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零售第一股名創優品登陸美國紐交所,發行價定為20美元/股,市值60億美元以上。此次募集資金的用途中,約30%的募集資金將用於擴大門店網絡、約30%用於投資倉儲與物流網絡、約20%用於投資數位化運營系統。
相比其他「品類第一股」的頭銜,名創優品顯得冷靜,直接對標的有優衣庫、無印良品,以性價比著稱,加上在海外的1600多家門店,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任務名創優品的模式應該更好理解。
01
小生意裡的大市場
名創優品零售的商品本身在別的店不難找到相似的替代品,可見名創優品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消費升級的表現。
傳統零售產業因為存在了大量的中間環節導致總是價格虛高,名創優品選擇定製化規模直採的供應模式,龐大的線下零售網絡獲得規模化採購優勢,許多供應商都是以OEM/ODM的形式買斷式地定製設計、生產產品,同時通過快速結算進一步提升議價能力。
當然,龐大的供應商體系也面臨著如何高效管理的難題,名創優品設計了一套數位化運營系統:在早期產品設計階段,名創優品將初步產品設計發給供應商徵求意見;當確定產品可以生產上市後,系統向供應商下單,供應商依單生產;產品生產完成後,供應商根據名創優品要求的時間地點,用系統管理從工廠到倉庫的物流;而通過這個系統,供應商也可以獲得終端的實時銷售數據,動態優化生產計劃,避免盲目生產導致的滯銷。
對產業而言,這種C2M模式能跟進產品從設計到銷售的全部環節,直接連接了供應商和消費者。在顧客端,可以為顧客帶來更低價更優質的產品;在生產端 ,則賦予了生產商按需生產的能力,減少了庫存風險。
高復購率,證明名創優品對消費趨勢的洞察是準確的。
02
低價商品的雙刃劍
以10元商品撐起百億營收的名創優品,創始人兼CEO是葉國富,此前在廣東佛山創辦了女性飾品10元店「哎呀呀」,後來基於日系雜貨鋪概念,創辦出名創優品,而低價商品便是這立足的核心關鍵。名創優品的發展路途也並不順利,可謂各種矛盾集於一身。
矛盾一:逆勢線下擴張。名創優品成立之初,傳統線下零售被電商衝擊,而其憑藉低價商品和加盟擴張的模式,平均每月開店約100家,到2020年6月,全球門店數量已經超過4000家。
矛盾二:名創優品的山寨感是有爭議性的。作為廣東的本土品牌,名創優品一直被視為「仿日系」品牌,不僅產品有無印良品的痕跡,連品牌LOGO都像優衣庫。
矛盾三:最大的質疑,是低價與質量的矛盾,這來自於被曝光的產品質量問題,一度導致上市之路中有不少負面影響。
名創優品目前95%產品低於50元,但低價優質難以兼顧:
一方面,名創優品有8000個核心SKU,涵蓋生活家居、美妝工具等品類,其中95%的商品在50元以下,更有低至10元的;另一方面,名創優品與知名IP聯名,提升復購率,已經有Hello Kitty、漫威、故宮等聯名產品。從而實現不斷翻新、又能讓新品符合主流審美、同時又低成本。
這些低價商品來自600多家供應商,名創優品以規模化採購、以需定產的方式攤薄產品成本,再通過控制毛利率來實現商品的低價銷售。
然而,高速發展也已經出現對供應鏈管理的把控不足,也給名創優品的品控帶來隱患。如由名創優品代理經銷的可剝指甲油,檢出2B類致癌物三氯甲烷超出國家標準限值1472倍、「KaKao Friends」單耳蘋果碗被檢出三聚氰胺遷移量超標、壹加壹珠光帶刷眼影筆被檢出有害物質砷過量等。
這也導致名創優品可能會出現的困局:當薄利多銷帶來的規模效應達到一定規模,而在這個定位不變的前提,如何持續增長將會是問題。
03
巨大規模背後的虧損
相比全球不過500家門店的無印良品,名創優品構建了龐大的線下門店網絡,收入增長主要由門店擴張驅動。
名創優品的收入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商品銷售收入,佔比89.7%,二是向加盟商收取的費用,佔比6.6%。
其中商品銷售收入也主要來自加盟商。名創優品由加盟店和經銷商運營佔比96.9%,直營門店佔比3.1%,在國內2533家門店中僅有7家店為直營。可見以加盟為主要開店方式的名創優品,實際上更青睞輕資產模式。
名創優品的投資政策中,加盟費用是40萬元到200萬元,包括8萬元的特許商標使用金,75萬貨品保證金、和幾十萬的裝修費。此外需要承擔門店租金、員工成本等運營費用,而名創優品負責供貨。
然而,儘管名創優品門店數量越開越多,業績反而出現下滑,目前仍未能擺脫虧損狀態,2020財年虧損金額是2.60億元,其中主要原因是線下單店銷售下滑。
從財務數據可見,與經營直接相關的成本中,銷售和分銷費用是其中的大頭,超過毛利的四成。並且還呈現增長趨勢,名創優品給出的原因是:IP授權費用增加;自營門店折舊和攤銷費用增加;和營銷費用的增加。
仍處於擴張關鍵階段的名創優品,還需要不斷加大在上面幾個方面的投入,這些都不是短時間內能減少。
名創優品的業務定位和加盟規模化後,卻還尚未盈利的原因,可預見改善毛利、加快上新等手段會是此後名創優品的重要管理內容。
03
無法複製的商業模式
自己不開店,也不自建工廠,單靠整合供應鏈,就做到了近百億的營收,這是其商業模式最典型的特徵。
但是這種模式的收入提升主要來自擴張門店,門店增長又源於外界認為名創優品好賺錢而加入,但從外部因素來看,開一家店未來會更難賺錢。最直接的原因,是市場競爭的激烈化,區域內的消費者總量是有限的。
名創優品也表示:同店銷售可能會繼續出現重大波動,預計不會顯著增長,還會進一步下降。
同時,加盟店回本周期是開業後12到15個月。也就是說,這不是個來錢快的生意。在紅利期過去後,這種模式對加盟商的吸引力有多大,還需要觀察。
隨著國內一二線城市的市場日趨飽和,名創優品計劃目標是「中國低線城市」,並拓展海外市場,以北美和印度市場為主。但海外市場比國內的環境更複雜,在法律法規、語言文化、消費者偏好等方面差異化很大,加上今年疫情衝擊,海外市場的發展還是未知數。
此外,有媒體提及,名創優品曾用互金平臺為其加盟模式輸血。模式是當加盟商資金不足時,可以用其加盟的店面作為抵押進行貸款,來支付各種加盟所需的費用。
出於上市合規等考慮,名創優品已經或關停或退出了所有互金平臺,一手實業、一手金融的模式已經行不通。所以後來者再想超越名創優品,只能在其他方面「創新」了。
喜歡可以點個讚!歡迎關注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