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的底層人,如何實現自我救贖?(連載四)

2020-12-22 東石觀天下

七、你和官二代的真正差別在哪裡?

我們既然沒有足夠的關係而上位,那麼對於依靠關係提拔的同事,應該以平常心看待。這也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其實,筆者對這個問題是有過深刻思考的。

在我們這個中年階段來說,如果身邊的同事有家中很有背景的,那麼一定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就能發達起來的。舉個例子,筆者有一個同事,跟我差不多大,但是進單位卻比我早了好多年。因為人家大學畢業的時候,事業編制卡得還不嚴格,雖然只是中專學歷,但是輕輕鬆鬆拿到了其他人夢寐以求的事業編。在我們還在為了飯碗而四處求職的時候,人家已經在花前月下、娶妻生娃了。當和同事處久了,才發現人家的身世很不簡單。這麼說吧,爺爺輩就是老革命,跟著新四軍打仗的團級幹部。建國後,曾經擔任過縣委書記、革委會主任、地委副書記等;同時他爹也靠著這個關係,當過刑警隊長、公安局長等;到了他這一輩,連政策帶運作,很輕鬆地安排了正式工作,年紀輕輕的有房有車,人生贏家。我曾經很風趣的給他說:我奮鬥了十八年才能坐下來跟你一起喝一杯茶。他卻毫無謙愧之色,還給我說,當年政策落實得太低了,按照他爺爺的功勞,怎麼也要幹個地委書記、市長什麼的,他爺爺手底下的部下後來都做到了副省級,實在是太虧了。

聽到了沒有,官二代(準確的說應該叫「官三代」)的苦惱是我們平頭老百姓所不能理解的,也算是貧窮限制了想像力吧。不過在和「官三代」的深度對話之後,卻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家現在的榮華富貴,都是自己的先輩流血流汗換來的。中國自古就有褒獎功臣、封妻蔭子的優良傳統,一代名將戚繼光在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承襲了四品參將的官職,成就了一番功業。時光輪迴到現代社會,但是封妻蔭子的傳統不能丟,所以說,「官三代」的成功和財富,並不是他本人能力的體現,而只是其先輩功業的福澤後代而已。所以說,與其抱怨社會不公,不如好好反思,自己的先輩早年間在幹嘛?在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在人人自危的恐怖時期,你們的先輩敢於反抗暴虐的統治、敢於直面一失萬無的人生嗎?想到這裡,心理平和了好多,畢竟鬧革命不是誰都能幹的。成功的概率和付出的犧牲都是很考驗人性的。

所以,對於依靠關係而上位的晉升,應該辯證地看待。這也讓我想起了最近網絡上很火的一句話:我們家祖孫三代發憤圖強,憑什麼趕不上你十年寒窗?言外之意,你的人生才剛剛起步,想要超過我,還要在奮鬥兩代人。

誠如此言。這下,你是否對於競爭不過官二代,沒有剛才那樣義憤填膺了?

八、體制內的底層人如何自我救贖?

在體制內混了十年,年齡和體重都在漲,唯獨職位一直很穩定,這會讓你感到莫名的恐懼感。這種恐懼,一方面來自於對時光飛速流逝的擔憂,另一方面來自對被替代的擔憂。忽然之間,就已經是中年油膩男了,保溫杯裡泡枸杞,晚睡早起刷手機。人生忽然已過一半,然而美好夢想仍未實現,不免感到蹉跎悲傷。同時,再次跳槽、另謀高就幾無可能,如果職位和能力長時間得不到提升,遲早會被年輕人代替,更感到捉急和惆悵。

出路在何處?在何方?在何年?

答案只有一條路:脫離舒適區,找尋自己不曾有過的人生。具體來說,要揚長避短,發揮專長,培養興趣,鍛造自己職業以外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你喜歡書法,可以在書法的道路上學習精進,開個公眾號專門交流書法藝術,換取流量。比如,你擅長言辭,可以考慮到婚慶公司兼職司儀,或者到公務員培訓班兼任講師。再比如,你擅長寫作,可以在下班後關起門,在文學的海洋裡遨遊,隨心所欲,自由馳騁,或文案,或小說,或IP,總可以成就一番。再比如…………

總之,如果你對體制內看的很透了的話,那麼越早做準備,越安全受益。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做的三件事:

第一件,儘快脫離低品位崗位。如果你對自身職場發展缺乏信心,或者說你所在崗位經常5+2、白加黑,而且上升空間有限,那麼你必須要當機立斷:是繼續在這裡苦熬到退休,還是趕緊急流勇退、抽身讓賢?

每一個單位的具體情況都是不相同的。舉一個秘書崗位的例子,雖然大家都覺得「兩辦」大秘都是提拔很快的,但這也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看。有的秘書們順風順水,輪流梯次提拔,但是有的時候也會出現意外情況,或者有選調來的牛人頂替,或者是上一級領導職位沒有退出影響了你的晉升,或者是新換了「一把手」不重視寫材料的……總之不能「一棵樹上吊死」,該讓賢就讓賢。再舉一個業務崗位的例子,比如交通局的內設發展規劃科,就是一個很忙而且無權無勢的部門。你成天坐在屋裡做規劃,也經常和領導一起出去開會調研,成天忙的比辦公室主任還累。貌似很高大上,但是最後的執行和監督都是建設管理科、運輸管理科等部門負責,你不光成天加班加點,而且基本毫無實權,不是說為了腐敗撈油水,關鍵是在上下級眼中的重視程度高不高。就像這種科室崗位,表面大家對你都很客氣,實際上都真沒把你當回事。而且你還是每天都陶醉在這種幻象中不能自拔。

舉兩個小例子,讓大家容易理解自己在單位所處的位置。是否還是核心部門,是否還有光明前景,是否能夠達成從政理想。如果不是理想位置,或者說自己的上升空間已經不大了,那麼就要趕緊考慮抽身。讓更年輕、更有野心的人來頂替你。而你,趕緊找一個較為次要、較為隱蔽但是較為清閒的崗位,遠離領導的視線,開啟自己的第二人生。這會讓自己獲得足夠的時間資源。而時間,是最為寶貴的資源。下面我會詳細講述。

第二件,趕快積累培養你的核心技術競爭力。有一個「一萬小時定律」非常實用,在美國暢銷書作家丹尼爾·科伊爾的《一萬小時天才理論》與馬爾科姆·格拉德韋爾的《異類》中,都提出過「一萬小時定律」。意思是: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的辛苦付出和常年堅持。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所以說,如果你在某一個專業領域深耕5年以上,你絕對是這個行業的專家。一旦你成為專家級人物,那麼財富自然會向你湧來,而且是依靠出賣知識智慧創造的財富,不會對你的飯碗造成影響。

為什麼要趕快付諸行動呢?其實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關鍵是行動力、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問題。年輕的時候行動力、學習能力還是很強的。尤其是有了工作經驗的加持。如果在中年危機到來之際還不能積累一到兩項謀生的技能,那麼即使你吃喝不愁,但也無法體面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等你醒悟過來再去學習,可能已經四十好幾,人過中年了。到那時候再想學藝,一是沒有那份雄心壯志了,二是沒有年輕時候的體力精力智力了。最後,機會成本同樣重要。早一點起步,萬一試錯了,也就耽誤你兩三年,但是如果五年八年下去了,你才發現實在入錯了行,那麼再回頭可就太浪費太可惜了。如同大姑娘如花似玉的年齡,跟了一個渣男5年,最後被無情拋棄,那麼這個姑娘這5年的青春就是時間成本,時間過長不能變現必定導致自身價值貶損。再比如你省吃儉用拿出100萬準備買房子,有新開發的兩個小區都很好,但你只能買一套。你投資了其中一個小區,但是另一個小區馬上被劃入了重點學區,你買的房子一直不見漲。這就是機會成本,錯失機遇也就遠離了財富增值。

所以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一點睜眼看世界,快一步搶佔專業制高點,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山花爛漫之時,就是你收穫之季。

第三件,別忘了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老人終將老去,除了孝順好父母,讓他們頤養天年之外,必須高度重視子女的教育和培養。你或許在人生上很成功,但是如果你的子女沒有得到應有的教育,沒有獲得足夠的謀生技能,到了你老年而子女成年的時候,那將面臨代際傳承不下去的嚴峻問題。雖然你可能年入百萬了,但是子女還是好吃懶做,或者不學無術,那麼即使你留下億萬家財,將來也可能被子女敗光,你也無法安心離他們而去。而你即便事業上很失敗,但是只要你精心照料孩子成長,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科學的學習習慣、完整的性格心理,那麼他們的成長絕對會令你驚豔,他們的成就絕對會令你心滿意足甚至大喜過望。你人生中失去的東西,很可能通過子女的身上找回來。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成功?

結語:誠然,體制內的生命如此的不同,卻又有無限的可能。成功的方法肯定不止以上幾種,但是只要你心懷希望,勇於改變,而不任由歲月蹉跎,隨波逐流,定然會有不一樣的精彩人生!謹以此文,勉勵眾多還在宦海中浮沉的大家。未來,加油!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安迪在肖申克監獄完成了自我救贖,成功越獄,重獲了自由,開始了新人生。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實現救贖要經過身體救贖和靈魂救贖兩個階段。一、身體救贖肖申克監獄是一個地獄般的牢籠,同性、暴力、洗錢、暗殺等行為橫行,囚犯在失去了尊嚴和人格。新囚犯剛到時,典獄長就給大家上了第一課:「把信仰寄託神,把賤命交給我。」
  • 《肖申克的救贖》真正需要救贖的不是人,而是「體制」
    大概就是對《肖申克的救贖》的最完美讚譽了吧!但在小編看來,這部電影承受得起人世間一切美的形容詞。貫穿全電影的只有一個主旨: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小編看來,「布朗」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類人」。其實,肖申克監獄裡的每個人都是「布朗」,無論是罪人,還是官兵,每個人都從「自由體」過度到了「布朗類」,而促使這一切形成的,就是肖申克。
  • 《大象席地而坐》:絕望的困境之下,蘊藏著底層人物的反抗與救贖
    《大象席地而坐》是導演胡波的遺作,電影先後獲得柏林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最佳處女作獎特別提及,以及金馬獎最佳劇情片。這部長達近4小時的電影,講述的是河北一個小縣城裡四個底層人物在一天內發生的故事,四條故事線交叉進行,四位主角紛紛陷入人生困境,面對不堪的生活時都試圖去滿洲裡看一頭坐著的大象,從而尋找到人生的救贖。
  • 不是好人的好人亞瑟,如何在荒野大鏢客2中實現自我救贖?
    但是在我看來,無論做出什麼不同的選擇,亞瑟的自我救贖從遊戲第一章就已經緩緩展開。視營地成員為親人的亞瑟摩根之所以說從第一章亞瑟就開始了他的救贖,是因為他除了達奇,考慮最多的就是營地的成員們了。換個角度想這其實也是亞瑟實現自我救贖的一種表現,能夠看到好兄弟過上穩定的生活,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安慰。視達奇為兄弟的亞瑟摩根關於亞瑟對達奇的感情,在我看來有一個詞很合適,就是長兄如父。可以說,在營地所有成員裡,對達奇的忠誠度最高的除了亞瑟應該不會有第二個人。
  • 為什麼體制內的人,都不大愛發朋友圈?
    我說的這些,體制內超大型單位(員工超一千)待過的人,應該都懂。也許你會說:哎哎呀,你管那麼多幹嘛?嘴長在別人身上,你活出自我就OK了。不,還真不是這樣。有些事情,有關氣壓。這種氣壓你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像一片烏雲一般,一直跟著你走。烏雲厚到一定程度,就會下雨。
  • 體制內人的人是怎麼看待體制內的
    我們上期說了體制外是怎麼看待體制內的,這期衢州人才網就來說說體制內的人是怎麼看待自己的。體制外看體制內打想到於一葉障目,那麼也許很多人都覺得體制內人的該了解體制內了把,說實話,不存在的,很多體制內的人連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地方都沒搞明白呢,你還指望他能搞清楚?舉個例子,體制外的覺得什麼是體制內?估計銀行、國家電網,之類的都是體制內,但是在體制內看來這些都是事業編。
  • 犯了女票眼中的「男友七宗罪」 你該如何自我救贖
    其實不然,在西方文化中,伴隨七原罪出現的往往是救贖(或許我們也可以再開個微博話題#男友的救贖#)。七宗罪源於天主教教義,具體是指淫慾、暴食、貪婪、懶惰、憤怒、嫉妒和傲慢。西方文化認為人是帶著「原罪」而來,必須在人生的旅途中完成自我救贖,才能真正成熟與強大。因此,對於西方部分人而言,該文化的核心是:強者自我救贖,聖者普渡眾生。
  • 《時間的禮物》:時間,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旅程
    自私是一種常見的正常心理現象,「自我」是指自我;「自私」是指自利;「自私」是指自利,不考慮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的利益。共同的狀態是自私,損人利己,損人利己。不過,自私程度也有差異,比如關心個人得失,有自私的想法,忽視公德;嚴重的時候,表現會為實現個人目標不惜一切代價。
  • 《阿萊夫》:從黑暗中看到光,救贖的聲音來自深淵的底層
    每個人在自己的生命中都有邁不過去的坎,問題是你是否看到它,並且準備好去邁過它,或者我們都需要等待一個時機,像作者一樣看到屬於自己的「中國竹」。三、看到前世,是為了自我譴責還是自我救贖作為一個突然的闖入者,倔強的土耳其女孩希拉爾加入了這趟旅程,她堅信在前世作者曾經幫助過她,而她會報答作者。「阿萊夫」是萬物在同一時間同一位置出現的一個交會的點,在那裡可以看到前世。
  • 《紅與黑》中的於連,是司湯達想要表達的人性的自我救贖
    人性最準確的解讀,我覺得還是佛羅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保護色、自我是本能。於連這個人其實在少年時期是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傷害的。因此他的』本我』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自我保護色的屈從,可是一旦讓他找到機會,』自我』就會想盡一切辦法,來證明自己。
  • 《橘色奇蹟》:藉助「內外」兩種力量,才能真正實現「自我救贖」
    「橘色」是夕陽的顏色,絕望而壓抑,但有了長夜的救贖,便能開出奇蹟之光。如何拯救心理受創者接是這個故事的重要主題,下面我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故事裡的三重救贖,它們分別是:自我救贖、外部救贖、「平行世界」的特殊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錘子的自我救贖
    大家好,我是老徐,我感覺到了一部經典勵志電影羅永浩的救贖,哦,不,是《肖申克的救贖》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劇情。故事發生在20世紀代,講述的是一個人如何在內用錘子完成自我救贖。在奧斯卡的第67次開庭中,他與《阿甘正傳》大戰進行了300輪的較量,甚至最終與法院抗爭,但是,象徵著美國精神的《阿甘正傳》打敗了美國官僚黑暗的《肖申克的救贖》。在口碑上,肖申克贏了。在IMDB擊敗另一部電影神作《教父》,他從未被超越過。這部電影之所以被認為是神作,是因為他牢牢抓住了人類嚮往的自由本能。
  • 成長的本質,就是自我救贖!
    成長,是一個孤立無援的過程,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要咽下不少苦,扛下不少累,吞下不少委屈,承受不少傷痛,這個過程,是一個自我提升,自我修繕,自我救贖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成長的本質,就是自我救贖,只是這個救贖的過程,並非那麼容易,那麼簡單,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完成對自我的救贖。
  • 《憤怒的公牛》:生命困境與自我救贖
    傑克·拉莫塔:困獸之鬥與自我救贖作為一部運動題材的傳記片,影片對主角傑克·拉莫塔的性格塑造可謂是影片最大的亮點,整部影片絲毫不拖泥帶水的敘事節奏、事業到家庭的全景式展現模式,最終的目的皆以塑造性格為主。
  • 探析|重任在前已無退路可言,「大魔王」周琦如何才能自我救贖
    放眼中國男籃的核心陣容,也就只有周琦具備這種能力和潛質,儘管周琦現在是一位很有爭議性的球員,甚至很多球迷會談「琦」色變,但不論如何周琦都是目前中國籃壇除易建聯之外最有實力的球員,也是最有影響力的球員。因此對於周琦來說現在已經是重任在前,他沒有退路可言,只有迎難而上,周琦需要儘快進行自我救贖,走出世界盃的陰霾。
  • 《天道》驅使人做出行動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存在決定意識嗎?
    人生的普遍意義就是娶妻生子,養家餬口,這只是人生意義的一種表現形式,很多明星、藝人科學家不結婚,不生育,未必就沒有意義,從小圈看大圈,本來就是一種愚昧,更愚昧無知的是這樣的觀念形成不是一天兩天,道德綁架和雙重標準是人世間的人,最樂此不疲的活動項目。《天道》驅使人做出行動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存在決定意識嗎?
  • 即將30歲的她,用寫作同命運和解實現自我救贖
    即將30歲的她,用寫作同命運和解實現自我救贖1992年出生的妍妍是哈爾濱人,她經常會在我們寫作群裡分享北方的大雪視頻,那種厚厚純白雪景真是唯美得如詩如畫,看得讓人驚嘆「人間值得」。妍妍是一名做旅遊業務的創業者,主要是做黑龍江路線。她是我的寫作班年度會員,也是優秀學員。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今天,來與大家介紹一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肖申克監獄,出身,所受教育,朋友的忠告勸導,家庭希望與個人慾望等等。對於他們來說,生活簡單既是一種自我保護,也是其悲劇人生的劊子手。肖申克的城牆隔離了無數人的無奈與希望,生存與幸福。所幸的是,終究會有一些人會在痛苦的抉擇中,選擇更有意義的生命,在幸福與希望的指引下,破除現實的鋼筋水泥的束縛,不屈不撓的去探尋生命的桃花源,追逐真實存在詩與遠方,這不是虛幻,這是人類的自我救贖。
  • 給體制內新人的忠告:這10個「潛規則」咬緊牙別吱聲,只做不說
    七八月份,很多人「上岸」進入體制內,那肯定要寫一些建議給出入體制內的新人們,讓他們避免一些體制內的潛規則,希望各位要咬緊牙關。你只有超越1%的人才有可能與那些高起點的人,只要稍微努把力,你就可以超越70%的人,月薪超過5K,就可以衝進10%內,也就是你只要贏過同意賽道的人就可以了。
  • 強力推薦的十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
    睿智老練,在肖生克監獄中混的如魚得水的人。最後就是主人公安迪,他是聖者,因為他不僅完成了自我的救贖,還救贖了監獄中的其他囚犯。這些個體不正是對應了我們現實生活中,廣大的市民,惡霸,當道者等等?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叫做《肖生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