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慘打法律擦邊球吊足粉絲胃口 懲罰方式不斷翻新緊盯粉絲錢包
網絡直播PK亂象調查
● 有些主播為了在直播PK中獲得勝利,甚至會通過打色情擦邊球的方式來吸引粉絲的注意力
● 打賞者因場景和情緒方面而產生的非理性打賞和高額打賞行為,有可能是在主播或平臺採用誤導或欺騙方式下作出的
● 某種意義上,打賞主播既像是「贈與」又像是「消費」。這種複合屬性決定了沒有現成的監管範式可以對其加以約束,目前也沒有共識性的評判標準對其進行解構
□ 本報記者 趙 麗
□ 本報實習生 邢懿銘
為了吸引粉絲掏錢打賞,無下限互動,懲罰花樣沒有底線;為了實現推廣效果,假扮大粉送出偽禮物;為了在網絡直播PK中獲得勝利,通過打法律擦邊球的方式吸引粉絲的注意力……
隨著網絡直播的迅速發展,直播行業內部競爭愈演愈烈。繼「直播連麥」霸屏各個直播平臺後,直播PK的誕生給直播行業扔進一塊石頭,激起千層浪。
然而,《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直播PK從直播內容到推廣方式,都存在不少亂象,亟須引起警惕。
懲罰花樣沒有底線
目的在於吸粉掏錢
所謂直播PK,就是一個直播間的主播對另一個直播間的主播發起挑戰。直播PK要求在規定時間內,按照主播在PK階段獲取的用戶打賞價值作為積分。PK時間結束後,獲取PK積分較高的主播贏得本場PK的勝利,勝利方主播可以按照PK的規則懲罰失敗方主播,懲罰一般分為兩種:系統懲罰,約定懲罰。系統懲罰由系統隨機分配懲罰內容;約定懲罰一般為真心話大冒險、表演舞蹈樂器等內容。
如果被挑戰方接受挑戰,那麼兩個直播間的主播就開始進行連麥。PK時直播間會自動劃分為兩個界面,同時顯示兩個主播的畫面。在兩位主播直播界面的下方,則是兩方直播粉絲刷禮物、發評論等動態。
在兩位主播PK開始以後,兩邊的粉絲可以通過點讚、刷禮物等互動方式,為自己心儀的主播增加人氣,兩位主播直播界面下方兩個長條的數字實時顯示雙方人氣的增幅數值,最終由兩個長條中顯示的數字來決定勝負。而長條畫幅中的數值主要以PK過程中用戶的打賞價值作為依據。輸了的一方要接受懲罰遊戲。
在某汽車公司工作的朱東(化名)最近下班後的消遣主要就是看直播PK:「這種直播PK很有意思,它不像以前的直播,一個主播一直坐著尬聊,聊到最後都沒人了。直播PK雙方連麥以後會一直有互動,在互動過程中還能產生新的話題點,就像你在看兩個朋友聊天互動一樣。大家上了一天班都很累,不願意再去看那些嚴肅沉重的內容,這種競技性的直播PK不僅形式內容生活化而且能讓人感到放鬆。」
「在直播平臺上送禮物操作簡單,加上氛圍緊張,如果碰巧又比較喜歡這名主播,人的情緒就會被調動起來,衝動消費,未成年人尤其難以控制住自己。」一有空閒時間就會觀看網絡直播的某公司職員楊帆說。
《法治日報》記者發現,主播在直播PK前可以自由選擇PK對象,一些主播更傾向於選擇熟悉的主播進行PK,也有一些主播選擇了隨機PK。相較而言,熟識的主播PK氣氛會更加活躍,粉絲之間的互動也較為頻繁。而隨機PK中,兩位主播之間的互動較少,更多地是主播與自家粉絲之間的互動。大部分主播都會通過聊天、才藝表演、用戶互動,吸引粉絲們的注意力,增加自己的支持率。
在網絡直播PK中,輸家接受懲罰,懲罰方式由贏方決定。據朱東介紹,懲罰環節是粉絲打賞和點關注的另一個高峰期,所以懲罰方式不斷翻新,而這也是吸引粉絲的一種手段。
楊帆則列舉了3種「讓人很有記憶點」的懲罰方式:第一種是輸了的主播用針在眼角上扎,必須要見血,然後在傷口處抹上牙膏;第二種是輸了的主播吃11勺鹽,生吃不喝水;第三種是輸了的主播就著菸灰水吃鹽,還有吃洗髮露就菸灰水。
「還有的懲罰是10瓶啤酒、醬油、雞蛋等混合成一大盆,喝下一半,剩下的先洗頭再洗腳最後喝光。」楊帆說。
扮大粉送出偽禮物
賣慘博取粉絲同情
當前,主播連麥PK的直播競技玩法是刺激粉絲消費,實現各平臺主播獲利、漲粉最快的方式之一。
曾見證了被主播圈子稱為「世紀對決」的「劉二狗」與「散打哥」直播PK的北京市民白女士告訴《法治日報》記者:「整場看下來,通過不斷喊叫,刺激粉絲的衝動消費心理。人在那種氛圍感染下,支付、確認完全是不過腦子的。最終這種衝動消費只能自己來買單,獲益的只有主播和其背後的平臺。」
為了在PK中獲勝,不少主播在直播間「搖旗吶喊」。《法治日報》記者隨機點開某家大型直播平臺,注意到一位名為「一隻X魚」的女主播與一位名為「白溪X薇」的女主播正在進行PK。
「一隻X魚」不斷地對自家粉絲喊道「快投票!刷起來!一定要讓我贏」,另一位粉絲量較少的女主播「白溪X薇」則明顯處於劣勢。其間,「白溪X薇」突然起身換裝,3分鐘後,她穿著一身黑色緊身半透視裝出現在鏡頭前,扶站在座椅旁邊不斷扭動身姿,吸引看客們的注意力。而「一隻X魚」則熱絡地跟熟悉的粉絲聊天互動,在聊天中,她反覆強調「不能讓你們喜歡的主播輸給別人」。
據朱東介紹,粉絲在虛榮心和保護欲的雙重心理作用下,甚至會「被送禮物」。有的在直播PK中還會使用「扮大粉,送出偽禮物」的方式來烘託氣氛,讓粉絲們打賞。
為實現推廣效果,直播中,禮物和粉絲難辨真假。
據《瞭望》新聞周刊報導,很多時候,主播在線下把錢打給他人,讓他們用這些錢給自己刷禮物。「榜一、榜二、榜三送出的禮物金額代表了主播的身價,很多榜一都是公司的人或者主播個人,一般人很難刷到。」山西一位主播經紀人段鵬(化名)說,「自抬身價後,其他人就要刷更多禮物才能上榜,另一方面也抬高了主播的廣告費。」
北京市民邱先生是直播PK的忠實觀眾,他坦言,自己每次刷禮物都是因為主播的「激將法」,如果比分快要被刷下去,主播會一直喊「好沒有面子呀,我這麼可愛,你們忍心傷害我嗎?」簡單送點禮物就能讓她免於受懲罰,每次主播開始喊話,他就心軟了。
邱先生稱,大主播的PK更多是粉絲團之間的較量,「有時候直播完了以後,大家對輸贏反而沒那麼在乎了。因為在這個過程中,粉絲團的成員會相互鼓勵加油,我們就是一個整體,不分你我」。
這種套路,曾經也是90後慄子的必修課。曾專門在某直播平臺擔任PK主播的慄子向某MCN(俗稱網紅經紀人)機構負責人學經驗,對方告訴她:「挑釁是讓對面主播受益最有效的方式。有人覺得這樣豈不是在幫對面打自己嗎?從表面上看是這樣,但實際上你是在跟對面的遊客和『大哥』建立關係,建立溝通。如果通過我的挑釁,他們能上禮物,就說明我能調動資源。佔據主導權,我才有優勢,才有嶄露頭角的機會。」
至於挑釁的方法,慄子舉例說:「咱們不打對面主播,因為ta是心地最善良的主播,咱們就揍ta家財團,ta家財團沒實力。通過這種刺激,一來可以讓他們放不下面子而刷禮物,讓對面主播受益,二來讓他們覺得你跟其他主播與眾不同,別人都希望自己贏,你是在沒事找罪受。對麵粉絲也會覺得這個主播很會帶動氣氛。」
「挑釁完就要開始拉票。如果你按第二步嘲諷了對面,那麼你這邊的粉絲就會擔心『自家面子』,萬一輸了被對面瞧不起,這一步就多了一個『集體榮譽感』,也就是給玩家一個消費理由。」慄子說。
粉絲入群門檻不低
收人錢財替人辦事
據了解,主播與粉絲的關係一般分為幾個層級:在直播間互動、拉入微信粉絲群、主播關注粉絲、加微信、線下互動等,步步升值。
慄子介紹說,對於有人氣的PK主播而言,其粉絲也必須有自己的名字,比如「9200」「X家軍」等,「這跟追星有得一拼。只要主播一聲令下『9200,來,直播間寫1』,瞬間就可以看到直播間被『1』刷屏」。
對於這類粉絲群,邱先生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其入會門檻相當高,「不是誰想進就能進的,都會有『粉頭』為主播進行把關篩選。一種是通過做任務達到一定量級後才能入場,另一種是直接看你為主播刷的禮物價值。一般情況下,入場費少則七八千元,多則十幾萬元。有的人看一場直播刷幾千元的禮物並不少見」。
據慄子介紹,直播PK也是「圈粉體系」中的重要一步。「一般的步驟是,發吸引人的內容,讓大家看到;通過PK營造噱頭,固粉、通粉(吸引對面主播的粉絲);給大主播(粉絲量大)刷禮物秒榜,讓大主播甩粉(收人錢財,替人辦事兒)。」
比如,某平臺的「大胃王」被官方短期封禁了直播權限,起因是一場直播PK。「大胃王」在直播間與另一位主播不斷相互詆毀,最後甚至演變成了直播間裡的相互謾罵,兩人矛盾愈演愈烈,最終兩人都遭到懲處,被查封了直播權限。
對於這類現象,觀看直播PK的常客蘇先生已經習以為常了。「在平臺出臺相應規章制度之前,直播間裡的相互謾罵太常見了。經常就是因為一言不合,兩個人就在直播間裡相互攻擊,除了人身攻擊外甚至還會相互辱罵,內容不堪入耳。但是看客們大多數都是以一種看熱鬧的心態去看的。」蘇先生說,「相較於主播的單人直播,直播PK對主播的素質其實應該更加嚴格要求。因為它是一種直接可以刺激粉絲們消費的直播互動,傳播範圍、影響力都會更加廣泛。」
此外,有些主播為了在直播PK中獲得勝利,甚至會通過打色情擦邊球的方式來吸引粉絲的注意力。此前,某大型直播平臺有一位女主播,PK輸了之後的懲罰打色情擦邊球,但很快遭到封號處理。
據了解,由於監管缺失,為了誘導打賞,平臺和主播都想盡辦法。
在某短視頻平臺,目前最貴的禮物是至尊禮炮,6666.6元/個;可以觸發全站通知特效的嘉年華每個3000元。此外,在某語音為主的平臺上,《法治日報》記者看到,平臺禮物種類繁多,最高禮物「以愛加冕」價值一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