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絕大多數人對於武術的認識,大多都源於武俠小說或者影視劇,可以說不少人心中都有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夢,而隨著新興媒體的發展,當代武林中的「大師」不斷湧現到我們的視野當中,同時也興起了一陣「打假熱」的狂潮,讓我們對各自心中的武術幻想有了顛覆性的改變。
從武術文化來看,原始戰爭、宗教、教育、娛樂等多位一體的原始文化均與武術的發源有緊密聯繫,到了先秦時期,武術就有了技擊與娛樂之分。至秦漢,「講武之禮,罷為角牴。」就指先秦習武之禮儀活動向著戲樂方向轉化。漢哀帝「時覽卞射武戲」,說明武術表演成為一種常見活動,而武術的娛樂性分為自娛與他娛兩方面,即一方面是武者從中獲得愉悅,另一方面是他人在觀賞過程中獲得的享受。
筆者認為,當代「假大師」的崛起一方面是我們受武俠小說與影視劇的影響,混淆了技擊與娛樂的區別,真正的技擊沒有華麗的動作與招式,沒有限制性的規則,只有「武本無善意」的決絕!而另一方面,則是「假大師」以欺騙的方式找尋社會的認同,當一個人付出了巨大的時間與金錢成本,發現自己學到的只是娛樂性的技巧,這種失落感是可想而知的,而此時付出的越多,就越無助,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相信自己的老師,相信自己所學的是最厲害的,同時也要讓社會上的儘可能多的人相信,只有認同的人多了,持有這種想法的人就越會覺得它正確。所以我們也應該辯證地看待這件事,只有當我們自己不再混淆武術技擊性與娛樂性的區別,再看到他人的表演時,只要對方沒有打出「技擊大師」的名號,我們也無須做一些負面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