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布司他、別嘌醇、苯溴馬隆,三者總的來說都是降尿酸藥,都可以治療痛風。但是降尿酸的機制卻不一樣,非布司他和別嘌醇是抑制尿酸的合成,而苯溴馬隆是促進尿酸的排洩。人體內的黃嘌呤和次黃嘌呤在黃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變為尿酸,而非布司他、別嘌醇都是黃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劑,即抑制了尿酸的合成。
非布司他,為新型非嘌呤類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通過抑制尿酸合成,降低血清尿酸濃度。作用時間較別嘌醇長。有2%-8%的藥物通過氧化代謝,藥物的5種代謝產物對黃嘌呤氧化酶仍然有強大的抑制作用,其活性和非布司他的活性相當。
適用於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長期治療。但是對於無臨床症狀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不推薦使用。非布司他的開始劑量一般為40mg,在用藥2周後就要監測血尿酸水平,看是否達到目標值,如果血尿酸水平仍然大於360μmol/L,可增加劑量至80mg,每日一次。相對別嘌醇,非布司他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別嘌醇進入人體後,約有70%在肝臟內代謝為有活性的氧嘌呤醇,別嘌醇和氧嘌呤醇均能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使黃嘌呤和次黃嘌呤不能轉化為尿酸,減少尿酸的合成,進而降低血中和尿中的尿酸濃度,防止尿酸鹽形成結晶沉積在骨、關節、腎臟。如果尿酸降到溶解度以下,也有助於痛風病人體內尿酸鹽結晶的重新溶解。一般服藥後24小時,尿酸濃度就開始下降,而在2-4周下降最明顯。
別嘌醇,適用於原發性和繼發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生成過多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痛風反覆發作或有慢性痛風的人。有痛風石的人,尿酸性腎結石和(或)尿酸性腎病。有腎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的人。
在服用別嘌醇時,要保證攝入足夠的水分,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至有效維持正常血尿酸和尿尿酸水平後逐漸減量,用最小有效劑量維持較長時間。用藥前及用藥期間,應定期監測血尿酸和24小時尿尿酸水平,作為調整藥物劑量的依據,並定期監測血象和肝腎功能。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的人不宜服用。
還有就是在痛風急性發作期,不能使用別嘌醇和非布司他,因為別嘌醇和非布司他抑制了尿酸的合成,血液中尿酸濃度突然急劇下降,會促使原有的痛風石表面溶解,也就是血尿酸的波動導致沉積在組織的尿酸鹽被動員出來,形成不溶性結晶而加重炎症,引起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
一般別嘌醇和非布司他是在痛風緩解期用,即在關節炎症控制後1-2周開始別嘌醇和非布司他的治療。別嘌醇和非布司他用藥初期可能誘發痛風,在開始用藥的4-8周內可與小劑量的秋水仙鹼,或者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這一類藥聯合應用。預防性治療的獲益可長達6個月。另外,在非布司他治療期間,如果痛風發作,無需終止服藥,而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對痛風進行相應的對症治療。
苯溴馬隆,是一種強效的促進尿酸排洩藥,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從而降低血中尿酸濃度,減少尿酸沉積,也能夠促進尿酸結晶的重新溶解。適用於原發性高尿酸血症、痛風性關節炎間歇期、痛風石患者。同樣的道理,在痛風急性期仍然是不能使用的,因為會血尿酸波動,引起痛風石的溶解,加劇炎症,在急性症狀控制後方能使用。
治療期間需要大量飲水,一般在2000ml-3000ml水,以鹼化尿液,必要時還可加服碳酸氫鈉片,維持尿液呈中性或鹼性,以防止大量的尿酸在腎和輸尿管中形成結石。在用藥期間,也應定期監測腎功能和血尿酸和尿尿酸變化,也可同時應用秋水仙鹼和非甾體抗炎藥預防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並維持至高尿酸被糾正後至少一個月。用藥期間,如發生痛風發作,建議將藥量減半,同時加服秋水仙鹼等。如出現持續性腹瀉,應立即停藥。
總之,非布司他、別嘌醇是抑制尿酸生成,而苯溴馬隆是促進尿酸排洩,在痛風急性發作期都不能使用,必須要控證症狀後才能使用。非布司他、別嘌醇,都不用於沒有症狀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對於這部分人建議使用促進尿酸排洩的苯溴馬隆。在痛風的緩解期(間歇期),一般使用別嘌醇或非布司他,而在痛風的慢性期,則需要使用抑制尿酸生成的藥+促進尿酸排洩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