼葉片。
  • 武裝直升機的獨苗!速度超快的卡50/52,缺點是旋翼會打架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全世界最獨特的武裝直升機,俄羅斯的卡50系列直升機。美國在越戰期間發展了武裝直升機,誕生的是著名的眼鏡蛇直升機。眼鏡蛇直升機大致確定了現代直升機的整體布局,直升機構型為單旋翼帶尾槳結構,而座艙則使用串列式雙座布局,兩側的短翼掛載火箭彈和飛彈,在機頭布置一門射擊範圍比較大的小口徑機炮。
  • 共軸高速直升機如何巧妙借用常規直升機的氣動分析模型?
    不負責任的聲明:這是一篇偏學術派的硬核論文導讀,不過中間還是有一段一點也不硬核的白話討論章節,如因強行閱讀本文誘發頭暈目眩、昏昏欲睡等症狀,丁某概不負責概要性的介紹動態入流模型(Dynamic Inflow Model)是一種在常規直升機旋翼氣動分析中很常見的氣動分析模型,可以求解出旋翼誘導速度沿方位角和展向的變化分布,由於其計算效率較高,而置信度又由於常規的動量
  • 卡-90「噴氣」直升機,俄研究了20年,如今想和昌飛聯合研製
    在直升機領域,國產裝備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直-20通用運輸機、直-10專用武直,直-19偵查武直。但是目前國際直升機已經開始進入下一代研發,既新型高速直升機。比如傾轉旋翼,以及共軸反槳技術都將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 從X2到SB>1,西科斯基複合式直升機之路,不只是放大而已 - 旋翼飛行器
    進化——美國陸軍航空裝備現代化計劃與西科斯基的新構型飛行器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開始,西科斯基公司就啟動了「前行槳葉概念旋翼」(簡稱:ABC旋翼)技術的研究,當然,在科普文中,這項技術有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剛性共軸雙旋翼」。
  • 俄羅斯正在研發新型「隱形直升機」,採用雙旋翼系統+推進器螺旋槳
    一架新直升機可以幫助他們做到這一點嗎? 圖片來自卡莫夫直升機公司的新型直升機噴氣混合動力機。卡莫夫以前曾設計過功能強大的KA-50和52系列,它們都是堅固耐用的直升機。下一個機身可能只是一個原型(如果有的話),具有幾個奇怪的特徵。 像KA-50系列一樣,這個新版本還將有兩個突出的反向旋轉螺旋槳。
  • 西科斯基共軸未必好,詳解馬裡蘭大學提出的單側機翼複合式直升機
    為什麼要提出新的構型——常規直升機和西科斯基共軸有什麼問題?雖然傾轉旋翼在前飛的時候通過傾轉可以轉變為推進螺旋槳,所以其前飛性能遠超尺寸巨大的直升機旋翼,但是與此同時,傾轉旋翼的維護和作業成本同樣也是相當驚人的。在共軸剛性旋翼系統中,由於存在兩副旋翼,所以至少需要兩套自動傾斜器機構(此處暫未考慮「獨立槳葉控制」之類尚未成熟的尖端技術),這就大大增加了旋翼系統的複雜程度,而剛度很高的槳葉也會帶來重量性能方面的損失。
  • 黑色幽靈:俄羅斯的科曼奇,卡-58「黑鬼」隱身攻擊直升機
    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蘇聯和俄羅斯在歷次戰爭中成功地使用現代化的武裝直升機,例如阿富汗戰爭,車臣戰爭、俄格戰爭,以及在敘利亞執行特別行動。從作戰水平來看,俄羅斯卡莫夫設計局生產的卡-50和卡-52直升機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卡-52「短吻鱷」可以有效打擊地面武裝分子,這架直升機可在空中摧毀敵人坦克、攻擊地面建築和設施,甚至能以驚人的速度攻擊低空飛行的戰鬥機。
  • 人類第一架火星直升機升空!
    我們知道竹蜻蜓的結構為旋翼、中軸杆兩個,玩的時候要用力搓動杆,旋翼就可以旋轉了,旋翼產生了升力,就飛了起來。中國的竹蜻蜓出現的時間可追溯到1800年前,比歐洲要早得多。共軸反轉技術就在竹蜻蜓上又增加了一副旋翼,形成雙旋翼,但技術原理與竹蜻蜓是一致的。一直到1754年,俄羅斯科學家羅蒙諾索夫設計出世界上第一種共軸雙旋翼飛行器,實現了該設計的機械化進程。
  • 飛狼再生:卡莫夫曝光全新黑科技高速直升機,正遊說中國參加研製
    軍用直升機在軍隊航空作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各國軍事武器裝備水平的提高,軍用直升機也與時俱進不斷升級以適應現代作戰能力,其中直升機的飛行性能要求越來越高,高空高速直升機市場如火如荼,俄羅斯也在緊急推進高速直升機的研製工作。
  • 涼山救火,中國「最醜怪」直升機出戰!本領高強特適合滅火
    這就是中國引進的美國卡曼公司K-MAX直升機,它駐防於應急管理部的南方航空護林總站成都站金川直升機場。它已經在於7日飛赴西昌鹽源直升機場,直接參與救火工作。2017年卡曼公司向中國交付K-MAX直升機。卡曼K-MAX直升機的公司編號為K-1200,是一種設計獨特的美國直升機。該直升機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為美國空軍建造。
  • 蘇聯最小的直升機,最大航程可達120公裡,可為潛艇提供預警
    提起卡莫夫設計局,我們都知道它是與米裡設計局齊名的前蘇聯兩大直升機研發製造商之一。卡莫夫設計局,最擅長研發的就是共軸反轉結構直升機,這是該公司的拿手絕活,代表作品有卡-50和卡-52兩種共軸反轉直升機。除了雙軸導致機體整體高度較高外,該類型直升機的性能也還是相當不錯的。
  • 俄羅斯空天軍米28和卡52兩大武直有望實現歸一
    俄羅斯《消息報》近日報導,俄空天軍未來兩種主力武裝直升機——米-28NM和卡-52M將在生產上實現統一,這兩種直升機將配備相同的發動機和基本組件,以降低生產成本並簡化維護和維修。在此前的敘利亞實戰,米-28N和卡-52兩種直升機因各種備件上的不兼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