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延遲退休的臨近,一些社會問題也浮出了水面,其中最受大家關注的問題,就是就業問題。近段時間,一些專家指出,延遲退休的實施,與人員就業發生的衝突並不大。
專家認為,就業崗位不是一些人退出就業市場而產生的,主要還是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就業市場裡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崗位,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崗位,相互很少交叉,因此延遲退休擠佔年輕人崗位的情況並不突出。
這樣的理論還是第一次遇到,乍眼一看好像是這個道理,但是仔細想想,卻被現實打臉。為什麼這麼說,主要有以下原因:
1.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會有多少適合中老年群體就業的崗位?科技不斷進步,很多中老年群體難以適應,接受能力慢是最主要的原因。經濟的發展必然離不開科技的進步,一些「流水線」工作被機器代替,這些已經被科技「淘汰」的中老年群體,就業的方向究竟該何去何從。
2.雖然老人的崗位和年輕人的崗位處在一條平行線上,兩者之間沒有過多的交集,但大部分用人單位,都會存在一個用人飽和度的問題,對於用工這件事來說,並不是無限擴張的,畢竟用人單位的規模擺在那。牽扯到用工成本的問題時,相信任何一家企業,不會因為延遲延退這件事,無限制增加員工數量。那麼這個問題等於又回到了原點,老人退不了,新人進不來,對年輕人來說,為什麼會沒有太大的衝擊呢?
3.對於體制內工作來說,年輕人受到影響是最大的。大家都知道,體制內工作對於編制是有很嚴格要求的,事業單位改革後,很多機關事業單位已經出現了超編的現象。甚至部分地區的事業單位,為了消化超編的員工,已經一兩年沒有進行招聘了。延遲退休無疑還要多消化幾年,這對於年輕人來說,想考進體制內工作有很大的挑戰。
國企央企雖然與上訴體制有所不同,但在用人編制方面基本上是相同。國企央企兩個單位為什麼會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員工?主要原因是縮減用人成本,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同樣是面臨著單位超編。編制滿了只能通過其他的方式進行招聘,在編的老人不退休,新人什麼時候能轉正呢?
延遲退休實施後,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就業的競爭力只能更大。老人為了平穩度過延遲退休就業空窗期,儘可能的接受新鮮事物,保住現有的「飯碗」,不被延遲退休淘汰。年輕人只能利用自身的優越條件,與中老年群體「抗爭」,儘量謀取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所以,在延遲退休實施之後,就業對於任何一個群體來說,都是有很大衝擊的。中老年人想保住「飯碗」,年輕人想端上「飯碗」,蛋糕,哪有不受到衝擊的道理呢?
對此你有哪些看法,歡迎交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