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揭示了成年人的辛酸和無奈:生活應該不是這個樣子

2021-01-11 想媽的育兒生活薈

小時候,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快快長大,那樣就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也可以做自己想做卻因為年紀小而無法做的事情。然而,隨著時間的轉換,在歲月的光陰下一天天長大,才發現成年人的世界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美好,便更多地渴望自己還是那個又笨又傻的天真小孩。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長大後世界就沒有童話。」很多年前,這首《不想長大》火遍大江南北,唱出了無數飽經世事滄桑的成年人的心聲。可是,成長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抵抗的自然規律,畢竟生活就是生活,生活裡沒有童話,而我們都不是「彼得·潘」。

彼得·潘是英國劇作家、小說家詹姆斯·巴裡運用方言講述的童話故事《彼得·潘》中的主人公。因為害怕長大,他在出生的第一天就從家裡逃了出來,經常在倫敦的肯辛頓公園裡遊蕩。後來常住在一個叫「永無島」的海島上,成為一群被大人丟失的孩子的隊長。

在一個夏夜裡,彼得·潘飛到倫敦,趁著達令太太不在家,拐走了她的三個孩子,帶他們飛回永無島,從此過上了童話般奇妙的生活。

《彼得·潘》整本書將荒誕幻想、仙人故事、驚險情節融合在一個個小小的故事裡,讓人讀起來既像一場眼花繚亂的馬戲,又像一首狂想曲,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力。一經出版就被翻譯成多種文字飛向全世界,贏得了各國讀者的喜愛。

彼得·潘這個壞壞的痞帥小男孩也成為文學中的經典形象,讓無數不得不長大的人在時光裡感嘆所有成長路上遺失的美好。

01逃走時,我們是世界上最沒心沒肺的傢伙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有過想要逃離父母的那一刻,不管是多麼開明的父母,不管是多麼愛我們的父母,在他們的眼裡、心裡,我們永遠是那個沒心沒肺的小孩,永遠是需要他們呵護、陪伴和管教的孩子。

然而,不管是從我們蹣跚走路開始,還是經歷了風雨站在自己的人生路口上那一天起,我們都已經是我們自己,我們都想要去探索屬於自己的世界,掙脫父母的懷抱和約束,在廣闊的道路上踽踽前行。

於是,我們開始叛逆,開始不聽話,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反抗所有的約束和管教,開始想要無拘無束的自由。

溫蒂和兩個弟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窗外飛進來的彼得·潘給拐走的。

彼得·潘告訴溫蒂自己住在一個有小仙女的地方,和一群被父母丟失的孩子們一起,那裡有美人魚,也可以跳到風的背上……

一向做事遵循規矩的溫蒂被彼得·潘的故事深深吸引了,不由自主地帶著兩個弟弟跟著彼得·潘一起學習飛翔。這是一件多麼酷的事情啊,讓溫蒂和兩個弟弟興奮地跟著彼得·潘越飛越遠。

什麼是自由?

很多人終其一生苦苦追尋,卻不得知;有人尋尋覓覓一輩子,卻終究失去了自由;也有人屢屢碰壁後,甘心躺在人生的桎梏裡,仰天長嘆……

溫蒂帶著兩個弟弟仿佛找到了他們想要的自由,在永無島上,唯一的女孩溫蒂做著孩子們的「媽媽」,給他們做飯、講故事、打掃房間;跟著他們一起經歷或驚險或刺激的事情,日子過得無憂無慮。

然而,快樂之所以叫快樂是因為它的短暫,當它成為一種常態,便不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永無島的快樂讓溫蒂開始想家,想爸爸媽媽和保姆娜娜,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

「逃走的時候,我們完全是世上最沒心沒肺的傢伙。我們在外頭玩的時候只顧自己,可當我們需要關愛的時候,就又腆著臉回來了,一心相信等著我們的是表揚而不是責罵。」

是的,溫蒂想腆著臉回家了。

02溫蒂的家

想家的念頭一旦萌生,便像春天的種子一樣不可阻止地往外冒。

溫蒂終於帶著兩個弟弟回家了,還有那些走丟的孩子。彼得·潘為了不讓溫蒂回家,和小仙女叮叮鈴先飛回溫蒂家,想方設法要把窗戶關上,這樣溫蒂就以為媽媽已經忘了她。想不到,達令太太和先生自從發現溫蒂三姐弟失蹤後就一蹶不振,日思夜念,達令先生甚至住到了狗窩裡,以便溫蒂一回來,就能夠第一時間發現。

可憐天下父母心,彼得·潘被達令夫婦的行為感動了,打開了窗戶,溫蒂和兩個弟弟以及被父母丟失的孩子們回來了。

彼得·潘不願意留下,因為他不知道一旦回家了,融入了日常生活,他就不得不長大,而這並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溫蒂和孩子們回家了,開始了正常的生活,也一天天長大了;彼得·潘剛開始還會來看他們,企圖把他們再次怪回永無島,但一次次的失敗後,他很長時間沒有出現。或許,他已經忘了他們,畢竟他的記性真的很不好。

成長,在孩子們身上一一閃現,溫蒂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一起回去的男孩子們也都長大了,成了一名普通人;達令夫婦去世了,生活簡單而平凡滑過指尖,永無盡頭……

渴望長大的孩子都已經長大了,像世上所有的我們一樣,或平凡或普通,或成功或失敗,或崇高或卑微……

那些在永無島的美好過往,都成為埋在記憶深處的回憶,變成一個個故事,講給後來的孩子們聽。孩子們聽得如痴如醉,卻仍然渴望長大。

人生,就是這樣吧?對成長的渴望總是讓人期待,沒有父母的管束,沒有學習的壓力,也沒有同伴之間的你欺我騙……

長大後那就是天堂,以為那就可以無拘無束,為所欲為。

03成長,或許也是一種美好

生活不是童話,成人的世界裡更沒有童話,就算你寧願做小時候那個又笨又傻的小孩,現實也不會讓你如願以償。

成長,伴隨著不斷的煩勞不斷逼近。

昨天和朋友小聚,她10歲的兒子得知姐姐周末也要上課,突然就覺得嘴裡的飯菜不香了,長嘆一口氣:「哎,做學生壓力好大呀!」

我和朋友相視一笑,這個才4年級的小鬼頭居然如此感慨,可見已經開始感受學習的壓力了。他嘟囔著說:「馬上要期末考試了,我們每天好多卷子要完成啊。姐姐才初二,周六就要上課,就連吃飯都不出來了,真是好慘!」

可是孩子,學習哪有不苦的呢?今天不吃學習的苦,明天就得吃生活的苦。

學習作為成長中必不可少的經歷,正在壓垮著一代又一代渴望長大的孩子,讓他們對成長沒有了任何的期待。於是,他們再次把眼光對準了更大的孩子,覺得上了初中、高中,很多事情就可以自己做主了,生活就可以隨心所欲了。卻不想,當他們真正地一步一步跨入初中、高中的大門,才發生真正的壓力才開始。

於是,他們再次渴望長大,看著身邊的爸爸媽媽一下班就可以玩手機、看電視和朋友小聚,羨慕得兩眼發光。

可是,當他們也步入社會,才發生「過去的都是好日子」!

……

生活就這樣無限循環著,快樂成了奢侈品,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高高掛起。

既然,我們無法改變現實,為什麼不改變我們自己?

既然,成長無可避免,為什麼不能讓它成為一種美好?

生活實苦,那我們就給它一點甜吧。

有時候,與其多心,不如少一根筋。

少點對成長的期待,少點對生活的抱怨,多點對現實的坦然接受,生活會變得沒有那麼糟糕。畢竟,人生本來就是一首詩,有高潮也有谷底,那些成長中丟失的美好就讓它成為風中的記憶,掛在過去的人生裡,就好~

人生如詩,何不泰然享之?

相關焦點

  • 每個成年人心裡都有本《彼得·潘》
    彼得·潘就是在肯辛頓公園,飛進了詹姆斯·巴裡的生活。彼得·潘插圖「彼得·潘」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是在巴裡1902年出版的《小白鳥》中。在小說中,一個暴躁頑固的倫敦單身漢秘密幫助一對貧窮的夫妻及他們的兒子大衛。單身漢帶著大衛在肯辛頓公園中漫步,對他講了彼得·潘的秘密:當夜晚來臨、公園大門關閉後,小男孩彼得·潘就成了公園的國王。
  • 長不大的彼得·潘
    文_本報記者 徐穎  裝嫩已經是這個社會的普遍現象,人人都希望有一顆童心,可以讓自己的心態更年輕一些。可是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已經到了成人的年齡,可是喜歡卡哇伊的裝扮,做事情也帶有孩子氣,不願意結婚,不願意生孩子,總覺得自己還是孩子。
  • 穿玩偶服的成年人:努力扮萌,悄悄辛酸
    這個視頻一下就火了,可能連視頻裡的這位何女士都沒料到。是啊,疫情之下,每天的悲歡離合那麼多了。作為一個健康的普通人,在此時都是一種幸運。可是,普通人的悲喜劇在人世間每天都在上演。像「長頸鹿女士」這樣,穿著玩偶服看上去萌萌噠,但玩偶服裡的那個人,可能正承受著不為人知的辛酸。
  • 史匹柏:彼得·潘的神話帝國
    他對一切都充滿了興趣,不只是電影,他不是個單維度的人。他總是對新的技術充滿好奇,他是第一批迷上電子遊戲的人之一,他是第一個在配音室安裝桌球遊戲和坦克遊戲的電影人。他真摯地愛著電影,似乎並沒有跟人競爭之心,這讓他非常與眾不同。
  • 「帶娃上班」成潮流,辦公室的「兒童收容角」,藏著太多無奈辛酸
    很多年前,女性意識還沒有這麼高漲的時候,更多的女性不管在職場怎麼樣優秀,最後還是會選擇做一個全職媽媽在家帶娃,如今女性意識覺醒,很多女性又要獨立又要照顧家庭,只能選擇了工作和家庭兩者兼顧。而這也催生了辦公室的一個新景象:「兒童收容角」。這個新景觀的形成是因為「帶娃上班」成為了潮流,當然這也其中更多的是無奈和辛酸。
  • 網絡文學作家的辛酸與無奈
    網絡文學作家收入不低,按說沒有什麼心酸和無奈,可事實上,卻全然不是那麼回事。網絡文學屬於通俗文學一類的東西,一開始就加入了資本運作的行列。也就是說,網絡文學興起的時候,完全有資本助推,而不是人們的閱讀習慣來助推。那麼,有人會說,資本助推不好嗎?當然好,只是文學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快餐文化。
  • 《親愛的新年好》成年人的辛酸或許只有經歷過才會知道其中滋味
    開始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白樹瑾放棄了喜歡的圖書行業做了一名房地產經濟,卻沒想到在職場上屢屢受挫,工作成功,慘澹,而且已經是,白樹瑾來到北京的第十年,不只是工作出現問題;白樹瑾的戀愛之路也遇到挫折,母親病情加重,房價恰巧暴漲,這個時候的白樹瑾心灰意冷。幸好初到大城市打工的由張子楓飾演的北漂女孩突然闖入了她的生活。
  • 「海賊王」尾田榮一郎用一位角色揭示了所有人的年齡與將來的生活
    海賊王作品陪伴了我們多少個歲月,從兒時的我們到現在還在持續的更新著,現在劇情已經過度到了和之國的路線,然而在這個陪伴我們多年的動畫和漫畫作品在今年也成功的度過了他的20歲的生日進行了20周年慶的嘉年華盛宴。
  • 太露骨:揭示了無數成年人的秘密!
    太露骨:揭示了無數成年人的秘密!下圖漫畫作品剛看著覺得蠻可笑,可是越品又越覺得好心酸。內容不複雜,就是圖片配上寥寥數語,但其中寓意確是極深,揭露了太多太多的人性,感到好真實。是因為做的太少而想的太多?還是年紀越大,我們就會想的越多?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興趣愛好會呈遞減趨勢?為什麼我們越來越成熟反而變得越來越不快樂?
  • 米拉喬沃維奇女兒出演小飛俠電影《彼得·潘和溫蒂》飾演溫蒂
    迪士尼將拍一部新的「小飛俠」真人電影《彼得·潘和溫蒂》,並選中主演。米拉·喬沃維奇與保羅·W·S·安德森的大女兒Ever Anderson將飾演溫蒂,Alexander Molony(《The Reluctant Landlord》)飾演小飛俠彼得·潘。
  • 《大人帝國的反擊》,屬於成年人的無奈與浪漫,你還能get到嗎
    這一次的主基調不再是無釐頭的搞笑風格,怎麼說呢,這一次的故事,反而像是廣志緩緩點上了一支香菸,細細地沉沉地講述著,屬於成年人的無奈與浪漫,當然,也有對於少年時光的感懷與追憶。人一旦年紀大起來就喜歡回憶,最美好的年紀便是小時候,誰又不是從小時候一路走過來的呢?那些光影斑駁的午後,那些模糊又清晰了的笑臉,還有那一片片風吹過了的稻田。
  • 現實又扎心的《當幸福來敲門》:成年人的崩潰與自愈,一秒淚奔
    有人曾說:當你覺得生活快要抗不下去的時候,一定要去看《當幸福來敲門》。這是一部改編自真人自傳的電影,它不僅情節緊湊,情節起伏,還能給我們勇氣堅持下去,讓我們在困頓中,找到內心的希望與光亮。成年人的生活究竟有多難?看戲裡的克裡斯·加德納吧。
  • 永遠不要長大,是彼得·潘給自己下得最惡毒的詛咒
    彼得·潘已經109歲了,但如果你見過他,就會發現他現在還是那個長著一口乳牙叫囂著不願長大小男孩。彼得·潘從生下來那天就逃走了,原因很可笑,因為他聽到父母談論,他將來長大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長大」這個詞深深地刺痛了年幼的彼得·潘,「長大」代表承擔責任,而彼得·潘還不想背負這些,他現在只想做個玩樂的小孩,所以他逃到了肯辛頓公園,和仙子們住在一起。
  • 「社會現象」手繪漫畫揭露成年人的現實生活
    臺灣漫畫家「八耐舜子」,非常善在幽默中揭露成年人的現實生活!一頁紙一幅圖幾句話,即讓一個個人生道理頓時躍入眼帘。他說:「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如此達觀的人,定會有驚世的漫畫。在此特別精選他的20多幅手繪作品,一起來細品蘊含其中的成年人的辛酸和心安 
  • 傳說的拳頭:成年人都要向生活低頭
    尤其是尹宰文飾演的申載錫,時刻將兄弟三人比作是《英雄本色》中的周潤發和狄龍,算是本劇的笑點擔當了。但是最終的寒意,還是成年人面對生活的無奈。02黃政民飾演的林德奎是一個麵館老闆,參加《傳說的拳頭》前,麵館幾乎倒閉,生活窘迫不堪,好在有娘家幫助,這才能夠繼續生存。
  • 麥可·傑克遜:他一生童真,是永遠長不大的彼得·潘
    從天蒙蒙亮,一直到晚上睡覺前,傑克遜都要和四個兄弟一起待在錄音棚裡,稍微走神兒,父親的皮帶就會迎面而來。所以從小,他們父子的關係就極度疏離,童年被「虐待」的經歷,也給傑克遜的心中留下了陰影,成了他一生的遺憾。後來,成名之後的傑克遜為無家可歸的孩子們建造了一座「夢幻島」,免費對全世界的困難兒童開放,他還會為他們報銷差旅費。
  • 成年人的世界總是有太多的心酸和無奈
    說到賀梅大家都是謾罵當初拋棄子秋還拿了李海潮的錢獨自離開去深圳,都認為她是個狠心的媽媽,為了追逐自己的幸福生活拋棄自己的兒子,但是當知道賀梅是因為當年被化妝品店經理騷擾,還被誤會是第三者,遭到開除,租的房子牆面上被塗滿了髒話,也因此被房東趕了出來,遭人指指點點,污衊的謠言足以擊垮一個人,舉步維艱的她只能把子秋留下
  • 生活不易,無奈和艱辛的感嘆 說說心情句子
    1.有些事努力過就好,生活再苦再難還得過下去!生活本來就不容易,一切順其自然,平心靜氣地對待困難和挫折,跨過去,人生也許會有另外一番精彩~ 2.這個世界已經有很多人和事會讓你失望,而最不應該的,就是自己還令自己失望。請記住,社會很殘酷,你要活得有溫度!
  • 31歲畫家,留下217幅油畫撒手人寰,畫盡現代人的辛酸
    看著這些一個個被完全物化的「機器人」,沉淪在現代鋼鐵森林裡變得木然,就如人們只知道機械化地重複同樣的生活,除開畫面的藝術之外,他的畫更讓我們看到了現實生活的辛酸。石田徹也油畫這就是石田徹也所有作品中一成不變的主題,反映現代人們看似光鮮生活下的無奈,有人說他是畫盡了現代人的辛酸,有人說他是畫透了人生的本質。
  • 迪士尼將翻拍真人版《小飛俠》,已確定彼得·潘和溫蒂的演員
    這些年來,迪士尼不斷地將過去經典的動畫電影進行翻拍,其中《阿拉丁》和《獅子王》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票房成績。顯然,只要迪士尼的翻拍電影能夠賺錢,他們就不會停下翻拍電影的腳步。特別是考慮到,迪士尼的許多翻拍電影,都贏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