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過後,安陽崔家橋鄉一個村民安置點內的無眠之夜

2021-01-07 網易新聞

大河網訊 (大河網絡傳媒集團·大河網記者 宋向樂 許會增 張攻關/文 範昭/圖)7月20日,在安陽遭遇大範圍暴雨後,大河網特派記者趕赴安陽實地採訪。在位於海興路附近的安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此時800餘名村民正盼著啥時候能回家。「我必須得回去一趟,得給家裡的孩子餵奶。」已經值守2天的該學校教師王紅超站在鏟車上告訴大河網記者,還會有其他的教師趕來值班。

安置點的村民

鏟車運送村民

坐鏟車、乘皮划艇,大河網記者趕到了安陽暴雨最前沿

7月20日下午,大河網直播車停在安陽縣崔家橋鎮海興路中斷無法向前,放眼望去前方道路全被洪水佔領,大多村民都在安陽河橋邊圍觀,還有幾個村民冒險衝進沒腰的洪水中往家走去,遠方甚至有個村民的脖子下方全被洪水沒住。

幸運的是此時有輛鏟車正向前方開去,大河網記者搭乘鏟車繼續向前進發,「82年時候的洪水也沒這麼大,海興路是條水泥路,你現在還能看出來嗎?」當地一位村民告訴大河網記者,自己要去安置點看看能幫點什麼。

不到1公裡的路,在鏟車上走了近20分鐘才到安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就像一個孤島。」學校四周都是水,能看到教學樓前的臺階上,許多村民在向校門口方向張望,來自某部隊的戰士正用橡皮艇將村民向外運送,有幾個等不急的村民則蹚著沒到腰的水往外走。

大河網記者乘坐皮划艇進入安置點後發現,作為承擔洩洪任務的主要村鎮,崔家橋鎮的楊辛莊、李辛莊及高莊村因為地勢偏低,幾乎全部被淹。三個村在安陽縣職業學校安置點安置的村民有800餘人。

王學英在給村民泡麵

一夜未眠的韓瑞紅

「讓每個群眾都安全轉移,是我們當幹部的職責」

「安置點有縣上和鎮裡提供的方便麵和火腿腸,按飯點發放,不過有村民來領食品,也隨時發放。」崔家橋鎮副鎮長韓瑞紅告訴大河網記者,7月19日下午接到洩洪命令,村兩委開始組織村民轉移,並排查危房和有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的家庭,並組織轉移。

「我們鎮政府要求每個包村幹部在微信上發一張村民轉移情況和排查危房的照片,實時查控,做到責任到人。」7月19日下午4時,崔家橋鎮政府開始組織村民轉移到安置點,整個轉移過程持續至當天凌晨。

大河網記者在現場看到,當地政府組織了兩臺發電機提供電源用熱水壺燒瓶裝礦泉水,然後給村民泡方便麵。住的地方就是把課桌拼起來,鋪上被褥就睡了。

現場還有醫護人員對村民進行醫療,「都是普通的感冒發燒,和老人常有的高血壓,並沒有大的疫情」,現場很多熱心村民自發組織幫助維持秩序。

採訪過程中,不時有村民進來拿瓶水或者拿桶泡麵,更多的村民則是詢問什麼時候能回家。已經連續15個小時未休息的韓瑞紅只有一遍遍的告訴他們,「再等等,現在外面的水還太深。」

崔家橋鄉的水患

大河網記者採訪送開水的村民

「家人說的最多的還是注意安全,照顧好身體」

王學英是安陽市城管大隊的工作人員,被抽調到安置點來照顧村民。大河網記者看到她時,她正提著熱水壺給每個教師的裡的村民泡方便麵。

「不能讓村民幹啃方便麵吧,我們用熱水壺把礦泉水煮熟,像這一壺水大概需要8瓶礦泉水。但只夠十幾個村民用。」王學英說,除了燒礦泉水,還有熱心村民從家裡燒水,然後端著鍋,蹚水到安置點供村民使用。

「小孩消化都不好,實在吃不了方便麵的,我們就給孩子發麵包。」同韓瑞紅一樣,王學英也是一直未休息。

「這裡信號不好,打電話總不通。我會和兒子通過微信聯繫。」王學英說,兒子說的最多的就是「注意安全,照顧好身體。」

「還是想早點回去,已經2天沒回家了,不知道家裡現在什麼樣子。」儘管洪水肆虐,但採訪到的村民都表示想早點回家。

「我們還需要縣裡提供蚊香和把照明設備通好。」安置點的工作人員正和縣裡來的聯絡員溝通著過夜所需要的用品,安置點的工作人員還聯繫了安陽市訂做了400個包子,明天就能送來。

儘管鏟車不時會運走一批村民,但因為又開始下的大雨,還有一部分村民仍要在這個安置點度過一個不眠之夜。

楊同友在安置點


安置點的村民


「我是個退伍軍人,我必須在這裡守著」

74年出生的楊同友是95年當的兵。其實,他所在的常莊村水災並不嚴重。

「我80多歲的父親現在還在家裡,因為82年發水,楊辛莊淹到半米深時,我們那個村還沒有水。」楊同友這次判斷自己家應該沒事,說起為什麼還要趕到居民安置點時,楊同友說,「我是個退伍軍人,我必須在這裡守著。」

7月19日晚上9點多,楊同友聽到村廣播說要村民等待執行轉移通知,「晚上12點多得時候,孩子舅舅打電話說,因為洩洪,安陽河的水都漫過橋了。」當時,楊同友安頓好家人,就騎著摩託車趕到了學校安置點。

「這幾個村老人和孩子比較多,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我趕到時現場一團亂麻。」楊同友說,自己要替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照顧好他們家人,「因為我當過兵,又比較細緻,所以大夥還都挺聽我的。」

在現場,大河網記者看到不停有村民向楊同友打聽水災的最新消息,楊同友也會將泡好的方便麵挨個教師遞到村民手裡。

在安置點,像楊同友這樣的熱心村民為數眾多,在水災面前,安置點裡崔家橋鎮的村民們像一個大家庭,等待著大水退去的消息。

7月20日晚7時,當大河網記者撤離安置點時,天空又開始下起大雨,儘管回家無望,但村民們不再像第一個夜晚,慌亂而焦灼,而韓瑞紅和楊同友們又將度過一個不眠之夜。


(原標題:暴雨過後,安陽崔家橋鄉一個村民安置點內的無眠之夜)

本文來源:大河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直擊鄱陽昌江圩江家嶺抗洪一線 最大安置點:700餘村民衣食無憂
    7月14日上午,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在鄱陽縣城外的昌江圩江家嶺段看到,武警江西總隊機動支隊500餘名官兵正加緊搶固河堤。在抗洪現場,自駕1400公裡奔赴鄱陽的山西10名退伍軍人,讓人格外感動。當日記者在鄱陽縣城內最大安置點看到,受災村民衣食無憂,還有社會各界人士紛紛獻出愛心,讓這座被暴雨侵襲的湖城充滿了感動與溫馨。
  • 從深夜忙到清晨 一個派出所的無眠之夜【組圖】
    派出所的無眠之夜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如果把零點算作一天的開始,每天這個時刻的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望湖派出所正是最「咬著勁」的時候晚9點以後是醉酒警情的高峰期,這天晚上派出所一共接到了23個醉酒警情。  凌晨00:39  揚言自殺
  • 安徽涇縣昌橋鄉:「紅衣戰士」築牢「紅色堤壩」
    本報訊 進入汛期以來,為了保證安全度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安徽涇縣昌橋鄉志願者紛紛嚴陣以待,成為險情宣傳員、排查員、統計員、搶險員,為打贏防汛救災攻堅戰貢獻著力量。志願宣傳有我。轉移安置有我。受青弋江上遊洩洪、河水倒灌支流等影響,昌橋鄉位於青弋江沿岸的柏山村柏山組出現內澇,志願者積極參與轉移安置工作,柏山村受災群眾在7月6日晚連夜轉移到安全安置點,轉移群眾20人。該鄉新橋村塌裡組因地勢低洼出現內澇,7月6日下午四點斷水斷電,在當天傍晚 組織村民組100多名群眾開始轉移到安全地帶,其中包括貧困戶7戶。
  • 夏墨彥李慧妤創《無眠的夜》陳嬌演唱火爆全網
    近日華語資深音樂製作人夏墨彥攜知名音樂人詞作家李慧妤傾情為中國內地著名影視歌女明星陳嬌量身打造的跨年新曲《無眠的夜》全球發行火爆全網。李慧妤在創作靈感中寫到:「無眠的夜,取下白天假裝強大的面具,回歸自己脆弱的一面,所有的過往,或許都是歲月的一種恩賜,都是註定的輪迴,繁華落盡,所有的人和事,化作生命中一抹塵煙,何必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傷痛過後,自己的路終究還是要自己去走,把脆弱留給黑夜,把微笑帶給白天」!
  • 「電」亮大山深處安置點——國網重慶電力助推石柱中益鄉鄉村振興
    3月16日,國網重慶石柱供電公司紅巖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在中益鄉全興村安置點整改下戶線。    在中益鄉小學大門左側20餘米開外,一臺嶄新的廂式開閉所悄然「安家」在人行道旁。中益鄉分管電力的副鄉長周衛介紹,該鄉已發展脆紅李、黃連等特色產業1.8萬餘畝,中蜂養殖5000群,糧經比達到1:9,貧困戶覆蓋率100%。旅遊產業快速發展,78戶村民加入「黃水人家」合作社,共有737間房間,438張餐桌,累計接待遊客2萬餘人次。
  • 遮風雨 送安穩——受災群眾轉移安置中的暖心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力組織搶險救災,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維護好生產生活秩序,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新華社記者深入各地受災群眾轉移安置點看到,面對突如其來的洪災,各地黨委政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心用情做好安置工作,為受災群眾支撐起遮風避雨的溫暖之家。
  • 原子邦妮歌曲《無眠之夜》,爵士女伶彭靖惠驚喜獻聲
    原子邦妮歌曲《無眠之夜》找來許久未在歌壇露面的爵士女伶彭靖惠獻聲。曾入圍金曲獎最佳女歌手的彭靖惠,嗓音溫暖豐厚極富個人魅力,作品多為爵士,巴薩諾瓦,時常活躍於阿根廷探戈界,被認為是臺灣省最佳探戈女歌手,也擁有特定廣大樂迷,但近年淡出歌壇,也讓許多歌迷深感想念。
  • 雲南永平:這個鄉「一鎮四點兩線」打出愛衛「組合拳」
    這個鄉「一鎮四點兩線」打出愛衛「組合拳」這個鄉「一鎮四點兩線」打出愛衛「組合拳」這個鄉「一鎮四點兩線」打出愛衛「組合拳」愛國衛生「七個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廠街鄉通過抓好一個集鎮、四處關鍵點、兩條沿線的「1+4+2」模式,打出愛衛運動「組合拳」,充分發動群眾,抓實鄉村環境衛生整治,推動愛國衛生運動取得實效。
  • 望遠鏡小夥的喬遷夢 ——怒江州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安置點見聞
    怒江州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安置點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易地扶貧搬遷一期項目建設期間,福貢縣普尼底安置點的員工都認識當地的一個網紅小夥——開幾蘭,他是福貢縣馬吉鄉馬吉米村村民,外號「望遠鏡」。
  • 【壹點頭條】甘當「大雨守橋人」!濟寧一村支書連續九年大雨後...
    【壹點頭條】甘當「大雨守橋人」!08-07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7日清晨,暴雨過後
  • 「花開天府 美麗鄉村」達州宣漢縣讓搬遷安置點成為「旅遊熱點」
    搬遷房進景區陽光照耀下的三墩土家族鄉大窩村,群山環抱,空氣清新,獨具土家特色的巴人山寨、民宿,掩藏在青山翠綠之間。80歲的楊家瑞,是大窩村桑樹坪的原住村民。住在景區安置房的他,每天茶餘飯後都會和家人漫步在景區。談起桑樹坪的變遷,楊家瑞感慨萬千。
  • 省級媒體盛讚安陽「六穩」「六保」工作(三)
    7月20日至21日,由省委宣傳部組織的「『六穩』『六保』看河南」集中採訪活動北線第一站走進安陽,就我市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進行了深入採訪,省級媒體集中刊文點讚安陽「六穩」「六保」工作。今天一起來看《省級媒體盛讚安陽「六穩」「六保」工作(三)》。
  • 河北灤南縣東黃坨鎮:建設旅遊小鎮、幽雅之鄉
    近年來,東黃坨鎮整合自然、人文資源優勢,致力打造的「旅遊小鎮、幽雅之鄉」,目前已初具規模。從蘋果採摘到垂釣觀光,看一看民俗館裡的老物件,品一品老家的「鄉愁」……民俗館、果品採摘園、青龍河觀賞垂釣區、清代古橋文化公園、甘薯特色農業體驗區、打漁釣體驗區、輕工產業園區等具有東黃坨特色的旅遊項目成為遊客嚮往的「遠方」。
  • 涼山州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治理與後續發展綜述
    從「山頭」到「村頭」,從「村民」變「居民」,涼山州易地搬遷總人數佔到了全州貧困人口的36%,是四川省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總量的25.6%,這是涼山打贏脫貧攻堅戰取得的巨大歷史成就。與此同時,它又開啟了涼山脫貧攻堅後一個全新的歷史課題——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的轉型與重構。 易地扶貧搬遷,從本質上講,是民族為擺脫貧困而進行的新的遷徙。
  • 暴雨過後,老崖崮出現轟雷濺雪景觀!
    暴雨過後,在臨朐縣冶源鎮老崖崮村的河道中有道景觀出現,那就是轟雷濺雪,只有在大水的時候,才能看到這樣的景色,
  • 戀與製作人李澤言累充SP燈火夜無眠怎麼樣
    7月16日~7月25日,累計充值滿588元,領取限定SP【李澤言·燈火夜無眠】、在你身邊【交錯呼吸】及多種道具好禮! 在你身邊:交錯呼吸 呼吸交錯之間,夜色開始升溫。 親手接過來自他的肯定,並肩面對屬於你的掌聲與喝彩。 在喧囂之外交換呼吸,約定好一起面對未來的每一程鮮花與荊棘。
  • 暴雨襲來,江山大巒口「天降神兵」
    當日下午3時,雨勢正猛,溪水上漲,危急時刻,周邦富用力背起吳秀花老伴,摸著牆壁小心翼翼地蹚過沒膝的大水,將其安置在地勢較高的村民家。約摸1小時後,洪水過腿及腰,周邦富又再次折回將老人背到村安置點。聞「汛」而動,循「汛」而行。
  • 七朝古都,中原明珠——河南安陽歡迎您!
    (安陽新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旗渠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包括35個鄉、57個鎮、43個街道辦事處、218個社區居委會(其中林州市30個社區)、3285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