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騎士的愛情觀念,原來是這樣的,漲知識了

2020-12-10 有趣小事123

勇敢犧牲這種深刻的禁慾是騎士理想的特徵,禁慾和色慾是騎士人生觀的基礎,兩者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也許,深刻的禁慾僅僅是未能得到滿足的欲望發生的倫理轉換而已。人們對愛情的渴望不僅在文學和藝術中表現出來,並形成一定的程式;此外,人們對高尚愛情風格和形式的渴望還在廣闊的生活裡展開,表現在各種生活形態裡:宮廷愛情、社會遊戲、玩笑和運動。在這裡,愛情也不斷被升華,並且被賦予浪漫的色彩;生活在騎士精神裡模仿文學,但說到底文學的一切都是從生活學來的。騎士的愛情觀並非建立在文學中,而是建立在生活中。騎士與心上人的母題植根於真實的生活中。

騎士與愛人以及為愛情而愛情的英雄是首要而永恆的浪漫母題,這是無處不在、反反覆覆必然要出現的母題。這是肉體激情向倫理的或準倫理的自我克制情感的直接轉換。它直接產生於男人的需要,即使16歲的少年都知道這樣的需要,男人需要在女人面前顯示他的勇敢且敢於冒險,顯示身體強壯、不怕吃苦、不怕流血。但這種欲望的展現和滿足似乎是難以實現的,於是它就被取代並升華為一種為愛情而完成英雄業績的夢想。其必然結果是立即產生這樣一個假設:死亡是實現英雄夢想的另一種選擇,於是所謂的滿足在愛情和死亡兩個方向上都得到了保障。

但為愛情而成就英雄業績的夢想在心中激蕩,它必然要像旺盛的花草不斷成長。這一初始的簡單主題很快就成為強弩之末,心靈又渴望為同一主題創造新的情景,激情給苦難和克己之夢境塗抹的色彩更加濃重。英雄業績必須含有解救婦女的要素,男子漢要從最危險的環境中拯救婦女,於是原初的母題又受到更大的刺激。起初的母題是英雄希望為女性受罪,這個母題很快又加上了另一種渴望:拯救英雄渴望的女人,使她不受苦難。

如果窮追到底,我們是否可以把這樣的拯救欲望回溯到保持貞操的行為呢?是否可以把拯救者看成是擊退競爭對手、奪取自己心上人的另一個男人呢?無論如何,最高調主題是騎士-色慾母題:年輕的英雄解救如花似玉的處女。即使敵人有時是沒有猜忌心的惡棍,性的要素也處在可以觸摸的表層。

解救處女是最富有原創性的浪漫母題,這個母題永葆青春。這個觀點是人人每天都可以直接驗證的觀點,既然如此,如今已經過時的神話解釋怎麼可能在這個母題中解釋自然現象的意象呢?由於過度重複,文學可以避開這個母題於一時,但它總是頑強地以新的形式再現,比如以電影牛仔的傳奇故事再現。毫無疑問,在文學之外,個人愛戀的母題始終是強勁的母題。英雄-戀人的觀念在多大程度上揭示了愛情的男性觀和女性觀?

這個問題難以斷定。這個觀念反映在男人自詡的受難形象中嗎?男人的自我觀念是女人的意志嗎?第一種觀念的可能性更大。一般地說,作為文化形式的愛情描寫表達的幾乎完全是男人的觀念,直到最近才有所變化。女人的愛情觀始終處在隱蔽的姿態,戴上了一層面紗。這是一種溫柔而神秘的情感。男人的愛情觀根本不必升華為浪漫色彩的英雄愛情觀。通過它自我犧牲的性質和難以切斷的母性聯繫,女人的愛情觀得到升華,根本就不必求助於英雄的幻想,也不必有助於自我的好色觀。女人的愛情表達之所以不見於文學,不僅是因為文學主要在男人中萌生,而且是因為對女人而言,愛情的文學成分並不是不可或缺的。

為了心上人甘願吃苦的高尚拯救者的形象主要是男人幻想的產物,這是男人喜歡的自我形象。每當男人的真實身份被隱藏起來、英雄業績完成之後才得到確認的時候,拯救者夢想的張力就越大。英雄的身份隱蔽起來,這樣一個浪漫母題肯定深深紮根在女人的愛情觀裡。男人之力量和勇武以騎馬勇士的形式出現,在這個形象的終極實現裡,女人崇拜力量的渴望和男人強壯的自豪感水乳交融地合流了。中世紀社會用少年難以滿足的渴望來培養這些原始的浪漫母題。

較高的文學形式發展為比較輕盈、含蓄的表達,提煉為偏重精神的、吊胃口的表達;相反,騎士小說反覆重現執著追求的例子,這些追求並非總是容易理解的。我們常常認為,那個時代應該早已突破了這種幼稚的幻想,我們應該把傅華薩的《梅利亞多》或《開闢森林》(Perceforest)當作騎士冒險文學比較晚開的花朵,是時代錯亂的產物。然而實際上,正如當代聳人聽聞的小說並非時代錯亂一樣,那時的騎士文學也不是時代錯亂的產物。不過諸如此類的小說並非純文學,而是所謂的應用型藝術。時代需要色情幻想的模式,這樣的需要使中世紀的騎士文學生機勃勃,不斷更新。到文藝復興中期,騎士文學在阿瑪迪斯的想像中得到了復興。

拉·諾厄(La Noue,1531—1591)說,阿瑪迪斯的形象使16世紀後期那一代人"頭暈目眩",而那一代人已經過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的錘鍊,如果此言不虛,我們就可以想像,1400年前後那一代不太世故的人富於浪漫色彩的接受能力真是了不起!

愛情傳奇的魅力不僅可以在閱讀中去體驗,而且可以在遊戲和表演中去體驗。遊戲以兩種形式出現:戲劇表演和運動。在中世紀,運動是比表演重要得多的遊戲。那時的戲劇還充滿著許多其他的虔誠題材,戲劇中的傳奇問題只能算是例外。相反,中世紀的運動尤其是競技運動本身就極富戲劇色彩,同時又有極富色情的氛圍。

任何時代的運動都具有這種戲劇性和色情性;今天的划船或足球競賽保留了很多中世紀競技運動的情感色彩,保留的程度超過了運動員和觀眾意識到的程度。現代運動回歸到了自然的、希臘人那種質樸和美麗的運動,然而中世紀至少中世紀晚期的競技運動卻非常講究裝飾、非常繁瑣,戲劇性和浪漫性都做了精心的安排,競技運動本身就發揮著戲劇的功能。

中世紀晚期是一個文化期的結尾,社會上層的文化生活幾乎完全成了社會遊戲。社會現實粗俗、艱辛、殘酷,人們回歸騎士理想的美夢,把生活遊戲建立在這個美夢的基礎上。人們帶著圓桌騎士蘭斯洛特的面具遊戲。這一切都是自欺,人們之所以能忍受這種顯而易見的非現實面目,那是因為音樂的嘲笑使人不承認這樣的自欺。15世紀的騎士文化的主調是一種勉強維持的平衡:傷感的認真和輕鬆的譏諷的平衡。人們以完美的認真態度看待榮譽、忠誠和高尚愛情那一套騎士的用語[插圖],不過不苟言笑的面孔偶爾也會綻放出一絲微笑。

除了義大利之外,哪裡還能把這種情緒率先轉換為刻意的戲仿呢?在這裡,浦爾契[插圖]的史詩《巨人摩爾幹提》(Morgante)和博亞爾多的《熱戀的羅蘭》(Orlando Innmorato)就是這樣的戲仿。但即使在彼時彼地的義大利,騎士-傳奇的情感還是又一次佔了上風;即使在阿里奧斯託[插圖]的筆下,公開的嘲弄讓位於神秘體驗,超越痛苦和認真的神秘體驗佔主導地位。騎士的形象找到了最經典的表現形式。

相關焦點

  • 荊棘之下,薔薇密布:中世紀貴婦孤芳自賞,為何卻成為騎士擁躉?
    自由誠可貴,愛情價更高,騎士愛情觀念的形成騎士在西歐中世紀的歷史舞臺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驍勇善戰、勇猛果決,正如唐吉坷德所說:「他們奉行的法律是自己手裡的劍,他們依仗的權力是渾身的勇氣,他們服從的命令是自己的意志」,可見,騎士這個群體不願意受人束縛,
  • 原來是這樣!漲知識了
    原來是這樣!漲知識了首先從實用角度來說,這個彩燈就是這一職業非常有辨識度的特徵之一。想必你要在街道上找理髮店時,很多時候並不是通過店面來找到的,而是去找這種旋轉的彩燈,它們就好像一個「符號」,直接用抽象的含義代表了理髮店,方便顧客尋找。當然,如果這個彩燈追根溯源,就更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說到說到了。
  • 冷知識: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到底是什麼?騎士和騎兵有何區別?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東方的衛隊被歐洲人稱為 「騎兵」(cavalryman),而歐洲人卻自稱為「騎士」(knight)?騎士是舉世皆存的一個兵種嗎?中世紀的騎士生活有什麼特點呢? 一、騎士的基本概念 騎士的稱號一直十分響亮。這是因為有很多以騎士為原型的歐洲中世紀史詩和近現代小說。其中,最著名的要屬塞萬提斯的《唐吉柯德》了。
  • 光朗照人還是另有其它,歐洲中世紀騎士究竟是什麼模樣
    ;抑或是與公主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等等。其次的差異便是騎士們的愛情生活。騎士們當然也會結婚,但愛情並不是促成婚姻的重要,相反,雙方的財產狀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沒有愛情存在的婚姻致使他們為了滿足追求愛情的需要,轉而在婚姻的「圍城」之外去尋找新的精神寄託,那些自幼伴隨他們成長的領主夫人一類的貴婦人便成為了騎士們的追求對象。
  • 鎧甲、冒險與柔情並存,中世紀騎士是如何保衛國家並捍衛愛情的?
    除了英雄主義的塑造,騎士愛情也是騎士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騎士和宮廷婦人不一樣的出生,導致了騎士為了追求宮廷婦女必須付出努力,而且必須絕對忠誠,而其絕對忠誠又和基督教所宣傳的一致。所以總而言之,中世紀的騎士文學是騎士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綜合的產物。
  • 中世紀騎士的狂熱愛情觀:不顧人倫的迷戀背後,是否充斥著放縱?
    文:如果歷史會說話中世紀騎士作為特殊的群體在社會上散發出無窮的光芒,當時騎士與中世紀的軍事制度緊密相連,騎士們的行事作風也也對西歐的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還開闢出騎士文學的先鋒。騎士們也在社會中積極表現自我,傳播騎士所倡導的愛情觀念,雖然當時的騎士大多是封建貴族的代表但是他們自身勇敢的態度,為後人思想革新提供了較重大的意義,也能透過騎士行為的變化,放眼就可以看到西歐社會的興衰變化,感觸到這一特殊群體對於社會的影響。
  • 什麼是騎士?——中世紀騎士身份辨析
    與騎士軍事服役密切相關的採邑分封,是西歐中世紀經濟利益分配的核心,決定了經濟制度諸多方面的特徵和發展走向;騎士集團的組織關係,曾一度與行政司法機構融為一體,使西歐中世紀的政治統治具有濃厚的軍事色彩;騎士的行為準則和觀念,對當時和後來歐洲的思想文化影響深遠。騎士在西歐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值得重視。然而,什麼人是騎士?如何認定他們的身份?仍是學術界沒有解決的問題。西方學者們的認識各異,觀點十分龐雜。
  • 中世紀騎士的真實與想像
    中世紀騎士的形象通常只是一個理想化的形象:這正是騎士制度本身想要傳達的形象,而且它通過中間的遊吟詩人讓這種形象強行進入人們的腦海中。
  •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教育體系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的形成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特色,從古希臘時期莊嚴的武器授予儀式,具有忠誠關係的親兵制,以及具有依附關係的古羅馬庇護制中誕生的維繫領主和軍事力量之間的正式紐帶關係,形成了騎士制度和文化體系。
  • 中世紀騎士為什麼穿戴女性內衣參與騎士決鬥
    中世紀的劍術和古希臘及現代運動的劍術都截然不同,其自然的程度大大降低。為了增強實戰的調子,中世紀的劍術依靠貴族自豪和榮譽激發的亢奮,依靠浪漫—色情和藝術的絢爛色調。它承載著過多的豔麗和裝飾,過多色彩斑斕的幻想。它不僅是遊戲和運動,而且是實用性文學。
  • 勒高夫:中世紀騎士的真實與想像
    威廉·馬歇爾(1147—1219)在當時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騎士」,喬治·杜比清晰地指出,威廉的社會成就與赫赫威名不僅要歸功於他對騎士榮譽這一準則鍥而不捨的尊重與追求,同樣還要歸功於英格蘭國王的恩寵。圓桌騎士團為騎士形象的演變做了註腳。12世紀的騎士是勇敢的士兵,在12和13世紀之交則成為宮廷愛情的主角。
  • 蘋果手機裡贈送的貼紙,原來用途是這樣的,漲知識了!
    蘋果手機裡贈送的貼紙,原來用途是這樣的,漲知識了! 其實貼紙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就是蘋果品牌的LOGO 兩個,有很多網友表示這估計就是讓大家裝大牌用的,把這個貼紙放在馬桶上,電腦上,或者文具上,這樣自己的物品就好像是蘋果品牌的一樣
  • 歐洲中世紀騎士的「浪漫」與「風度」
    中世紀的騎士就是軍人,兇猛好鬥既是騎士的習俗,也是騎士的特點。因此,平日裡他們以打家劫舍為生,以比武格鬥為樂。
  •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精神
    騎士制度騎士的訓練要經過侍童、扈從、見習騎士與正式騎士四個階段。侍童時期一般都是從7-8歲左右開始,這時候進入領主的城堡,作為領主家屬的侍童,在幹活的同時學習禮儀與各項相關知識,進入扈從時期,則主要跟隨正式騎士學習「騎士七技」,即馬術,遊泳,投矛術,劍術,狩獵,吟詩,弈棋。
  • 阿里奧斯託《瘋狂的羅蘭》:中世紀騎士文學的百科全書
    這部有4842段詩、38736行的卷帙浩繁的騎士史詩,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豐富的人文主義思想,是一部具有史詩格局的中世紀傳奇。這部傳奇的故事以查理曼大帝率軍抵抗北非摩爾人入侵為背景,由他麾下勇士們的多個冒險故事交織而成,也包含了神話、寓言、鄉野奇談等多種元素。
  • 唐代文人:碰什麼愛情,搞事業才是正途!西歐騎士:沒有愛,毋寧死
    引言愛情,無論是古代小說,亦或是現代影視都是經久不衰的話題,愛情作為人類本能情感的一種,大師們用文字宣洩,寫出各種各樣優秀的文學作品。同時,他們的所處的時代潮流中的主流觀念、生存狀態也在極大地影響人們的愛情觀念,這些都可以在不同時代的文學作品中看出來。
  • 中世紀——騎士世紀(1)
    而說中世紀,人們往往又會想到壯麗的城堡與忠誠的騎士。騎士是歐洲中世紀時受過極長時間正式軍事訓練的騎兵,後來演變為一種榮譽稱號用於表示一個社會階層。騎士的身份往往並不是繼承而來的,騎士屬於貴族的最底層。歐洲騎士制度源於中世紀加洛林王朝的法蘭克王國,後逐漸推行到歐洲各國。
  • 中世紀的一名合格英格蘭騎士
    諾曼騎士卻受法蘭克影響,自小便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以戰爭為本職,是職業化的軍人。 先進的軍事觀念和強大的軍隊戰鬥力為諾曼人贏得了一次次戰爭的主動權,以區區2萬5千人成功統治了200萬撒克遜本土居民,開啟了英格蘭的諾曼王朝時代。
  • 騎士們都Ladyfirst嗎?你所不知的中世紀真相
    通常談到中世紀的騎士時,腦海中第一時間浮出的形象:身著盔甲手拿劍盾,裝備滿分,還要再加上一匹很帥的白馬,再搭配上忠誠勇武、誠實可靠的人設,仿佛每次登場都會自帶BGM:「榮譽在我心裡,我就不怕風浪,不怕風浪,不怕風浪。」
  • 「原來CP是代表這種意思啊,漲知識了」
    「原來CP是代表這種意思啊,漲知識了」現在網絡用語越來越多,不知道真實含義很容易鬧笑話,就拿最常見的「CP」來說吧,大部分人以為它代表的是對象的意思,有網友站出來表示這個意思不對,哈哈哈哈你知道腦癱的簡稱是CP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