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個職場人士比較苦惱,為什麼?原來他們的一把手局長姓付,二把手副局長姓鄭,最關鍵的是他們的處長還是姓聶。
尋常找他們辦事的時候,如何稱呼實在是頭疼,難道稱呼局長付局長(副局長),副局長叫鄭局長(正局長),處長叫聶處(孽畜)?
職場稱呼也是一門學問,需要靈活掌握它。
一、小編周邊的特殊姓氏
小編的同事,叫做苟X龍,他和我是同時進入單位裡面的。當時我們還沒有分宿舍,單位臨時安排我們在賓館你們住了將近2個月的時間,說起來,我們的關係還是比較好的。
由於我年齡比他大,我都是稱呼他的全稱,他稱呼我「亮哥」。
某次領導找我們閒聊的時候,直接稱呼他「小苟 」(小狗),當時他聽了倒是沒有說什麼,但是周邊的人感覺很是尷尬,都不知道如何接話。當時領導似乎沒有發覺稱呼上的不妥之處,不過後來,領導與同事都稱呼他全名或者「小龍」,沒有人再稱呼他為「小苟」了。
二、正常情況下的稱呼
正常情況下職場中的稱呼都是有個規律存在的,遵循著一定約定俗成,小編簡單地將它們分為五大類。
1、姓+職位。這類稱呼是最常見、最普通的稱呼,也是我們平時遇到最多的。公司內部遇見領導一般都是使用姓+職位進行稱呼。比如:張總、李經理、趙書記等等。
2、別名、英文名。這類稱呼出現在外資企業比較多。一般外資企業文化要求有著別名或者英文名。比如:Alice、Bruce、Coco等等。
3、老、小+姓。這類稱呼一般出現在小公司裡面或者是非正式環境下面,這個時候領導稱呼下屬或者同事之間稱呼的時候使用的比較多。比如:老張、小李,小王等等。
4、姓+師、老師。這類稱呼一般出現在其他公司對自己的稱呼中或者不熟悉的人、技術指導的人身上。比如說在外面的時候,不知道怎麼稱呼別人的時候都這樣叫法。張師、李師、老師(這個在技術指導的時候使用的最多)等等。
5、哥、姐。這類稱呼就不多說了,大家都是知道的,使用的也比較廣。
三、特殊情況下的稱呼
正常情況下都是很好稱呼的,但是偶爾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正如前面那位職場人士的麻煩——
正職姓付,副職姓鄭,處長又姓聶。
對於這樣的情況,解決方法很簡單,有三種稱呼方法。
1、直接稱呼為「領導」。在單位裡直接稱呼領導,永遠也不會出錯。
2、直接稱呼為職位。比如局長、經理、副局。
3、具體分析。
正職姓付。比如領導叫做付強,不能稱呼為付局(副局),這個時候稱呼為強局,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副職姓鄭。副職姓鄭的話,一般在正職不在的話,直接稱呼姓+職位,比如鄭局、鄭總。如果正職在場的可以直接稱呼為「鄭副」。
處長姓聶。沒有哪個傻子去交聶處(孽畜),這個時候直接稱呼職稱是最好的。比如說處長。
四、重要提醒
小編想說的是,其實稱呼有一個小竅門掌握就好了。
在外部不知道怎麼稱呼的時候,直接稱呼為「領導」、「老師」。這個稱呼是百搭的存在,任何人都是可以這樣稱呼的。
在內部或者新到一個公司的時候,不知道如何稱呼的時候,觀察旁人,看看領導的秘書或者公司內部的老同事是如何稱呼的,跟著稱呼絕對沒有問題。
五、總結
職場就是社會,點點滴滴都是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