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到底是暴君還是有為之君?現今的中國人給了他一個中肯的評價

2020-12-12 騰訊網

提起暴君這個詞,相信大家能輕而易舉地想到幾個名字,如:商紂帝辛、隋煬帝楊廣等。誠然,封建統治的性質決定了我國歷史上存在許多暴君,但這些被史官蓋棺論定的暴君真的是十惡不赦的統治者嗎?

並非如此。

拿剛才我們提到的隋煬帝來說,歷史上,真實的隋煬帝著實做過許多豐功偉業,這些功績足以讓他名列史上十大有為之君裡。

那麼,為什麼後人還要對楊廣存有那麼多的偏見呢?

筆者認為:這完全是因為他的劣跡被史官無限放大所致。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個話題,隋煬帝的黑鍋從何而來?他的「人設」為何被史官扭曲?

隋朝是個短命王朝,而楊廣則是這個短命王朝的第二任統治者。所謂隋煬帝,其實,則是這個皇帝的諡號,是唐朝統治者追諡的。以隋朝正統(楊廣之孫楊侗)的叫法來看,楊廣的諡號為「世祖明皇帝」。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應該稱楊廣為「隋明帝」,而不是「隋煬帝」。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皇帝生前有過哪些豐功偉業。

從史料的記載來看,楊廣是個頗有政治抱負的理想主義者。在楊堅改立太子事件中,我們就能看出楊廣頗能隱忍,他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絕不是後人認知中的糊塗皇帝。

楊廣登基之初,曾主張修建貫穿南北的大型工程——隋大運河。除此之外,漢末逐漸荒僻的絲綢之路也被楊廣重新打通,東西方貿易恢復正常。

此外,楊廣還推行了科舉制,讓普天下的寒門子弟有了上位的機會。在軍事方面,這位皇帝亦頗有建樹,在他的戎馬生涯中曾三次遠徵高麗。

這樣的功業,不管放到哪一位統治者身上,都足以被後世歌頌萬世。然而,楊廣卻沒能得到後人的讚譽,後人選擇性地對這些功在萬世的建樹視之不見。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這位統治者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以至於,在完成那些豐功偉績的同時,消耗了太多民力,所以,他才難得到時人的理解。

京杭大運河是一項影響了未來千百年交通的大型工程,但是,這項大型工程卻頗耗民脂民膏。修建大運河的過程中,每年楊廣都要徵調上百萬個民夫。

此外,在三次遠徵高句麗的過程中,楊廣每次都傾全國之兵趕赴遼東,給老百姓帶來了極大的負擔。所以,活在隋朝的老百姓,完全有資格說楊廣是一名暴君,但活在後世的人卻不應該這樣評價楊廣。

因為,楊廣做的事功不在當代,不論是京杭運河還是疏通絲綢之路,都是為後世謀福的事。可以說,唐初的盛世便享受到了隋朝的餘利。曾看過一篇統計隋唐兩朝生產力、人口、糧食儲量的文章,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隋朝的國力十分強大,甚至,超越了貞觀、開元時期的盛唐。

所以,誰都不能否認,楊堅、楊廣兩父子為大隋盛世做出的努力。

後人對楊廣存在偏見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楊廣涉嫌謀殺父兄。在《資治通鑑》和《隋書列傳》中我們能看到這樣的記載,楊堅大病未愈時,入宮的楊廣調戲了父親的妃子宣華夫人,一怒之下的隋文帝拍案而起,痛罵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並打算重新立楊勇為太子。

楊廣聽說這件事後,立即先下手為強,將父親的兩名親信柳述、元巖草逮捕入獄,隨後更是派屬下張衡謀殺楊堅。(《通曆》稱楊堅被張衡刺殺,《大業略記》則稱楊堅被張衡毒殺)在楊廣登基上位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假傳父親的遺詔,脅迫兄長楊勇及弟弟楊諒自殺。

幹掉了這兩名競爭者之後,楊廣仍不滿足,大業三年時楊廣還殺掉了楊勇和楊諒的子嗣。後人對楊廣的偏見,大多源於其殺父殺兄的惡名。不過,記載這些情節的史料大多是唐人所撰,所以,可信度非常值得懷疑。退一萬步講,弒父殺兄這種事在唐朝皇室裡屢見不鮮,楊廣與這些後來人比起來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罷了。

還有記載,楊廣少好學,喜歡詩文。其文初學庾信。他雖是北人,所作卻可雄視南士。薛、盧之輩,自然更不易與他逐北。像他的《悲秋》,又像他的《春江花月夜》都是置之梁祖、簡文諸集中而不能辨的。又有『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的數語,曾為秦觀取入詞中,成為絕妙好詞。」王夫之評楊廣《泛龍舟》曰:「神採天成,此雷塘骨少年猶有英氣。」

從前文中的種種我們就能看出,真實的楊廣是一位有為之君,他不能得到後世的讚頌是一種遺憾。正因為楊廣是國家鬥爭中的失敗者,所以,勝利者便揪住他的劣跡不放,給他扣上永遠無法抹去的汙名。畢竟,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若想通了這一點,我們完全沒必要跟隨史官的思路貶低這位有為之君。

參考資料:

【《隋書·卷三·帝紀第三》、《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為暴君楊廣辯護:開鑿大運河和下江南,只是為了滿足一己之私?
    隋筆-(九)楊廣(三)咱們用了兩節的篇幅,討論了楊廣弒父一案的真偽。當然,再怎麼討論,也改變不了他必然繼位的事實。那麼,在繼位以後,楊廣又做了些什麼事,以至於為後人詬病至今呢?後人批判楊廣最多的一個詞,莫過於「暴君」。那麼,楊廣到底做了些什麼殘暴的事情呢?
  • 深度解析|還原真實的楊廣:他是荒淫無道的昏君?還是千古一帝?
    而作為亡國之君的隋煬帝又做了哪些背天逆道的事呢?傳聞靠「弒父殺兄」上位的楊廣為什麼又被很多人稱為「千古一帝」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二世亡國隋煬帝楊堅的故事。他出生後,長安城裡的許多達官貴族就對這個聰明伶俐的楊家二小子心生好感。孩提時代,當同齡人還在撒尿玩泥的時候,他就因為父親的威望被封為雁門郡公。他在詩歌和文學方面的造詣也有著過人的天賦,從七歲那年寫下第一首詩歌開始,楊廣一生給我們留下了一百多篇文章和幾十首詩歌。公元589年,年僅二十歲的楊廣被任命為南徵陳朝的最高統帥。
  • 胡亥和楊廣同為朝代「毀滅者」,但評價卻天差地別,這是為什麼呢
    後世關於秦始皇的評價都非常的兩極化,有人說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明君,但也有人說他是兇狠殘暴的暴君,但不管他功過是非,作為秦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嬴政其實也是一位可憐人。如果說他真的有什麼錯的話,那也許就是聽信了獨孤皇后的耳邊風,立楊廣為太子。其實隋文帝自從滅掉南朝陳之後,就十分重視接班人的問題,一開始,他所立的太子是楊勇,因為楊勇是老大,但是歷史上的楊勇是一個存在感極低的人,他非常不善於表現自己,再加上確實沒有什麼才華,與楊廣相比,他唯一的優勢好像就是自己是哥哥。
  • 推行科舉修建運河,楊廣當真是昏庸無能?專家:片面評價要不得
    ,楊廣被冊封為晉王,在此期間他將自己偽裝成一個禮賢下士,謙遜簡樸,不好聲色的形象,使得隋文帝夫婦與滿朝公卿對他讚譽有加。如今,民眾討論隋煬帝楊廣,共有兩個極端說法。有人說他推行科舉,修通運河,乃是高瞻遠矚,功在千秋的千古一帝;也有人說他好大喜功,窮奢極欲,殺兄弒父,是個不折不扣的千古暴君。不過要看待歷史問題,畢竟還是要用辯證的方法,不能以今人之目光,去看待古人之問題。對此史學專家也解釋到:片面評價要不得。
  • 你認為楊廣是一個「千古一帝」嗎?
    隋煬帝楊廣算千古一帝嗎?大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楊廣不是一個暴君嗎?楊廣從長相上來說,其實不大像荒淫無道的昏君,史書載」美姿儀,少聰慧「。史書對於楊勇的備註也是容貌俊美,愛學習,寬和率真,看來隋楊一門基因是相當優秀的。光說長相比較膚淺,我們來回顧一下楊廣都幹了哪些事情。
  • 為何楊廣會被評為「煬」這個諡號
    三、為何楊廣會被評為「煬」這個諡號?某些皇帝會有多個諡號,不過這待遇不是誰都可以受得住的,一般只有亡國之君才值得擁有。這裡就要提到楊廣,楊廣有三個諡號,隋明帝、閔皇帝和隋煬帝,這三個諡號也截然不同。關於楊堅逝世,查詢《資治通鑑》,上面並沒有提到楊廣弒父,只是記述了楊堅病的十分厲害,可是唐太宗卻說楊廣弒父殺兄,並且記錄在歷史上,之後楊廣弒父的說法流傳至今。然而,至於真相到底是什麼,發生了什麼我們無法知道。其實就如同現代社會,本來可能不存在的事情,有了某個權威,某個專家一說,假的就有可能變成真的,使人百口莫辯。有些媒體為了賺取銷量,眼球。
  • 楊廣弒父案探秘:這位中國最富爭議的皇帝,到底篡位沒有?(上)
    隋筆(九)楊廣(一)中國歷史上幾百位皇帝,恐怕再難找出一位,能有楊廣背負的罵名更多了。即使把夏商周三代算上,能與之齊名的,大約也只有夏桀、商紂兩位上古君主,可在「最著名的暴君」的舞臺上與其一較高下。有關他的那些「臭名昭著」的黑歷史,對中國歷史有個基本了解的人大概都能說得出個一二三:比如,三徵高麗搞得民窮財盡;比如,開挖大運河搞得民變四起;又比如,奢靡無度搞得自己身首異處……當然,隨著歷史的演進,又有很多人會說,楊廣不是一個暴君,其實他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只是被人抹黑了而已,而且抹黑的人就是自己的親表弟……
  • 歷史上楊廣真的是昏君嗎?帶你了解不一樣的楊廣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並起,蒼生迷亂,田園荒廢,在大家的眼中隋煬帝楊廣就是一個荒淫無道的昏君,屠殺功臣,貪圖享樂,到處修建行宮,導致官逼民反,最後奠定了隋朝的滅亡,這只是小說中的描寫,那在真正的歷史上隋煬帝楊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到底幹了什麼才導致隋朝毀在了他的手裡?
  • 秦始皇是暴君還是明君呢?他為何有實力能統一六國呢?
    秦始皇是暴君嗎?至於殘害百姓,我想殘害百姓,肯定不是秦始皇的目的,但有可能是他在達到目的的過程中做的一些事情,造成了這樣一個結果。比如說著名的阿房宮和秦始皇陵和秦長城,在修築這些公司的過程中,有很多百姓死亡,還有在戰爭的過程中,不論是六國的兼併戰爭,還是後來南徵百越北伐匈奴,都死了很多很多的人。史書上面的秦始皇自然是暴君,後人善惡是非觀也是暴君,但是從歷史的進程來說卻是自然的結果,眾所周知,戰國時期,七個強大的國家,不同的地區、文化、信仰、生活方式。放眼現今版圖來說就是七個部落。
  • 楊廣開鑿大運河,壓垮了大業,卻成就了千年爭議,背後隱藏怎樣的深刻...
    「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這是楊廣在《易經》裡尋找到最崇高的詞彙用做自己的年號,表明他有信心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業,打造一個千秋萬代仰視的龐大帝國。 為什麼隋文帝不能為之?按照這樣推算,恐怕唐太宗和宋太祖也不可能完成。隋文帝楊堅在國力日趨強盛時為何只能「開通漕渠」的小打小鬧?中國歷史上的創業之主,雖然大多經過一系列徵戰獲得天下,當一旦建立政權,就著力休養生息,發展生產,從而成為深得民心的「聖主明君」,而他們對諸如運河這樣「龐然大物」卻不敢碰觸。由此,如大運河這類工程卻非「隋煬帝」這類「暴君」莫屬。
  • 被康熙評價為「清官第一」的于成龍,最高官職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
    本文的主角就是被百姓評價為「於青菜」、「於青天」;被康熙皇帝評價為「清官第一」、「天下廉吏第一」;被乾隆皇帝追賜「清風是式」匾額的「清端公」——山西名臣于成龍。對于于成龍,曾在其身邊擔任幕僚十幾年的康熙朝名仕——李中素有著極為中肯的評價:古人得一節,足以傳之無窮,公則萃於一身,無往而不備矣。
  • 隋煬帝楊廣,到底是昏君,還是千古一帝?
    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隋煬帝形象,都是一個荒淫的富二代,是個昏庸的亡國之君:他弒兄奸母,殘害忠良;他巡遊無度,靡費奢侈;一生亂用民力,徵發數千萬人次,民不聊生。可以說他是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了。但是又有專家提出這樣一個觀點,隋煬帝是千古一帝。這是為什麼呢?一、統一全國,結束自魏晉以來華夏300年的分裂公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被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領51萬大軍南下向富裕、強盛的陳朝發動進攻,並完成統一。
  • 明明是亡故之君,卻活的逍遙快活,陳叔寶到底憑的是什麼?
    雖然他同樣做了亡國之君,但是他卻是個奇蹟,不僅在俘虜以後沒有受到羞辱和折磨,反而過得相當滋潤,簡直成了名副其實的「人生贏家」,這位皇帝就是南北朝時期陳國的亡國之君——陳叔寶。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能讓這位俘虜的亡國之君不僅沒有性命之憂,還坐擁「豪宅美女」,每天醉生夢死、樂不思蜀呢?原因有三個。
  • 作為李氏朝鮮王朝暴君燕山君的寵妃,張綠水為什麼會被稱為妖女?
    張綠水雖說出身卑賤,可是她也是一個有感情、有尊嚴的女人,她年輕漂亮,怎麼可能終身侍奉一個心理陰暗又變態的人身邊。相反的,齊安大君的這些做法,扭曲了張綠水的心態,也為張綠水之後的不擇手段、禍亂朝鮮王朝埋下了伏筆。要生存,改變命運,就必須千方百計想辦法脫離齊安大君的玩弄,離開這個實非之地。
  • 給勒布朗·詹姆斯一個完全中肯的評價,你會怎麼說?
    給勒布朗·詹姆斯一個完全中肯的評價,你會怎麼說?
  • 隋煬帝楊廣大刀闊斧下的真面目
    原創聲明/不易君子為文史地理愛好者原創投稿徵文平臺,文章原創性均通過作者保證與原創工具檢測,若您發現作者文章有抄襲、洗稿等嫌疑,請將線索發送至後臺,我們會嚴肅處理!前言:持中肯態度的說,隋煬帝楊廣絕非庸主劣君。相反,從治國方略的宏觀層面上評判,他具有超越時代局限的遠大視野,並富有極強的政治革新能力,隋朝的興盛在隋煬帝楊廣的身上是有一定程度的可能得到興盛的。但問題是,越是能力出眾者,對於世事的掌控力度要求越高,他們往往要求世事的發展軌跡要按照自己的心意、意志去運行。
  • 隋煬帝楊廣弒父奪位是真的嗎?且聽我細細分析
    楊廣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但也不能否認他的豐功偉績,開創科舉考試,廢除"連坐",修水利,通運河。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對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起到了重大作用。至今還在沿用。當時隋文帝楊堅立的太子並非楊廣,而是長子楊勇。以前都是遵循常規,立長子為太子,怎知這楊勇性情寬厚直率,不會弄虛作假,也不會來事。某年冬至,各地百官同時匯聚去楊勇府上朝賀,納貢。
  • 最能折騰的楊廣到底做了什麼,為何大隋只存活了37年?原因很簡單
    帝大怒,以才屬吏,旬日,意解,乃出之。朝臣皆不欲行,帝意甚堅。無敢諫者。建節尉任宗上書極諫,即日於朝堂杖殺之。楊廣分明就是在逃避現實,妄圖在自己幻想的世界裡麻痺自己。從這點來看,他還真不是一個合格的君主。逃避是趨利避害的表現,可以給人帶來短暫的輕鬆,本身無可厚非。
  • ...諡號為「煬」是否有失公允,他有什麼功績,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
    說楊廣探病時候和宣華夫人淫亂被楊堅發現,然後殺死父親再哀聲痛哭,唐代史官你是親自見證了整個過程嗎?隋煬帝一生寵幸那麼多女子,卻只和正妻蕭皇后生有子女,而且當了皇帝後還和蕭皇后琴瑟和諧,他作秀好玩嗎?倒是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霸佔了其弟弟李元吉的老婆楊氏是事實,為了得到弘農楊氏的支持,也算是有理由吧。
  • 楊廣一共有四子二女,隋朝滅亡之後,李淵是怎麼處理楊廣後人的
    歷史上當一個朝代被滅亡以後,新朝代的帝王一般都會清除前朝的皇室人員,楊廣一共有四子二女,李淵滅隋以後,李淵是怎麼處理楊廣後人的呢?在楊廣的子女當中,除了兩位公主以外,其餘的其實是不足為懼的。第一子楊昭,被楊廣立為太子的第二年就去世了,但是楊昭生平的號召力與影響力在當時也是非常深的,如果楊昭沒有離世,或許不會有唐朝的出現。楊昭留了下三個子,楊倓、楊侗、楊侑,但是這三個人結局都非常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