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高度僅為5米卻相當於3萬米高空!人類第一架火星直升機升空!

2021-01-09 川陀太空

《人類首架火星直升機升空!共軸反轉雙旋翼,這可是俄國人的黑科技》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7月30日,美國宇航局第5輛火星車毅力號即將升空,這次搭載的載荷與2011年發射的好奇號相似,就是一輛火星車,質量為1噸左右,採用鈽-238放射性核材料作為動力來源,可持續運行數十年之久。毅力號火星車這次降落的方式與好奇號也是一樣的,使用自帶8臺反推發動機的火星著落裝置,通過纜繩將毅力號放在火星表面。這套流程在好奇號上已經實現,從難度上說不算冒險,毅力的降落地點是傑澤羅撞擊坑,直徑大約45公裡,這裡在數十億年前曾經是三角洲,擁有河流衝刷過的地貌,與地球上的三角洲非常相似。

毅力號與好奇號火星車基本相當,儀器上有新增,以尋找火星生命為主,還帶了採集樣本收集裝置,以供未來火星任務時索取後返回地球。筆者認為,毅力號最大的亮點應該是攜帶了一架直升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架直升機。

圖註:傑澤羅撞擊坑,直徑大約45公裡,這裡有三角洲地貌,存在微生物遺蹟的可能性也越大

圖註:傑澤羅撞擊坑周圍懸崖示意圖,毅力號降落的難度還是有點大,如果降落到懸崖上,那基本就報銷了

圖註:毅力號火星車全貌

首架可在火星表面起飛的航空器

這架直升機命名為Ingenuity,中文名為「創造力」,寓意是在火星表面首創使用航空器,也是人類首次在地球之外使用航空器。這架直升機的尺寸很小,螺旋槳直徑為1.2米,機高0.8米,旋翼直徑超出機身儀器艙長度。整體結構為一副共軸反轉的螺旋槳、4個支架式起落支撐裝置、14釐米邊長的儀器艙,頂部有一個太陽能電池板,可提供350瓦功率。總質量為1.8公斤,共軸螺旋槳轉速為每分鐘2400轉,槳尖速度小於0.7馬赫,最大飛行距離為300米,無線電控制範圍為1公裡,最大飛行高度僅為5米,最大水平飛行速度為每秒10米,垂直速度為每秒3米。從這個數據看,這儼然像是一架無人機的標準。但是,正是因為這架直升機要求火星表面上飛行,我們所看到的這些數據僅僅是表象,如果我們看看火星表面的環境就知道,Ingenuity直升機飛行環境其實是相當惡劣的。

圖註:火星直升機起飛的想像圖,這架直升機的尺寸很小,螺旋槳直徑為1.2米,機高0.8米,旋翼直徑超出機身儀器艙長度。

火星表面的溫度區間為零下90攝氏度,有些地區還會更冷,大氣壓力僅為地球的1%,這對於航空器而言是個災難。飛機起飛的原理是依靠機翼上下表面的壓力差獲得升力,火星大氣密度極低,說明其飛行環境非常惡劣。同時,火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這對降落、懸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綜合評判,Ingenuity直升機在火星表面的飛行環境相當於3萬米高度的大氣,這是目前地球上直升機飛行高度的2倍以上。我們以黑鷹直升機為例,升限為5700米,科比所乘坐的西科斯基S-76直升機升限為4500米,Ingenuity直升機理論上能夠在3萬米高度進行飛行。

每次起飛到著落,持續時間僅為90秒,這是因為Ingenuity直升機的總功率只有350瓦,全靠太陽能電池提供電量,電池板安裝在直升機最頂端。設備艙內只有導航裝置、高解析度彩色成像儀,沒有其他科學儀器,鋰離子電池可為直升機蓄電,在火星的夜晚為成像儀提供熱量。

圖註:火星Ingenuity直升機摺疊起來的樣子,收納在火星車底部

圖註:正在製造中的Ingenuity直升機,可以看出其大小相當於一輛小孩的自行車

每分鐘2800轉的旋翼速度也比地球上直升機旋翼速度快10倍,一般情況下,10噸級這樣的常規直升機旋翼每分鐘的轉速為300至400轉,無人直升機可達到上千轉不等,這是因為重量更大的直升機受到槳尖線速度的限制,線速度要控制在每秒180至220米之間,低於0.6倍音速。如果槳尖速度太大,那麼會導致失速,並非旋翼轉得越快,速度或者升力也越大。Ingenuity直升機之所以能夠達到每分鐘2400轉,除了使用碳纖維材料外,火星上的大氣稀薄是最大的因素,稀薄的大氣需要更快的轉速才能獲得升力。

圖註:Ingenuity直升機放置在火星車底部

共軸反轉技術

共軸反轉技術是直升機旋翼結構的一種,最早可追溯到我國古代民間玩具竹蜻蜓。我們知道竹蜻蜓的結構為旋翼、中軸杆兩個,玩的時候要用力搓動杆,旋翼就可以旋轉了,旋翼產生了升力,就飛了起來。中國的竹蜻蜓出現的時間可追溯到1800年前,比歐洲要早得多。共軸反轉技術就在竹蜻蜓上又增加了一副旋翼,形成雙旋翼,但技術原理與竹蜻蜓是一致的。一直到1754年,俄羅斯科學家羅蒙諾索夫設計出世界上第一種共軸雙旋翼飛行器,實現了該設計的機械化進程。到了1861年,法國、英國開始利用小型蒸汽機為動力,研發出由三個齒輪轉動的共軸雙旋翼直升機。

圖註:共軸反轉技術屬於旋翼技術的一種,後者源於我國1800多年前出現的竹蜻蜓

英國在1909年就研發使用共軸反轉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安裝在著名的噴火戰鬥機上。在冷戰時期,蘇俄獲得了強勁的發展速度。1950年代,蘇俄也開發了NK12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採用了共軸反轉技術。目前這款發動機仍然是世界上推力最大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半個世紀之久,可見蘇俄在這方面的技術已經達到了黑科技的程度。直升機方面,卡莫夫設計局在1947年開始研製共軸反轉螺旋槳技術,目前成熟的型號諸如Ka-27、Ka-52、Ka-50、Ka-137等,都是共軸反轉的經典產品。從1945年開始,蘇聯奠定了共軸式直升機領域不可撼動的地位。

圖註:共軸反轉示意圖,上下旋翼的旋轉方向是不一致的,這樣可以抵消力矩

圖註:從側面看共軸反轉旋翼,上下旋翼通過鉸鏈整合在一起

為了簡化直升機的結構,美國宇航局在第一種火星直升機上採用了共軸反轉設計,我們看到Ingenuity直升機上有上下兩副旋翼,共用一個旋轉軸。上下旋翼的旋轉方向是相反的,這樣可以抵消力矩,讓直升機獲得平衡。傳統的直升機氣動結構是單旋翼加一個尾槳,用尾槳產生的側向推力平衡主旋翼產生的扭矩。這種氣動有個弊端,在主旋翼與尾槳之間有一個傳動軸,這就增加了系統的複雜性和質量。採用共軸反轉設計,大大降低了Ingenuity直升機自身的質量。

圖註:卡莫夫設計局使用的共軸反轉旋翼,鉸鏈結構比較簡單,減輕了結構重量

圖註:卡莫夫設計局的KA52直升機,尾槳被取消,懸停穩定性更好,但是大型載人的共軸雙旋翼技術無法直接應用到微小型直升機上

共軸反轉的優點

共軸反轉技術用在直升機上的優點在於結構緊湊、抗側風能力強、轉動慣量小、懸停效率高等。如果採用同樣重量的機身,使用共軸反轉技術的直升機旋翼半徑僅為單旋翼直升機的70%,整體佔地面積僅為單旋翼直升機的60%。由於沒有尾槳和傳動系統造成的功率損失,升力可比單旋翼直升機增加12%。

圖註:微小型直升機在低雷諾數的情況下,微小型直升機的流場與大型載人共軸直升機不同,空氣動力學特性也完全不同

圖註:只有手掌大的微小型直升機

從優點上說,Ingenuity直升機使用共軸反轉雙槳可提升飛行的穩定性,重心就位於傳動軸上,消除了尾槳之後,Ingenuity直升機就少了一個故障隱患:尾梁可發生形變引發傳動機構故障,導致直升機墜毀。根據卡莫夫設計局的經驗,採用共軸反轉的卡-27直升機在超低空懸停吊放聲吶時飛行員可以單手控制,而單旋翼直升機的飛行員就無法實現單手操作,另一隻手要控制尾槳。基於這些優勢,未來的火星直升機也會沿用共軸反轉雙旋翼布局,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可載人的共軸反轉雙旋翼技術要應用到微型直升機領域,還有更大的難度,從專業角度看,可在火星上飛行的Ingenuity直升機應該定位為微小型共軸反轉雙旋翼直升機。

圖註:Ingenuity直升機的共軸技術使用了齒輪組,結構精巧,加工難度較大

圖註:Ingenuity直升機內部結構,載荷艙內是小型相機

共軸反轉的難點

共軸技術微型化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輕量化設計,需要足夠輕的材料。Ingenuity直升機使用了碳纖維複合材料,也只有這樣才能用最小的功率拉起直升機。Ingenuity直升機的動力為電機驅動,載荷艙內部還有一個蓄電池組,使用太陽能電池板供電,從技術角度看,Ingenuity直升機能夠起飛還需要高效的新能源驅動技術。最複雜的要數流場上的模型建立,大型載人的共軸雙旋翼直升機無法直接用於微小型共軸直升機,在低雷諾數的情況下,微小型直升機的流場與大型載人共軸直升機不同,空氣動力學特性也完全不同,需要重新設計和優化。

圖註:毅力號火星車與Ingenuity直升機

圖註:Ingenuity直升機起飛時的想像圖

Ingenuity直升機旋翼的揮舞頻次與直升機的操縱性和穩定性關係較大,在火星表面大氣密度僅為地球1%的情況下,要起飛這架直升機的難度就不言而喻了,大致可相當於在地球上3萬米高度的工作環境。如果一陣風吹來,Ingenuity直升機要保持足夠的穩定性,否則就會被大風吹得偏離航線,導致任務失敗。美國宇航局在Ingenuity直升機上採用共軸反轉技術,也說明其認可了這項技術。為了安全起見,當Ingenuity直升機起飛時,毅力號火星車需要撤退到90米之外,這是因為如果直升機起飛失敗,旋翼可能打到火星車上的設備,造成嚴重的後果。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直升機能飛上萬米高空,卻飛不上8848米高的珠穆朗瑪峰?
    為什麼直升機能飛上萬米高空,卻飛不上8848米高的珠穆朗瑪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歡迎收看本期內容,為什麼直升機能飛上外面高空,卻飛不上才8848米高的珠穆朗瑪峰,對於這件事情,想必大家是非常好奇的,現在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NASA微型直升機即將前往火星,或開創未來太陽系探索全新模式
    如果這款微型直升機能夠成功地在火星上空盤旋,這將是人類製造的飛行器首次在外星升空,同時這可能會為未來探索太陽系開闢全新模式。 這架名為「獨創號」(Ingenuity)的直升機並不是火星車的主要關注點。毅力號最大的目標是尋找火星上的生命跡象,並取得土壤樣本,以待將來送回地球進行研究。但工程師們設法在火星車的腹部下面找到了空間,用於來存放這架小型直升機。
  • 直升機升限是多少?能否像固定翼飛機那樣,飛到20000米高空?
    網友:直升機升限是多少?能否像固定翼飛機那樣,飛到20000米高空?不能,直升機旋翼效率在超過5000米後就直線下降。不要說直升機,即使是螺旋槳飛機,也飛不到2萬米高度,飛到1.2~1.3萬米高度已經是頂天了。目前固定翼螺旋槳飛機升限是俄羅斯的圖-95戰略轟炸機,最高1.5萬米,但他是切換成特殊的渦噴模式,螺旋槳本身不產生動力完全順槳,渦槳發動機實際上是當作渦噴來用。而沒有渦噴模式的圖-95的海上巡邏機型號圖-142,升限也只有10200米。
  • 為什麼飛機在萬米高空可以飛行,而在高原上卻動力不足呢?
    不但人類在高原上如此,飛機在高原上也會出現「高原反應」,無論是在高原上起飛或者降落,飛機的運行都要比海拔的平原地區困難得多。那麼,為什麼飛機在空氣更加稀薄的萬米高空能夠順暢飛行,在高原上卻動力不足呢?飛機能夠起飛,其原理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發動機提供的推力,以及機翼上下緣產生的空氣壓力差提供的升力來實現的。
  • 其實二戰中直升機已經廣泛使用了,關於直升機的那些事
    1939年9月14日,西科爾斯基身穿黑色西服,頭戴鴨舌帽,爬進座艙,輕鬆地把一架直升機升到空中,高約二三米,平穩地懸停了10秒鐘之久,然後輕巧地降落回地面。這在航空史上是嶄新的一章,他成功地讓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直升機──VS-300升空了。
  • 「精靈3 500米高空偶遇戰鬥機」遙控無人機「黑飛」成風 有效監管待「補課」
    近日,一段名為「精靈3 500米高空偶遇戰鬥機」的視頻片斷被網友上傳至某知名視頻網站,其中頗為「驚險」的內容隨即在網上熱傳,引發國內不少網友關注和熱議。大疆精靈3 視頻中,一架遙控操作的多旋翼無人機正在我國某城市上空數百米懸停拍攝,畫面右側突然高速飛入一架已經放下前三點式起落架的雙座噴氣式飛機,疑似正在進入進近著陸階段。 畫面中,噴氣式飛機距離正在拍攝的多旋翼無人機最近處僅數百米,兩機高度基本一致。
  • 它能在30000米高空飛行,速度可達3馬赫,米格25也未成主流戰鬥機
    SR-71「黑鳥」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尤其是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它的飛行數據在當時可以說是無敵的存在,飛行速度可以達到3.5馬赫,飛行高度可以超過26000米,在如此高空進行偵察飛行,即使蘇聯的航空兵發現了SR-71偵察機,也無能為力,因為當時蘇聯空軍攔截戰鬥機無論是最大飛行高度還是最大飛行速度,都無法達到SR-71偵察機的飛行數據,無法有效攔截。
  • 西伯利亞上空的運載巨獸,蘇聯米-26多用途重型直升機
    1977年9月的一天,第一架米-26原型機進行了首次試飛工作,表現出了很高的穩定性;三年之後,在蘇聯軍方的要求下一架代號為「01-01」的米-26進入部隊開始測試服役,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軍方人士發現這種直升機的機艙載重量幾乎是米-6的兩倍,大幅度提高了運輸效率(軍方主要使用這款直升機將兩棲武裝運輸車和彈道飛彈運往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必要時甚至還可以運送大型軍用運輸機
  • 日本曾全力開發瘋狂戰機,採用火箭動力升空,三分鐘到達萬米高空
    這句詩中的一閃,也暗示了"秋水"未來採取的戰法,急速升至B-29所在的一萬米高空,在極短的時間內擊敗B-29轟炸機,秋水的實際作戰時間只有不到2分鐘而已,機身內的燃料只能讓發動機運作7、8分鐘左右。動力採用火箭發動機Me.163會用3到4分鐘的時間就將戰機升至一萬米的高空。
  • 科技日曆|「太陽挑戰者號」飛過英吉利海峽 成為第一架可載人的...
    利用太陽能這種低碳環保的能源實現飛行,更是讓人嚮往。1981年7月7日,美國人史蒂夫·普塔塞克駕駛世界上第一架以太陽能為動力的飛機——「太陽挑戰者」號飛過英吉利海峽。它是第一架可載人的太陽能飛機。 保羅·麥克裡迪是該飛機動力裝置的設計者,他還曾建造第一架人力發動的飛機越過海峽。這架「太陽挑戰者」號重210磅,由安裝在機翼的1.6萬個阻擋層太陽能光電池發動,這些電池把光能轉變為電能以推動2.7馬力發動機運轉。以前這架飛機曾幾次試圖飛過海峽都未成功,此次藉助極好的夏日陽光終於達到目的地。
  • 俄軍一架米8直升機墜毀,20天時間已摔掉3架直升機
    根據當地媒體5月26日發布的最新信息,一架疑似俄羅斯軍方的米-8直升機在俄羅斯楚科奇地區的阿納德爾機場機場墜毀,直升機上的全部4名人員均當場不幸身亡;根據初步信息,這次墜機事件的原因可能是技術問題。圖為本次墜機現場實拍俄羅斯媒體指出,這是本月在俄羅斯發生的第3起直升機事故;5月19日,俄軍一架米-8直升機在莫斯科州克林市附近無人區發生墜機事故,造成3人死亡;本月7日,俄軍一架米-35在克裡米亞墜毀,造成1人身亡,2人受傷。
  • 西藏陸航米-17直升機型號分析,高原極限飛行,挑戰生命禁區
    來源:蔣蔣的兵工廠近日,新疆軍區某陸航旅進行了一場海拔6000米的高空極限飛行訓練,克服低溫缺氧和惡劣天氣,通過險難課目,錘鍊部隊高原作戰能力。其駕駛的直升機,就是以皮實耐用著稱的米-17系列的一種改型,即米-171E直升機。
  • 女武神超級轟炸機,三馬赫兩萬米高空飛行,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
    XB-70轟炸機是美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研製開發的高空高速戰略轟炸機,三馬赫的速度在當時看來簡直就是未來戰機,在原型機的試飛測試中創下了21500米的飛行高度紀錄,其高空高速飛行的能力,只有SR-17黑鳥高空偵察機才能與之匹敵,湊巧的是這兩款戰機都是出自於美國,並且是同一時代的產物,由此可見美國當時的科技之先進
  • 充氣娃娃飛3萬米高空 被地心引力撕碎拉回地表(圖)
    它的體重只有2000克,卻以每分鐘約426米的速度,飛向離地表約3萬米的高空,「瘦弱」的它獨自承受低氣壓、宇宙輻射和低溫零下70度的極端條件往夢想而去,但在離地3.1萬米時,送它上天空的升空氣球破掉了,Missy被地心引力撕成碎片拉回地表。     Missy是世界最大成人用品經銷商推出的產品,2013年12月16日,她在美國加州Tahoe湖被放飛。
  • 小型直升機能在火星飛行?這是人造探測器第一次在火星表面飛行
    美國的Ingenuity小型直升機將與毅力號火星車一起穿越行星際空間,到達火星。「Ingenuity與任何其他小型直升機都不同,因為之前我們從未在火星上進行動力控制飛行,所以我們也造就了一個非同尋常的火星直升機。」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火星直升機項目經理MiMi Aung說。
  • 全球第一款異星飛行器!美國將開始測試火星直升機
    作為今年夏天離開地球的下一個火星任務的一部分,美國航天局將嘗試做一件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駕駛直升機穿越火星稀薄的大氣層如果成功,這架名為「匠心」的小型直升機將為未來的機器人探索者提供一種鳥瞰火星和太陽系其他星球的新途徑。在火星上飛行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 靶-6高空高速靶機,升限2萬米,用於模仿SR-71「黑鳥」
    因此,美國為代表的航空大國開始了高空偵察機、高空高速轟炸機、截擊機的研製,這其中就包括高空低速U-2偵察機,以及高空高速SR-71「黑鳥」偵察機。 在極高的高度中,由於空氣稀薄如果要維持升力的話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具備足夠大的翼面積,要麼具有足夠大的速度。U-2選擇了前者,翼展相當於機身長度一倍,升力是夠了但速度有所下降。
  • 米裡設計局開山之作:從米-1開始,沒有它就沒有米-8和米-24!
    EG-1項目更名為GM-1(直升機和米裡兩個詞的俄文縮寫),在開始製造原型機時。由於米裡設計局沒有自己的生產基地,因此直升機不得不在基輔飛機製造廠組裝。1948年9月,第一架GM-1直升機首飛升空,僅做升空驗證。在第二次試飛的時候進行了水平飛行,最高時速達到170公裡。然而在11月進行直升機升限試飛的時候,由於潤滑油凍結,造成傳動系統失靈,原型機墜毀。
  • 萬米高空奇蹟:不帶降落傘,她從失事飛機上掉下生還,什麼救了她
    民用飛機不配備降落傘,主要有兩方面考慮:其一,民用客機在距離地面1萬公裡的高度飛行,這個高度溫度低、空氣稀薄、氧氣也極少,一旦打開艙門你會瞬間失去自我;其二,降落傘並不是像穿衣服、吃飯那樣容易上手,有非常高的門檻,不會使用反而適得其反,沒有經過特殊訓練,跳傘成功概率很低;其三,飛機是目前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完全沒必要配備,即便配備了也會帶來恐慌,
  • 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升空,將從火星採樣送回地球
    美國「毅力」號火星車當地時間30日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前往火星尋找可能存在過的生命跡象。美國航天局直播畫面顯示,美國東部時間30日7時50分(北京時間19時50分),「毅力」號火星車搭乘的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宇宙神5」型火箭發射升空。約1小時後,「毅力」號與火箭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