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牌限行升級,或將帶來10萬輛以上新能源汽車增量

2020-12-12 蓋世汽車資訊

電車匯消息:剛剛過去的周末,上海發生了兩件與汽車密切相關的事件,一是10月份上海私車額度拍賣結果出爐:最低成交價90600元,中標率12.7%,平均成交價為90726元。幾小時後,上海市公安發布通告稱,進一步擴大外省市牌照在上海的限行範圍,自2020年11月2日起工作日,高架路段7-20時對外牌車輛限行。2021年五一後工作日7-10點、16-19點,內環內地面道路高峰期將禁止外省市機動車號牌的小客車通行,這也將是上海首次發布內環區域禁止外省市車牌駛入的交通管理措施。

根據2019年上海市交通運行監測年報統計,常駐上海的外省市號牌小客車有167.4萬輛,如今這些車輛都面臨在內環區域和高架限制通行,這部分車主必然會有本地牌照的需求,基本可以判斷明年上海市牌照價格將出現明顯提升。而此次政策調整對於常駐上海的外省市號牌小客車的影響更為直接和明顯。參考現有新能源行業滲透率,每年若有5%-8%的需求被迫轉向新能源,則將給上海新能源市場帶來8-13萬的增量需求,行業帶動效應十分明顯。

據電車匯統計,2019年至今年7月份,上海市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10.1萬輛,並且從月度銷量來看,增長勢頭明顯。目前全國範圍內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佔比最高的是北京,零售佔比為85%,而上海的零售佔比為70%,比例同樣很高。綜合全國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佔比來看,限行政策越嚴格的城市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佔比就越高,上海此次的政策調整對新能源汽車的影響不言而喻。

今年1-7月,上海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為3.1萬輛,排名第二,並且領先第三名深圳市近1萬輛,對於車企而言,上海是非常重要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而今年前7個月上海銷量排名前十的車企零售市場佔比就達到了87%,這些車企基本上就是上海新能源汽車零售市場的主力軍,上海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率先獲益的就是這些車企。

不過最大的贏家很可能是特斯拉,從上海零售市場的車型銷量來看,特斯拉僅僅依靠一款車型就有超過1萬輛的銷量,市場佔比超過33%,照此趨勢,如若上海的零售市場銷量增長,特斯拉的銷量還會有進一步提升。

文章摘自 電車匯 20201026 發自北京

相關焦點

  • 上海「限行」升級,新能源熱銷,上汽大眾新能源工廠已量產!
    上周末,上海剛發布完新「限行」令,次日新能源汽車就出現超前的搶購場景。各品牌4S店銷售員,沒想到10月的新能源汽車銷售量超額完成任務了,心裡樂開了花,意料之外增加許多提成獎金收入。這次上海的「外地牌照」限行升級,讓沒有上海本地牌照的車主,第一反應就是,趕緊買新能源汽車,只有擁有一張「綠牌」才是最穩妥最省錢的解決辦法。
  • 新能源汽車唱響「狂熱2020」
    上半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繼推出一系列刺激新能源汽車市場消費的政策,如2020年新能源補貼新政、7月中旬工信部等三部委聯合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等。  此後,國內新能源銷量迎來了集中爆發期,8月批發量突破10萬輛,同比增長43.7%;9月同比增長99.66%;10月同比增長119.8%;11月批發銷量達到近18萬輛,同比增長128.6%。
  • 上海外牌限行新政「發威」:公司滬牌突破22萬元 摩託車牌照跟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傑|上海報導 近期,上海市公安局發布《關於調整本市部分道路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11月2日起,外牌在高架限行時間從8小時延長至13小時(周六、日及全體公民放假日除外)。明年五一小長假後,每日7時至10時、16時至19時將對內環內地面道路實施外牌小客車限行。
  • 2019上海進博會期間上海哪些路段限行(貨車限行+外牌高架限行)
    貨車限行時間及路段  11月1日至11月10日,每日5時至22時,G50滬渝高速(G15瀋海高速—S20外環高速)雙向禁止載貨機動車通行。  11月5日至11月10日,S26滬常高速入城段(收費站—嘉閔立交)雙側、華翔路(崧澤大道—滬青平公路)西側、華翔路(崧澤大道—北青公路)東側以及崧澤大道(蟠臻路—華翔路)南側設置進博會公交專用道,標註時段內(S26滬常高速入城段7時至10時、15時至19時,其餘道路15時至19時),除公共汽(電)車、正在載人的核定載客人數二十人以上的載客汽車以及執行公務的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和工程搶險車外
  • 參拍人數11月激增超6萬 中籤率跌至7.8% 限行新規「引爆」滬上新...
    陶智無奈地說道,「事實上,我更偏向於買燃油車,雖然我知道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中銀證券亦有研報指出,2019年上海市交通運行監測年報統計,目前在滬外牌車約170萬輛,限行將帶來大量的外牌更換及新增滬牌需求。
  • 上海限行 特斯拉遭「瘋搶」 單店日銷量破80臺
    在此前幾日,上海發布了限行升級令,從11月2日起,內環高架上外牌限行時間加長,另一方面,明年五一假期之後,內環地面道路也將開始限時開放。 限行令的升級,也引發了連鎖反應,新能源也受到了上海市民的更多熱捧。
  • 乘聯會:初步推算本月狹義乘用車零售231.5萬輛左右 同比增長約7.9%
    一方面,在促消費政策和地方限牌新政的推動下,新能源市場創下年內銷量新高,零售同比大幅增長139%。另一方面,「金九銀十」消費月一定程度上透支了11月的銷量,加上豪華、日系品牌年末收價保利,供給端有所收緊。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市場略低於我們此前預期,但仍保持了旺盛的增長態勢,11月狹義乘用車零售完成208.1萬輛,同比增長8.0%。
  • 2021年銷量有望達到180萬輛——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出現積極變化
    個人消費比例大幅提升據統計,今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11.9萬輛和110.9萬輛,產量同比下降0.1%,降幅比1月份至10月份收窄9.1個百分點,銷量同比增長3.9%,結束了下降趨勢。葉盛基坦言,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令人擔憂。但隨著各項舉措推出,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下鄉」起到了很好的市場拉動作用。
  • 新能源汽車前景如何?
    個人消費比例大幅提升工信部裝備一司汽車發展處副處長馬春生介紹,雖然受到疫情、補貼減弱、油價下降等多重因素影響,但與去年相比,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預計將與之持平甚至略高於去年。馬春生特別提到,從市場結構上看,今年新能源汽車個人消費比例大幅提升,接近70%,而兩年前是20%。在非限行城市,購買比重達到了60%。
  • 廣西柳州2019年汽車產量185萬輛 新能源汽車產銷逆市上揚
    朱柳融 攝中新網柳州1月19日電(朱柳融 林馨)記者從19日舉行的柳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獲悉,2019年廣西柳州市汽車產量為185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逆市上揚。柳州市市長吳煒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2019年該市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工業經濟總量重新佔到廣西工業比重的1/4。
  • 「銀十」汽車市場加速回暖 新能源汽車銷量翻番
    商務部及中汽協的數據顯示,10月份,汽車銷售同比增長12%,增速連續4個月超過兩位數。其中,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雙雙超過16萬輛,創今年以來單月銷量歷史新高,分別達到16.7萬輛和16.0萬輛,同比增長69.7%和104.5%。具體來看,哪些新能源車賣得好?
  • 「新能源科技顏值派」MG領航PHEV將於12月15日開啟預售
    「新能源科技顏值派」終於要來了!MG領航PHEV將於12月15日開啟預售,帶來一場超燃的預售發布會。屆時不僅有人氣網紅「滬槓」上海新生活,演繹爆笑「滬語流行樂」和別開生面的滬語脫口秀,還有超燃Live House歌手現場演出,強勢釋放年輕搖滾潮姿態。
  • MG新能源轎車訂單大漲三倍後,首款新能源SUV接力上市
    談及精明與精緻,很難不讓人將其與上海產生聯繫。上海作為新能源市場的先行者和標杆城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位於全國前列。有機構預計,上海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在2021年達到15.6萬輛,同比增長56%。此外,近期上海等多個城市外牌限行政策升級,新能源車更為「吃香」。據悉,就MG新能源而言,其旗下第三代MG6 PHEV在上海地區新增意向訂單環比大漲376.82%。
  • 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出現積極變化
    個人消費比例大幅提升  據統計,今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11.9萬輛和110.9萬輛,產量同比下降0.1%,降幅比1月份至10月份收窄9.1個百分點,銷量同比增長3.9%,結束了下降趨勢。  葉盛基坦言,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令人擔憂。
  • 上海新能源汽車牌照申領周期將縮至10個工作日內
    先天的經濟、環保特性,加之政府的鼓勵政策,新能源汽車正越發受到市民青睞。今天舉行的「2020上海民生訪談」上,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透露,上海已將「新能源汽車一件事」納入「一網通辦」平臺,精心打造了手機端「e起充」和「新能源汽車管理系統」,推動業務流程變革,新能源汽車牌照申領周期將壓縮70%左右,從39個工作日壓縮到10個工作日以內。吳金城說,通過「一網通辦」系統,實現了新能源汽車的「集成化受理、信息化辦理」,通過三個環節實現了「線上審核,線下即辦」。
  • 2015新能源汽車政策一路向好
    前11個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27.92萬輛,同比增長4倍,全年突破30萬輛已成定局,今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第一大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突飛猛進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政策推動讓新能源汽車「一路小跑」風光無限,從汽車廠家的巨資布局,到下遊新興充電樁產業的興起,甚至牽扯到IT巨頭們藉機搖旗吶喊進軍汽車圈,新能源汽車之熱攪動著汽車生態。
  • 明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預增30%以上達180萬輛,「卡脖子」技術如何解決?
    12月11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沙龍」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一司汽車發展處副處長馬春生表示,與2019年全年120.6萬輛的產銷量相比,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預計持平,很有可能略高於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