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海南島:跨海登島第一團

2020-12-14 晨暉紀實

——解放海南島先遣團總指揮劉振華上將的往事回顧

陳 輝

編者按:今年五月一日是解放海南島70周年紀念日,13年前我採訪過解放海南島先遣團總指揮、原北京軍區政委劉振華上將,聽將軍講述了他率部解放海南島的往事。如今劉振華將軍已經作古,但人民解放軍跨海登島第一團的英雄壯舉卻留在了人間,這篇文章也權當對將軍的紀念。

20年前,我在原北京軍區政委劉振華上將麾下工作,建軍80周年前夕,我又來到了北京西山腳下那座熟悉的小院,見到我所熟悉的將軍,與將軍共同回憶起他當年率領先遣團解放海南島的往事。

解放海南島是我軍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的跨海作戰,當時28歲的劉振華任攻島主力部隊第四野戰軍第40軍118師政治部主任,登島先遣團的總指揮,將軍詳細向我介紹了當年解放海南島的來龍去脈。

毛澤東主席發出解放海南島的進軍令

劉振華將軍首先向我介紹了解放海南島的基本情況和當年毛澤東主席發出的進軍令。

北京軍區原政委劉振華上將

海南島又名瓊崖,屹立於滔滔南海之中,與祖國大陸相 隔寬十一至二十七海裡的瓊州海峽,於廣東省的雷州半島隔海相望。該島總面積三萬四千二百多平方公裡,海岸線長一千五百八十四公裡,是我國僅次於臺灣的第二大島,被譽為南海的一顆明珠。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大陸逃到海南島的國民黨軍殘兵敗將,加上原駐島的國民黨軍,共10萬之眾,在50艘軍艦和30多架飛機的配合下,構成了陸海空立體防禦體系,以海南島衛防總司令薛嶽的字命名為「伯陵防線」。

國民黨構建「伯陵防線」的意義何在呢?劉振華將軍解釋說,蔣介石妄圖以海據險,長期固守海南島,與金門、馬祖等東海島嶼互為犄角,構成一道防衛臺灣的海上屏障,以便騷擾大陸沿海地區,進行破壞活動,並幻想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以這些海島作為「反攻大陸」的跳板,捲土重來。

針對蔣介石的企圖,黨中央、毛主席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早在1949年12月18日,兩廣戰役剛剛結束時,毛主席就電示:「四野,各軍休息二十天,一部分散剿匪,另以四十三軍及四十軍準備攻瓊崖。」毛主席在電報中指出,「渡海作戰完全與過去我軍所有作戰的經驗不相同,即必須注意潮水風向,必須集中能一次運載至少一個軍(四、五萬人)的全部兵力,與三天以上的糧食,於敵前登陸建立穩固灘頭陣地,隨即獨立進攻,而不依靠後援。因為潮水需十二小時後第一次運載船隻方能返回運第二次,而敵可用海空切斷我之運輸,故非選擇時機一次載運一個軍登陸,並能獨立進攻建立基地,取得糧食……」

1950年1月10日,正在蘇聯訪問的毛主席又電示第四野戰軍首長:「爭取於春夏兩季內解決海南島問題。」並指示,「海南島與金門島情況不同的是,一是有馮白駒的配合,二是敵軍戰鬥力較差,只要一次運兩萬人登陸,又有軍級指揮機構同時登陸(金門島是3個不同建制的團,又無統一的指揮官,由3個團長各自為戰),就能建立立足點,以待後續部隊的續進。」

遵照黨中央、毛主席的戰略部署,在四野首長的指揮下,四十軍和四十三軍先後挺進雷州半島,投入渡海作戰的準備工作中。

由於毛澤東主席給四野首長的電示中提到了金門海戰,於是,我向將軍詢問了當年金門海戰的情況。

將軍心情有些沉重地對我說,1949年10月24日晚7時,我軍乘坐木船攻打金門島,因敵人兵力發生變化、潮汐掌握不準,我軍登島第一梯隊出發時漲潮,登陸成功後,發生退潮,船隻大都擱淺在海灘上,無法返航,登島先頭部隊得不到後續部隊的支援,孤軍作戰,受到國民黨軍陸海空的聯合打擊,4天后,登島部隊彈盡糧絕,我軍損失數千官兵。

金門之戰的失利,是繼我軍長徵中的「湘江之戰」、紅軍西路軍失敗、皖南事變之後,又一重大損失,引起全國震驚。

「金門登島作戰的失利,使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格外重視海南島的登島作戰,也使我們這些只善於陸戰不懂海戰的的『旱鴨子』如釋重負。」劉振華將軍如是說。

韓先楚軍長任命劉振華為先遣團總指揮

「為了海南島登島作戰吸取金門島的教訓,我軍登島作戰做了兩項準備工作,一是進行海戰練兵,二是派先遣部隊先期登島與海南島我軍瓊崖縱隊會師,以便接應我軍大部隊解放海南島。」劉振華將軍向我詳細介紹了我軍的兩項準備工作。

40軍軍長韓先楚

40軍在東北解放戰場上曾使敵人聞風喪膽,被稱為「旋風部隊」。這支勁旅先後參加過保衛本溪、攻克四平、四保臨江、奔襲威遠堡、血戰文家臺、攻克錦州、遼西大會戰等諸多重要戰役,同兄弟部隊一起,勝利解放全東北。爾後,揮師人關,參加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解放武漢後,參加衡寶、兩廣戰役,戰果輝煌,功勳卓著。然而,這次參加渡海作戰,因受技術裝備落後條件的限制,不僅沒有海軍和空軍的配合與支援,而且連登陸艇也沒有,全憑著木帆船作運載工具,加上「東北虎」又是些不識水性的「旱鴨子」,面對「無風三尺浪」的煙波浩渺的大海,「望海興嘆」!

為了接受金門之戰的教訓,我軍開展了海上大練兵。這次大練兵與以往不同,主要目標是向水性和海浪挑戰,要學會遊泳、掌舵、划船,還要學會與海浪做鬥爭,增強渡海作戰的膽量和解放全中國的信心。

經過艱苦緊張的海上大練兵,廣大官兵掌握了渡海技術,增強了渡海作戰的勇氣,樹立起徵服海洋,戰勝敵人的信心。

在部隊開展大練兵的同時,劉振華又到漁民中進行組織宣傳工作,開展訴苦教育,妥善安置漁民家屬,動員漁民家屬支持丈夫參戰,經過努力,爭取到一千多名漁民參戰,其中有不少是撐船的好舵手。

陽春三月,暖風勁吹,渡海作戰的一切準備工作基本就緒,遵照15兵團的命令,3月上旬,40軍和43軍先後各派一個先鋒營潛渡瓊州海峽,第一個先鋒營是由40軍118師參謀長苟在松指揮;第二個先鋒營是由43軍383團徐芳春團長率領,兩個營全部登島成功,與馮白駒率領的瓊崖縱隊會師。

1950年3月26日,上級決定40軍118師再派一個加強團潛渡登陸海南島。

劉振華將軍向我談了派遣加強團的由來:為了執行毛主席的「溝通瓊崖縱隊的聯繫,加強策應工作」的指示,1950年2月,在廣州召開作戰會議決定:先搞兩個登陸先鋒營,後搞兩個加強團的兵力,分批潛渡海南島,以改變島上敵我態勢,然後實行裡應外合,接應主力大規模渡海強行登陸。

在3月上旬,兩個先鋒營潛渡成功,後派遣加強團實行潛渡,這本是有前車後轍,但這次的兵力、船隻都比前兩次多得多,目標也大得多,在敵人已經嚴加防範的情況下,是否還能潛渡成功,不能不冒更大的風險!當時15兵團領導考慮:接受金門之戰的教訓,必須加強潛渡部隊的領導。

為了確定加強團指揮員人選問題,40軍軍長韓先楚來到118師指揮所。半月前,韓軍長在歡送第一個先鋒營登船出徵時,曾親口答應劉振華:「第二批登島你再去吧!」現在韓軍長來到師指揮所,又碰見了劉振華,可怎麼說呢?

對於劉振華,韓軍長非常了解。這個來自山東的革命知識分子,17歲參加八路軍,在黨的長期培養和戰火冶煉中,已經成長為一個軍政雙全的優秀中級指揮員。1947年他就在韓先楚麾下任主力團政委,一貫積極求戰,多謀善斷,深得軍長的賞識。韓軍長在徵求師長、政委的意見後,當場拍板:我代表軍黨委決定,這個加強團就交給劉振華同志了!預祝你成功!

就這樣,劉振華如願以償,當上了渡海先遣團的總指揮。

神兵駕飛舟痛擊國民黨戰艦

3月26日,夕陽西沉,東北風乍起,劉振華率領先遣團的船隊,從雷州燈樓角港口駛入瓊州海峽,乘風破浪,悄悄地向海南島方向疾進。

這支船隊由77艘木帆船和四艘機帆船組成,滿載著一個陸軍先遣團2999名官兵。在指揮船的機帆船上,與劉振華並肩站立的是瓊崖縱隊副司令員馬白山。他倆是當天早晨臨上船時才相見的。

馬白山去北京參加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後趕到40軍軍部,韓先楚軍長樂壞了,他拍著馬白山的肩膀說:「老馬呀,真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現在東風來了!」他當即把馬白山介紹給劉振華。劉振華伸出雙手握住馬白山的手說:「馬副司令,有你和我們在一起,完成這次艱巨的任務就更加有把握了!」馬白山激動地說;「我代表瓊崖縱隊的全體同志歡迎你們,海南人民天天都在盼著毛主席派大軍來解放啊!」共同肩負的戰鬥重任,使他們一見如故,分外親熱。

航行了一個多小時,夜幕降臨,東北風停了,海上風平浪靜,船隊的速度減慢下來。

劉振華趕忙問馬白山:「照這樣速度,拂曉前能到達登陸點嗎?」

「不行。」馬白山斷然地說,「離登陸點至少還有三四十公裡,你就趕快下令搖櫓吧。」

劉振華通過無線電向船隊下達命令:「以人力代替風力,搖櫓划槳,繼續前進!」

不一會兒,只見木帆船都抖落了風帆,一片划水聲。老船工掌舵,戰士們不停地劃,輪著搖櫓,櫓不夠,就用木板、鐵鍬、竹竿代櫓劃,很多人的雙手磨起血泡,有的人累倒了,爬起來再堅持……

出徵前,經過兩個多月的海上大練兵,使這些原來不習水性的「東北虎」變成「水中蛟」了。「海闊任魚躍,天高憑鳥飛」。劉振華看著自己率領的這支「海軍陸戰隊」,十分滿意。

午夜時分,春霧在海面上撒下了白茫茫的紗帳,越來越濃,3米以外什麼也看不見,船與船之間誰也看不見誰,整個船隊在霧中消失了蹤影。正在這時,劉振華聽到敵人的夜航飛機在頭頂上「嗡嗡」亂叫,海面上也傳來馬達聲。突然,從馬達聲方向亮起了一道白光,貼海面搜索了一陣子,又熄滅了。顯然,這是探照燈光,敵人的艦艇出來巡邏了。但海上大霧把船隊掩護了起來,遮住了探照燈的射向。

在大霧掩護了船隊,但也帶來了麻煩,各船之間的聯絡手段失效了。僅有的無線電,只能是大隊的指揮船聯絡各營的指揮船,船隊航行的隊形開始亂了,無法了解相互位置,只好各船根據指北針和粗略的海圖來判斷方向。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全團很難保證在預定地點一起登陸,劉振華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當即和同船的一些營團幹部緊急磋商,但意見不一,有人主張繼續前進,有人主張返回去另擇吉日。劉振華經過慎重考慮,做出果斷決定:為了儘快解放海南人民,服從戰役大局,只能前進,不能後退。他說:「即使失掉聯繫,各船也要機動靠岸,單船也要敢於登陸,總的方向是五指山!這是在出航前宣過誓的,不能改變。」大家表示擁護。

劉振華當即把這個決心和部署通過電臺報告軍指揮所,得到的答覆是:克服一切困難,堅決按原計劃進行。

為了把指揮員的決心變成全隊的行動,劉振華通過無線電把命令下達到各營,要求各營立即傳達到各船,同時大隊的指揮船開動了機器,用馬達聲引導附近的船隻前進。

已經是下半夜了,手錶上的時針指向3點。劉振華仍然毫無倦意,全神貫注地指揮航行。突然接到報告:「前面發現敵艦!」

「瞄準敵艦,開炮!」隨著劉振華的一聲令下,炮兵連開火了!剎那間,只見幾十發炮彈落在敵艦周圍爆炸,升起了一股股沖天的水柱。

「步兵連拿出繩索、掛鈎,準備衝上敵艦去炸!」劉振華按照原來打敵艦的設想方案,又下達了第二道命令。可未曾料到,一陣炮擊就把敵人嚇破了膽,龐大的敵艦,倉皇地還擊了幾炮,就掉頭逃跑了。

「太棒了!咱們的木船打敗了敵人的兵艦!」

馬白山緊握著劉振華的手,和戰士們一起歡呼起來。

劉振華急電把這場海上初戰的戰況報告軍指揮所。軍首長來電祝賀。

天將破曉,船隊奮勇前進。但天公並不作美,討厭的濃霧阻礙著對海南島方向的觀察。

軍首長急電來問:「你們現在到達哪裡?離登陸點還有多遠?」

劉振華無法做出準確回答,「海南通」的馬白山也搞不清他們此刻是在什麼位置上。

「我們還在海上。」

「在海上哪裡?」

軍首長的每一次催問,都重重地叩擊著劉振華的心。他打了十幾年仗,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困難過。過去在陸地作戰,每一步方位都很清楚,現在是第一次渡海作戰,而且是在大霧瀰漫的海上,真難啊!他感到一陣心疼,但也只能在濃霧中摸索前進。

血戰登陸場與瓊崖縱隊艱難會師

就在劉振華和馬白山潛心研究船隊到達的方位時,突然「噠、噠、噠——噠噠噠」,一陣清脆的機槍聲,從霧帳中傳過來,岸上的敵人已經發現了我軍的船隊,向我船隊開了火,這才使劉振華知道自己的船隊已經靠近海南島了。

原先偷襲的計劃顯然已不成了,登陸點也只好改變。因勢利導,劉振華當機向船隊發出號令:「向我靠攏,準備強行登陸!」

不一會兒,有3隻船先靠近了指揮船。劉振華計算了一下兵力,連指揮船加在一起,也只有200多人,力孤勢弱,但形勢逼人,不能再等了,如果到天亮還滯留在海上,那必然會遭受敵機、敵艦和岸上敵人炮火的三面夾擊,非常危險!他當即帶領這4隻船的200多人先行登陸。

緊急關頭,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敵人的一發炮彈擊中了李廣文副團長和政治處主任張之棟的船,他倆都負了傷,船也被打壞了。

劉振華怒火滿腔,虎氣橫生,他大吼一聲:「跟我來!」率領3只船上的同志們勇猛地衝向海岸。

一場強登陸戰鬥激烈地展開了,不到5分鐘,指揮船就中了幾十發子彈,一個水手負傷了,第二個馬上接替他,第二個倒下了,第三個又接上來,前僕後繼,勇往直前,戰士和船工們都非常勇敢。

離海岸只有20多米了,團政委鄒平光身先士卒,躍身下海,帶領一個加強排,冒著敵人密集的火網,涉水登陸,首先攻下敵人一個地堡群,撕開了敵海防突破口。

劉振華喜在心頭,他也一把從警衛員手中抄過卡賓槍,帶領指揮所人員跳下海,衝上岸去,支援鄒平光和加強排,堅守突破口。激戰中,報務員犧牲了,電臺也被炸毀了,這使劉振華非常難過,最關鍵的時刻無法和軍指揮所聯繫了。他火速命令:快點火,快打信號彈!

於是,在硝煙滾滾的海南島北部澄邁縣海岸,燃起三堆熊熊大火,騰空升起三顆紅色信號彈,向後續船隻發出了緊急召喚!

各船指揮員看到指揮所已經登陸的信號後,備受鼓舞,飛速前進。勇士們一往無前,涉水登陸,在指揮所兩側的灘頭和岸邊,同敵人展開血戰。

352團3營8連2排的勇士們,在營長冷利華的帶領下,奮勇攀上兩丈多高的峭壁,以迅猛的動作在玉包港附近登陸,一氣攻下5個敵堡,攻佔了登陸場。

該團5連在林詩港附近登陸後,發現兄弟部隊的船隻遭到敵人火力封鎖,指導員陳延芳下令:「兩面夾擊,掩護兄弟部隊登陸!」副指導員勞全奎立即帶領一個小分隊,通過200米的開闊地,插到敵人背後,在兩面夾擊下,消滅了敵人,奪取了玉包港。

在雷公島上,展開了一場更加激烈的爭奪戰。島上守敵一個加強營,築有堅固的防禦陣地,配有猛烈的火力。我3隻船不足百人,因為同大船隊失去了聯繫,便在這裡登陸。激戰中,353團6連文化幹事張玉芝緊隨部隊衝了上去,突然發現指導員倒在血泊中,他猛撲過去,大聲呼喊,不見回音。這時,他又見宣傳股長也負了重傷,便急忙過去給他包紮。宣傳股長緊握著他的手囑咐說:「張玉芝同志,你是共產黨員,現在你要負責指揮了,要守住陣地,消滅敵人!」張玉芝說:「股長,放心吧,我保證經受住考驗!」說罷,他揀起指導員的手槍,衝到槍聲最激烈的7班去指揮戰鬥。

英雄6連孤軍奮戰,堅持戰鬥兩天兩夜,子彈、手榴彈打光了,他們就用刺刀同敵人搏鬥,共斃傷敵人200多名。最後,當他們只剩下11個人的時候,在張玉芝帶領下,趁著黃昏退潮之際突圍出來。

另外,還有兩隻船在海上被敵人的炮火擊沉,100多名幹部戰士壯烈犧牲。

劉振華率領著加強團指揮所,在玉包港附近,把分散登陸的部隊先後集結起50多隻船的兵力。3個營的幹部和師炮兵連也來到指揮所附近。同時,劉振華還組織力量把落海漂浮的戰士全部收容到岸上來,向五指山挺進,與先鋒營和瓊崖縱隊會師。

1950年3月27日凌晨,在瓊州海峽北岸的雷州半島上,40軍指揮所的電臺不停地呼叫劉振華,卻得不到半點回聲。軍首長從竊聽到敵臺的信號裡做出了判斷:劉振華的加強團是登陸了,但不是在預定地點,因風向和大霧的原因,偏離了幾十裡,在澄邁海岸,遭到敵人兩個多團兵力的瘋狂反擊,處境非常困難,非常危險!

「他們能突破敵人防線嗎?」「能鞏固住灘頭陣地站住腳嗎?」「能衝破險阻插入敵後嗎?」韓先楚軍長的兩眼布滿血絲,一支接一支地吸著香菸,緊盯著大幅海南島地圖,仔細地一遍又一遍地察看著,思索著,多麼想能立刻找出劉振華和他的加強團的位置,得知他們現在的具體處境啊!

可是,電報呀,一天,兩天,三天還是沒有來。從軍指揮所到兵團指揮部,直至遠在北京的中央軍委總參謀部,都在運用一切通訊偵察手段,捕捉來自海南島方向的信息,密切關注著劉振華率領的這支先遣隊的命運!

劉振華自27日凌晨強行登陸,報務員犧牲,電臺被炸,就和軍指揮所失去了聯繫,並且面臨著數倍於己的敵人猖

狂反擊,一直處在非常艱難的徵戰之中。

越是在危急之時,就越顯示出一個指揮員的膽識和智慧。當時曾有人提出放棄灘頭陣地,馬上實行轉移。劉振華堅決不同意。這支先遣隊的最高決策人,生死存亡都握在他的手裡,一著失誤將遭致失敗的命運,如果出現這種後果,他對不起黨,對不起軍首長的信任和重託,更對不起他率領的近三千戰友。

他堅定果斷地做出決定:堅守灘頭陣地,等待因分散登陸而尚未趕到的後續部隊的接應。他首先組織指揮小部隊迅速攻下敵人3個據點,消滅4個連的守敵,擴大了登陸場,接著又指揮部隊頑強抵抗敵人的反登陸,這是背水一戰,連續打退敵人多次猖狂反撲,整整苦戰了一天,守住了登陸場,終於接應到大部分後續部隊,重新集結起先遣隊戰鬥的力量。

由於原計劃登陸點的改變,使島上瓊崖縱隊第一總隊和登陸先鋒營的接應部隊,一直未能和劉振華聯繫上,這兩支部隊星夜趕到臨高地區,就遭到敵人一個師兵力的阻擊。他們沒有接到加強團,但對加強團在澄邁登陸起了策應作用,減輕了加強團的壓力。

夜幕低垂,驚濤拍岸。劉振華和倖存的戰友們懷著悲壯的心情,掩埋了烈士的遺體,抬起重傷戰友,悄聲離開澄邁海岸,向海南島內地,向敵人後方挺進。

路上,他們遭到敵人3個團的尾追堵截,經過艱苦鏖戰,

第三天,先遣團到達官田村時,敵人一個營的兵力又從背後追上來了。在劉振華的指揮下,以一個連的兵力阻擊敵人,打退了敵人的追擊,乘夜迅速轉移,向五指山根據地挺進。

第四天上午,劉振華率領的這支插進敵心臟的先遣隊終於衝破了一路艱難險阻,到達預定目的地——美厚村,終於與瓊崖縱隊及先鋒營勝利會師了。

在美厚村,劉振華顧不上片刻休息,馬上借用中共西區地委的電臺,向40軍指揮所發出了相隔4天的第一份電報,報告加強團登陸成功後,已到達目的地與瓊縱和第一個登陸先鋒營勝利會師了。軍首長馬上回電:「祝賀你們獲得關鍵性登陸的勝利!」

根據15兵團的命令,登島先遣部隊與瓊崖縱隊,組成了以馬白山為司令,瓊崖縱隊政治部副主任陳青山為政委,苟在松、陳求光為副司令,劉振華為副政委的海南島西線指揮部,負責擴大中西區瓊崖根據地,裡應外合,迎接大軍渡海解放海南島。

在劉振華率領的40軍登島先遣團登島成功後,43軍127師登島先遣團在王師長和宋政委率領下,歷盡艱難也登島成功。

4月16日,我軍萬船齊發,向海南島發起了總攻。西線指揮部指揮萬餘官兵躍出五指山,殺向敵人背後,攻佔了海岸制高點——臨高山,並利用剛繳獲敵人的6門美式重炮,有效地壓制了敵人炮火,打垮敵人一個多師的兵力,支援我軍主力船隊登陸成功。

5月1日,我軍全部肅清島上殘敵,五星紅旗插到了天涯海角,海南島全島解放。(全文完)

2007年8月《北京青年報》採用

本作品版權歸「晨暉軍事」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海南島戰役:中國近代史上非常兇險的決定,卻改變了歷史走向
    1949年10月,華東野戰軍第十兵團進攻金門不利,3個團的登島部隊全軍覆沒。領導層意識到,國民黨軍退守島嶼後局勢已經發生變化,解放軍面臨著跨海作戰這一新課題,不能像以往那樣依託人民群眾進行大兵團作戰。1950年1月,最高領導人在訪問蘇聯期間定下在春夏兩季解放海南的決心,前線部隊卻遲遲沒有行動,原計劃定在2、3月進行的戰役,一直推遲到6月份。
  • 解放軍五十八天解放有立體防禦的海南島
    由兵團正副司令員鄧華、韓先楚指揮的解放軍渡海部隊,沒有飛機、沒有軍艦、甚至一開始連木帆船數量都不足,無論從哪方麵條件看,成功登陸和順利解放海南島都似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華南分局和四野的領導下,韓先楚根據實際情況,將解放海南島的戰役進程「攏共分為三步」: 第一步,奪船。
  • 解放海南島,兩個軍的軍長很著名,副軍長都是誰,什麼軍銜
    說起解放海南島,現在大家都知道,那是由兩個王牌軍負責的。一個是第四十軍,另一個是第四十三軍。這兩個軍軍長的大名早已是如雷貫耳,一個是旋風司令韓先楚,另一個是李作鵬。那麼,這兩個軍的副軍長都是誰呢?其實呀,副軍長也都很厲害。
  • 海南島戰役,韓先楚上將冒著生命危險登島,才有了今天的南海局勢
    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嶼,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南部就是廣闊的中國南海。海南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處在我國的能源運輸通道上,海南島的存在,對於保衛和拱衛中國南疆,維護我國海洋權益佔有重要地位。但是在1950年,海南島解放的歷程也是十分艱難。
  • 韓先楚獻計解放海南島,卻無奈放跑了薛嶽,粟裕攻臺因此再改戰術
    韓先楚木板渡海,卻遺憾沒有攔住薛嶽無論是粟裕攻臺,還是鄧華、韓先楚發起海南島戰役,都需要面對一個最為棘手的難題,那就是渡海作戰應該怎麼打?1949年10月24日,三野10兵團發起金門戰役,我軍渡海登島作戰的部隊因為海戰經驗不足,後援不濟等主客觀因素,遭遇重創。
  • 解放舟山群島,原計劃陸海空聯合作戰,海、空為何沒了用武之地?
    二、趁勢再佔多島,激戰登步島受阻失利 大榭、梅山島的順利解放,大大鼓舞了參戰部隊的士氣 三、四野攻佔海南島,舟山守敵不戰自退 鑑於登步島作戰失利的教訓,
  • 解放海南島,我軍犧牲的級別最高將領是誰,未來少了一位開國將軍
    解放海南島,是第四野戰軍南下的最後一戰,也是我軍一次漂亮的登陸作戰。指揮這場偉大戰役的鄧華司令員,韓先楚軍長,後來都成為著名開國上將。119師是解放海南島的一個主力師,雖然不像118師那麼衝鋒在前,卻解放了潿洲島,為40軍搞到了一大批船隻,保障了海南島戰役的順利進行。119師的師長是徐國夫,後來的開國少將。(徐國夫少將)黃長軒是徐國夫的戰友,在東北戰場上,他們就是一對老搭檔了。
  • 28軍9000將士血戰金門,韓先楚「犯上直諫」,40軍強奪海南島
    1949年12月11日,解放軍把一面鮮豔的紅旗插上友誼關城樓,廣西全境解放。隨後四野12兵團40軍和15兵團43軍進駐廣東,準備解放海南島。當時大陸大部分省份已經解放,蔣介石退守臺灣,海南島與臺灣島互為犄角,都是懸於海外,是蔣介石最為看重反攻大陸的基地之一。
  • 跨海登陸進攻戰的軍史奇蹟「木船戰勝軍艦」
    「九死一生,這回可要革命到(海)底了!」解放海南島困難重重。我渡海部隊不僅面臨航渡距離遠,水流急的困難,且登陸點均在我軍炮兵射程之外,我方無法對渡海部隊進行火力掩護;而國民黨軍的軍艦則能駛至中流,對我渡海部隊實施轟炸攔截。同時,島上國民黨軍有40餘架作戰飛機,可隨時從空中直接支援守島的國民黨軍。
  • 海南島戰役中,他是我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死時年僅34歲
    人民解放軍曾對海南島國民黨守軍實施了渡海登島作戰,史稱「海南島戰役」。1950年3月5日,海南島戰役打響。第40軍和第43軍兩批偷渡部隊,總共用26天的時間,成功登陸海南島。國民黨軍隊非常恐慌,隨即集中力量加強正面海防。此時,人民解放軍已登島部隊的戰役準備工作也已基本就緒,隨後決定強行渡海。
  • 國民黨眼中的「旋風部隊」:東北戰場屢建奇功,14天解放海南島!
    廣州解放後,大批國民黨軍逃到我國的第二大島——海南島,加上原駐島的部隊,共約10萬人,還有50艘軍艦和30多架飛機,構成了陸海空立體防禦體系,以海南島衛防總司令薛嶽的字命名為「伯陵防線」。 1950年2月,渡海作戰前敵指揮部在廣州召開了攻打海南島的作戰會議。議定,5月底渡海作戰準備完畢,6月渡海登陸作戰。
  • 中國最大登陸戰「海南島戰役」 旋風助解放軍大勝
    鳳凰衛視4月24日《中國記憶》,以下為文字實錄:陳曉楠:今年是解放海南島戰役60周年,1949年的12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40軍和43軍奉命進駐雷州半島,相機解放海南島。茫茫瓊州海峽阻擋了這兩支勁旅前進的步伐,此時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的海南島上,蔣介石的嫡系將領海南防衛總司令薛嶽,統領著海陸空三軍,兵力達10萬之眾。
  • 70年前43軍渡海先鋒營在此為解放海南浴血戰鬥……
    海南解放70周年的清明節,我們來到解放海南渡海先鋒營紀念廣場,寄託哀思,緬懷解放海南的先烈。時間回放到1950年3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43軍128師383團一個加強營,準備悄悄偷渡瓊州海峽,向海南島進發。在團長徐芳春、營長孫有禮、教導員王恩榮的率領和瓊山縣第三區區長林棟的協助下,加強營戰士們全副武裝,前往集結地登船出徵。
  •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40軍、43軍軍長是韓先楚、李作鵬,政委分別是誰
    海南島戰役,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解放軍對海南島國民黨守軍實施的渡海登島作戰。海南島戰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結束,歷時56天,實現了海南島全島解放。
  • 海南島的蛻變,源自歷史名人的貶官登島,有海瑞和蘇東坡
    展館的前言中寫道:漢代以來,或有將士揮師南下,開拓疆土;或有及巾幗英雄率千餘峒俚人歸附,終結海南島久亂不統的局面。貶官登島,傳道授業,弘揚文教,傳播中原文化,開啟了崇文重教之風俗,拉開了「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的人文景觀序幕。丘濬、海瑞等歷史名臣,成就了海南獨特的精神氣質。
  • 1950年,海南島戰役,韓先楚用木帆船撕破了薛嶽的「伯陵防線」
    戰役:解放海南島攻方:第四野戰軍之第15兵團、瓊崖縱隊守方:駐紮在海南島的蔣軍,共有19個師,總兵力約10萬人解放軍指揮員:鄧 華,第15兵團司令員賴傳珠,第15兵團政委韓先楚,第12兵團第二副司令兼40軍軍長解 方,第12兵團參謀長洪學智,第15兵團第一副司令蔣軍指揮員
  • 解放海南島,這個東西至關重要!
    當時他和電臺的報務員、搖機員、機要員從白沙縣出發,向儋縣白馬井行進。大家晝夜兼程,穿過敵人的三道封鎖線,用了五天五夜,終於同迎接渡海作戰的瓊縱第一總隊會合。渡海部隊抵岸後,立刻搶佔灘頭陣地。隨後渡海部隊開始大規模登陸。黃運明和戰友們一直通過電臺與渡海大軍密切聯繫,通宵守在電臺旁,隨叫隨應,保證接應部隊按計劃成功登陸。當時電臺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它是瓊縱和渡海大軍的「眼睛」和「耳朵」。
  • 海南島戰役,國軍損失了3萬多人,解放軍陣亡的最高將領是誰?
    而且,在幾個月之內,薛嶽又帶人修建了堅固的防禦體系,想要以海南島為基礎,封鎖瓊州海峽,反攻的意圖非常明顯。而此前,我軍在金門戰役中可以說是全軍覆沒,損失非常慘重,我軍將士對跨海作戰的信心並不很足。海南島戰役,國軍傷亡三萬多人,而解放軍既沒有堅固的渡海船隻,也沒有防護的空軍,有很多英勇的戰士為了解放海南島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那麼大家知道在這場戰役裡,解放軍陣亡的最高將領是誰嗎?
  • 解放海南島渡海戰役紀念館試展
    解放海南島渡海戰役紀念館試展本報臨城10月1日電 (記者 陳蔚林)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和海南解放70周年,豐富海南紅色革命文化內涵,位於臨高縣的臨高角解放公園升級改造,園區主要紀念設施之一——解放海南島渡海戰役紀念館於10月1日試展,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