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飾圖典:幾何紋樣之雲雷紋

2021-01-08 如玉人生

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人們認識到了雲和雨、雨和萬物生長的緊密關係後,就對高高在上的雲產生了崇拜和敬畏之感,故而有了「雲雷紋」。也有猜測說雲雷紋可能脫胎於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渦紋,有著延綿不絕、生生不息之意。

雲雷紋是用連續的迴旋形線條構成的幾何紋樣,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由柔和迴旋的線條組成的是雲紋,用方折角迴旋的線條組成的是雷紋,雲雷紋是兩者的統稱。因此雲雷紋也被稱為方形雲紋,被視為一種變形的雲紋,在雲紋拐角處呈方圓角,像古文字「雷」的象形一樣。這一紋飾多出現在商周時期的陶瓷器、青銅器和玉器上,後世的仿古器皿也常用到這一紋樣。

西周 | 黃玉雲雷紋勒子

西周 | 以雲雷紋為底的大盂鼎

雲雷紋的表現方式有拍印、壓印、刻畫、彩繪等技法,一般作為輔紋出現,也有單獨出現在器物頸部或足部的。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獸面紋、龍紋、鳥紋的空隙處常填以雲雷紋,使之產生華美、繁複的藝術效果。在構圖上通常以四方連續或二方連續式展開。

網圖 | 象紋雲雷紋銅鐃

戰國 | 雲雷紋玉璧

從戰國時期開始雲雷紋逐漸演變為線條活潑的流雲紋。到了漢代,隨著青銅器的衰退,雲雷紋也逐漸減少了,但偶爾還會出現在器皿、建築物、雕刻、服飾等所有生活中能夠體現審美的角落。

清代 | 竹雕雲雷紋三足小鼎

——END——

參考文獻:《國粹圖典·紋樣》

中國畫報出版公司

相關焦點

  • 紋飾圖典:幾何紋樣之回紋
    回紋因紋樣形如「回」字而得名,又稱回字紋,是由陶器和青銅器上的雷紋衍化而來的幾何紋樣。青銅器上的回紋身影一般出現在青銅器頸、腹、足等位置,做為地紋來烘託主紋,也有直接用回字紋做主要裝飾紋樣單獨出現在器物的頸部和足部位置的情況。
  • 中國傳統紋飾——幾何紋樣賞析
    從商周時代開始,我國有了陶瓷、青銅等器物的鑄造,並且逐漸的,人類借鑑自然界中的各種形狀,給器物紋上不同的紋樣,從動物紋、植物紋到自然界中的各種幾何紋樣,慢慢發展成豐富的紋飾文化。幾何圖形的紋樣有寫實、寫意、變形等表現手法。
  • 盛世的紋飾審美:希臘回紋與中國雲雷紋
    縱觀全球,東西方兩大文明中國和希臘,在遠古時代不約而同地產生了表達重複、循環、生生不息的紋飾,在希臘這種紋飾叫回紋,在中國這種紋飾被稱為雲雷紋。儘管我們沒辦法穿越時間,一睹產生這兩種紋飾的具體過程,但我們能從時間的迴響中把握二者的審美意蘊及歷史意義。
  • 中國傳統紋樣:18種紋樣
    傳統紋樣計十八種:雲雷紋、祥雲紋、環帶紋、忍冬紋、鳳鳥紋、如意紋、饕餮紋、方勝紋、唐草紋、曲水紋、垂鱗紋、萬字紋、纏枝紋、雲頭紋、八寶紋、壽字紋。雲雷紋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代晚期,雲雷紋已比較少見。雲雷紋是青銅器上主要銘刻的紋飾。呈圓弧形捲曲或方折的迴旋線條狀。圓弧形也稱雲紋,方折形也稱雷紋,合稱雲雷紋。
  • 玩古玉者必看:古玉常見紋飾大全|獸面紋|雲雷紋|雲龍紋|夔龍紋|...
    西周 陰刻線 雲紋、雲雷紋     獸面  10、剪影狀動物紋飾:  像什麼動物就叫什麼紋飾,其內往往有谷紋、雲紋等紋飾,如龍紋虎紋鳳紋鷹紋鳥紋象紋龜紋魚紋等   商代 鷹紋 雲雷紋 雙陰線     春秋晚期 龍鳳紋佩  11、幾何形紋飾:  由曲線或直線構成的幾何形圖案,如皿紋鱗紋圈紋弦紋綯紋波浪紋漩渦紋菱形紋折線紋平行線紋等
  • 中國經典傳統紋樣
    1.雲雷紋 雲雷紋有拍印、壓印、刻劃、彩繪等表現技法,在構圖上通常以四方連續或二方連續式展開。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可能從漩渦紋發展而來。至商代晚期,雲雷紋已經比較少見,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紋硬陶、原始青瓷上,雲雷紋仍是主要紋飾。
  • 傳統紋樣繁複迂迴的紋路裡蘊藏中國人的獨特審美
    紋樣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貫穿於中國歷史發展的整個過程,貫穿於人們生活之中,反映著不同時期的歷史風貌和生活習慣。從簡單的幾何圖形到精美繁複的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吉祥圖案,每種紋樣都有其獨特的魅力,一花一葉變成卷草纏枝,裝飾梁上藻頭或桌上青花,龍鳳飛到屋頂相對呈祥,連蝙蝠也美化成多福的紋飾。
  • 花器與紋樣|中國紋樣史上運用最活躍的裝飾紋樣——回形紋
    回形紋的前身:原始紋飾雲雷回形紋最早由雲雷紋演變而來。雲雷紋是青銅器、陶瓷器上的一種原始紋樣,圖案呈現圓弧形的捲曲或方折的迴旋線條,以連續的「回」字形線條構成。圓形的連續構圖稱「雲紋」,方形的連續構圖稱「雷紋」,合稱「雲雷紋」。
  • 中華傳統紋樣之花鳥昆蟲紋樣
    宋代定窯白釉刻劃花折沿盤內底刻一株豐腴婆娑的折枝牡丹;雍正青花大盤內心繪一株桃花,雙禽在枝幹上憩息啼鳴,宛如中國畫的折枝花鳥圖。 11、蕉葉紋 以芭蕉葉組成帶狀紋飾,特指以蕉葉圖樣作二方連續展開形成的裝飾性圖案。用作瓷器裝飾始於宋代,定窯、龍泉窯、景德鎮窯多將其作為瓷器的輔助紋樣,表現手法主要是劃花。青花、釉裡紅、彩瓷上廣泛採用,一般裝飾在器物的頸部或近底部。
  • 筆畫與色調的奏鳴,藏在甘肅彩陶紋飾裡的奧秘①
    「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引子】上接河西走廊之畔,看「彩陶之花」於沉寂後重綻「在國博看展覽」今日邀您小朋友在展廳探索甘肅彩陶的奧秘甘肅彩陶紋飾裡的奧秘甘肅彩陶紋飾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然紋樣,包括植物、動物、人物、景物等;一類是幾何紋樣
  • 國粹吉祥紋樣——龍子動物紋的寓意
    葫蘆象徵福祿,大象馱寶瓶象徵太平有象,三隻羊象徵三陽開泰,中國的傳統紋樣一直存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歷史悠久,形式內容非常豐富,也反應了不同時期的風俗習慣和價值觀。紋樣有很多類型,比如幾何紋,動物紋,花鳥昆蟲紋,人物紋,吉祥紋,器物紋等等。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紋樣裝飾效果
    細觀金銀器、絲織物等其他工藝門類的紋樣,便可發現它們彼此之間有驚人的相似和相通之處。如纏枝、團花、折枝、龍鳳紋、雲海紋及各類花卉等紋飾被普遍運用。中國人熱愛生活,在長期的勞動中對民俗、民情、民意、民願有深刻了解和感悟,古代的能工巧匠們就創造出寓意深刻的紋樣、耐人尋味的諧音、構思巧妙的畫面。
  • 在國博看展覽|甘肅彩陶科普貼:帶您一睹藏在紋飾裡的奧秘
    葫蘆網格葉形紋甕 甘肅省博物館藏比如,有的表現了果實、葫蘆等植物紋的形態特點,有的展示了鳥紋形態以及魚紋、蛙紋等水生生物變化特點,還有的展示了豬、犬、羊等家養動物和鹿、獸、蜥蜴等與狩獵生活有關動物。這些形象有些是單純的藝術裝飾,有些則蘊含了信仰內涵,其中的太陽、植物、動物和人形紋飾,都展示了人們生息之地的自然生態。
  • 陳情令:以姑蘇藍氏捲雲紋為例,從視覺符號角度解構捲雲紋藝術
    劇中涉及到的五大家族都有著自己的風格與特色,每個家族都有代表自己的的家紋,如姑蘇藍氏的捲雲紋,雲夢江氏的九瓣蓮花紋,蘭陵金氏的牡丹紋,清河聶氏的獸頭紋,岐山溫氏的鳥紋,其中捲雲紋,九瓣蓮花紋,牡丹紋,鳥紋都是我國古代的傳統紋飾。今天我們就以以姑蘇藍氏捲雲紋為例,淺析一下秦漢時期捲雲藝術符號。
  • 淺析中國傳統卷草紋樣構成的起源
    所謂卷草紋飾,就是在一條連綿不斷的形波狀曲線上,飾以各種枝葉、花卉,或者其它裝飾紋樣,構成一個圖案化的特有紋飾。卷草紋飾真實而又簡練地表現了植物的生命形式,是富有運動和節奏感的美的構成,象徵宇宙萬物頑強旺盛的生命力。卷草紋體現了中國傳統紋樣所蘊涵的審美價值。因此,作為中國傳統紋飾中的典型代表,在中國傳統紋飾中佔有重要地位。
  • 看見文物|鑄造技術精湛、紋飾工藝精美的禮器——象首耳獸面紋青銅罍
    西周象首耳獸面紋青銅罍局部 楊曉君 攝西周象首耳獸面紋銅罍,通高69.4釐米,口徑21. 8釐米。1980年四川彭縣竹莊出土。它造型大方,鑄造精美,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銅罍器身的肩部、腹部之間裝飾有兩個立體的長鼻象頭耳(耳,即把手),兩耳之間和一面腹下各鑄一立體象首。自頸部至圈足,由四道高聳的扉稜將器體分為四等份,其間分別鑄四組相同的紋飾。
  • 中國傳統文化,絲綢織錦,北朝紋樣
    它以寶藍色為底,飾以陰線紋的金黃色形似龍形善變的捲曲紋飾為骨架,捲曲之處附飾雙角獸形紋,獸的身後附飄帶,間以菱形紋樣,飾白綠、粉青等色,再循環反覆,將怪獸形象肢體打散,予以變形,把萬般奇美的想像附著於重新組合的圖案中,產生一種神秘的效果。其紋飾中孕育著生命激情與一種豐富的想像力,具有獨體特徵的象徵,反映東方文化的氣質與博大的民族精神。
  • 家具世界的「最美中國風」之圖案紋飾篇,這些圖案美輪美奐
    多以饕餮紋、蟬紋、雲雷紋等為主的裝飾圖案用在家具上,以求震懾鬼神,保護自身平安,顯得有力而凝重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有了竹蓆、床、幾、案等低矮的漆木家具,大多色彩單一,以黑、紅、黃等顏色為主,裝飾以浮雕居多,紋飾簡單樸素而不失華美。(戰國時期漆木樽)秦漢時期,家具在春秋戰國基礎上有所豐富:發展到竹蓆、床、幾、案、箱和衣架等。
  • 牆面圖案常見類型,傳統古典紋樣,以及新中式風格常見的牆面
    傳統古典紋樣分為歐式古典紋樣和中式古典紋樣,指的是由歷代沿襲下來並具有獨特民族藝術風格的紋樣。歐式古典紋樣中常見的有佩斯利紋樣、朱伊紋樣、大馬士革紋樣、莫裡斯紋樣等。佩斯利紋樣是歐洲非常重要的經典紋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