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大意失街亭,他是怎麼死的,真是被丞相在軍門斬首的嗎

2021-01-09 我和他一起學歷史

馬謖是三國時候的一個小人物,但是他的名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三國演義》裡面精彩的描寫讓我們想不記住這個人都難,說起他,映入腦海的就是他那紙上談兵的空談,和失去街亭之後從容自若唱一出空城計的諸葛亮,當然也有人說諸葛亮明知馬謖最愛紙上談兵但是仍然讓他去街亭本就是諸葛亮的失誤,今天我們不討論丞相的對錯,來探究一下馬謖究竟是怎麼死的,真的是被諸葛亮在軍門斬首示眾的嗎。

我們大家有這樣的印象是因為《三國演義》裡面對於這一段的描寫實在太精彩,其中第九十五回寫到,馬謖向全軍立下了軍令狀,帶領王平和兩萬五千人去守衛街亭,在臨行前諸葛亮還一再囑咐一定要在路口的地方紮營,但是馬謖這個人喜歡紙上談兵,他在到了街亭的時候,全然不顧丞相的囑咐,反而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還搬出了兵法:說在山上往下衝的時候是勢如破竹,並且還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效果,所以執意要在山上安營紮寨,並且在王平提示了敵人可能會切斷我們的水源,但是馬謖一意孤行。

被王平嘮叨的實在是煩了,給了王平五千人馬打發他去山下紮營,而自己依然選擇在山頭紮營,說是也能相互策應。這個時候魏國的軍師司馬懿帶著張郃已經到了山腳下,他們一邊拖住了王平的五千人馬,一邊將馬謖團團包圍住,但是就是不打,就像王平之前說的,將水源切斷了,這時候馬謖手下的兩萬人就已經自亂陣腳了,畢竟水是生命之源嘛,等到馬謖兩萬人徹底沒有水一個個的都有氣無力的時候,司馬懿開始了火攻,要是放到現在那放火燒山可是要牢底坐穿的,但是以前顯然沒有這個講究,司馬懿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損失就打的馬謖落荒而逃,王平這個時候也沒有什麼辦法,畢竟馬謖沒給自己多少人馬,只能是無奈的和馬謖一起撤了。

街亭是個重要的點,在失手之後,蜀軍就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進宮沒有據點,撤退也沒有可以防守的地方,沒有辦法,諸葛亮只能是帶著大軍放棄了早就打下來的隴右三郡,一直退到了漢中。諸葛亮還給後主劉禪寫信請求自貶三等來贖罪,馬謖也在大營領罪,甘願斬首,馬謖在軍門被斬首示眾的時候全軍都落淚了,諸葛亮也是放聲大哭,這就是《三國演義》當中非常精彩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但是演義畢竟是演義不能哪來當做史書的,事實上在真正的史書上還是有不小的出入的。

首先我們看一下《向朗傳》,對於馬謖的記載是馬謖在街亭失守了之後,知道自己回去必死,就沒有敢回去,而是畏罪潛逃了,向朗是知道馬謖潛逃的,但是他並沒有上報,諸葛亮在知道了之後,就罷免了向朗的職務。第二個就是《馬謖傳》當中裴松的注釋,說的是馬謖臨死之前曾經給諸葛亮寫過信,大意就是丞相對待我想親生兒子一樣,但是我卻辜負了丞相對我的期望,我也是把您當做父親一樣看待的,這次我犯的罪必死的,希望丞相在我死了之後不要傷心,也希望丞相不要因為我的罪過就遷怒我的兒子,這樣就算我死了也沒有什麼牽掛。

後來諸葛亮對於馬謖留下來的孩子就真的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好,但是我們從這封馬謖寫給諸葛亮的信我們可以發現的是,馬謖不管是逃跑還是畏罪自殺他在失敗之後都是沒有見到諸葛亮的,不然就不需要寫這樣一封無用的信了。馬謖確實是死了,但是都沒有提到馬謖究竟是怎麼死的,而《諸葛亮傳》當中更是只提了一句「戮謖以謝眾「,但是在《王平傳》當中又有記載說:丞相亮即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從這兩點來看諸葛亮確實是有下令處死馬謖的,但是命令下了到底有沒有實施呢?

沒有的,因為在《馬謖傳》當中也有記載,謖下獄物故。大多說的解釋是馬謖病死在監獄當中,不過我們要知道的是「物故」就是死了的意思,不代表病死,雖然在監獄當中是有很大可能病死的,但是在這裡沒有說明。綜合上面這些我們能看到的歷史資料我們可以推測出來的是,馬謖確實是在街亭這地方不聽諸葛亮的命令擅自行動導致了自己的失敗,也影響了諸葛亮和蜀軍的整個戰役的部署,馬謖自己心裡清楚,要是就這麼回去了一定是死罪,於是畏罪潛逃了,向朗知道這個事情但是向朗是丞相手下非常了解丞相的人,知道如果馬謖被抓到諸葛亮一定會殺他但是自己也會非常的傷心,所以說向朗並沒有向丞相稟報,這也導致了向朗被免官長達二十年賦閒在家,後來才被重新起用。

而最終馬謖被緝拿歸案了,丞相下令是要處死的,但是還沒有行刑就死在了監獄當中,據說是病死。這就是真實的馬謖之死。

相關焦點

  • 馬謖失街亭後,真的被諸葛亮處死了嗎?別再被《三國演義》騙了
    馬謖因給予立功,把諸葛亮的再三叮囑拋之腦後,不聽副將王平勸告,擅自行動,結果街亭落入敵手。馬謖失街亭後,真的被諸葛亮處死了嗎?別再被《三國演義》騙了。 夷陵之戰慘敗,蜀國受到極大打擊,劉備在悔恨交加中病逝,諸葛亮肩負起前所未有的重擔。經過短短幾年休養生息,蜀國實力大增,是時候與曹魏算帳了,於是請求揮師北伐。
  • 馬謖失街亭回來請罪,在缺少人才的情況下,諸葛亮為何還要斬馬謖
    《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前半段《孔明揮淚斬馬謖》,說的是諸葛亮退回漢中,先喚王平人帳責問,王平述說了馬謖不聽勸阻,在山上紮營,失守街亭的經過。孔明喝退了王平,又喚馬謖人帳,馬謖自縛跪於帳前。諸葛亮數其失地陷城之罪,然後說:「若不明正軍律,何以服眾?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後,妝之家小,吾按月給與祿糧,汝不必掛心。」叱左右推出斬之。
  • 馬謖痛失街亭,街亭又是現在的哪裡?位置為什麼如此重要
    街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諸葛亮五次北伐中的其中一場戰事,發生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期間,同樣也是這次北伐戰爭中一場決定性戰事。 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春天,諸葛亮率軍攻打曹魏,故意說自己要從斜谷取道攻取郿縣,並派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是馬謖丟了街亭,如果馬謖守住街亭結果如何
    諸葛亮安排趙云為疑兵拖住曹真的關中軍團主力,以圍困上土邽魏軍和派出馬謖防守街亭,堵住曹魏從關中派往隴右五郡的所有援兵,諸葛亮親率蜀漢主力攻打隴西五郡則是第一次北伐的終極目標。 從地理上來看,因為從關中通往隴西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經過街亭的大路,一條是經過上邽的小路,把這兩條路給堵死了,魏軍也就無法支援隴西五郡了,那諸葛亮率領的蜀漢軍主力就能輕鬆奪取隴西五郡。
  • 街亭失守後,看重馬謖的諸葛亮,卻為何一定要殺了他?
    作為荊州集團的一員,馬謖跟隨劉備入蜀,後來當過綿竹成都令、越雋太守,越雋在今天川滇交界,當時是漢夷交接的一個地區,馬謖能在這裡當太守,應該說他是有能力的。兵敗街亭,下獄論死諸葛亮與馬謖關係之好連惜字如金的《三國志》也記道:「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然而正是這位被諸葛亮寄予厚望的英才,卻最終辜負了他的厚望。
  • 街亭不輸,諸葛亮贏不了魏國?老玩家將《三國志11》用於馬謖
    當前線慢慢延伸到魏國地區時,他們來到了士兵們不得不戰鬥的街亭。結果,諸葛亮派他的愛將馬謖守衛街頭亭,結果,馬謖違反了諸葛亮的策略,為了佔領山頂,他甚至放棄了水源,最後,這座山被圍困,山上的水終於被切斷了。那麼所有的三國風扇必須有考慮過,如果街亭不失,蜀國成功咬掉這個核心要塞,諸葛亮的北伐計劃就可能完成了。
  • 原來他認為街亭之敗,主要怪諸葛亮
    【蜀漢街亭之敗究竟為什麼?陳壽說諸葛亮奇謀為短,可信嗎?】《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蜀漢時曾為觀閣令史,因為不願屈事於宦官黃皓,多次遭到貶黜。他頗崇仰丞相諸葛亮,認為其是「識治之良材,管、蕭之亞匹」;不過他又指出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 馬謖鎮守街亭時,效仿韓信之謀排兵布陣,為何卻會一敗塗地?
    馬謖失街亭,不僅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也給蜀軍北伐蒙上一層陰影,其實馬謖失街亭非常可惜,按理說他完全可以打勝仗的,擊敗張頜不是難事,而且仔細看馬謖在街亭的排兵布陣,完全符合古代名將用兵之道,因為當年韓信也是這樣操作的。
  • 如果馬謖在街亭擋住了張郃,北伐能成功嗎?能否改變三國局勢
    但是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卻因馬謖的丟失街亭而功敗垂成。如果當時馬謖在街亭擋住了張郃,不讓街亭落入曹魏之手,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能成功嗎?三國的局勢是否會因此而發生改變?223年,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休養生息了幾年,等蜀漢的國內局勢穩定,國力恢復後,諸葛亮在228年,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伐。
  • 如果馬謖在街亭居高臨下全滅張郃,他的地位會有多高?
    就如這個問題,還要假設馬謖擊敗張郃,還不如問問如果諸葛亮北伐成功,一統天下,會不會取劉禪而代之來得更刺激。「如果」之前,請先去看看街亭的地形,這在當下並不難,百度一下街亭圖片,或者看看衛星拍的圖。雖然滄海桑田,可大部分地形變化終是以數萬年計的,街亭沒什麼地震洪水的突變,沒什麼大變。無論對歷史還是軍事感興趣,這點嚴謹的精神還是要的吧?
  • 諸葛亮為什麼不派姜維或者趙雲去守街亭,反而派馬謖去呢?
    因為此刻,雲集在諸葛亮身邊的,都是當時蜀漢一等一的文武大才,大軍主帥以漢丞相領益州牧諸葛亮擔任。文臣方面,則是以參軍向郎為首,帶領馬謖、楊儀、費禕等人,武將方面則以中領軍、鎮東將軍趙云為首,攜丞相司馬領涼州刺史鎮北將軍魏延、關中都督前將軍吳懿、後將軍劉琰、領軍吳班、平北將軍馬岱、將軍高翔、袁綝、陳式,中監軍、揚武將軍鄧芝,裨將軍王平等人,可以說,這絕對是當時蜀漢的豪華陣容了。
  • 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那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能成功嗎?
    「揮淚斬馬謖」這個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估計大家都知道,當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為了表示自己的信任,便特意將弟子(諸葛亮對他亦師亦友)馬謖放在了街亭。原因是街亭並非主戰場,但是又非常關鍵,因為守住街亭就能擋住曹魏增援主戰場的援軍。
  • 倘若馬謖守住街亭,諸葛亮的北伐就能夠成功了嗎?
    可惜,最後馬謖壞事了,他丟掉了蜀軍的糧道街亭。諸葛亮沒辦法,只能放棄了所有的戰果,狼狽不堪撤回益州。後世人普遍認為,馬謖是罪人。因為倘若馬謖守住了街亭,諸葛亮就能夠發揮他的聰明才智,這樣一來北伐就能夠成功了。事實上,這種觀點實在是太書生氣了,對於戰爭的分析也太表面化了。它不像是在電腦上玩兒戰爭遊戲那樣,造出一堆坦克就可以碾壓對手。
  • 馬謖要是在街亭居高臨下全滅張郃,他的功勞有多大,北伐能否勝利
    而諸葛亮命馬謖去守隴山道的西口街亭,以阻擋張郃。然而馬謖卻違背諸葛亮的部署,沒有據守城池,率軍上山。結果被張郃切斷水道。蜀軍缺水軍心慌亂,被張郃擊敗,街亭失守。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因此失敗。很多人對諸葛亮派馬謖這樣沒有獨自領過兵的人去守街亭,卻不是魏延、吳懿等老將而感到不理解,不過其實想想也很正常。蜀軍出祁山以後,儘管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有人叛亂響應,但是堅守不降的城池也不在少數。隴西郡更是在太守遊楚的指揮下擊退了蜀軍的攻擊。
  • 為啥一定要斬殺馬謖?諸葛亮真正的目的太狠了,令趙雲都害怕
    諸葛孔明一生運籌帷幄,為蜀漢江山的建立嘔心瀝血,但是諸葛亮也犯了許多大錯,失荊州,失街亭都和諸葛孔明有不小的干係,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更是廣為人知,但是諸葛亮斬馬謖的原因卻十分複雜。 馬謖的失誤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同樣兵敗,為什麼馬謖被殺,而趙雲只是被降級
    然而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蜀軍真的就不會被迫撤退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另一路大軍同樣敗了,這就是由趙雲統領,鎮過箕谷的一路。結果他對上了魏國名將曹真,很快就被擊敗了。這個時候,因為街亭已失,諸葛亮已經在退兵了,所以曹真沒有繼續追擊,但是如果街亭不失呢?曹真一定會繼續進攻的,因為過了箕谷,便是褒中和南鄭,是蜀軍運輸糧草的必經之路,就算曹真無法拿下,只要簡單的包圍,諸葛亮就得乖乖撤退。所以如此算來趙雲的失誤並不比馬謖小太多,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諸葛亮在戰後總結的時候,才會說「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
  • 「解析」馬謖結局存疑,三種結局,你贊成哪一個?
    馬謖作為馬良的弟弟,諸葛亮的親信,在蜀漢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北伐途中因為擅作主張,導致街亭失守,以至北伐失敗,孔明為了正軍法,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然而,馬謖真的是被孔明斬殺了嗎?《三國志》給出了三種不同的答案。
  • 馬謖的冒進,畢業生的陷阱
    一方面,馬謖渴望建功立業,積極投身於建設蜀國特區的使命中去另一方面,馬謖覺得自己行了恰逢諸葛亮北伐,北伐中關鍵的一個咽喉要地是街亭我們看原著中諸葛亮的話:「街亭雖小,干係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
  • 諸葛亮讓一個幾乎沒有作戰經驗的馬謖去守街亭,是當時最好的決策
    再者,諸葛亮很謹慎的,作死通常都是留了極大的餘地,這一站街亭目標就是守等到諸葛亮任務完成過來。也就是說街亭不需要一直守下去,只要守到回援,甚至可以是那種快要守不下去硬撐那種,只要諸葛亮回援就實現目標了。王平是本身能力不弱,馬謖謀略也不弱,街亭其實就是馬謖想表現自己,故意對著幹,要是他冷靜一些,完全可以撐到諸葛亮回來。街亭這個地方恰恰是適合守的。只能說可惜了,失算了。
  • 諸葛亮為什麼不派姜維趙雲去街亭而派馬謖去了?
    這個白眉說的是馬良,馬良是劉備稱帝之後封的第一個侍中,是劉備的近臣,因為馬良的才能深得劉備信任,而馬謖就是馬良的親弟弟。馬良戰死於夷陵之戰,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掌權,在諸葛亮南徵南中的戰役中,馬謖給諸葛亮出了很好策略,最終諸葛亮採納了馬謖的建議,順利地平定了南中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