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高夫:中世紀騎士的真實與想像

2020-12-04 澎湃新聞

我們現在腦海中浮現的中世紀騎士的形象通常只是一個理想化的形象:這正是騎士制度本身想要傳達的形象,而且它通過中間的遊吟詩人讓這種形象強行進入人們的腦海中。

從一貫具有啟發性的詞彙的角度來看,「chevalier」一詞到中世紀才遲遲出現,其原生詞為「miles」,在古典拉丁語中意指「士兵」,在中世紀早期則指「自由士兵」。很明顯,騎士來源於馬匹,所以騎士首先是一位至少擁有一匹馬而且能夠在馬上戰鬥的人。在騎士制度的思想體系中,形容詞「chevaleresque」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應該指出,該詞源於出現在14世紀的義大利詞彙「cavalleresco」,直到17世紀才被翻譯為法語。這個詞在今天如果不是褒義詞,含義也比較中性,但它剛誕生時,卻略帶批評甚至嘲諷的意味:它令人想起堂吉訶德。騎士的坐騎當然屬於特殊品種,它健壯而適合快速奔跑,同時也適合打獵和戰鬥,跟在中世紀的西方推廣得很慢的笨拙的耕馬非常不同:它就是戰馬。

騎士制度的興起

騎士首先是一名戰士,儘管世人渴望和平,但是一個戰爭無處不在的社會才是他們具有如此聲望的主要原因。在此應該立刻介紹一下他們的武器裝備。他們主要的武器是雙刃長劍和長槍——槍身由白蠟樹或山毛櫸製成、末端是寬刃鐵槍頭;他們還使用裹以皮革的木質盾牌,多呈圓形、長方形或杏仁形,形狀不一。羅馬人堅硬的裝甲逐漸讓位於環甲和皮質頭盔,頭盔上的金屬鱗片就像屋頂上的瓦片一般交錯排列。頭盔通常只是一個簡單的鐵質無邊圓帽,有時用裹以皮革的金屬骨架支撐。中世紀時期裝備發生的主要變革是環甲被鎖子甲所取代,後者可以覆蓋整個身體,從肩膀一直垂到膝蓋,在底部開叉以方便騎馬,就像我們可以從11世紀末的「巴約掛毯」上所看到的那樣。環鎖鎧或鎖子甲對於防禦劍的攻擊非常有效,但是不足以抵禦長槍的刺擊,這種新的攻擊方式可稱得上是中世紀主要的軍事技術進步。正如讓·弗洛裡所強調的,中世紀的騎兵需要相當的經濟基礎來購買戰馬(可能還不止一匹),因此承擔著繁重的裝備開支,此外他們還需要時間,因為除了頻繁的訓練,中世紀的騎士還需要在節日比賽——騎士比武以及狩獵活動中證明自己,狩獵通常在他們自己專屬的封地裡進行,也就是自中世紀起為國王預留的保護區之外的地方。可以看出,即使從軍事角度來看,騎士階層就有局限於貴族精英分子的趨向。

戰鬥中作為先鋒的騎士。著名的刺繡品「巴約掛毯」(11世紀末)展示了作為諾曼騎兵的騎士砍殺撒克遜步兵的情景。畫面著重突出了他們的武器裝備——頭盔、長槍、盾牌和馬鐙。戰爭的現代化進程是騎士制度的起源之一。來源:巴約,巴約大教堂寶庫。

十字軍東徵被看作是基督教騎士參與的「新鮮而歡快的」聖戰。盧瓦塞·利德的《歷代皇帝編年史》手稿中的這幅14世紀的細密畫表現了「獅心王」理查和他的士兵出發參加第三次十字軍東徵的畫面。來源:巴黎,阿森納圖書館。

騎士制度出現於11世紀。「milites」(通俗拉丁語為「caballarii」)這個階層在1000年左右廣泛分布,首先傳播到法國中部和北部地區,然後在11世紀傳播到地中海地區,最後傳遍其他所有基督教國家。這些「milites」是服務於重要領主的戰士,同時也是這些領主的城堡的護衛者。許多城堡主在11和12世紀期間也放下身段,成為獨立的騎士。

「milites」出現於一個充滿懷疑的環境中,因為當時的教會有時會將士兵和江洋大盜混為一談。這種懷疑因此引發了1000年前後的和平運動,這場運動主要用來馴服殘暴的士兵,同時使其服從基督教會的領導。因此後來騎士將保護寡婦和孤兒作為使命,推而廣之就是弱者和窮人,甚至包括保護那些沒有武器的人,那時主要是早期的商人群體。

然而,11世紀期間,教會和中世紀基督教同最初的基督教和平主義思想漸行漸遠,且變革日漸加速。教會開始接受在某些條件下進行戰爭有必要甚至有益的想法。當11世紀末教會同意發動聖戰——十字軍東徵之時,這場變革徹底成真。

為上帝和弱者而戰被一套新的儀式所認可,這種強加給騎士的洗禮聖事也就是授予騎士稱號、兵器和盔甲的儀式。多米尼克·巴泰勒米曾認為騎士理想與基督教理想的統一性正是封建體制的基石。

一個特別的地方促進了這種基督教騎士制度的發展:伊比利亞半島。收復失地運動,意指基督教國家從穆斯林手中以戰爭手段收復半島的運動,這場運動使騎士成為第一線的角色,騎士不僅成為半島上的基督徒的光輝典範,對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所有居民來說亦是如此。

騎士的形象也被基督教國王所接受,即使「戰士」這個次要的功能不應該給國王所代表的「正義」和「繁榮」的功能帶去麻煩。贏得最優秀的騎士國王形象的中世紀國王或許是英格蘭「獅心王」理查(1189—1199在位)。許多歷史學家都指出法國國王路易九世(聖路易)沒有成為騎士,但是事實上,他為自己打造廣為流傳的和平的國王形象的同時,也有著騎士國王形象的一面,主要體現在與英格蘭人的戰爭以及十字軍東徵兩個方面。茹安維爾曾為我們留下一幅聖路易的有名的畫像,畫中的他手持寶劍在埃及的一道堤堰上策馬奔馳。

與聖徒不斷地進行參照也為騎士的基督教化打上印記。騎士作為主保聖人被賦予聖徒的稱號,而且在中世紀的聖徒傳記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東歐地區,黑人聖騎士聖莫裡斯奇怪地成為白人騎士階層的主保聖人,而在所有基督教國家中,最偉大的騎士聖徒是來自東方的聖喬治,聖騎士的宗教和社會形象通常表現在聖喬治屠龍拯救公主的情節中。聖喬治是彬彬有禮的騎士的典範,他的力量、勇氣和聖潔的天性都是為弱者效勞的。

儘管有十字軍東徵,儘管對正義戰爭的定義有所調整,中世紀時期教會與騎士的關係依然一直很彆扭。我們可以通過騎士比武的歷史一窺究竟。這種騎士比武,有點類似現代社會的大型體育表演,不僅騎士階層熱衷於此,廣大民眾也對其感興趣。它也同時屬於軍事演習和娛樂節目的範疇,喬治·杜比曾在《布汶的星期天》(Le Dimanche de Bourines)一書中巧妙地展示出它是一個有著多麼巨大的資本運轉的經濟活動。但是教會卻將其看作對暴力的難以控制的狂熱,它將正義戰爭曲解為刺激性表演,而且它認為,這些對抗中的世俗成分甚至是異教成分過於明顯,因此它努力禁止這些騎士比武。尤其是於1215年召開的第四次拉特朗大公會議命令在基督教國家中禁止比武,但以失敗告終。騎士比武在1139和1199年被教會禁止,但在英格蘭卻被「獅心王」理查認可和控制(1194),它在13世紀經歷了一段衰退,但依舊沒有消亡。1316年教會解除禁令之後,騎士比武在14、15世紀重新流行,且規模更加巨大,它一直延續到16世紀。

聖喬治拯救公主。聖喬治,來自東方的聖徒,是騎士的重要主保聖人。他代表服務於善良、服務於上帝的騎士行為:白馬戰勝黑龍。來源:薩諾·迪彼得羅作,15世紀,錫耶納,教區博物館。

騎士制度是封建制度最有特色的表現形式。正如我們所見,它最終輕易地將自身的貴族特性同宗教的儀式性、君主制的組織相融合。威廉·馬歇爾(1147—1219)在當時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騎士」,喬治·杜比清晰地指出,威廉的社會成就與赫赫威名不僅要歸功於他對騎士榮譽這一準則鍥而不捨的尊重與追求,同樣還要歸功於英格蘭國王的恩寵。

圓桌騎士團為騎士形象的演變做了註腳。12世紀的騎士是勇敢的士兵,在12和13世紀之交則成為宮廷愛情的主角。不管是想像中的愛情還是真實的愛情,不管是精神上的愛情還是肉體上的愛情,宮廷愛情只是加強了自騎士制度出現時就有的意象世界。喬治·杜比還教我們清楚地看到,作為社會典範的騎士同樣也是文化典範。勇敢又禮貌的騎士有三個基本目標:冒險、尊嚴和榮譽。埃裡克·科勒則很好地描述了什麼是騎士冒險。

自12世紀起,騎士階層與風雅禮貌相融合。傑弗裡·勒特雷爾男爵的詩篇(約1340)中的騎士騎在馬上,有兩位女士相陪。來源:倫敦,大英圖書館。

流浪:十字軍東徵的另一種視角

所有的文明在不同程度上都與空間有緊密的聯繫。中世紀基督教塑造和統治著歐洲空間。它在歐洲建立起由重要的點(教堂、朝聖地、城堡)組成的網絡,它甚至還劃分出了一塊流浪的空間,其中的森林也有幻想與現實之分。從這個角度來看,中世紀大多數騎士都有一個騎士基本的特點:流浪。十字軍東徵則是最瘋狂的流浪。

中世紀騎士跟貴族不同,不只因為他們喜歡冒險,還因為他們無法繼承頭銜。

讓·弗洛裡曾恰當地定義:「整個中世紀期間,貴族階層和騎士階層的命運都交織在一起,但是這兩個術語既不是近義詞,概念也不等價。騎士階層的光芒逐漸增強,吸引一直領導他們的貴族階層去試圖成為騎士,控制騎士,最後甚至聲稱只有他們自己才能成為騎士。精英士兵的貴族『行會』就這樣在13世紀成為貴族騎士的精英團體,後來在中世紀末期又轉變為受人尊敬的貴族慈善團體。」

騎士制度也同樣無法避免成功帶來的惡果——嘲諷。如果說騎士單純無知,那麼他們正可以成為仙國夢境中的人物。在這個世界中,傳說中的英雄人物有時屬於童話世界,就像梅綠絲娜一般,也存在「神仙」騎士。

12至15世紀期間,騎士制度的歷史發生了兩次重大的變化。首先是出現了軍事和宗教一體的騎士團,也就是「基督的騎士」。這是基督教改變對戰爭看法的結果。難以想像11世紀之前能夠出現一位集修士和戰士於一身的人物,而在十字軍東徵的背景下則出現了教皇格列高利七世這個人物,11世紀下半葉,他徹底將「miles christi」(基督的騎士)一詞運用在軍事領域。這些新的騎士團的出現是為了保護聖地,保護那裡的基督教居民,保護那裡的朝聖者。1099年耶路撒冷聖約翰醫院騎士團成立,1119年聖殿騎士團成立。另一個軍事性騎士團的誕生地是發生收復失地運動的伊比利亞半島,1158到1175年間,在該地相繼成立了卡拉特拉瓦騎士團、聖地牙哥騎士團;葡萄牙建立了埃武拉教團,即後來的阿維什騎士團。德意志人在聖地的阿卡城建立的一座醫院後來在1198年變為軍事性騎士團。最後,需要軍事性騎士團的第三個地區是歐洲東北部的異教徒的土地。1202到1204年,聖劍騎士團在利沃尼亞成立,1230年條頓騎士團定居普魯士,1237年聖劍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合併。聖·讓·阿克爾(阿卡城在基督教世界的名字)陷落之後,基督教軍事騎士團和基督的騎士們相繼撤退到賽普勒斯。

然而,歐洲正在形成的基督教君主國越來越難以容忍這些修士與騎士混合的產物。在法國國

王「美男子」腓力的指使下,教皇克雷芒五世於1308年命令在整個基督教國家逮捕聖殿騎士,維埃納大公會議於1312年宣布解散聖殿騎士團。在波蘭,條頓騎士定居在馬林堡,他們與波蘭國王持續不斷的鬥爭以波蘭-立陶宛聯軍於1410年在格倫瓦德(坦能堡)對條頓騎士團的決定性勝利而告終。唯獨倖存的醫院騎士團於1530年撤退到馬爾他,成為馬爾他騎士團,至今仍專門致力於人道主義工作。

戰敗的騎士(這次毫無疑問)悲傷地穿過花田。象徵主義畫家喬治·希契科克曾將其放在1898年在巴黎舉行的法國藝術家沙龍中展出。來源:巴黎,奧賽博物館。

正是在這種環境中,在中世紀騎士制度的神奇英雄的世界內部誕生並浮現出一個新的主題——九勇士。這個主題是對中世紀文人構思的闡釋,他們試圖從中世紀文明所起源的三種文明——《舊約》的猶太文明、古代異教文明、中世紀的基督教文明——中尋找持續不斷的相同精神理念,因此出現了九勇士這個群體。

其中三位是《舊約》中的猶太人:約書亞、猶大·馬加比和大衛;另外三位是古希臘羅馬時期的異教徒:特洛伊的赫克託耳、亞歷山大大帝、尤利烏斯·愷撒;還有三位是中世紀的基督教徒:亞瑟、查理曼和布永的戈弗雷,這最後一位是電影中的騎士形象。從美國人開始,好萊塢使騎士復甦,讓現代人能夠清晰地夢到現代騎士。《豪邁王子》(1954)是亨利·哈撒韋的騎士冒險電影。勇士瓦揚與叛徒騎士鬥爭,並贏得美人芳心。影片中的情侶由羅伯特·華格納和珍妮特·利扮演。有人指出該電影是一部「中世紀西部片」。

1099年耶路撒冷的第一位拉丁國王,沒有進入神話的歷史。九勇士首次出現於隆吉永的雅克於1312年撰寫的詩歌《孔雀誓言》(Les Vœux du paon)。14至15世紀出現的掛毯樣式和15世紀出現的撲克牌遊戲都為這些勇士的成功提供了保障,尤其是查理曼還成為塔羅牌和撲克牌的紅心國王。勇士的主題獲得巨大的成功,其傳播範圍甚至超出騎士階層的男性世界。女勇士出現於16世紀,融入騎士制度的世界,扮演著積極的角色,而在之前,她們在宮廷愛情故事中只處於被動地位。因此15至16世紀是騎士故事興盛的時期,其中最好的一個例證是加泰隆尼亞語小說《蒂朗·勒布朗》(Tirant le Blanc)所取得的成功,該書由倫

西亞的朱亞諾·馬託雷利所著,並在他死後於1490年出版。這位虛構的騎士是騎士形象從蘭斯洛特到堂吉訶德演變過程中的裡程碑。

在16世紀初期徵服了部分美洲土地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徵服者」,在行軍和戰鬥之餘,都沉浸在一部騎士文學作品之中。這部書接近歌頌騎士的文學的成功巔峰,同時也展現出對早已過時的理想人物形象的批評。這部傑作,正是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1605—1615)。在18和19世紀,騎士幾乎只能通過博學的歷史學家而重生。當時有一部學術著作在法國大眾中廣泛流傳並使騎士制度在「美好年代」時髦起來——萊昂·戈蒂埃的《騎士階層》(La Chevalerie,1894)。但是,騎士的理想形象啟發了波拿巴,他於1802年創建了婦孺皆知的榮譽軍團勳章。

中世紀與現代世界的騎士。讓-馬裡·普瓦雷導演過三部關於一位12世紀的騎士及其侍從冒險的電影,他們誤食魔藥穿越到了現代世界。這一系列的第三部名為《時空訪客》(2001),在片中,演員讓·雷諾扮演的騎士在美國的汽車和摩天大樓中穿梭。

本文摘錄自《中世紀的英雄與奇觀》,[法]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 著,鹿澤新 譯, 後浪丨四川文藝出版社,2020年5月。澎湃新聞經授權轉載,現標題和小標題為編者所擬。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世紀騎士的真實與想像
    中世紀騎士的形象通常只是一個理想化的形象:這正是騎士制度本身想要傳達的形象,而且它通過中間的遊吟詩人讓這種形象強行進入人們的腦海中。
  • 是懷舊還是玩梗:為什麼2020年的年輕人迷戀上了中世紀風音樂?
    法國歷史學家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認為,意象的歷史與真實的歷史同等重要,它是「創造並借用形象來推動一個社會運轉和思考的歷史,而這些形象則來自浸潤它們並賦予它們生命的精神、感覺和文化」。勒高夫指出,在整個中世紀,一個以神話和傳說為背景、基於基督教價值觀的意象世界逐漸形成了一個大致完整、前後邏輯連貫的體系。
  • 中世紀騎士的愛情觀念,原來是這樣的,漲知識了
    在這裡,愛情也不斷被升華,並且被賦予浪漫的色彩;生活在騎士精神裡模仿文學,但說到底文學的一切都是從生活學來的。騎士的愛情觀並非建立在文學中,而是建立在生活中。騎士與心上人的母題植根於真實的生活中。騎士與愛人以及為愛情而愛情的英雄是首要而永恆的浪漫母題,這是無處不在、反反覆覆必然要出現的母題。
  • 回到中世紀,追尋「騎士」光輝!
    談起西歐的中世紀,除了教會的腐敗、黑死病、社會生活的滯後以及戰爭等"黑暗中世紀"的特色,我們還很難忽略像封建領主、莊園以及騎士制度。中世紀西歐的騎士以其獨特的身份地位、戰鬥方式以及騎士精神而聞名於世,並且衍生了眾多騎士文學的作品。近來剛剛火熱發售的《騎馬與砍殺2:霸主》正是貫徹騎士精神的優秀作品之一,它能夠為我們帶來沉浸入中世紀的生活環境中的體驗。
  • 什麼是騎士?——中世紀騎士身份辨析
    關 鍵 詞:中世紀/騎士身份/裝備/儀式騎士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重要成員,他們不僅在軍事方面,而且在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都佔據強勢地位。迄今為止,雖未見國內有人對此問題做過專門探討,但通常沿用的觀點主要有三:1.騎士是中世紀時期的小貴族,或中小貴族;2.騎士籠統指西歐中世紀所有世俗封建貴族;3.在11世紀以前騎士是小貴族,11世紀以後騎士包括所有世俗貴族②。這三種觀點的根本區別是,騎士是否包括大貴族,或在什麼時候開始包括大貴族;它們的相同點是,除了承認中小貴族為騎士外,都把騎士與貴族概念連在一起。
  • 鎧甲、冒險與柔情並存,中世紀騎士是如何保衛國家並捍衛愛情的?
    而西方文學史上也有類似的一批人,就是信仰基督教的騎士。西歐中世紀被我們稱為黑暗時代,也是西歐的封建社會時期,騎士就是這個時代特殊的產物,他們擁護統治階級,他們擁護基督教教會。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騎士為騎士文學的誕生提供了素材,其中對於聖杯的追求,對榮譽的追求,導致了騎士一般具有冒險精神和英雄情懷,這構成了騎士文學的核心內容。
  • 中世紀——騎士世紀(1)
    而說中世紀,人們往往又會想到壯麗的城堡與忠誠的騎士。騎士是歐洲中世紀時受過極長時間正式軍事訓練的騎兵,後來演變為一種榮譽稱號用於表示一個社會階層。騎士的身份往往並不是繼承而來的,騎士屬於貴族的最底層。歐洲騎士制度源於中世紀加洛林王朝的法蘭克王國,後逐漸推行到歐洲各國。
  • 光朗照人還是另有其它,歐洲中世紀騎士究竟是什麼模樣
    然而,歷史上真實的中世紀騎士,卻並非和我們平日裡所見的影視作品中的形象一樣,而是與之大相逕庭,甚至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那時候,盡態極妍的貴族夫人們一年也僅僅洗那麼一兩次澡,更不用說隨時預備作戰的騎士了。無非就是和法王路易十五一樣,在出生、結婚、入殮時各洗一次澡而已,稍微講究一點的騎士也會在授予騎士身份的儀式上洗一次。所以,如果你真的在中世紀和一位騎士相遇的話,首先震懾到你的可能不是他威嚴的甲冑,而是盔甲之下撲面而來的「氣味」。
  • 《中世紀的英雄與奇觀》:走近英雄亞瑟王,勇敢的騎士和防禦城堡
    他成為代表中世紀的、一系列豐富而又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亞瑟王傳說」的關鍵人物。在這裡,我們其實也可以看到中世紀的文學中,創造性的想像在英雄以及奇觀的塑造方面,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亞瑟同時擁有戰士和騎士的身份,還是國王的虛構化身。亞瑟,真正的名字其實是亞瑟王。
  •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教育體系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的形成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特色,從古希臘時期莊嚴的武器授予儀式,具有忠誠關係的親兵制,以及具有依附關係的古羅馬庇護制中誕生的維繫領主和軍事力量之間的正式紐帶關係,形成了騎士制度和文化體系。
  • 轉角遇到有錢大叔 螺旋圓舞曲超乎想像的中世紀生活
    文藝作品中的中世紀,總是充滿了各種超乎想像的傳奇故事。出身平民的少年登上高高的王座,騎士的長劍和女巫的魔法互相抗衡,各大種族勢力上演合縱連橫……天梯互娛換裝AVG手遊《螺旋圓舞曲》便是將這個波瀾壯闊的傳奇時代複製到玩家眼前,為你展示那些你所不知道的中世紀生活與趣聞!
  • 中世紀騎士為什麼穿戴女性內衣參與騎士決鬥
    中世紀的劍術和古希臘及現代運動的劍術都截然不同,其自然的程度大大降低。為了增強實戰的調子,中世紀的劍術依靠貴族自豪和榮譽激發的亢奮,依靠浪漫—色情和藝術的絢爛色調。它承載著過多的豔麗和裝飾,過多色彩斑斕的幻想。它不僅是遊戲和運動,而且是實用性文學。
  • 高富帥的人馬刀槍——中世紀的騎士們都使用什麼武器?
    中世紀騎士的烏龜殼真的很難打穿 劍和騎槍 中世紀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劍。基於劍的運用,中世紀的戰士開發出了複雜的技巧。這把劍"給了較為羸弱的人希望,寄希望於嫻熟的技巧可以戰勝蠻力。" 劍的受歡迎程度還有其他原因。中世紀金屬加工技術的限制意味著劍最初是昂貴的,賦予了使用劍的騎士一種社會地位。另外由於劍的大小長度十分適合隨身攜帶,因此可以在任何時候用作武器。
  • 以忠誠著稱,先後輔佐五位君主,位至伯爵,中世紀騎士的楷模
    專攻中世紀史的託馬斯·阿斯布裡奇,在這份抄本的基礎上,綜合其他歷史資料,創作了《最偉大的騎士》,還原了威廉·馬歇爾傳奇的一生。託馬斯·阿斯布裡奇是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中世紀史副教授,他的另外一部作品《戰爭的試煉》,同樣聚焦在中世紀題材。縱觀威廉·馬歇爾的一生,的確波瀾壯闊、精彩紛呈。
  • 中世紀的騎士究竟是什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有些類似我們古代的士
    壹墨帶你走進歷史長河,發掘沉睡在時間中的秘密(原創文章,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關注)想到騎士,我們第一印象就是歐洲的中世紀像我們代中文的騎士一詞,指的就是西歐的騎士。騎士,在中世紀的歐洲,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許多年輕人,都想成為一個騎士。成為騎士,在當時無疑是一種光宗耀祖的事情。同時,騎士是一個爵位,是當時爵位裡最低的一種。騎士這個爵位,有些類似我們中國古代春秋時期的士。由大貴族或者是國王冊封,效忠當地的某一個領主。
  • 冷知識: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到底是什麼?騎士和騎兵有何區別?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東方的衛隊被歐洲人稱為 「騎兵」(cavalryman),而歐洲人卻自稱為「騎士」(knight)?騎士是舉世皆存的一個兵種嗎?中世紀的騎士生活有什麼特點呢? 一、騎士的基本概念 騎士的稱號一直十分響亮。這是因為有很多以騎士為原型的歐洲中世紀史詩和近現代小說。其中,最著名的要屬塞萬提斯的《唐吉柯德》了。
  • 中世紀騎士風,很帶感
    而是做成中世紀盔甲的風格,其實無論如何做做工怎麼樣都可以拼一拼【佳作】的。畢竟以中世紀的冶金和鑄造盔甲的技術而言,即便是模型在製作或者噴漆的時候有那麼一點點瑕疵也可以合理的被認為「盔甲就應該是這樣」。以前在博物館看過亨利八世的盔甲,當時還懷著比較敬畏的心情去的博物館,但是看到了真正的盔甲後心裡也就琢磨著「也就是這麼回事……」。
  • 歐洲中世紀騎士的「浪漫」與「風度」
    中世紀的騎士就是軍人,兇猛好鬥既是騎士的習俗,也是騎士的特點。因此,平日裡他們以打家劫舍為生,以比武格鬥為樂。
  • 「這不是中世紀3」榮譽騎士2遊戲開發日誌——6.文化
    所有這些對於中世紀來說也同樣如此,因此,這就成為了榮譽騎士2中文化因素作用的基礎。我們深入研究了歷史資料,讓遊戲地圖中的各個地區都能反映出中世紀時期繁榮的文化。在創造這些元素時,我們需要在中世紀豐富的文化多樣性和我們所找到的不同文化歷史視覺資料(一些文化的資料非常的有限)間取得微妙的平衡。我們經常疲於在兩種選擇間進行抉擇:A:通過事無巨細的視覺元素體現資料豐富的文化,而對那些資料不足的文化,則以想像的形式再現(就像是納尼亞傳奇那樣);或者選擇B,搜集整理一個主要文化群體中已知的文化元素,通過組合實現適合的視覺分股。我們覺得第二種選擇是更合適的。
  •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精神
    在戰場上,見習騎士的旗幟在後面會剪開叉,形如燕尾,以示與正式騎士的區別。如果見習騎士積累戰功到一定程度,可以向上級申請成為正式騎士,這時傳令官會將其旗幟上的燕尾剪去。在後來中世紀的歐洲文學裡,騎士總是正義的象徵,代表著善良與邪惡鬥爭而終取得了勝利,所謂的騎士文學風靡一時。就算到了塞萬提斯的筆下,堂吉訶德仍然有著單純執著的可愛之處。少年時的法國啟蒙運動領導者伏爾泰,因當時某貴族對他的一句人格諷刺,而與貴族決鬥,被關進了巴士底監獄。俄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名字錯了,是誰有點忘記)因決鬥時被人偷襲而喪了命。可見騎士精神對後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