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的冒進,畢業生的陷阱

2020-12-22 狐巴老時代

原創:牲產隊長

公眾號:牲產大隊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今天繼續講故事姜維未出山之前,馬謖是諸葛亮最優秀的畢業生馬謖此人,其志不小比如魏主曹睿詔司馬懿復職的時候,孔明在一旁大驚,而參軍馬謖曰:「量曹睿何足道!若來長安,可就而擒之。

馬謖那個時候一直跟在諸葛亮身邊,理論知識豐富,但是實踐經驗不足。一方面,馬謖渴望建功立業,積極投身於建設蜀國特區的使命中去另一方面,馬謖覺得自己行了恰逢諸葛亮北伐,北伐中關鍵的一個咽喉要地是街亭

我們看原著中諸葛亮的話:「街亭雖小,干係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汝雖深通謀略,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馬謖找到了站出來的機會,孔明言未畢,參軍馬謖曰:「某願往,某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豈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馬懿非等閒之輩;更有先鋒張郃,乃魏之名將;恐汝不能敵之。」謖曰:「休道司馬懿,張郃,便是曹睿親來,有何懼哉!若有差失,乞斬全家。」孔明曰:「軍中無戲言。」謖曰:「願立軍令狀。」由此可見,馬謖面臨了兩個問題。第一,理論知識豐富的馬謖,初生牛犢不怕虎,認為在自己的能力和學識面前,一切都是紙老虎第二,馬謖絲毫不把司馬懿放在眼裡,覺得自己在那兒都會是一顆最耀眼的明星,殊不知面對的是一場地獄難度的較量。

馬謖到了街亭之後,開始便指點江山,準備大開大合幹上一場。卻說馬謖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勢。馬謖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於是他按照兵法所云:憑高視下,勢如劈竹,在山上駐紮,放棄了諸葛亮所託付的,在山下下寨的要求。按照馬謖的話來說,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可故事的發展我們都知道,馬謖失了街亭,自縛跪於帳前受罰。

聽聞街亭失了,孔明變色曰:「汝自幼飽讀兵書,熟諳戰法。吾累次叮寧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領此重任。汝若早聽王平之言,豈有此禍?馬謖作為諸葛亮一直以來的得意門生,擁有著光明的未來,可是自己直接選擇了一個令人發狂的對手。雖然如果能幹掉司馬懿,必然能讓自己名垂千古,這是最快捷的方法,但是在考慮自己的前途之前,更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水平阿!

一著不慎,或許滿盤皆輸······

相關焦點

  • 趙括算是個沒成長的起來的天才,而馬謖是技能不好的將領
    趙括算是個沒成長的起來的天才,馬謖只能算是個一般將領吧。馬謖遇張郃,算是遭遇戰,張郃在三國,算不上超一流也算個一流吧。還有,諸葛亮根本沒說馬謖應該怎麼做,別被三國演義糊弄了。既然跟趙括比,肯定不能拿小說裡面的馬謖來說事。
  • 《爐石傳說》怎麼獲得冒進的艇長 冒進的艇長獲取方法分享
    導 讀 爐石傳說冒進的艇長是一張1費的卡牌,隨從種族海盜,我們使用此卡牌後可以所有隨從造成1點傷害,那麼如何獲得呢
  • 《爐石傳說》冒進的艇長怎麼樣 冒進的艇長卡牌強度評測
    導 讀 爐石傳說冒進的艇長怎麼獲得 卡牌獲得方法攻略,有哪些途徑可以獲得卡牌,具體應該要怎麼做,不妨詳細了解下九遊小編帶來的新內容吧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是馬謖丟了街亭,如果馬謖守住街亭結果如何
    ,一旦張郃切斷了蜀軍的退路,第一次北伐的諸葛亮就不僅僅只是損失了街亭蜀軍這麼簡單,還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所以在得知馬謖戰敗後,諸葛亮當機立斷選擇了撤退。 所以因為馬謖在街亭的失敗,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這是典型的因果關係,如果反過來說,馬謖成功地守住了街亭,那麼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能成功嗎?
  • 三國901:王平協助馬謖守街亭,王平提出建議,馬謖卻聽不進去
    諸葛亮派馬謖、王平把守街亭,二人出帳點兵去了。諸葛亮想了一會,又派高翔領兵一萬,去守街亭東北的列柳城,倘若街亭危急,便可領兵接應。諸葛亮又想,高翔不是魏軍先鋒張郃的對手,要派一員大將,屯在街亭後面,以防萬一,便喚魏延率領本部人馬,到街亭後面屯紮。
  • 《爐石傳說》冒進的艇長怎麼樣 戰士1費海盜冒進的艇長簡評
    爐石傳說冒進的艇長怎麼樣?冒進的艇長是爐石傳說迦拉克隆的覺醒版本新增的1費戰士隨從,雖然身為海盜但在海盜戰構築中卻較為尷尬。那麼這張牌的具體效果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爐石傳說冒進的艇長怎麼樣
  • 馬謖守街亭為什麼要舍水上山?
    馬謖,是馬良的弟弟,小時便有才氣,劉備入蜀時,馬謖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左右,歷任縣令、太守,可謂青年才俊。但是此人雖政才突出,卻更愛軍事謀略,每每與人交談起軍事時,皆能引經論據,深得諸葛亮的喜愛。但是劉備卻不這麼認為, 有「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論斷,這一點可以證明劉備能作為蜀漢君主,要比諸葛更具慧眼。
  • 《諸葛亮傳》(19)|諸葛亮誤用馬謖之謎
    質疑之聲的焦點,集中在前鋒兵團的總指揮官是否應當由馬謖擔任上。質疑者認為:這一職務的責任極其重大,應當挑選實戰經驗極其豐富的「宿將」來擔任才好,而目前軍中完全夠格的人選至少就有魏延、吳懿等。話說得還算委婉,沒有直說馬謖不行,但是言外之意很明顯一一馬謖並非宿將。馬謖實際上算不算是宿將呢?
  • 諸葛亮神機妙算,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為什麼要讓馬謖守街亭?
    沒想到這個時候卻出現了一個致命的變數,那就是馬謖竟然沒有守住陣地。導致了蜀軍失敗,使得諸葛亮不得不迅速停止這次戰爭撤退回到漢中。因而也讓這場最具有決定性的戰爭瞬間失去了先機,變得沒有什麼意義了。辛辛苦苦準備了這麼長時間,結果白忙活了。諸葛亮如此聰明,怎麼會把如此重要的位置讓馬謖來守呢? 說起馬謖這個人,他的才能絕對是沒得說。的確是一個人才,是諸葛亮非常喜歡的徒弟。
  • 【歷史筆記】春秋筆法還趙括和馬謖紙上談兵真相
    紙上談兵這個詞形容的是理論知識豐富而實戰經驗堪憂的人,如趙括和馬謖。此二人作為反面教材,是被人熟知的紙上談兵代表人物,然卻很少人注意到此二人的區別。
  • 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的十大理由!史上最全分析,速收藏
    卻讓從來沒有獨自統軍經驗的馬謖去守街亭?我猜想原因如下:第一,馬謖是極為優秀的參謀人才。馬謖向諸葛亮獻過兩次載入史冊的經典謀略。一是諸葛亮南徵時,馬謖曾向諸葛亮的建議,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建興三年,亮徵南中,謖定攻心之計,亮深然之。——《三國志·蜀志·馬謖傳》由此引發七擒孟獲,傳為美談。
  • 「解析」馬謖結局存疑,三種結局,你贊成哪一個?
    馬謖作為馬良的弟弟,諸葛亮的親信,在蜀漢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北伐途中因為擅作主張,導致街亭失守,以至北伐失敗,孔明為了正軍法,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然而,馬謖真的是被孔明斬殺了嗎?《三國志》給出了三種不同的答案。
  • 守街亭很重要,為什麼諸葛亮不用趙雲,而是用沒有經驗的馬謖?
    諸葛亮守街亭,不用趙雲,魏延,姜維,而用沒帶兵經驗的馬謖,其實是當時諸葛亮覺得派以上三人都不合適,派馬謖有諸葛亮自己的想法。馬謖也不是一無是處,自幼熟讀兵書,頗有才氣,諸葛亮對馬謖十分敬重,諸葛亮平定南中,馬謖提出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策略,諸葛亮按照這個策略,七擒孟獲,保障了南方邊界的長治久安。
  • 街亭失守後,看重馬謖的諸葛亮,卻為何一定要殺了他?
    但有的人一直順風順水卻因為一次敗仗就從天堂跌落地獄,三國時的馬謖便是這樣的一位悲劇人物。少年英才馬謖可以說是諸葛亮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出身荊州名士家族,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馬家長兄馬良與諸葛亮是稱兄道弟的朋友,對小自己十歲的馬謖,諸葛亮可是大哥帶小弟的模式,一直帶在身邊。《三國志》裡也說馬謖「才器過人」。
  • 馬謖失街亭回來請罪,在缺少人才的情況下,諸葛亮為何還要斬馬謖
    諸葛亮的心情一定是很沉重的,為了嚴明法紀,重樹軍威,果斷地追究了這次戰敗的責任,其中直接負戰敗之責的當然首推馬謖。《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前半段《孔明揮淚斬馬謖》,說的是諸葛亮退回漢中,先喚王平人帳責問,王平述說了馬謖不聽勸阻,在山上紮營,失守街亭的經過。孔明喝退了王平,又喚馬謖人帳,馬謖自縛跪於帳前。
  • 同樣都是背水一戰,為何韓信一戰封神,馬謖卻身首異處?
    後來,三國時期的馬謖也曾經學著他的模樣,背水一戰,置之死地,但是卻被魏軍殺了個丟盔棄甲。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首先看韓信的安排。兵法講究的是因地制宜,馬謖卻只是照搬韓信的經驗,最終身死馬謖來到街亭之後,不聽王平的勸導。主動放棄水源,來到山頭上,結果被魏軍切斷水源,放火燒山,殺了個一乾二淨。此時的馬謖完全慌了神,根本控制不住士兵。
  • 三國:孔明讓馬謖守街亭,只是好心辦了一個壞事
    (樂樂評三國·隨心所欲·第12書· 文/瀟灑風之子 圖片/蒲公英歸宿)我就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知道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馬謖去鎮守街亭嗎?或者說大家了解諸葛亮真正的戰略意圖是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很多人都認為諸葛亮派馬謖鎮守街亭,就是為了奪取長安或者洛陽這一點恰恰是一個最大的錯誤。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同樣兵敗,為什麼馬謖被殺,而趙雲只是被降級
    此戰之後,鎮守街亭的蜀將馬謖被斬殺,其屬下除了沒有任何損失的王平之後,也大都下場悽慘,後世之人在分析此事的時候,也大都認為如果馬謖不敗,歷史可能會改寫。然而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蜀軍真的就不會被迫撤退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另一路大軍同樣敗了,這就是由趙雲統領,鎮過箕谷的一路。
  • 馬謖大意失街亭,他是怎麼死的,真是被丞相在軍門斬首的嗎
    ,但是馬謖一意孤行。,畢竟馬謖沒給自己多少人馬,只能是無奈的和馬謖一起撤了。諸葛亮還給後主劉禪寫信請求自貶三等來贖罪,馬謖也在大營領罪,甘願斬首,馬謖在軍門被斬首示眾的時候全軍都落淚了,諸葛亮也是放聲大哭,這就是《三國演義》當中非常精彩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但是演義畢竟是演義不能哪來當做史書的,事實上在真正的史書上還是有不小的出入的。
  • 倘若馬謖守住街亭,諸葛亮的北伐就能夠成功了嗎?
    可惜,最後馬謖壞事了,他丟掉了蜀軍的糧道街亭。諸葛亮沒辦法,只能放棄了所有的戰果,狼狽不堪撤回益州。後世人普遍認為,馬謖是罪人。因為倘若馬謖守住了街亭,諸葛亮就能夠發揮他的聰明才智,這樣一來北伐就能夠成功了。事實上,這種觀點實在是太書生氣了,對於戰爭的分析也太表面化了。它不像是在電腦上玩兒戰爭遊戲那樣,造出一堆坦克就可以碾壓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