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人們認識到了雲和雨、雨和萬物生長的緊密關係後,就對高高在上的雲產生了崇拜和敬畏之感,故而有了「雲雷紋」。也有猜測說雲雷紋可能脫胎於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渦紋,有著延綿不絕、生生不息之意。
雲雷紋是用連續的迴旋形線條構成的幾何紋樣,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由柔和迴旋的線條組成的是雲紋,用方折角迴旋的線條組成的是雷紋,雲雷紋是兩者的統稱。因此雲雷紋也被稱為方形雲紋,被視為一種變形的雲紋,在雲紋拐角處呈方圓角,像古文字「雷」的象形一樣。這一紋飾多出現在商周時期的陶瓷器、青銅器和玉器上,後世的仿古器皿也常用到這一紋樣。
西周 | 黃玉雲雷紋勒子
西周 | 以雲雷紋為底的大盂鼎
雲雷紋的表現方式有拍印、壓印、刻畫、彩繪等技法,一般作為輔紋出現,也有單獨出現在器物頸部或足部的。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獸面紋、龍紋、鳥紋的空隙處常填以雲雷紋,使之產生華美、繁複的藝術效果。在構圖上通常以四方連續或二方連續式展開。
網圖 | 象紋雲雷紋銅鐃
戰國 | 雲雷紋玉璧
從戰國時期開始雲雷紋逐漸演變為線條活潑的流雲紋。到了漢代,隨著青銅器的衰退,雲雷紋也逐漸減少了,但偶爾還會出現在器皿、建築物、雕刻、服飾等所有生活中能夠體現審美的角落。
清代 | 竹雕雲雷紋三足小鼎
——END——
參考文獻:《國粹圖典·紋樣》
中國畫報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