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你和官二代的真正差別在哪裡?
我們既然沒有足夠的關係而上位,那麼對於依靠關係提拔的同事,應該以平常心看待。這也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其實,筆者對這個問題是有過深刻思考的。
在我們這個中年階段來說,如果身邊的同事有家中很有背景的,那麼一定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就能發達起來的。舉個例子,筆者有一個同事,跟我差不多大,但是進單位卻比我早了好多年。因為人家大學畢業的時候,事業編制卡得還不嚴格,雖然只是中專學歷,但是輕輕鬆鬆拿到了其他人夢寐以求的事業編。在我們還在為了飯碗而四處求職的時候,人家已經在花前月下、娶妻生娃了。當和同事處久了,才發現人家的身世很不簡單。這麼說吧,爺爺輩就是老革命,跟著新四軍打仗的團級幹部。建國後,曾經擔任過縣委書記、革委會主任、地委副書記等;同時他爹也靠著這個關係,當過刑警隊長、公安局長等;到了他這一輩,連政策帶運作,很輕鬆地安排了正式工作,年紀輕輕的有房有車,人生贏家。我曾經很風趣的給他說:我奮鬥了十八年才能坐下來跟你一起喝一杯茶。他卻毫無謙愧之色,還給我說,當年政策落實得太低了,按照他爺爺的功勞,怎麼也要幹個地委書記、市長什麼的,他爺爺手底下的部下後來都做到了副省級,實在是太虧了。
聽到了沒有,官二代(準確的說應該叫「官三代」)的苦惱是我們平頭老百姓所不能理解的,也算是貧窮限制了想像力吧。不過在和「官三代」的深度對話之後,卻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家現在的榮華富貴,都是自己的先輩流血流汗換來的。中國自古就有褒獎功臣、封妻蔭子的優良傳統,一代名將戚繼光在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承襲了四品參將的官職,成就了一番功業。時光輪迴到現代社會,但是封妻蔭子的傳統不能丟,所以說,「官三代」的成功和財富,並不是他本人能力的體現,而只是其先輩功業的福澤後代而已。所以說,與其抱怨社會不公,不如好好反思,自己的先輩早年間在幹嘛?在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在人人自危的恐怖時期,你們的先輩敢於反抗暴虐的統治、敢於直面一失萬無的人生嗎?想到這裡,心理平和了好多,畢竟鬧革命不是誰都能幹的。成功的概率和付出的犧牲都是很考驗人性的。
所以,對於依靠關係而上位的晉升,應該辯證地看待。這也讓我想起了最近網絡上很火的一句話:我們家祖孫三代發憤圖強,憑什麼趕不上你十年寒窗?言外之意,你的人生才剛剛起步,想要超過我,還要在奮鬥兩代人。
誠如此言。這下,你是否對於競爭不過官二代,沒有剛才那樣義憤填膺了?
八、體制內的底層人如何自我救贖?
在體制內混了十年,年齡和體重都在漲,唯獨職位一直很穩定,這會讓你感到莫名的恐懼感。這種恐懼,一方面來自於對時光飛速流逝的擔憂,另一方面來自對被替代的擔憂。忽然之間,就已經是中年油膩男了,保溫杯裡泡枸杞,晚睡早起刷手機。人生忽然已過一半,然而美好夢想仍未實現,不免感到蹉跎悲傷。同時,再次跳槽、另謀高就幾無可能,如果職位和能力長時間得不到提升,遲早會被年輕人代替,更感到捉急和惆悵。
出路在何處?在何方?在何年?
答案只有一條路:脫離舒適區,找尋自己不曾有過的人生。具體來說,要揚長避短,發揮專長,培養興趣,鍛造自己職業以外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你喜歡書法,可以在書法的道路上學習精進,開個公眾號專門交流書法藝術,換取流量。比如,你擅長言辭,可以考慮到婚慶公司兼職司儀,或者到公務員培訓班兼任講師。再比如,你擅長寫作,可以在下班後關起門,在文學的海洋裡遨遊,隨心所欲,自由馳騁,或文案,或小說,或IP,總可以成就一番。再比如…………
總之,如果你對體制內看的很透了的話,那麼越早做準備,越安全受益。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做的三件事:
第一件,儘快脫離低品位崗位。如果你對自身職場發展缺乏信心,或者說你所在崗位經常5+2、白加黑,而且上升空間有限,那麼你必須要當機立斷:是繼續在這裡苦熬到退休,還是趕緊急流勇退、抽身讓賢?
每一個單位的具體情況都是不相同的。舉一個秘書崗位的例子,雖然大家都覺得「兩辦」大秘都是提拔很快的,但這也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看。有的秘書們順風順水,輪流梯次提拔,但是有的時候也會出現意外情況,或者有選調來的牛人頂替,或者是上一級領導職位沒有退出影響了你的晉升,或者是新換了「一把手」不重視寫材料的……總之不能「一棵樹上吊死」,該讓賢就讓賢。再舉一個業務崗位的例子,比如交通局的內設發展規劃科,就是一個很忙而且無權無勢的部門。你成天坐在屋裡做規劃,也經常和領導一起出去開會調研,成天忙的比辦公室主任還累。貌似很高大上,但是最後的執行和監督都是建設管理科、運輸管理科等部門負責,你不光成天加班加點,而且基本毫無實權,不是說為了腐敗撈油水,關鍵是在上下級眼中的重視程度高不高。就像這種科室崗位,表面大家對你都很客氣,實際上都真沒把你當回事。而且你還是每天都陶醉在這種幻象中不能自拔。
舉兩個小例子,讓大家容易理解自己在單位所處的位置。是否還是核心部門,是否還有光明前景,是否能夠達成從政理想。如果不是理想位置,或者說自己的上升空間已經不大了,那麼就要趕緊考慮抽身。讓更年輕、更有野心的人來頂替你。而你,趕緊找一個較為次要、較為隱蔽但是較為清閒的崗位,遠離領導的視線,開啟自己的第二人生。這會讓自己獲得足夠的時間資源。而時間,是最為寶貴的資源。下面我會詳細講述。
第二件,趕快積累培養你的核心技術競爭力。有一個「一萬小時定律」非常實用,在美國暢銷書作家丹尼爾·科伊爾的《一萬小時天才理論》與馬爾科姆·格拉德韋爾的《異類》中,都提出過「一萬小時定律」。意思是: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的辛苦付出和常年堅持。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所以說,如果你在某一個專業領域深耕5年以上,你絕對是這個行業的專家。一旦你成為專家級人物,那麼財富自然會向你湧來,而且是依靠出賣知識智慧創造的財富,不會對你的飯碗造成影響。
為什麼要趕快付諸行動呢?其實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關鍵是行動力、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問題。年輕的時候行動力、學習能力還是很強的。尤其是有了工作經驗的加持。如果在中年危機到來之際還不能積累一到兩項謀生的技能,那麼即使你吃喝不愁,但也無法體面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等你醒悟過來再去學習,可能已經四十好幾,人過中年了。到那時候再想學藝,一是沒有那份雄心壯志了,二是沒有年輕時候的體力精力智力了。最後,機會成本同樣重要。早一點起步,萬一試錯了,也就耽誤你兩三年,但是如果五年八年下去了,你才發現實在入錯了行,那麼再回頭可就太浪費太可惜了。如同大姑娘如花似玉的年齡,跟了一個渣男5年,最後被無情拋棄,那麼這個姑娘這5年的青春就是時間成本,時間過長不能變現必定導致自身價值貶損。再比如你省吃儉用拿出100萬準備買房子,有新開發的兩個小區都很好,但你只能買一套。你投資了其中一個小區,但是另一個小區馬上被劃入了重點學區,你買的房子一直不見漲。這就是機會成本,錯失機遇也就遠離了財富增值。
所以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一點睜眼看世界,快一步搶佔專業制高點,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山花爛漫之時,就是你收穫之季。
第三件,別忘了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老人終將老去,除了孝順好父母,讓他們頤養天年之外,必須高度重視子女的教育和培養。你或許在人生上很成功,但是如果你的子女沒有得到應有的教育,沒有獲得足夠的謀生技能,到了你老年而子女成年的時候,那將面臨代際傳承不下去的嚴峻問題。雖然你可能年入百萬了,但是子女還是好吃懶做,或者不學無術,那麼即使你留下億萬家財,將來也可能被子女敗光,你也無法安心離他們而去。而你即便事業上很失敗,但是只要你精心照料孩子成長,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科學的學習習慣、完整的性格心理,那麼他們的成長絕對會令你驚豔,他們的成就絕對會令你心滿意足甚至大喜過望。你人生中失去的東西,很可能通過子女的身上找回來。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成功?
結語:誠然,體制內的生命如此的不同,卻又有無限的可能。成功的方法肯定不止以上幾種,但是只要你心懷希望,勇於改變,而不任由歲月蹉跎,隨波逐流,定然會有不一樣的精彩人生!謹以此文,勉勵眾多還在宦海中浮沉的大家。未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