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儀:離婚後成為更好的自己,即使被愛所傷,也要活出精彩

2020-12-10 遠樹花開

1922年春天,張幼儀在德國柏林生下次子不久,與徐志摩籤字離婚,這在當時被稱為「中國第一樁現代離婚案」。

如果不是離婚,張幼儀也許永遠是一個三從四德的舊式女子,但也是因為離婚,張幼儀從一個舊式女子成長為一名獨立的新女性。

在《小腳與西服》中,張幼儀說:「我要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自己,也沒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外一個人。」

《小腳與西服》的作者是張幼儀八弟的孫女張邦梅根據張幼儀的口述寫的書中她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講述了張幼儀的情感、生活經歷。

1924年在德國

一、在舊式大家庭中成長

1900年,張幼儀出生在江蘇省寶山縣一個舊式大家庭中,祖父是朝廷的高官,父親是一位口碑極好的醫生。

在舊式的觀念下,男孩和女孩的待遇自然是不同的。張家的子女有八男四女,男孩們從小就在家跟著私塾先生接受傳統的教育,然後又進入新式學校,為出國深造做準備。

在張幼儀的回憶中,舊式的女子是一文不值的,出嫁前要聽父親的話,出嫁後要服從丈夫,守寡後要順著兒子。

張幼儀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在家只讀了《孝經》、《小學》。她也渴望能多讀書,希望能夠像二哥、四哥那樣有學識和教養。

有一次,張幼儀從報紙上看到江蘇第二女子師範學校招生的消息,一學期只需要五元錢,便宜得讓人不敢相信。她非常嚮往課堂,鼓動大姐和自己一起去報考,順利地進入了學校。

不過,張幼儀只讀了三年,還沒有等到畢業就結婚了。13歲那一年,四哥就為她相中了才華橫溢的青年徐志摩,家裡很快就為她定了親。

張幼儀喜歡學校,而且知道徐志摩很有學問,所以她想一直讀到結婚的那一天。她花了很長的時間才說服父母,讓她回校再讀了一年。

離婚前的張幼儀和徐志摩

二、無話可說的婚姻

張幼儀在15歲出嫁時,四哥認為嫁妝光是紅木的還不夠,家裡還特意從歐洲採購回一批嫁妝,數量多到一列火車都裝不下。

不過,再多的嫁妝也換不來美滿的婚姻,徐志摩對張幼儀很冷淡。張幼儀雖然沒有裹腳,但是在徐志摩眼中,張幼儀和裹腳的舊式女子別無二樣。

徐志摩在新思想的衝擊下,對包辦婚姻有一種牴觸的態度,他嚮往的是靈魂契合,文藝浪漫的婚姻。

而張幼儀墨守成規,沉默寡言,她依照母親的告誡,在婆家只能說「是」,不能說「不是」。婚後的徐志摩在家時間很少,只是放假回家時履行婚姻的義務。

1918年,張幼儀生下長子阿歡後,徐志摩遠赴美國求學,一年後在克拉克大學畢業,然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政治學碩士學位。1920年10月,徐志摩放棄了正在攻讀的博士學位,毅然到英國求學。

徐志摩離家兩年一直沒有要求張幼儀去陪讀,張幼儀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去團聚,她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和公婆待在一起。

反倒是張幼儀的二哥對她說:「你已經對徐家盡到責任了,現在你應該跟丈夫在一起,甚至可以到西方求學。」

18歲的張幼儀懷抱長子

四、百依百順的賢惠妻子

徐父也擔心兒子出岔子,於是1920年冬天,張幼儀啟程去歐洲與徐志摩團聚。

徐志摩見到張幼儀的第一件事情是帶她去巴黎買時裝,然後拍照寄給父母。接著他們又飛往倫敦,在那裡住了一段時間,最後搬到沙士頓。

走出深宅大院,來到歐洲的張幼儀,還停留在三從四德的舊式思想上,依然保持著原來的思維方式,只是地點不一樣而已。

身在異國他鄉,張幼儀最初也想學點東西,徐志摩也給張幼儀請過英語老師。但是,老師嫌路太遠,因此英文課半途而廢。張幼儀只是認識了字母,會說「早安」之類的口語。

張幼儀一位賢惠的妻子,但也是一位被封建思想束縛的妻子。她仰慕徐志摩的才華,也許是太愛徐志摩緣故,總是把徐志摩的要求排在第一。她總是百依百順,從沒有提出過自己的要求,沒有想過為自己爭取學習的機會。

而徐志摩是滿腦子的自由、浪漫思想,他和朋友討論的是詩歌、文學、哲學。一個是熱血的文藝青年,一個是三從四德的主婦。他們之間無話可說,卻又同在一個房間吃飯、睡覺。

張幼儀愛得很低很低,低到了塵埃裡,她從不違背徐志摩,買菜煮飯,洗衣拖地,除了料理家務之外,就是等著徐志摩回家。

等來等去的結果就是等到了徐志摩提出離婚,然後不辭而別,留下張幼儀一個人守在沙士頓。而這時的張幼儀已經懷孕三個月了。

1921年在歐洲的第一張合影

五、靠自己才會無所畏懼

不知所措的張幼儀只好寫信問法國留學的二哥,二哥告訴她不要打胎,表示願意收養這個孩子。

張幼儀在二哥的幫助下,暫時住到了朋友劉文島夫婦家。劉太太也是生了兒子後,好不容易說服公婆,才有機會和丈夫一起出國留學的。

張幼儀看到了劉太太在燈下埋頭讀書的情形,也在思考自己的未來,她下定決心要生下孩子,要成為一名老師,憑自己的力量撫養孩子。好在徐父每月寄給她二百美元,張幼儀的生活有了保障。

張幼儀雖然被舊式思想束縛,但是她從小也知道做人要有志氣,所以沒有被擊垮。

舊式的女子,婚姻就是她們的全部希望,一旦被拋棄,就像末日來臨一樣,心中充滿了恐懼。其實,只要在經濟和精神上獨立,就會無所畏懼。

在法國居住不久之後,張幼儀跟隨來看望她的七弟到了德國柏林。1922年2月,張幼儀在醫院獨自一人生下次子彼得,她無依無靠,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一個人扛。

生下兒子後不久,徐志摩託人來信要求離婚。張幼儀見到徐志摩後說:「如果你要離婚,那很容易。」 張幼儀在法國時已經決定做一名新式女子。離婚雖然感到很痛苦,但是她並沒有提什麼要求,籤字同意離婚。

離婚後的張幼儀進入德國裴斯塔洛學院,學習幼兒教育。周圍的人並沒有因為她離婚而議論她,反而對她非常友善。

在德國的四年,張幼儀破繭成蝶,從一個沒有主見的小媳婦變成了一個獨立自主的新女性。在德國之前,她什麼都怕,在德國之後,她什麼都不怕。只是次子彼得三歲時不幸夭折,使她痛心不已。

中年的張幼儀和長子徐積鍇

六、獨立才會獲得自由,付出才會贏得尊重

1926年春天,張幼儀回國,不久之後,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

徐志摩的父母不喜歡陸小曼,他們始終將張幼儀當做兒媳看待,收張幼儀為乾女兒,徐父將財產分成三份,徐志摩、張幼儀、父母各一份。

回國後的張幼儀先是在東吳大學教了一學期德語,然後在上海女子商業銀行擔任副總裁,張幼儀做事沉穩內斂,口碑很好,她經營的銀行因為得到大家的信任,才沒有倒閉,在亂世中度過了難關。

她每天早上九點準點上班,五點下班後,請私人教師教自己學習一個小時。

學習完後,張幼儀還要去上海最時髦的「雲裳」服裝公司去打理業務,服裝公司是八弟和徐志摩等幾個朋友合辦的,張幼儀擔任總經理。

回國後的張幼儀過得忙碌而充實,雖然婚姻失敗,但是在經濟上已經完全獨立。

張幼儀最初在上海英租界居住的房子是四哥贈送的,三年後,張幼儀為了報答四哥的舍屋之恩,在法租界為四哥買了一處房子。

1937年的張幼儀是銀行副總裁

她還會理財做生意,她用炒股賺來的錢在自己住房的旁邊給公婆蓋了一處房子。

張幼儀有自己的經濟收入,有徐家的一份家產,又會理財,因此在經濟上是越來越寬裕。而徐志摩在經濟上越來越拮据,因為陸小曼生活奢侈,又要吸鴉片。

徐志摩總是向朋友借錢,每當徐志摩向張幼儀借錢時,張幼儀總是從自己的腰包中掏出錢,說:「這是你爹的錢。」張幼儀的愛內斂、沉穩的,當徐志摩聽到這句話時,不知道會不會有一絲感動。

徐志摩飛機失事前一晚,曾到服裝公司,向張幼儀詢問過襯衫的事情,這是他們的最後一面。徐志摩去世後,陸小曼不願相信,將送電報的人拒之門外,是張幼儀派八弟帶著兒子去現場確認。

對於徐志摩和陸小曼轟轟烈烈的愛情,張幼儀並不相信,她說:「我不認為那叫愛。一個人怎麼可以拒絕照顧另一半?愛意味著善盡責任,履行義務。」

徐志摩去世後,張幼儀一直和徐父住在一起。徐父去世以後,張幼儀依照徐父的慣例,每個月照常給陸小曼三百元,她認為這是兒子阿歡贍養繼母的責任。

直到四五年後,和陸小曼長期同居的翁瑞午主動拒絕,張幼儀才停止支付,張幼儀真可謂仁至義盡!

張幼儀53歲時,在香港遇到一個珍惜她的人,醫生蘇記之。他們共同生活了將近二十年,蘇醫生去世以後,她飛到美國紐約和兒子生活,安享晚年。

1986年聖誕節,張幼儀和張邦梅

結語:

徐志摩當初離婚時,也許並沒有想到人生是如此變化無常,只有張幼儀為他撫養後代;只有張幼儀為他侍奉父母;只有張幼儀為他料理後事。

張幼儀的一生總是在盡責任,她對徐志摩盡到了妻子的責任,對公婆盡到了兒媳的責任,對兒子盡到了母親的責任。

在《小腳與西服》中,張幼儀說:「我沒辦法說什麼是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可稱為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張幼儀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失去婚姻,但她並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活出了自我。

願天下每一位女子,即使被感情所傷,即使沒有被愛,也要好好地愛自己,活出精彩的模樣。

相關焦點

  • 張幼儀:人生,從來是靠自己成全
    被離婚的張幼儀,經歷了痛苦的淬鍊,最終靠著自己不屈不撓的努力,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真正開啟了她傳奇的一生。正如張幼儀自己所說:「人生從來是靠自己成全。」不久後,張幼儀平靜的籤署了離婚協議書,這就意味著在未來的日子裡,不管風雨還是泥濘,她只有一個人走了。那一刻的張幼儀明白了一個道理:「女人啊,還是得靠自己。」離婚後的張幼儀,沒有像一般女人那樣整天以淚洗面、一蹶不振。
  •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張幼儀活出了一個女人該有的姿態
    張幼儀不答應,於是徐志摩一走了之。把懷孕的妻子一人撇下,這顯然不是一個負責任的丈夫的行為。後來張幼儀產期臨近,無奈之際,她給二哥張君勱寫信求救,最後把孩子生下來。之後徐志摩仍然對張幼儀不理不睬,1922年要辦理離婚手續時,才到柏林。
  • 張幼儀:一個幸與不幸的女人,活成了我們都羨慕的樣子
    這段婚姻,徐只是為完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愛,一丁點都不存在。但凡存在一絲,他會在張懷孕期間出軌,提出離婚,甚至產後被逼離婚?會在張痛失幼子的時候,不給予微微關心?會在張千裡迢迢去投奔他時,會露出不耐煩和鄙夷?…….這要放在現在,必定千夫所指。
  • 張幼儀:離開徐志摩是結束也是重生,掌握自己的人生才能如願歡喜
    18歲時,張幼儀生下兒子徐積鍇,但兒子的出生並沒有改變徐志摩的態度,他最終選擇出國留學,遠離了她。後來在張幼儀二哥的勸說下,徐志摩不情願地把張幼儀接到身邊。不久妻子又懷孕了,但徐志摩卻讓她打掉,還執意要和她離婚,張幼儀不同意,他便一走了之。
  • 張幼儀:一見傾心愛無悔,為卿痴狂為君醉
    在裝模作樣地看了看自己的親身骨肉之後,他拍拍屁股一溜煙走了,因為還有一位女神,在等著他馬不停蹄地去獻殷勤。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拜他所賜,她成了民國「被離婚第一人」,真是出名出得好辛酸啊。
  • 為徐志摩生下2個孩子的張幼儀,離婚30年後成中國首位女銀行家
    而張幼儀嫁到徐家後,對徐志摩盡賢妻之職,對家人盡應盡之責,受到徐家人的喜愛,但只有徐志摩從始至終對她極其冷淡。 還未見面只見照片就嘲諷她是"鄉下土包子",生活中更是從不正眼看她;張幼儀想盡辦法希望和她接近一點,換來的也只是他的冷暴力;即使在張幼儀為她生下大兒子徐積鍇,也絲毫未曾改變他對張幼儀的態度。
  • 徐志摩再婚後生活拮据,找張幼儀借錢,張幼儀說的話讓他面紅耳赤
    在民國1922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樁西式文明的離婚案在那一年的上海灘發生了。這簡直震驚了整個中國的文人圈子,當時徐志摩一定要與張幼儀離婚的理由是:「西服與小腳,怎堪相配?」
  • 她愛了徐志摩一生,卻被徐所負,離婚時說了一句話讓人感覺充滿無奈!
    徐志摩作為民國時候出了名的浪漫詩人,對於愛窮的態度也是極其肆意又熱烈,曾經真心真意愛過的林徽因和陸小曼,都是在當時名氣很大的女人,一個才華出眾,一個善於交際,可能才華橫溢的人,越是喜歡熱烈而有個性的女人。徐志摩只知道追求轟轟烈烈的愛情,卻負了張幼儀一生,
  • 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真的醜嗎?一組老照片告訴你,其實她真的很美
    提及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位獨立、自強的名媛,她在男尊女卑的時代裡,活成了一道不一樣的煙火。那麼,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真的醜嗎?1922年,張幼儀與徐志摩在德國柏林辦理了離婚手續,她的放手,不僅成全了徐志摩,亦成全了自己,正如她所言:「我要追尋自己承繼的特質,做個擁有自我的女人……我想讓他看看他棄我而去以後,我一直活得很好。」
  • 商界強人張幼儀:歲月的折磨是禮物,沒有極致的痛苦,就沒有新生
    徐志摩譏諷道張幼儀無論如何也不同意打胎,徐志摩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去。張幼儀只能孤身一人輾轉去了德國,生下孩子後徐志摩便追來了,逼著她離婚,一手將離婚協議拍在桌子上,喃喃道:「你知道的,有時間了,林徽因要回國了。」時至今日,張幼儀才知道原來徐志摩愛的是一個叫林徽因的人。
  • 另娶後的徐志摩生活潦倒,找張幼儀借錢,張幼儀每次都說同一句話
    而徐志摩對他所愛的人確實很深情的,卻唯獨對一個最愛他的人殘忍。 剩下張幼儀和年幼的長子徐積鍇守在老家生活,後在張幼儀的哥哥張君勱的要求下,才極不情願的將張幼儀接了過來。可是來到徐志摩身邊之後,張幼儀才發現丈夫心裡已經有了別人,她就是林徽因。
  • 阿嬌:敢於面對不愛的婚姻,才是人生精彩的開始
    小時候得不到的愛,長大後總是想通過另外的形式來彌補。可是,依賴並不是愛,這也註定了他們的婚姻無法走得更遠。弗洛姆認為:不成熟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和你在一起,只是因為我愛,只有超越了需求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 徐志摩和他的三個女人——有情總被無情傷!
    張幼儀在徐志摩無情的離去後,活出了全新的自我,走出了光芒萬丈的人生。於此,她當年對徐志摩的成全也是在成全日後的自己,正因為有了他的離去才有了自己別開生面的宏圖人生。張幼儀最難能可貴的是,回國後仍照樣服侍徐志摩的雙親,徐志摩父母深感對張幼儀的虧欠,把她認作義女。張幼儀認真經營自己的事業,精心撫育她和徐志摩的兒子,直到50多歲才又嫁人。
  • 張幼儀人生的三個追求者,徐志摩眼中的土包子,也曾是別人的女神
    在許家和張家當家的幾次會面之後,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關係已基本確定。徐志摩從不把張幼儀當作自己的妻子,她只是自己口中的「土包」。即使是兩個人的孩子,也不過是徐志摩為了家裡的老人而安心養育,從未是愛情的結晶。那是徐志摩和張幼儀婚姻的縮影。沒有任何自由可言的婚姻之路上,一朵卑微的花朵綻放。
  • 觀徐志摩、張幼儀婚姻故事有感:蓄謀已久的離婚談何文明?
    一個懷有身孕的女子,在面對丈夫冷言冷語、苦苦相逼下選擇離婚,放手讓他去追求自己心中的女神,她的心裡是什麼感受?恐怕早已如同萬箭穿心了吧。而張幼儀、林徽因有沒有哭呢?自然是有的。林徽因哭多半是因為友誼,憐惜一代星辰的隕落;而張幼儀哭是因為心裡的怨愛包袱終於可以徹底放下了,那個傷害自己的男人終於永遠離開了。自己的姣好與賢惠不被珍惜,擱在誰的身上都覺得憋屈。
  • 董花花們:最壞的結局不是離婚,而是在婚姻裡委屈活成假面夫妻
    阿里處分決定公布後,痛失合伙人身份的蔣凡表現淡定,因為核心競爭力無人可代,未來他的掘金能量依然非一般男人能比。被喊話的張大奕照常直播,帶貨能力不減反升,滿臉都是人財俱得的歡喜。無論真情還是假愛,從創財富能力和心理素質上看,這兩人確實更般配。網友們現在最關心的,是事件發酵後就沒再傳出隻言片語的總裁原配董花花。
  • 心理學:女人離婚後如何快速走出陰霾,活出全新的自己
    當時,我們都很羨慕她,有一個這麼愛她的護花使者,真的太難得了。但是呢,聽說我這個同學對男同學不是真心喜歡,只是覺得高考壓力大,多一個人愛自己,就當減壓吧。上大學後,很快就傳出男同學被甩了,當時還在QQ空間發表了說說。我這個女同學呢,很快就在大學裡交了男朋友,是她自己喜歡的男生,畢業後還結婚了。
  • 直擊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的真實照片,她們的美驚豔了一個世紀
    在徐志摩的一生中有最重要的三個女人,一個是康橋戀人林徽因,一個是北平名媛陸小曼,一個是原配夫人張幼儀,而她們的美驚豔了一個世紀,這組老照片見證玄機。 張幼儀是一個被冠以「傳統」名號的舊式女子,亦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
  • 朝霧裡的小草花 | 徐志摩原配夫人張幼儀的悲歡(二)
    張幼儀在事業和家庭上贏得尊重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徐家二老是反對的。當徐志摩決定要娶交際花陸小曼時,徐家二老認張幼儀為乾女兒,徐申如將自己名下的財產做出如下劃分:自己和妻子留一份;給徐志摩和陸小曼一份;張幼儀和孫子阿歡一份。
  • 張幼儀:被徐志摩拋棄鄉下「土包子」,如何逆襲成第一個銀行家?
    但她只說有8個孩子 但幸運的是,張幼儀自己有著強烈的求知慾,還有疼愛自己的哥哥。 1903年,不到3歲,母親為張幼儀舉行裹腳儀式,在第4天的時候成功被二哥出面阻止,於是成為了張家第一個「天足」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