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一切酒類知識,走進微醺酒類世界!
微信公眾號:酒百科(baikejiu)
這兩天廣東終於入冬啦!小編所在的深圳前兩天還發布了黃色寒冷預警信號,這架勢,說明冬天真的來了。寒冷的冬天當然要和暖暖的火鍋相配,相比吹冷風,沒有什麼比一鍋熱騰騰的火鍋更誘人了,咕嘟咕嘟,香氣撲面而來。
同一個世界,同樣的吃貨,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個靠近瑞士的法國滑雪大省,名叫薩瓦(Savoie),那裡一到冬天也有吃火鍋的習慣,有句話說得好,「萬物皆可煮火鍋」,和我們不同,他們的火鍋裡放的全是酒和奶酪。
當地人管這種火鍋叫做 Fondue,也就是奶酪火鍋。將一種或多種奶酪以及白葡萄酒放入鍋中,小火慢熬,直至奶酪與酒完美融合,鍋中升騰出濃鬱的奶味,再用插在小籤上的麵包塊將融化的奶酪舀起,奶酪包裹著麵包,在鍋中拉出縷縷細絲。一入口,奶香四溢,加上麵包的香脆,吃多少都不會覺得膩。
奶酪火鍋誕生於阿爾卑斯山西部地區,是瑞士的地界,因此也是瑞士傳統名菜,這裡和法國薩瓦地區是鄰居,冬天天寒地凍,白雪皚皚,奶酪火鍋這種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正好能夠幫助當地人更好地抵禦嚴寒。
奶酪,奶酪,奶酪
雖然都叫奶酪火鍋,但這 2 個地區使用的奶酪卻各不相同,瑞士奶酪火鍋多使用格呂耶爾奶酪(Gruyere)、瓦什寒奶酪(Vacherin)和埃曼塔奶酪(Emmental);而薩瓦則使用孔泰奶酪(Comte)、博福爾奶酪(Beaufort)以及埃曼塔奶酪(Emmental)。
這麼多外文名看得是不是有點眼花繚亂?除了瓦什寒奶酪屬於軟質奶酪以外,上面提到的其他奶酪都屬於硬質奶酪。
啥?吃個奶酪而已,還分軟硬?這倆有啥區別?別急,我們接下來都會講到。
對奶酪了解不深的朋友對這種食物的最初印象,可能來自《貓和老鼠》裡傑瑞鼠總想吃的那塊帶洞洞的奶酪;也可能來自麥當勞吉士漢堡裡那片黃黃的奶酪片。
其實,除了這兩種,光是在法國,奶酪就有大概 1,200 種(數據來自法國國家乳製品行業協會 CNIEL)。獲得歐盟原產地命名保護標誌(AOP)的奶酪有 46 種。而戴高樂將軍也曾感嘆過:「該如何治理一個擁有 258 種奶酪的國家,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而小編只想說:總統先生,您真是低估了自己國家的產酪能力……
法國奶酪這麼多,怎麼區分?
雖然法國奶酪數量多如繁星,但歸根結底,奶酪都由牛奶發酵而來,為了得到牛奶裡的酪蛋白(注意!這和各位健身時常喝的乳清蛋白不是一個東西),除了將乳酸菌和酵素加入牛奶,促進凝結,人們還極盡所能:加熱、壓縮、攪拌等等。
酪蛋白
因此按照不同的製作方式或者製作原料來看,法國奶酪一共也就 7 種。小編按照它們的外表又把它們分成 5 大類,幫助大家記憶。快!記筆記時間到,請拿出小本本。
01
厚臉皮型
臉皮比較厚的奶酪包括壓縮成熟奶酪以及壓縮未成熟奶酪,這兩種類型在製作中都經歷過壓制,一般不帶有刺鼻的臭味。
壓縮成熟奶酪
代表奶酪:孔泰奶酪(Comte),埃曼塔奶酪(Emmental),瑞布羅申奶酪(Reblochon)等。
如果想做上面的奶酪火鍋,壓縮成熟奶酪必不可少,這種奶酪也叫硬質奶酪。從字面上不難看出,這種奶酪既經過了加熱(一般加熱溫度為 52 至 55 攝氏度,加熱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又經過了壓制,水份都被擠了出去,因此它的固形物含量較高(60% 到 63%),從裡到外都比較硬,可保存的時間也比其他奶酪要長。
《貓和老鼠》裡帶洞洞的奶酪就屬於這一種,叫埃曼塔奶酪,名字是不是很眼熟?
沒錯,它就是上面提到的奶酪火鍋的原料之一。和蛋糕上的小洞一樣,這些洞洞也是氣體逃逸的結果,而這些氣體是酪蛋白在發酵時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除了製作奶酪火鍋,這類奶酪也可以直接食用。
壓縮未成熟奶酪
代表奶酪:切達奶酪(Cheddar)、拉吉奧勒奶酪(Laguiole)、米莫雷特奶酪(Mimolette)等。
這種奶酪外表看似堅硬,但內心卻柔軟濃鬱,因此它也叫半硬質奶酪。和上一種一樣,經過了壓制,這種奶酪的皮也比較硬,不過它未經過 50 攝氏度以上的加熱,含水量高,保留了較多風味,味道也比較濃鬱,許多法國奶酪都屬於這一種。
在製作中,經過壓製成型後,人們將其放入鹽水中浸泡,或用鹽水擦洗外表,隨後放入陰涼的地窖,靜待發酵,發酵時長為半個月到一年不等。儘管未經加熱,這種奶酪依然可以直接食用。
02
薄臉皮型
這類奶酪包括水洗軟質奶酪和花皮軟質奶酪,它們既沒經過壓制,也沒經過加熱,表皮比較柔軟,人們主要通過攪拌將酪蛋白中的水分分離出來。我們平時總說奶酪臭,臭的就是它們,散發出一股黴菌或者洋蔥的味道,儘管很臭,但它們都可以直接食用。
水洗軟質奶酪
代表奶酪:曼斯特奶酪(Munster)、利瓦若奶酪(Livarot)等。
水洗軟質奶酪顏色多為橙黃色,甚至還有紅色。在經過攪拌、成型等一頓操作後,一塊一塊圓餅狀的酪蛋白被放在地窖中熟成,這得好幾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還需要不斷地在它的表面塗上鹽水或者是白蘭地等烈酒,這個步驟主要是為了抑制過度發酵,並延長保存期限,而鹽水和酒精也帶來了獨特風味,並使得奶酪表皮變得柔軟並富有光澤。
花皮軟質奶酪
代表奶酪:卡蒙貝爾奶酪(Camembert)、布裡奶酪(Brie)等。
花皮軟質奶酪的「花皮」從哪裡來呢?這裡的「花」指的是黴菌在奶酪表皮所形成的紋路。這種奶酪一般都是白色,手指按下去還能在表皮留下指紋,可想而知,它有多麼軟了。
它的表皮完全是靠黴菌的一己之力形成的,因此這種奶酪從表皮往中心逐漸發酵,大多數時候,只需要幾周,放在地窖中的花皮奶酪就已經成熟了。有時切開花皮軟質奶酪,中心的部分還處於半固體狀。
這種奶酪在冰箱放久了會在表面生出一些橙色的小點,只要味道聞起來沒有太大變化,把皮剝了還是可以照樣吃的。
03
藍紋奶酪
代表奶酪:羅克福奶酪(Roquefort)、佛姆當貝奶酪(Fourme d'Ambert)等。
在所有奶酪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它了——藍紋奶酪。別看它臭就嫌棄人家,藍紋奶酪可是歷經千辛才能來到你的餐桌上的。和其他奶酪不同,製作藍紋奶酪的第一步,就是採用巴氏消毒法給奶消毒,把奶加熱到80攝氏度左右,維持 20 秒。
隨後,就是分離酪蛋白,分離後,技師就要開始往奶酪上「播種」了,他們播的是來自青黴素家族的黴菌。在熟成過程中,藍紋奶酪還要遭受「針刺酷刑」,這些針眼能夠幫助黴菌更好地生長,和其他奶酪相反,藍紋奶酪的熟成是由內到外的,等待 3 到 8 個月以後,藍紋奶酪就可以出關和大家見面了。
04
山羊奶酪
代表奶酪:度熱內奶酪(Sainte-Maure de Touraine)、沙維翁哥洛亭奶酪(Crottin de Chavignol)等。
山羊奶酪可能採用上文提到的幾種方式製作,將它單獨列出來,是因為山羊奶酪以其獨特的羊羶味出圈。儘管味道大,它卻是牛乳過敏者的福音,另外,相比牛乳奶酪,山羊奶酪所含的脂肪含量更低、富含維生素A以及鉀元素。
05
「沒皮沒臉」型
這一個分類下只包含新鮮奶酪,和上面提到的任何一種奶酪都不同,這種奶酪既沒皮、也沒型,口感還有點像凝固的酸奶。
新鮮奶酪
新鮮奶酪起源於法國北部以及比利時南部,法語中也叫白奶酪。在法式料理中,新鮮奶酪經常被用在製作甜品,比如芝士蛋糕,或者奶油濃湯中等等。我們在超市經常看到的凱芮奶油奶酪(Kiri)就屬於新鮮奶酪的一種。此外,還有一種叫做小瑞士(Petit-Suisse)的盒裝新鮮奶酪,小小一盒和酸奶很像,口感也相似,一般用作餐後甜點,與白砂糖或者果醬混合在一起食用。
怎麼吃?
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奶酪火鍋,在不少屋頂餐吧我們還能看到動輒上百的奶酪拼盤。它們可能是這樣式兒的:
也可能是這樣式兒的:
反正好看就完事兒,簡直就是拍照發圈利器。其實這種奶酪拼盤自己在家也能做,再配上喜歡的葡萄酒,就算是再頑固的「中國胃」也會屈服。
第 1 步,挑選奶酪。
挑選奶酪其實沒有特別的講究,不過一般為 3 到 5 種。你可以在「厚臉皮」、「薄臉皮」、「沒皮沒臉」型奶酪中各選一種,如果是重口味愛好者就再加上藍紋奶酪和山羊奶酪。或者也可以按照奶酪的產地挑選,比如都來自法國、都來自義大利等等。
第 2 步,選擇搭配的小吃
在各類口味搭配當中,鹹甜配可以算是「口味搭配之王」。在這一步,可以挑選一些應季水果,比如梨、蘋果、葡萄等,這是因為水果的鮮甜剛好能夠搭配奶酪的鹹鮮;或者是一些果脯、蜜餞,比如杏幹、無花果乾等。
除此之外,由於奶酪的口感比較柔軟綿密,吃多了難免會膩,此時加入一些嘎嘣脆的小零食,比如小餅乾、小薯片等等;又或者是一些堅果,比如核桃、碧根果等,剛好能夠和奶酪的口感形成反差,吃多了也不無聊。
最後,奶酪跟麵包和火腿也是好朋友,如果你不怕吃得太飽,可以考慮加入這兩種食物,不過要注意的是,這裡的麵包不是菠蘿包這類甜麵包,而最好是像法棍那種沒什麼味道的類型;火腿也不是泡麵裡的雙匯火腿腸,而是西餐前菜中的火腿。
第 3 步,選擇葡萄酒
拼盤做好了,接下來就可以開始選酒了。葡萄酒雖不是必須,但有了它卻可以增色不少。在挑選時,可以參考以下幾個簡單的原則:
重口味+重口味,小清新+小清新
圖片來源 | Wine Folly
挑選和奶酪口味勢均力敵的葡萄酒,比如開頭提到的格呂耶爾奶酪,口味比較淡,如果搭配強勁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那你可能就滿嘴只剩酒味兒了,而和格呂耶爾奶酪一樣精巧纖細的黑皮諾(Pinot Noir)葡萄酒就很合適。從酒精度也可以大概判斷,大於 14.5 度的配重口奶酪;小於 12 度的,可以搭配較淡的奶酪。
高單寧紅葡萄酒+「厚臉皮」型奶酪
圖片來源 | Wine Folly
「厚臉皮」型奶酪大多含水量比較少,這是因為它們的熟成時間較長,水分流失得也多。紅葡萄酒中的單寧能夠中和這類奶酪當中脂肪的肥膩。此外,還有研究顯示紅酒和奶酪都可以預防老年痴呆呢。
甜+臭
圖片來源 | Wine Folly
如果你是重口味愛好者,喜歡藍紋奶酪。那最好把它和甜型葡萄酒一起搭配。甜酒中的甜能夠使得奶酪更絲滑,比如蘇玳甜酒搭配羅克福奶酪。
起泡酒+軟奶酪
圖片來源 | Wine Folly
像布裡、卡蒙貝爾這類軟質奶酪口感絲滑綿密,帶有奶油感,吃多了容易膩,此時來一口酸爽的香檳,能夠衝刷掉舌尖的肥膩感。
今天文章有點長,寫著寫著小編我也餓了,不說了,去吃塊我最愛的卡蒙貝爾,沒有香檳配,就…喝罐可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