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既有許多美麗的景色,也有許多美麗的城市。古代真州就是一個風景如畫的美麗城市。相傳在北宋時期,朝廷上都信奉風水學,他們認為有王氣出現的地方就是一塊風水寶地,1013年,朝廷聽聞在建安軍的二亭山上出現了王氣,因此皇帝下詔在此地修築一尊先祖的金像,修築完立即被運回京城,由於成像太過逼真,皇帝很是高興,並升建安軍為真州。升建後的真州管轄範圍極廣,也是宋代南北水路的中心,更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宜居城市。
真州早在宋朝時期就已經非常繁華,由於環境十分的優美,也使得很多文人墨客爭相到來,描繪真州美麗景色的詩篇也是不計其數,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首來自清朝詩人王士禎筆下的《真州絕句》,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真州的美麗之處。
《真州絕句》
清代:王士禎
江幹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
好是日斜風定後,半江紅樹賣鱸魚。
真州是一個毗鄰江邊的美麗城市,江邊上居住的多半是以捕魚為生的人,在依依楊柳的路邊和稜角分明的堤壩上房租零星地分布著。夕陽西下,一陣微風襲來使得傍晚的景象美不勝收,兩邊的紅楓樹下有一多半的人都在叫賣著鱸魚。詩人的詩中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江邊景象,富饒的江水盛產著豐富的鱸魚,百姓們在這裡過著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這首詩著重描繪了真州的美麗景色和風土人情,從詩中我們也是不難看出當時的真州是多麼的引人入勝。清新自然也是這首最大的特點,詩中的景象也是各有特點,特別是前兩句對漁村的描寫,在古代詩歌中並不多見,令許多讀者眼前一新。而詩中的這些美麗景色也是詩人親眼所見,所以對他的描寫詩人也是在熟悉不過了,詩人也是很自然地變將美麗的景色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此時一幅宛如仙境的漁家生活圖就照現在了我們眼前。
詩人創作這首詩的重點並不在風景之上,更多的是為了表達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評價,詩人並沒有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地將自己的評價隱藏在了這首詩中。前一句的美麗漁村,表達了詩人對美麗漁村和漁民們自食其力的讚美之情,後兩句則是描寫了真州江邊漁民們在楓樹下賣魚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真州漁民辛勤勞作和樸實無華的讚美,如此美麗的景象就連現在的我們也是非常嚮往的。
在這首詩中,詩人表達的非常含蓄,使得這首詩格外的吸引人,讀者如果不細細的品讀這首詩,很難體會到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感。時隔今日的我們,看到幾百年前如此美麗的江邊景象,也想前去駐足欣賞,面對如此富饒的江水,我們也想體驗一下豐收的快感,面對如此勤勞的漁民,我們也不禁對他們讚不絕口。在我國古代詩歌的歷史長河中,描寫風景的詩篇雖然很多,但是如此美麗富饒的景象還是不可多得的絕世佳品,現如今的我們也是希望可以在這如夢一般的環境中幸福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