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儒勒·加布裡埃爾·凡爾納
儒勒·加布裡埃爾·凡爾納(法語:Jules Gabriel Verne,1828年2月8日-1905年3月24日),或譯儒勒·凡爾納,法國小說家、劇作家、詩人,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開創者之一。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貢獻,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該頭銜也被授予H·G·威爾斯和雨果·根斯巴克[1]。由於凡爾納知識非常豐富,他小說作品的著述、描寫多有科學根據,所以其小說中的一些幻想成功預見了後世的一些技術發明。
凡爾納生於南特港資產階級家庭,受訓傳承父親的律師職業,但在青年時期退出,為雜誌和劇院寫作。他一生寫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說,專輯由皮埃爾-儒勒·赫澤爾(Pierre-Jules Hetzel)出版商出版,收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
在法國和歐洲,凡爾納是公認的重要文學作家,在文學先鋒派和超現實主義裡具有重要影響。他的名聲在英語世界裡待遇不同,由於幾經改編,常被認為是流行文學或兒童文學作家。自1979年來,凡爾納是翻譯量第二大的作家,排在阿加莎·克裡斯蒂和威廉·莎士比亞之間。
02故事簡介
1866年,一些國家船隻發現神秘海怪,猜測是巨型一角鯨。美國政府在紐約城召集探險隊,尋找並刺殺海怪。敘述人皮埃爾·阿羅納克斯(Pierre Aronnax)教授是位法國海洋生物學家,當時恰好在紐約,搭上探險末班車。加拿大捕鯨人,魚叉高手內德·蘭德(Ned Land)和教授忠僕孔賽伊(Conseil)也上了船。
探險從布魯倫啟程,乘美國海軍護衛艦亞伯拉罕·林肯號向南經合恩角入太平洋。軍艦在長期搜索後發現海怪,準備進攻,但船舵遭到反擊。三名主人公跌入水中,驚奇發現海怪原來是艘潛水艇,遠超當時技術水平。他們被俘,帶入內艙,見到神秘的造船者、司令尼莫船長(Captain Nemo)。
主人公餘下的故事都在潛水艇鸚鵡螺號裡進行,它被秘密建造,如今擺脫了地上政府在海洋裡自由翱翔。尼莫船長的動機既是出於科學探索的熱忱,也是對人類文明的報復(自我流放)。尼莫解釋道他的潛水艇是電力驅動,可以完成先進的海洋生物學研究。他因能與專家阿羅納克斯交流感到十分高興,但為了保密,不讓他們離開。阿羅納克斯和孔賽伊對海底探險著迷,但內德·蘭德只想逃走。
他們到訪海洋各地,有的是真實存在,有的則是想像的。旅行者們看到了紅海珊瑚、維哥灣海戰遺骸、南極洲冰蓋、跨大西洋電報線、以及想像中的亞特蘭蒂斯。他們也使用潛水服和空氣槍來捕獵鯊魚及其它海魚。鸚鵡螺號船上發生意外,導致一名水手喪生。大家為他舉行海底葬禮。當鸚鵡螺號重返大西洋時,一群大章魚襲擊並要了一名水手的命。
原來國內暴亂後尼莫家人遇難,以致船長通篇自我流放。在遇到章魚後不久,尼莫對阿羅納克斯忽然變臉,躲躲閃閃。阿羅納克斯感到不對,開始傾向內德·蘭德。末了,鸚鵡螺號遭到某國戰艦攻擊。尼莫船長憤怒,無視阿羅納克斯求情,誓言報復。阿羅納克斯認為尼莫是個憎惡天使,後者還擊,在吃水線下猛撞,將戰艦撞入海底,阿羅納克斯驚恐地看著戰艦墜入深淵。
事後,尼莫在妻兒相片前傷感鞠躬。隨後幾天,主人公環境有所改變。潛水艇上似乎無人,鸚鵡螺號漫無目的航行。內德·蘭德更加沮喪,讓孔賽伊擔心,阿羅納克斯對尼莫的所作所為感到震驚,也惶惶不可終日。一天晚上,內德·蘭德說逃跑的機會來了。雖然阿羅納克斯也想走,但鎮定住要看尼莫最後一眼。但他自己心裡清楚,便沒有去面對面。在逃跑前,阿羅納克斯偷看尼莫最後一眼,聽見他說:「萬能的上帝啊!夠了!夠啦!」阿羅納克斯。
03
尼莫船長的名字暗示古希臘荷馬史詩《奧德賽》。[來源請求]在《奧德賽》中,流浪的奧德修斯遇到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波呂斐摩斯問他名字,奧德修斯回答稱「ουτι」,意思是「無人」或「無名小卒」。「奧德賽」在拉丁語的翻譯在此處化名為「尼莫」(Nemo),後者在拉丁語也翻譯為「無人」或「無名小卒」。類似尼莫,奧德修斯也必須在海上流浪(達10年之久),深受船員遇難的困擾。
儒勒·凡爾納也多次提及馬修·方丹·莫裡(Matthew Fontaine Maury)中校,稱其為「莫裡船長」。現實中的莫裡是位海洋學家,探索風向、海洋、洋流,在海底搜集樣本,繪製地圖。凡爾納應該知道莫裡在國際上的名聲,或許知道莫裡在法國的先祖。
提到的其他法國人有著名的探險家拉佩魯茲伯爵(Jean-Franois de Galaup, comte de Lapérouse),伯爵在環球航行時失蹤;探險家儒勒·迪蒙·迪維爾,他發現了拉佩魯茲伯爵艦船遺骸;蘇伊士運河建造者斐迪南·德·雷賽布,他也是伯爵探險隊唯一倖存者的侄兒。鸚鵡螺號似乎追隨他們的腳步:潛水艇到達伯爵失事海域;與迪維爾航船(Astrolabe)類似,行至南極水域時受困。潛水艇經紅海地下隧道進入地中海。
小說最著名的是與大章魚戰鬥,以船員打開艙門,大章魚抓住一人開始。當觸角抓住他拖他走時,他用法語高呼「救命!」在隨後一章開始,阿羅納克斯就戰鬥稱:「要描繪如此場景,得要我們最著名的詩人,《海上勞工》的作者維克多·雨果行。」《海上勞工》也有一章是工人與巨型章魚作戰,章魚則象徵工業革命。凡爾納大概是做了借用,用以指代1848年革命,第一位法國人必須反抗「怪物」,並成為第一位倒下的人。
在故事某部分,尼莫船長被描繪為世界上為劣勢者和受壓迫者作戰的戰士。在一段落中,尼莫船長據說為希臘反抗奧斯曼帝國的克裡特起義提供幫助,阿羅納克斯明白他並非完全躲在鸚鵡螺號與世隔絕。在另一段落當中,尼莫同情貧窮的印度採珠人,他必須在沒有潛水服的情況下深入海底採集珍珠,受水壓的積累傷害註定早逝。尼莫在水下贈與他一包珍珠,比他一年的辛勞還要貴重。尼莫稱採珠人是不列顛印度殖民地的居民,「是受壓迫國家的人」。
1800年,羅伯特·富爾頓建起潛水艇鸚鵡螺號,並成功造出第一艘商用蒸汽船,凡爾納在小說中借用這個名字。富爾頓的潛水艇因有風帆而用船蛸命名。寫小說之前的三年間,凡爾納在1867年世博會上研究了法國海軍新開發的潛水艇潛水者號(Plongeur),對小說中的鸚鵡螺號也產生了影響。
鸚鵡螺號潛水員所用的呼吸設備類似1865年Benoit Rouquayrol和Auguste Denayrouze設計的呼吸器。他們設計的呼吸設備是後背潛水氣瓶,使用呼吸調節器輸出。[4][5]潛水員在海底行走而非遊泳。設備被稱為空氣攜帶器(aérophore)。當時氣壓只能存30個大氣壓,潛水員得從水面吸氣;氣瓶只是應急用。[4]小說中Rouquayrol設備在沒有外部供應情況下能用6到8小時是極度誇張的。
更加宏大的政治見解也化身為尼莫船長,在當時這是相當革命的,雖然提得不多,但很重要。在後續作品《神秘島》中,尼莫船長成為穆斯林邁索爾王國蒂普蘇丹的後人,蒂普蘇丹反抗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擴張主義。在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被鎮壓,家人被不列顛屠殺後,尼莫潛入海底。這個更改是應凡爾納出版商皮埃爾-儒勒·赫澤爾要求做的。赫澤爾在很多重要環節都要求更改。
在原文中,神秘的船長是位什拉赫塔人,1863年波蘭爆發一月起義,家人遭到俄國人屠殺,船長因此反抗。法國當時與俄羅斯帝國結盟,為迴避政治衝突,尼莫的憤怒轉而撒到法國的老對頭大英帝國身上。阿羅納克斯教授沒有懷疑尼莫的身世,凡爾納後續故事則給出解釋。最初,小說描繪的是領導柯斯丘什科起義的波蘭國家英雄塔德烏什·柯斯丘什科,拉丁語銘文:「波蘭告終!」(Finis Poloniae)
瑪格麗特·德拉布爾(Margaret Drabble)認為《海底兩萬哩》預見到環保運動,對法國先鋒派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