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怎樣的經歷能讓一個人三次出家又三次還俗?35歲就早早離世

2020-12-19 子皓新說V

自古以來,能放棄名或利轉身出家的人本身就比較少,而被世人所知的更是少之又少。李叔同則是其中的一位。李叔同文採四溢,在當時是有名的海歸,在當地有書法家、音樂家、教育家等美稱,後期剃髮為僧。

他放棄俗稱,步入佛門的重要原因是熱衷,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家人有很大一部分都信佛。所以在小的時候,李叔同就會了一些佛經。在這樣環境的薰陶下,李叔同熱愛佛經,後期出家也不足為奇。

與李叔同有著相似經歷的還有一位,他名為蘇曼殊,和李叔同一樣是一名海歸,有著相似的留學經歷,而且也是才華超眾的一個人,在當時享有著翻譯家,世人,作家等美譽,還通曉很多門語言。

而他出家原因則和李叔同不一樣。那麼,究竟為何這樣一個學富五車的人會三次出家又還俗讓我們娓娓道來。

圖片:李叔同剃髮為僧資料截圖

出家的原因之一是他難以釋懷的童年悲慘遭遇

他的出生就是一個令人痛心的故事。父親和母親在一塊就是一個錯誤,父親蘇傑生去日本做生意的途中與母親的姐姐相識相戀,之後又與妹妹,也就是蘇曼殊的母親在一起了,便有了蘇曼殊的存在。

因為父親與母親在一塊,在世人眼裡就是,這種事情是不合乎情理的,不被接受的,再加上家中的兄弟姐妹較多,蘇曼殊從小就不受待見。他的生母更是在他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就另嫁他人了,此後由母親的姐姐撫養。

蘇曼殊不光要忍受著其他人異樣的眼光,還要面對主母的欺負且忍氣吞聲,最重要的是沒有來自父母的關心與疼愛,導致他有一個黑暗的童年,也是他久久不能釋懷的灰色時光。

圖片:被主母的欺負劇照

他從小缺愛,特別缺乏安全感,對待很多事情都會有異於常人的舉動,他希望通過這樣來吸引別人的注意,讓自己能有所關注,內心不再那麼的孤寂與恐慌。同時。他也小心翼翼,確保自己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

都說一個人的一生過得如何與性格息息相關,蘇曼殊因童年受到各種的挫折而從小性格孤僻,苦悶。因性格使然,導致他從不敢走出自己的安全區,被很多事情束縛,顯得唯唯諾諾,致使後面的命運著實悲慘。

12歲時候的他想有一個安生之處,便有了第一次的出家。可誰曾想這僅僅是一個短暫的犧牲之所。寺廟的夥食都是素食,極其清淡無味,對於出家時間較長的中年和尚來說,是尋常的,可對於一個正在發育的12歲孩子來說,如此清單的食物怎麼能夠滿足?

圖片:寺廟的夥食劇照

那天,蘇曼殊偷偷吃被抓來的鴿子,不巧被主持看到了。出家人食葷,對於主持來說是不能忍受的,於是蘇曼殊被趕出寺廟,不得不重新回到對他來說陰冷的家庭。

不出所料,回家後繼續受到家人的欺負,在他生病的時候所有人都冷眼觀望,無一人照顧和關心這個可憐的孩子,也沒有幫他請醫生,甚至是把病怏怏的他扔進柴房。

如此瘦小的他早已看清了這些人,對他們也沒有任何的期待,因為他的心早已被這些薄涼的人傷透了,以後再也不會因為這些人有所動搖了。

圖片:柴房劇照

其出家的原因之二失去得來不易的初戀

回到家後的一段時間,他被姑母接到上海生活了兩年,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學習了兩門語言。15歲的時候去日本留學,在那裡,他感受到了以前從未體驗到的關心與溫暖,同時也邂逅了他的初戀。

那個女孩叫菊子,在蘇曼殊的眼中,她同櫻花一樣美麗與純潔,她的出現,讓蘇曼殊原本被黑暗與冷漠充斥的內心,照進了一束溫暖如太陽的光芒。

他們的愛情讓人聽之也極為的羨慕,他們是一見傾心,她欣賞他的學識,對他的身世與背景毫不介懷,他喜歡她的單純與美好,他們經常相約在你那櫻花樹下,談心交流。

圖片:站在櫻花樹下劇照

小菊的出現無疑溫暖了蘇曼殊,雖然小菊不介意蘇曼殊的身世,可那個時候的戀愛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小菊的父親終究還是世俗的眼光看待著蘇曼殊,他不同意這兩個人繼續交往,甚至對於執意和蘇曼殊在一起的小菊拳腳相向。

小菊因為不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得了非常嚴重的抑鬱症,她忍受不了那些世俗的人,用跳海結束了這一段真摯的感情,同時也向世人證明,他們的感情是十分堅定的,是不可磨滅的。

對於從小孤立無援的蘇曼殊來說,小菊的出現溫暖了他。小菊的死亡又給了他當頭一棒,讓他好不容易照進點陽光的人生又回到了起點,甚至可以說不如從前。

圖片:跳海劇照

小菊的離去,也帶走了他臉上短暫的笑容,他一切美好的幻想也隨之破滅。他又像從前一樣,一個人孤苦伶仃。後來,他與所謂的那個家斷絕了關係,再後來因為初戀的離去,無心於學業上的事情,便放棄回到了故裡,第二次去寺廟出了家。

他覺得在那樣的無雜念的環境下,可以忘卻那些痛苦的事情。但那些只是他自己的想法,就算是那樣清靜的地方,也抹不掉他心中的痛,無奈便又離佛們而去。

圖片:蘇曼殊出家資料截圖

其出家原因之三是因為惹怒了袁世凱

那時候的他是非常愛國的,便投入到了政治中,希望在革命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現實總是殘酷的。投身革命不久,漸漸地,蘇曼殊發現革命不是他想像中的樣子,許多人打著革命的頭銜,卻幹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蘇曼殊覺得這世間再也沒有令他動容的事情,便第三次出了家,但出家沒多少時日又還俗了。

後來的蘇曼殊得了一種抑鬱暴食症,身體十分的虛弱。為何他會突然的暴飲暴食呢?因為他在漫無目的的光陰中不知所事,只能通過食物來解心頭的苦,借酒來釋放心中的五味雜糧。

長時間的暴飲暴食,致使他原本虛弱的身體更加不堪一擊,再加上那些痛苦的回憶在精神上折磨他,沒多久蘇曼殊就離開了人世。

圖片:投身革命劇照

就這樣,蘇曼殊出家三次也還俗了三次,可能有人覺得這樣的行為非常兒戲,甚至是無理取鬧。但是了解到蘇曼殊的這些經歷,也能夠理解他的做法。

他自小因為家庭的原因,養成孤僻的性格,後來又失去了摯愛,這樣悲慘的遭遇讓他覺得自己是一顆漂泊不定的灰塵。有的時候覺得,世俗與他格格不入。

所以他出家,日日與佛相伴,自以為這樣能使自己平靜忘卻痛苦的往事,但是時間一長,又覺得與自己的想法有很大出入,便又還了俗。也許,他也不曾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吧。

圖片:蘇曼殊舊照截圖

蘇曼殊短暫且灰色的一生中,其實也曾照進過一縷暖陽,只是這縷陽光停留的時間太過短暫,還未等照亮蘇曼殊的內心便匆匆離去了,也因此蘇曼殊又回到了黑暗的盡頭。

然而,如果當時的蘇曼殊沒有放棄希望,心中的信念無堅不摧,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吧。所以,當我們身陷黑暗當中的時候千萬不要放棄,因為黎明到來之前總是黑暗的,只要心存希望,命運終會改變!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圖文由子皓影視製作工作室原創製作!

相關焦點

  • 他兩次出家兩次還俗,如今八十多依然為話劇和影視服務!
    一晃35年過去了,那個「濟公」扮演者遊本昌怎麼樣了?他在做什麼?說起遊本昌,如今已是87歲老人了,從他邁進影視這行,先後出演了八十餘部影視作品,其中八集電視劇《濟公》,成為遊本昌的經典之作。遊本昌,江蘇泰州人,1933年9月16日出生,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可以說,遊本昌的演藝之路,既伴隨坎坷又頗具一些傳奇色彩。
  • 他是數學天才,北大畢業在龍泉寺出家八年又還俗,現在怎樣?
    於是毅然決然的選擇出家。在寺廟柳智宇比起在北京大學讀書的時候更努力,刻苦專研佛經,很快在佛術上面也有了非凡的造詣。天才的想法我們根本理解不了,在出家八年之後他又選擇了還俗。可能是和他童年的經歷有關,柳智宇雖然在成績上遙遙領先其他人,但是他卻始終高興不起來。在日日夜夜的科研中他的眼睛幾乎接近失明。他覺得自己獲得過這麼多的獎項並不能改變其他人,更理解不了其他人心裡到底怎麼想的。
  • 佛教故事:七十高齡出家即任住持 三次見面張耀樞成為釋昌臻
    在他近「鮐背」之年出家,是否是與佛有緣,與離欲法師有緣,與樂至報國寺有緣,還是……。可他畢竟與離欲法師只見過三次面啊……有人曾對張耀樞說:四川省有兩位大師你一定要想法見上一面。一位是成都昭覺寺的方丈清定法師(此人原是國民黨的少將處長,37歲時在重慶慈雲寺隨澄一法師出家。現任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佛教會名譽副會長等職。)一位是樂至報國寺住持離欲法師。
  • 「第一神童」出家又還俗,過上普通人生活,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01 兩歲半會背毛主席詩詞 13歲入大學少年班寧鉑出生在江西贛州一個普通家庭,雖然沒上過幼兒園,但他在很小的年紀就展現出過人的天賦。2歲半時會背30多首毛澤東詩詞,3歲時能數100個數,4歲學會400多個漢字。
  • 如果你夢見一個人三次……
    不過,你有沒有想過,愛情也會以夢的形式呈現,就比如說如果你夢見一個人三次,你知道是因為什麼嗎?或許下面有你想要的答案。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因為學習和工作的原因,常常接觸同一個人,然後等到任務結束,晚上入睡了,還會在夢中出現自己在白天和對方合作的畫面;又或者,你和一個人很久未見,但是最近這個人頻繁在你的腦海閃現,以至於你總會回憶起和對方的點點滴滴。
  • 他一幅作品賣1073萬,曾因抑鬱出家為僧,如今打算還俗
    在美術界有一位名人,名曰史國良,他的聞名並不僅僅來自他作為藝術家所有的高超技藝,除了他的作品,他的經歷更是常常被人們憶起。 才24歲時便已經從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畢業,幾年後,他便當上了副教授,成為了美術界最為年輕的教授。在一個人最在乎榮譽與名聲的年紀,這些東西一樣不落的降臨在他身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藝術不僅僅是從生活、外形上過的很藝術,他們的整個思維方式都是十分藝術化的,我們無法用普通人的視角來評判他們。
  • 晚清一尼姑還俗,嫁給一個大自己22歲的男人,生出來著名的總統
    「好女旺三代」,很多成功人物的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母親。從孟母三遷到嶽飛刻字,無疑不是受母親的薰陶和教育。由此可見,母親對孩子啟蒙時期的一言一行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近代最深刻的三位總統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蔣某人了。
  • 讓康熙帝三次御駕親徵的噶爾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固始汗之所以能夠成就霸業,與一個人的支持有關,那就是巴圖爾琿臺吉,瓦剌蒙古另一大部準噶爾部的首領。準噶爾部與和碩特部並非毫無矛盾,但在扶植黃教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所以在黃教式微時,巴圖爾琿臺吉決定與固始汗一道進軍青藏,並與固始汗和親,鞏固瓦剌內部的同盟。隨後在1640年,巴圖爾琿臺吉還促成了瓦剌蒙古與喀爾喀蒙古的會盟。
  • 73歲醫學教授30年經歷三次癌症:我得出一個深刻教訓
    來源: 健康時報微信 史安利,中國抗癌協會理事、康復會主任委員,今年已73歲。從1985年到2020年,史安利教授已經走過了35年的抗癌路。在過去三十年裡,史教授曾先後患有三次癌症:乳腺癌、直結腸癌、乳腺癌,分別在39歲、56歲、68歲。
  • 39歲出家當和尚,15年後才想起家中有妻兒,如今一幅畫賣1012萬
    然而,即便如此,對於一個凡人來說,要狠下心斬斷紅塵剃度出家是難以接受的。 但是,在1996年時39歲的史國良卻最終拋下了妻兒,追隨星雲大師去到了西來寺正式的剃度受戒成為一名僧人。由於史國良名氣很大,因此當年這件事也曾成為了兩地轟動一時的新聞。
  • 肖俊醫生,一個人的去世,發生了三次
    一日本導演北野武說:「災難並不是死了兩萬人這樣一件事,而是死了一個人這件事,發生了兩萬次。」北野武想不到,在武漢,肖俊醫生一個人去世這件事,卻發生了三次。第1次是1月31日,除了微信群裡哭成一團糟,還有肖俊的同事發了微博。第2次是2月8日,這一次沒有烏龍,是生命化為烏有。肖俊當天18點23分走了。
  • 「寧勸十人還俗,不勸一人出家」才是道門的修行宗旨
    所以「寧勸十人還俗,不勸一人出家」似乎就不應該出自修道之人的口中。但這句話的確出自道家之口,為什麼道家會這麼說呢?其實這正是體現了道家真正修行的態度。道門認為,生而為人,就有自己的應該負的責任與義務,而不是選擇逃離與躲避,應該勇敢地面對自己的生活與困境。
  • 未婚妻去世,張大千選擇出家。僅過10天就還俗,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張大千在21歲那年,因極度思念病逝的未婚妻而萌生了出家的念頭,隨之他便住進了上海松江的禪定寺,還讓主持為之取名「大千」的法名,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為了愛情出家,張大千的行徑已經很另類,但他還不滿足。據說燒戒是斷除我執的標誌,戒疤越多,說明戒律越高,於是張大千便從松江一路化緣到寧波,希望當時佛門中聲望最高的諦閒法師能為之燒戒疤。
  • 天才畫家因無靈感選擇出家,妻子等他15年,還俗後一幅畫賣1173萬
    我國曾經有這樣一名天才畫家,他為了尋求藝術的更高境界選擇出家當一名「畫僧」,還俗之後,作品賣出了千萬高價。 他的名字叫史國良。在這裡我們先說一說「畫僧」這個身份,顧名思義,「畫僧」兼具了僧人與畫家雙重身份,但「畫僧」伴著晨鐘暮鼓生活,比那些文人士大夫少一層凡俗的羈絆憂思,所以他們作畫會多一重禪思體會與清淨自然的感悟。
  • 17年前,出家為僧的中國「第一神童」寧鉑,現在過得怎樣?
    就這樣,天才寧鉑的人生開始改變,他從一個當地的別人家的孩子一時間變成了全國第一天才兒童,忽然之間,全國的報紙、電視都在播報寧鉑的新聞,13歲的寧鉑開始受到了廣泛的關注。1978年,寧鉑被破格錄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一群同樣由全國各地選拔出來的天才少年們一起在特意為他們成立的少年班就讀。13歲,按正常的節奏來說,寧鉑應該還在上初中,可此時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學生。
  • 阿湯哥三次結婚三次離婚 第二任妻子基德曼與他離婚時 欣喜若狂
    阿湯哥不到25歲就結了婚,但他的婚姻生活並不幸福,而且三次結婚三次離婚,第二任妻子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在與阿湯哥辦理了離婚手續後更是高興得發狂。真不知道阿湯哥究竟是咋回事。有意思的是,阿湯哥的三任妻子在與他離婚時都是33歲,喜歡八卦的人一定會感到好笑。
  • 洪森長子四星上將洪馬內:出家做和尚剛還俗,今日接管人民黨
    5月5日下午,洪森長子洪瑪內(Hun Manet、王家軍副總司令洪馬內將軍作為家族的代表,按柬埔寨習俗剃度出家。在金邊波東寺(Botumvatey Pagoda)剃度出家。柬埔寨是佛教國家,男性有出家的傳統習俗,有的是為弔唁親人或答謝父母,也有的是遭遇煩惱或作出重大決定前的修身養性。
  • 30年經歷三次癌症!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主任委員史安利:我得出一個...
    史安利,中國抗癌協會理事、康復會主任委員,今年已73歲。從1985年到2020年,史安利教授已經走過了35年的抗癌路。在過去三十年裡,史教授曾先後患有三次癌症:乳腺癌、直結腸癌、乳腺癌,分別在39歲、56歲、68歲。離最後一次患癌,她已經安然度過了5年,達到臨床治癒。
  • 蓮池大師說:我從出家到現在,大病三次都差點死了……
    湯厄(三)我平日論到病中要怎樣做工夫的問題,也知道當學畢陵伽婆蹉所謂「純覺遺身」的忘我境界;也知道當學馬大師所謂「有不病者」的超然物外的工夫;也知道當學永嘉大師所謂「縱遇風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閒閒」的從容態度;也知道當學肇公所謂「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的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及至失足被沸水燙傷後,把以上方法一一拿來運用,結果全無效驗。
  • 20歲被三次拐賣,給別人當媳婦的花季少女,被救出來後現在怎樣了
    而身為擔任當事人的他們,將會面臨著怎樣的恐慌,他們在那個時候面臨著的將會非常可怕,如果是小孩的話,那他們就會被賣到山裡當別人的孩子,但如果是少女的話,那麼就變得更可怕了,他們會。被當地的人所奴役,變成一個只會是生育的機器。那麼到現在還有人記得當年那個20歲的花季少女曹小琴的故事嗎?她曾經三次被拐賣,直到17年之後才被解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