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輕小說是個有些尷尬的存在。
在傳統的ACG領域,特別是更傾向原教旨主義的ACGer的眼裡,輕小說不能算完全的二次元產物,而只是屬於和二次元走得比較近、但卻更傾向文學領域的一脈分支。但是大眾文學以及更傳統的純文學圈又把輕小說不當成自己人,這就導致輕小說的身份定性著實有些尷尬,很多二次元愛好者更是接觸了很多小說卻依然不知道該如何怎樣像別人安利或解釋說明輕小說是個什麼東西,著實難受得很…
我們今天就簡單地來談一談,輕小說,到底有哪些特性,以及,我們究竟該如何最終定義它?
首先輕小說——"Light Novel"這一命名本身就是日本式英語的表達,其命名的起源目前公認可以追溯到是當年在SF Fantasy網絡在線聊天室討論的讀者們所創造出來的亞文化詞彙,並一直沿用至今。
按理來說以文字作為表達創作者思想情感的載體的這一形式應該被歸類於文學,但有輕小說閱讀經驗的朋友們應該清楚,輕小說除了純文字之外在文前會配有彩頁插畫,在正文內容之間一定還會配有黑白插圖來補充和推動劇情,再加上輕小說的行文方式較為口語化且經常被動畫化改編,使得日本文學圈一直對於輕小說有些排斥。
同時,輕小說會在作者署名處同時標註文字寫作者和插畫師兩個人的名字,即一部輕小說作品是文字作者和插畫師兩個人共同的作品,這在輕小說業界屬於公認的事實,而這也很難為傳統的文學作品的定義邊界所兼容。
除此之外,輕小說的出版也和一般的文學讀物不太一樣,一般而言很少有一家出版社或文庫只專門做一類圖書的出版,因而傳統文學和一般意義上的大眾通俗文學的出版方往往都是同時出版多種門類書目的出版社。但輕小說則不同,輕小說的出版發行一般都是通過專門發行輕小說的文庫進行運作出版,代表性的輕小說文庫比如角川Sneaker文庫、電擊文庫、Fami通文庫、富士見書房等,使得輕小說的在運作模式上也區別於一般文學作品。
輕小說的預設閱讀場景也有別於一般文學,首先輕小說相對主要的閱讀群體還是十幾歲左右的初高中生,而考慮到他們的實際購買力和經常需要通勤出行的習慣(想想看,日漫裡沒少看主人公坐電車/地鐵上下學吧)輕小說一般很少會出精裝版,而一般採用紙質較一般、便攜性強的文庫本,這種方式使得無固定收入,購買能力不是特別強的學生也能夠較為輕鬆和便利地實現輕小說的閱讀。
另外,輕小說往往具有較強的動漫分鏡感,畫面性強,整體娛樂性較強,這也是輕小說特別受二次元產業青睞的原因,只要對文字原作稍加視角轉化和創作改動,就可以較順暢地進行動畫化或漫畫化的改編,實現內容的多媒體渠道推廣傳播。再加上輕小說幾乎不會有大段大段的文字表達,一般都是以一句一句的對話推進,閱讀感流暢輕鬆,節奏也較為明快,這也是輕小說"輕"的良好體現。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輕小說不斷的發展,在輕小說內部也慢慢衍生出了"輕文學"這一作品分類,"輕文學"在保留了部分輕小說的基本形態——動漫風的封面裝幀、口語化的表達帶來的流暢的閱讀感之外,往往會在作品的內容深度、思想意義上做更深的挖掘,此外"輕文學"類作品往往文章中不再會配有黑白插圖。
"輕文學"的出現也使得輕小說和一般文學作品的界限再次模糊起來。之所以說是"再次"主要是因為在輕小說發展的早期,其與傳統文學和一般文學的分野並不是涇渭分明,而是相互融合交叉,典型的作家和作品就是小野不由美和宮部美雪,代表性作品則是《十二國記》和《勇者傳說》
《十二國記》是一部擁有大量中青年讀者的出圈"輕小說",小野不由美也更是憑藉此書加冕"公主",而現在叱吒大眾推理文學界的宮部美雪早期也曾創作過《勇者傳說》這樣的SF類作品,而如今這種在邊界上的相互滲透又在再次發生著,究竟結果如何無人知曉,不過,一切應該最後都會好的吧?
如果在最後要對輕小說下一個定義的話,筆者認為,輕小說是一種由專門的輕小說文庫代理發行、將口語化文字表達與精美的動漫封繪插畫結合,由文字創作者和專業插畫師共同創作呈現的,具有流暢輕鬆的視讀體驗感的藝術表現形式。
世間本無次元壁,你我之間亦無牆。在之後的文章裡,我也會陸陸續續地為大家更細緻、全面、深入地介紹輕小說的出版商、輕小說獎項以及輕小說作家、作品和最新的動態資訊,當然也少不了ACG相關的那些事兒,想聽什麼想看什麼,可以盡情在評論區討論留言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