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網上常見的回答,一個基本的前提似乎沒人提起:問問題的人、或者說問題裡提到的「不會理財的人」,是一個怎樣的投資者?他的風險偏好如何?個人和家庭經濟情況怎麼樣?準備長期還是短期投資?投入資金的規模怎麼樣?預期收益率和對虧損的忍受程度如何?
這些問題不問,怎麼推薦合適的產品呢?
從本人的從業經歷來看,受各個金融機構的KPI考核所迫,許多理財顧問常常把不合適的產品推薦給不合適的客戶。(比如說一個手握大筆閒置資金的客戶,眼裡充滿了賺錢的渴望,你就簡簡單單給他推薦餘額寶或者貨幣基金?)而在沒有考核壓力的情況下,則常常想當然把自己認為好的理財產品推薦給各種風險偏好迥異的客戶。
所以,投資者教育,任重道遠,不僅客戶要接受理財觀念,所有理財從業人員也要把基本的理財觀念理解到骨子裡。否則,遲早會出問題。
回到提問本身,信息太少,只提到「不會理財」,那麼,理解為基本沒有理財經驗的人。這樣的人,當然應該謹慎入手。但是年齡段呢?由於現在中老年人常常都有理財經驗,那麼題述的人,可能是比較年輕的,初入社會的新鮮人,估計自己可以支配的資金不算太多,而且還有各種社會新鮮人的經濟壓力。這樣的人,又有閒錢可以理財,說明家庭條件還不錯,不屬於被房東驅趕到露宿街頭的境地。
既然這樣問,很可能對餘額寶或者銀行存款的低利率不太接受,而且這個年齡段對風險的承受能力還算不低。
那麼,在信息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建議配置一部分(例如一半以上)資金到收益高於存款的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等級中低的,儘量選擇大銀行的產品;然後,把剩下的資金,一部分購買混合型基金(明星基金經理的、上市2年以上、年化收益率不低於8%),剩下的部分(預計總資金量的20%以下),可以選擇明星基金經理的股票型基金,並且根據每個季度的情況,動態調整上面的比例。
上面的配置對於新人而言有點繁瑣,所以,建議找一位靠譜的銀行、券商的專業理財師,詳細諮詢一下。
再重複一下,上面的資產配置方案,是在信息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做出來的,要根據實際理財客戶的真實情況,做進一步調整,很可能是重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