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漲工資,是國家尊師重教國策的落實,為什麼會出現反對的聲音

2020-12-22 朱老師說教育

老師漲工資,為什麼會出現反對的聲音#為什麼反對?其一,其實就是社會公眾教育焦慮心態的一種反映。教育焦慮來自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空前重視,從「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開始,到今天的搶學區房、名校競爭、就業難等等,家長們把自家孩子在受教育階段競爭落後的焦慮不滿都發洩在老師身上,以為是老師沒有盡到責任,只顧著補課掙錢,現在對老師的批評甚至已經轉化為抹黑地步了。

其二,一部分社會公眾因為工作競爭、收入增長緩慢的壓力,對老師的職業穩定、收入增長心存不滿,說三道四成為日常,在各類媒體上,發洩對老師不滿的言論常常得到一些人的支持回應。這些都說明一些人的偏激心理和反智化的傾向很嚴重。

教師漲工資,是國家尊師重教國策的落實,是教育發展的應有舉措,一部分人的反對其實是不起作用的。目前,由於經濟發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教師收入不高,理應漲工資,所以對教師漲工資應理性看待,予以理解和支持。

相關焦點

  • 尊師重教黑板報內容:尊師重教黑板報素材
    我國的教師節  教師節,是我國僅有的包括護士節、記者節在內的三個行業性節日。自1931年以來,我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共有過4種不同日期和性質的教師節。  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教師節是1931年。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天早上一起床就忽然想到老師應該有自己的節日。"教師節的最早創意人、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這樣說。  那是1984年12月9日,王教授當天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北京晚報》。第二天,《北京晚報》就刊出文章《王梓坤校長建議開展尊師重教月活動》,引起了讀者強烈反響。
  • 「地評線」天府網評:尊師重教,須營造社會良好風尚
    <br><br>  每當教師節來臨,各地都會舉辦表彰大會,召開座談會,評選優秀教育工作者,通過精彩紛呈的慶祝活動和各種形式,表達對教育的重視,對人民教師的尊敬,這些當然都很重要,但我們還是要說,尊師重教重在行動,重在常態化,必須努力在全社會營造良好風尚。<br><br>  尊師重教,需黨委政府引領。
  • 尊師重教的傳播者
    ——記陝西教育報刊社副總編《教師報》主編呂志軍文/楊芳年他是一位教育新聞工作者,擔負著傳播尊師重教的重任,二十幾年如一日,為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不怕艱難險阻,堅持在新聞採訪第一線,他的足跡踏遍了中國的四面八方和陝西的山川溝嶺,寫下了50
  • 2020年教師要漲工資了!老師們笑著笑著就哭了……
    據教育部官網消息,3月17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辦公廳發出通知,對2020年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落實情況督導作出具體安排。 周老師:「老張,放下執念,放過自己吧……」 漲工資已經成為老師們老生常談的話題。然而,漲工資的消息像一陣妖風,呼呼刮過後,什麼也沒有留下…… 用不同的口吻說教師漲工資,會是什麼感受?
  • 教師加工資有兩大怪現象:一個讓人莫名其妙,另一個令人無比憤懣
    教師加工資有兩大怪現象:一個讓人莫名其妙,另一個令人無比憤懣。 說起「尊師重教、教師的社會地位」等話題,避不開教師收入。教師是屬於國家事業編制,俗稱吃國家財政飯的,是鐵飯碗。教師的收入多少基本由國家決定。因此,教師工資一直是衡量教師社會地位、尊師重教的一個重要標準。
  • 剛評過職稱,績效工資立馬漲了1000多!教師職稱就是這麼功利!
    職稱評審中出現的各種腐敗現象,令一線老師極為憤怒,但又無可奈何。顯而易見,一旦評上職稱,帶來工資收入上的好處也是立竿見影的。例如某位原初級職稱老師,晉級中級職稱以後,工資漲了好幾百,績效工資更是漲了1000多,再加上公積金等其他項目上的收入,比初級教師漲了好多,收入比較可觀。
  • 2020年教師待遇大變動!除了工資,教師還有這9項補貼收入……
    要說教師待遇問題,已經強調了很多年了,但就真的只是口頭漲而已,在落實和執行中真的不盡如意。 以至於老師聽到漲薪的第一反應都是: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罷了。
  • 黃石臨空經濟區·還地橋鎮 營造尊師重教氛圍
    本報訊(記者張偉 陳婷)9月10日,黃石臨空經濟區·還地橋鎮舉行慶祝第36個教師節大會。 會議要求始終把教育事業作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終把教育事業作為區·鎮發展的重大戰略,大力弘揚教師愛崗敬業和無私奉獻精神,激發廣大教師開拓創新、奮鬥向上的昂揚鬥志,使尊師重教的氛圍在區·鎮日益濃厚。
  • 「金飯碗」已確認,這個行業將迎來春天,國家明確要求漲工資!
    這意味著未來的教師「鐵飯碗」將成為「金飯碗」。很多人會通過爭相進入這個行業,而老師的工作自然就變成了「肥差」。但是,得知老師的工資與公職人員的工資相同後,立刻就有了反對的聲音。很多人都覺得教師的工作很簡單輕鬆,但事實真的如此麼?
  • 感恩教師節:濃濃尊師意 款款愛師情
    感恩教師節:濃濃尊師意 款款愛師情 2020-09-11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都說老師工資高,還有寒暑長假,為什麼教師隊伍還要求漲工資?
    可是在教師群體內部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自己的薪資並不高,特別是一線教師和班主任覺得自己每天工作遠超8小時自己的收入和付出嚴重不對稱。同是體制內,教師們覺得自己的薪資與公務員相比差太多了。外界對教師職業的印象和教師群體內部的自述完全是兩個極端,到底是為什麼?我們就倆一起談一談。
  • 教育部下達通知,給教師這個行業漲工資,從鐵飯碗升級到金飯碗!
    此外,在提高教師隊伍地位待遇上,任友群表示,將持續推動各地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收入水平。所以,很多的畢業生們比較傾向考教師資格證,做一名教書育人的教師,深受人們的愛戴,接受學生們的喜歡。但是教師這個崗位的責任非常重大,不僅要做祖國的園丁,培育出優秀的花朵,同時還要承擔祖國教育事業的重大責任。所以,這幾年國家對教師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視的。由此看出這個「鐵飯碗」更加難考。 教育部下達通知,給教師這個行業漲工資,從鐵飯碗升級到金飯碗。
  • 最後,我很期待這個「漲工資」,可是人為什麼會覺得能笑出淚來?
    今天看到有位老師發布了一個「漲工資」的截圖,說是自己工作至今已滿20年了,可以每月領取10元的教齡津貼了!漲工資應該是今年受到老師們熱議的重點和焦點話題,從年初一直熱議到年末,同時也是從年頭期盼到年尾,尤其是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的落實和督查更是給人們增添了盼望的強大動力。
  • 為何在網絡上頻頻出現抹黑教師的群體?為何會這樣?
    教育是立國之本,無論是對於一個家庭還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都擁有很高的地位。並且我國是一個有著非常深厚的尊師重教的傳統文化的國家,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尊師重教,教師在我們眼裡代表著威嚴和不可侵犯。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網絡上出現了一大批抹黑教師的群體。
  • 教師即將實現漲工資,新規之下一律不少於「這個數」,鐵飯碗穩了
    >的標籤,為此國家明確規定,教師行業即將漲工資。 國家明確規定,實現教師漲工資,新規一律不得低於「這個數」 今年,國家已經明確表示,教師行業整體實現漲工資,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薪資要與「公務員持平」,不得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薪資標準,同時如果學校有拖欠教師薪資的行為。
  • 廉政微課堂 | 尊師重教何須宴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懂得尊師重教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應當鼓勵讚揚。但曾幾何時,由於缺乏節制、約束和自覺,謝師的方式漸漸變了味、出了格、離了譜、過了界,不僅影響了社會風氣,還使少數人走上了違規違紀之路,喜事成了憾事。
  • 教師即將漲工資,新規「一律不低於公務員」,鐵飯碗實錘
    不過好在,教師迎來好消息,即將實現漲工資,新規「一律不低於公務員」,鐵飯碗更鐵了。 新規「一律不低於公務員」 國家明確表示,在今年教師行業將會整體實現漲工資,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薪資水平將與「公務員持平」,教師薪資不能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薪資水平。
  • 常抱怨薪資低的教師行業,如今漲薪政策頻出,為何老師們還不開心
    在2020年的時候,教師的工作崗位迎來了很多的「好消息」,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教師將要上漲薪資的問題,但是現如今漲薪政策頻出,為何老師們還不開心?教師漲薪政策頻出,可老師們依舊不高興,為什麼1.擔心政策落實得不到位相信這一點是大多數教師都很擔心的問題,雖然現在政策上說了要給教師行業漲工資,但是能不能落實現在還完全不知道,但是對於2020年的這一項政策,教師們也不必過多的擔心,我們應該相信政府是一定會做到的,因為這畢竟關係到教育工作的發展。2.
  • 西安一學生因手機殺老師,尊師重教我們任重而道遠
    但是命案已經發生這是事實,再乖的孩子也會出問題的?「學生殺老師事件」深深地刺痛了我們的內心,現在的教育怎麼了?現在的孩子是咋啦?一個手機引發了這麼大的血案?現在的社會,尊師重教已經很少有人提及,基本已經忽略了尊師重教,好像老師和學生已經成為對立的群體了,學生也越來越有恃無恐地對待老師,學生的問題社會,學校,家長都負有責任,如果家長不尊重老師,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尊師重教,首先應該從家長做起,從小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每月津貼卻只有3至10元
    網友們有疑惑的是「為什麼都是國家幹部,差距如此懸殊?」,同時也表示「提案來得太及時。」這裡,我對這位網友的看法有點不敢苟同。因為,嚴格來說教師身份並不是國家幹部,而是「技術專業人員」。這位網友寫了一篇短文《老師,請別抱怨》,文章寫道:「有老師在網上拿警察職業來對比,抱怨說:警察警銜津貼封頂為每月2250元,政法津貼為每月1200元,而教師的教齡津貼呢?每月3—10元!教師的待遇實在太低。體現不出一個社會尊師重教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