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就是建盞嗎?兩者有啥關係?快花五分鐘進來補課

2020-12-09 建盞收藏

建盞是我國宋代有名的瓷器之一,是黑釉瓷中的傑出代表,雖然建窯無緣躋身宋五大名窯,但建窯所產的建盞名聲卻一點也不低。建盞近幾年復燒之後,越發的受到人們的喜愛,相信不少盞友在關注建盞的時候都聽到過"天目"一詞,有的人甚至用天目一詞直接稱呼建盞,那麼天目和建盞是一樣的嗎?天目又能否代稱建盞?

卓立旗黑釉銀斑(建盞)
範澤鋒·莊子八則(天目盞)

先了解建盞和天目是什麼

1、建盞是中國最原生的說法,顧名思義,建盞,即建窯燒制的黑釉茶盞;建即建窯,盞則指茶盞,也就是茶碗。建盞是選用福建水吉當地含鐵量極高的礦釉燒制而成,鐵胎是其特有的特徵。「建窯」是我國著名的古窯之一,它的製品在宋代已負盛名。

2、「天目」一詞的日語讀音為てんもく(tenmoku),中日兩國陶瓷考古界一般認為「天目」用於稱呼茶碗,是來自日本的說法。據史料記載是約在日本鎌倉時代,有來我國留學的日本僧人曾從浙江天目山將黑釉瓷帶回日本,並稱之為"天目",於是後來的人們便把黑釉瓷統稱為"天目瓷",也稱"天目釉"。

在日文語境下,經過多年的演變,建窯、吉州窯、定窯等多個窯口的黑釉茶碗,都被稱為某某天目,來自中國的,統稱為唐物天目。日本自己燒的某些茶碗也叫某某天目,如瀨戶天目。甚至不是黑釉的茶碗也被稱為天目。

由於天目的表意不明確,它的定義具體指什麼,在日本本土就已經有爭議。

在日本的茶文化和陶瓷史體系中,建盞是屬於天目的,而且是天目中等級最高的瓷器。但在中國瓷器歷史上和專業人士的眼中,建盞就是建盞,是黑釉瓷,是宋瓷,一般不會將建盞稱之為天目的。而其他窯口的瓷器也會根據各自窯口名稱和瓷器特色命名,斷不會用"天目"一詞籠統概之。

建盞與天目有什麼區別?

1、 概念不同

建盞與天目的概念不同,前文也已為大家做了簡單的解釋。

"建盞"是原汁原味的中國詞彙,其代表的瓷器也獨指產自建陽建窯的黑釉茶盞,而"天目"不同。"天目"一詞是舶來品、是一個來自日本的外來詞彙,且不獨指一種瓷器,而是許多不同窯口、不同釉色瓷器的統稱,並且該詞釋義在日本國內就存在著不小的爭議。

卓立旗黑釉銀斑

2、 所含價值不同

建盞不僅僅是指一種瓷器,建盞更是中國宋朝茶文化的縮影,是宋時繁榮的象徵,是文化的載體,是歷史的見證者。但天目不同,天目只是一個由日本而起的國際通用名稱,是許多瓷器的共同稱呼,也只是一個稱呼。

範澤鋒·金邊漢風八韻(天目盞)
範澤鋒·金邊漢風八韻(天目盞)
範澤鋒·金邊漢風八韻(天目盞)

3、 所指代瓷器不同

建盞便只指建盞,是漢族傳統名瓷,更是宋朝皇室的御用茶具。建盞採用了福建建陽當地含鐵量極高的礦釉燒制而成,期間經歷繁複的燒制工序,採用獨特的仰燒方式歷經1300度高溫後方得少數幾隻。因特殊的燒制方式,建盞口沿釉層較薄,也就是幹口,而器內底聚釉較厚;建盞施厚釉,為避免燒制過程中產生粘底現象,外壁施半釉,所以建盞底部呈露胎狀,而由於釉在高溫中易流動,故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釉滴珠"。這是建盞的特點之一。

天目盞,據史料記載,十二世紀末到十四世紀,即日本鎌倉時代,有日本僧侶到我國留學,從浙江天目山帶了茶碗回日本,天目之名由此而得。現在,天目盞多為日本和臺灣的陶藝家在燒制,其釉色胎質都與建盞大不同。雖說在日本,建盞是被劃分到天目中的,但天目與建盞是全然不同的,天目盞並非產自福建建陽,未採用當地含鐵量高的礦釉,因而無鐵胎,胎色較淺,胎質更細膩,且釉色更為豐富絢麗。

範澤鋒·十二文殊(天目)

到此,大家應該明白建盞與天目是全然不同的兩個概念了吧,不過雖然如此,國內仍有不少人將建盞稱之為天目,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日本學者在寫書時,直接把天目等同於黑釉瓷,這樣的分類逐漸被傳回國內後,有部分人受其影響。

範澤鋒·十二文殊(天目)

1974年,小山富士夫在日本平凡社發行的《陶瓷大系》的起首就寫道:"施黑色釉藥的陶瓷器,在日本被俗稱為天目。青瓷和天目,它們所反映的幽玄的精神特質是東洋陶瓷所特有的。"但在1979年,奧田直榮在《天目》一文中基於日本茶道界的立場提出,"天目"等同於黑釉是"不懂常識"。

雖然仍有部分人將建盞稱之為天目,但國內的專業著作中已經少有再將黑釉瓷稱之為天目的了。

歷史上天目與建盞的關係變化

從日本的古今文獻來看,天目的概念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從來沒有和建盞完全相等。而且日本茶道界和日本陶瓷考古界對天目的定義也沒有達成一致。

1、16世紀初期及以前

天目作為茶器的名稱,至少在14世紀就出現在日本古文獻中,它的由來多認為是浙江的天目山。其實,建盞和天目,一開始就是分別記錄的兩種茶碗。

16世紀初期,品評足利將軍家藏中國寶物的《君臺觀左右帳記》有記載:茶碗第一等是曜變,為建盞中的無上神品,值萬匹絹,建窯的油滴盞等品種,也以絹論價,很是珍貴。而天目在該書中被描述為將軍家不用的廉價品。

16世紀後到19世紀,天目的記載在日本文獻中開始逐漸變多,說法也越來越多,比如「曜變天目」「菊花天目」「梅花天目」「珠光天目」「瀨戶天目」「黃天目」等。

▼日本靜嘉堂藏曜變天目(稻葉天目)

▼ 白天目 武野紹鷗秘藏品

這一時期,「天目」概念開始涵蓋不同釉色、不同產地的茶碗,這產地不僅包括中國各地的窯口(如建窯、吉州窯等),還包括朝鮮和日本本土的窯口。建盞的各個品種也逐漸被包含在內。

既然「天目」的概念既不限定釉色,又不體現產地,那麼日本茶道界究竟何以界定一些茶碗為天目呢?

答案可以從這些茶碗的形狀上看出,16世紀以後,日本茶道界稱為是「天目」的茶碗,普遍都是接近漏鬥的形態,可見「形制」才是日本茶道中,所謂天目茶碗的統一特徵。

2、19世紀之後

19世紀之後,「天目」在日本茶道界已演變為中國建窯系茶碗、吉州窯系茶碗和其他束口深腹茶碗(或接近這類形狀)的統稱。

3、二十世紀後期

20世紀中後期,日本陶瓷考古界的看法,和日本茶道界產生了分歧。日本陶瓷考古界的看法,和日本茶道界有明顯差異。1974年,日本平凡社髮型了全48卷的《陶瓷大系》,其中涉及中國陶瓷的有14卷,按照瓷器釉色來分類的有青瓷、白瓷及天目三卷,也就是直接用天目代替了黑瓷的概念。

小山富士夫在這套叢書起首寫道,「施黑色釉藥的瓷器,在日本俗稱為天目。青瓷和天目所反映的幽玄的精神特質,是東洋陶瓷所特有的。」這套叢書的天目分卷,不僅包括茶碗,還將黑釉的瓶罐也稱為天目。

於是「天目」作為黑釉瓷代名詞的用法,很快在陶瓷考古界普及,並傳播到了中國學術界。20世紀八十年代之後,中國出版的一些書籍論文,如《中國陶瓷文獻指南》等,都認同天目等於黑釉瓷的概念。

但是此說法也有不少中外學者提出過異議。

1979年,奧田直榮以日本茶道界的立場發文表示,將「天目」等同於黑釉瓷是「不懂常識」;

1987年,汪慶正先生主編的《簡明陶瓷詞典》中也提到要將「天目釉」正名為「黑釉」……

90年代到二十一世紀,也仍然有提出異議的中日學者。

日本陶瓷界則將天目等於黑釉瓷的說法沿用至今,有時還會加上「中國宋代渡來到日本的傳世黑釉瓷器」這一具體說法。

建盞有什麼特點

了解了建盞與天目的區別後,如何在眾多天目區別出建盞呢?那肯定是了解建盞的特點了!

1、建盞的釉從顏色上分,屬於黑釉,從釉色表現上分,屬於結晶釉,從燒成溫度上分,屬於高溫釉。

2、建盞的胎土和釉料,含鐵量都很高。胎體常呈灰黑色,被稱為「鐵胎」。最為特別的是,建盞在黑色底釉上,會浮現自然形成的鐵繫結晶斑。

3、建盞的代表釉色斑紋為兔毫盞。此外還有油滴、曜變、雜色釉等釉色分類。建盞結晶斑的形態、顏色、分布等,每隻都不盡相同,表現形式變化萬千。

4、建盞是為茶而生的器物,器型大致分為束口、撇口、斂口、敞口四類。最典型的器型是束口盞。

5、施釉特色:由於工藝上的制約,建盞一般施釉較厚且不施滿釉,有部分露胎和少許幹口。

看完本文相信盞友們都能明白建盞與天目有何區別了。建盞是建盞,天目是天目,二者是有著聯繫卻又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雖說二者有一定的聯繫,但若是因此就將建盞稱之為天目卻是不合適的。

相關焦點

  • 你買的是真建盞嗎?5分鐘讓你看懂「建盞」和「天目」之間的關係
    近幾年在收藏市場逐漸走俏,其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收藏人,與之同時建盞的偽知識也橫空出世,影響了人們對於建盞的判斷!其實很多剛認識建盞的朋友會將其稱之為「天目盞」,這其實並不正確!建盞是中國原生的說法,指建窯燒制的黑釉茶盞。建是建窯,盞是茶盞,也就是茶碗,兩個字把產地和器型都說得清楚明白,概念清晰,形容準確。
  • 建盞與天目究竟是什麼關係?易混淆的知識點,看完這3點一目了然
    建盞外觀自然古樸、靜穆簡素,也充分表現了宋人內斂與風雅的審美觀。然而關於建盞也叫"天目"的這一說法,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很多茶友容易將兩者混淆,不知該如何區分。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詳細地來了解下:建盞的概念建盞是中國原生的說法,特指的是古代建州窯所產的塗以黑釉的厚重茶盞,在如今福建建陽縣水吉鎮的後井池中村一帶。
  • 所謂的日本的國寶天目盞不就是建盞麼?
    小約有個好朋友,喜歡建盞,如今也有痴迷之相,經常去古玩市場逛一逛,看一看。最一開始時,他常聽到古玩市場的人頻頻提起日本的國寶--天目盞,然後後來又了解建盞,之後就兩者混亂了,搞不懂這兩者是不是同一個說法,具體之間又有什麼區別,不瞞大家,小約最初也弄混亂過,幸得前輩得以糾正,感謝不已。其實「建盞」,是我國古代時候的說法,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建」自然是建窯的意思,那「盞」就是指的茶盞。
  • 從禪宗美學解讀建盞之美_以稻葉天目為例
    茶文化在宋代也到達歷史高峰,點茶法興起,讓默默無聞的黑釉窯變建盞異軍突起,受當時茶人推崇。不僅在中國,日本幕府時代至今的茶人對這些「唐物」更是萬千寵愛。目前,在日本部分國立博物館和私人美術館收藏有來自中國宋代的各種建盞和世界已知完整的三塊曜變天目。
  • 隨祥瑞光輝而來的曜變天目
    而曜變天目,盞內有世界,杯中定乾坤。一星一點都好似宇宙星空,美不勝收卻又暗藏道理。曜變天目在中國幾乎沒有,殘留的三件樣品還在日本境內。燒制曜變天目,似乎回到了一窮二白的時代,鑽木取火,燒地為材。歷史從不偏向誰,你有完品,而我也發現了遺蹟。在杭州的宋朝迎賓館,首次找到了曜變天目的痕跡,這是一個好消息,也指引著大家更進一步。
  • 宋瓷黑釉瓷重要代表木葉盞究竟是不是建盞,有何區別?從這3點看
    "山林風自在,水底葉沉浮",盛滿茶湯的木葉盞浸潤了水分,黑釉顯得油亮可鑑,盞底木葉在湯水中悠蕩,兩者相映成趣。這樣桑葉與陶瓷的一次偶然的相遇,造就了木葉天目盞流傳千年的永恆之美。驚嘆於盞底木葉的創意,也不禁讓人探究它的來源。
  • 提問:建盞和天目盞是一回事兒嗎?
    「建盞」的燒制自復興以來,越來越被大家所喜愛;北宋時期被日本僧人帶回日本的「天目盞」,也深受日本重視。關於「建盞」與「天目盞」,還有很多盞友們分不清它們到底有什麼關係,怎麼樣來區分。今天簡單跟大家說說……(左)建盞傳承人黃美金作品《油滴建盞》(右)天目盞《藏色玄光天目盞》首先,建盞是天目釉系中的一個品種,也是最高端的品種。產自福建南平地區的黑釉茶碗,才能稱之「建盞」,它與其它窯口所產的天目有著本質的區別,除了產地不同,胎、釉料和燒法是更大的區別。
  • 一篇建盞歷史的簡短序言
    建盞的黑色能夠很好的襯託茶湯的白色,所以蔡襄作為一名出色的茶的鑑賞家,給予建盞的評價是「出他處者,皆不及也」。 建盞的衰落,無論如何是與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直接有關的,據《明史》記載,公元1391年也就是朱元璋開國的24年後,他頒布了一道法令,當中明確的禁止了「團茶」的製造而改為散茶,理由是「以其勞民」。
  • 【壺天日月】日本天目的八種代表釉,竟有七個來源於中國
    【鐵壺之家】一個懂生活的公眾號 我們知道天目是建盞東渡日本後,日本從一件稱為天目盞衍生而成的對茶道用茶盞的稱呼 我們宋代的陶瓷,稱為耀州窯油滴盞、鷓鴣盞、
  • 文化鑑讀|曜變盞,宋代建盞的華美曜變
    從宋徽宗趙佶的《文會圖》裡,我們可以看到貴族階層在庭院裡茶宴會飲的情形乃至於對各色茶器的細緻描繪,而建盞就是其中的重要角色。宋人飲茶講究「點茶」 ,他們將團茶擊碎,研磨成粉末,再篩出最細緻的倒入建盞,加以開水衝泡,緊接著用在盞中擊拂,打出泡沫,泡沫越細,口感就越順滑,茶湯的色澤也就越白。
  • 玉小泉飲用水告訴你什麼是「天目」
    天目即天目釉,產自建窯,建窯遺址是位於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建窯以黑釉瓷器為主,黑釉瓷器又以兔毫盞為主,是宋代最佳「黑釉瓷在宋代由浙江傳入日本,被稱為天目。天目盞,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宋元時期,浙江北部的天目山很多寺廟都使用一種黑色釉的茶盞,這些茶盞被來自日本的留學僧人帶回日本,於是在日本就被叫做天目盞,並把中國的茶盞叫做唐物天目,日本產的叫做和物天目。
  • 被譽為「碗中宇宙」的曜變建盞 全球僅存三隻半!
    其中不得不說的就是南宋時期生產的一種黑釉曜變建盞。曜變建盞也稱曜變天目,是產於我國宋代福建建陽地區,而「天目」一詞來源於日本。據史料記載,在日本鎌倉時代(十二世紀末到十四世紀),到我國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學的日本僧侶們,曾帶回天目山的茶碗,天目這個名稱由此得名。曜變建盞的燒制過程十分複雜,需要很多繁瑣的程序以及工匠精湛的技術,而這一技術在南宋滅亡後就失傳了。
  • 曜變天目是怎麼來的?
    有一種天目釉的成色很像熟透了的柿子,而且是熟透之後又放了一段時間的那種茶褐色,日本人把這種天目釉稱為「柿天目」。上文中提到的兔毫盞所用的天目釉就包括多種不同含鐵量的釉種,含鐵量不同,成色也不同。例如,定窯天目和河南天目上有一些斑駁式樣的花紋,看起來像用毛筆胡亂塗畫上的,這種花紋稱為「鐵鏽紋」。
  • 失傳700多年的宋人技藝:碗裡有宇宙的曜變天目,最精美的在日本
    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一個專門收藏古籍的圖書館裡,卻有這樣一件被當作國寶級文物的中國宋代瓷器——一個茶碗,一個被認為碗中有宇宙的神品:曜變天目茶碗。「天目」也就是黑釉,是瓷器釉色之一,這種瓷器在宋代時傳至日本,被叫做「天目」。
  • 日本又發現了國寶曜變天目?中國大媽:來中國,一個80塊賣你
    2016年12月20日,在日本東京電視臺有一個號稱什麼都能夠鑑定出來的節目《開運鑑定團》,向世人展示出了世界上第四件完整的"曜變天目茶碗",這是德島市的一個男性拿到節目中去鑑定真偽,經過專家團的鑑定後給出了2500萬日元的鑑定價格,折合人民幣約140萬元,並宣稱:"這是節目開播以來最大的發現,這是12~13世紀中國福建省的匠人們燒制的曜變天目茶碗。"
  • 佳逸茶具|建盞價格如何來定?
    全文共1057字,圖片6張,閱讀需2分鐘。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同樣是建盞,從幾十元到幾千上萬的都有,他們的價格是如何來定的,價格高低到底差在哪裡?今天小逸就跟大家具體聊聊。>一、作者職稱級別建盞師傅等級是建盞價格的決定因素之一,今天小逸給大家整理了一份建盞師傅的名單,供大家參考。
  • 你的建盞是手拉胚還是機壓胚?
    龍窯柴燒星漢束口盞▊ 首先,要了解手拉胚是什麼。都是出品率極低, 並非能夠機械穩定流水線生產,都得依靠師傅的經驗技術,且每個師傅的技術風格都有不同,都能展現其性格。藍麒麟缽體盞所以相對於新手所認知的 「不是手工,就是機械」,那所有建盞都是手工的,永遠無法機械的。
  • 價值1500棟別墅的「曜變天目茶碗」,世上僅3隻半,中國半隻
    1918年,「稻葉天目」建盞,被日本三菱社長以16.7萬拍下。16.7萬日元,當時能在東京買1500棟別墅。「曜變天目茶碗」,世上僅存3隻半,中國僅有半隻,3隻完整的全在日本。曜變天目茶碗是南宋時期一種特殊的黑釉茶碗,屬於宋代黑釉的建盞。建盞可以說是為鬥茶而生的瓷器,胎質含鐵量高,釉色青黑偶有帶斑紋,高溫燒成的茶碗。而曜變盞,是存世的宋代建盞徽宗,最高級別的神作。宋人好風雅,愛鬥茶,三兩人各出好茶,輪流品嘗茶的好壞。這在當時是十分流行的一種活動,這隻茶碗就屬於鬥茶用的茶碗。
  • 曜變天目茶碗價值多少?可買東京一千多棟別墅,讓日本人驚呼太美
    《君臺觀左右帳記》中關於建盞的記載:曜變建盞乃無上神品,值萬匹絹;油滴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01曜變天目究竟有什麼魅力,歷經多年依舊令人驚嘆它的美宋代的鬥茶文化十分流行,建盞可以說是為鬥茶而生的瓷器,胎質含鐵量高
  • 那一抹能連接宇宙的藍——藤田美術館藏曜変天目茶碗
    現在,以完整形狀傳世的曜變天目在世界上的僅剩3碗,都在日本留傳,並被認定為國寶。曜變天目被譽為茶碗中的巔峰之作。 建盞與天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日本的茶文化、陶瓷史體系中,建盞屬於天目的一部分,而且是天目中的最高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