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和鏡頭記錄航空工業直升機所奮進的足跡

2021-01-09 中國航空新聞網

2016年4月,我來到了航空工業直升機所,成為一名用文字講述直升機人動人故事,用鏡頭記錄直升機人奮鬥足跡的航空人。

回望來時路,不是科研人員的我卻成了離他們最近的直升機人。炎炎夏日,汗珠從額頭跌落的那一瞬間,我用鏡頭定格這一份感動;高寒缺氧的珠峰腳下,試飛成功歡呼相擁的那一刻,我用文字記錄了這一份幸福;北國極寒,為了擰上一顆螺絲釘手指被凍傷,我將其收藏到了故事集裡;深夜凌晨,為了明天的調整試飛忘記了在家等待的親人,我又將其書寫到歷史冊中。一個個以直升機人為主角的具象場景,構成了直升機所生動豐富的科研景致,我見證了他們的故事。

2016年4月底的廣東沿海,烈日炙烤著大地,蔚藍的大海伸向一望無垠的天際。4月27日,AR500無人直升機在7級陣風的海面上,經過45分鐘飛行,穩穩地落在了停機坪上。時隔一年多,2017年11月,伴隨著一聲炮響,崑崙山腳下的天空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映著連綿的雪山和湛藍的天空,一幅美麗的圖畫印刻在了青藏高原,AR500武裝無人直升機首次高原空中打靶試驗圓滿成功。那一刻,我看到了直升機科研人員喘著粗氣相互祝賀,幾天前的陰霾和疲累一掃而空,臉上無不是興奮和幸福。經過五年的發展,AR500無人機走南闖北,直升機所科研團隊砥礪奮進,攻克了一個個無人機系統設計和製造的關鍵技術,不斷推進直升機的智能化、通用化、信息化等技術應用,逐漸形成無人機系列化產品譜系。

2018年初冬的天津,寒冷中蘊藏著熱情和喜悅,伴隨著審查組組長宣讀審查意見書和會場熱烈的掌聲,直20順利通過設計定型審查,我國直升機研製實現了跨代發展。此時,「匠心實幹、銳意創新、大力協同、精誠奉獻」的直20精神已經深深地融入了新時代直升機人的血液裡。那一刻,我看到現場科研人員們紛紛落淚了,我知道那是幸福的眼淚。

當直20在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公開亮相,坐在電視機前集中觀看閱兵盛況的直升機人喝彩不斷。沒錯,他們親手研製的直升機正出現在電視畫面裡,笑臉、喝彩、淚水……他們此刻的心情已無法用言語形容。在獻禮圓滿成功的背後,那些無聲的故事,同樣留在了我的文字和鏡頭裡。100餘天裡,飛行排故、檢查設備、總結報告、預判問題……工作層層疊疊,科研人員頂著壓力,在無數次循環往復中交織縱深,用盡心力跋涉向前,為的就是「米秒不差」。一個型號主管說,這三個多月,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哲學家,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問為什麼,每出現一個故障,總在想背後的技術問題,想不通就打電話尋求幫助,細想更深入的預防措施。

庚子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了億萬國人的心,也讓每一位直升機人在這一時刻更緊密地站在了一起。用鏡頭記錄抗「疫」,用文字溫暖寒春,用感動傳遞正能量。在我的筆下,在我的鏡頭裡,一個個經得起考驗、充滿戰鬥力量的團隊創造著動人的抗「疫」故事,更有一個個直升機人主動擔負起疫情防控的「守護人」職責,用無私的奉獻築牢疫情的「防護牆」。面對「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難越向前」的號召和「雙線作戰」的任務形勢,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前提下,實現年度各項工作任務如期完成。此刻,直升機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主動樹立變革思維,錘鍊更為全面的綜合治理能力,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發揮更為充分切實,他們用「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使命與擔當創造中國奇蹟。

記錄生命中最平凡的感動,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時間慢慢流逝,但故事仍在繼續。

2016年4月,我來到了航空工業直升機所,成為一名用文字講述直升機人動人故事,用鏡頭記錄直升機人奮鬥足跡的航空人。

回望來時路,不是科研人員的我卻成了離他們最近的直升機人。炎炎夏日,汗珠從額頭跌落的那一瞬間,我用鏡頭定格這一份感動;高寒缺氧的珠峰腳下,試飛成功歡呼相擁的那一刻,我用文字記錄了這一份幸福;北國極寒,為了擰上一顆螺絲釘手指被凍傷,我將其收藏到了故事集裡;深夜凌晨,為了明天的調整試飛忘記了在家等待的親人,我又將其書寫到歷史冊中。一個個以直升機人為主角的具象場景,構成了直升機所生動豐富的科研景致,我見證了他們的故事。

2016年4月底的廣東沿海,烈日炙烤著大地,蔚藍的大海伸向一望無垠的天際。4月27日,AR500無人直升機在7級陣風的海面上,經過45分鐘飛行,穩穩地落在了停機坪上。時隔一年多,2017年11月,伴隨著一聲炮響,崑崙山腳下的天空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映著連綿的雪山和湛藍的天空,一幅美麗的圖畫印刻在了青藏高原,AR500武裝無人直升機首次高原空中打靶試驗圓滿成功。那一刻,我看到了直升機科研人員喘著粗氣相互祝賀,幾天前的陰霾和疲累一掃而空,臉上無不是興奮和幸福。經過五年的發展,AR500無人機走南闖北,直升機所科研團隊砥礪奮進,攻克了一個個無人機系統設計和製造的關鍵技術,不斷推進直升機的智能化、通用化、信息化等技術應用,逐漸形成無人機系列化產品譜系。

2018年初冬的天津,寒冷中蘊藏著熱情和喜悅,伴隨著審查組組長宣讀審查意見書和會場熱烈的掌聲,直20順利通過設計定型審查,我國直升機研製實現了跨代發展。此時,「匠心實幹、銳意創新、大力協同、精誠奉獻」的直20精神已經深深地融入了新時代直升機人的血液裡。那一刻,我看到現場科研人員們紛紛落淚了,我知道那是幸福的眼淚。

當直20在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公開亮相,坐在電視機前集中觀看閱兵盛況的直升機人喝彩不斷。沒錯,他們親手研製的直升機正出現在電視畫面裡,笑臉、喝彩、淚水……他們此刻的心情已無法用言語形容。在獻禮圓滿成功的背後,那些無聲的故事,同樣留在了我的文字和鏡頭裡。100餘天裡,飛行排故、檢查設備、總結報告、預判問題……工作層層疊疊,科研人員頂著壓力,在無數次循環往復中交織縱深,用盡心力跋涉向前,為的就是「米秒不差」。一個型號主管說,這三個多月,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哲學家,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問為什麼,每出現一個故障,總在想背後的技術問題,想不通就打電話尋求幫助,細想更深入的預防措施。

庚子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了億萬國人的心,也讓每一位直升機人在這一時刻更緊密地站在了一起。用鏡頭記錄抗「疫」,用文字溫暖寒春,用感動傳遞正能量。在我的筆下,在我的鏡頭裡,一個個經得起考驗、充滿戰鬥力量的團隊創造著動人的抗「疫」故事,更有一個個直升機人主動擔負起疫情防控的「守護人」職責,用無私的奉獻築牢疫情的「防護牆」。面對「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難越向前」的號召和「雙線作戰」的任務形勢,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前提下,實現年度各項工作任務如期完成。此刻,直升機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主動樹立變革思維,錘鍊更為全面的綜合治理能力,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發揮更為充分切實,他們用「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使命與擔當創造中國奇蹟。

記錄生命中最平凡的感動,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時間慢慢流逝,但故事仍在繼續。

相關焦點

  • 航空工業直升機所劉晨:為兒時的夢想買單
    劉晨中國航空報訊:我對於航空事業的喜愛,源於我的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而我的同事——直升機所重點實驗室全機動力學研究室的劉晨,航空,2019年畢業後他如願加入了航空工業直升機所,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航空人,在這裡有更廣闊的平臺,有更多的了解軍事科技的機會。然而當他在直升機所工作了一年以後才真正了解到,那些在網上看到的外形酷帥、性能優越的直升機都是歷經了幾代人的不斷探索積累,每一代直升機從預先研究到立項研製再到部隊列裝,都是無數直升機人的汗水與淚水凝結而成的成果。
  • 航空工業2021年第一飛
    新的一年,航空工業成飛早謀劃、早開局,對照高質量發展和「強核」要求,科學規劃,精準施策,強化生產節拍,持續推動均衡生產,以高昂的鬥志和良好的精神風貌邁出了2021年科研試飛生產交付任務的第一步。 1月5日,伴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一架高教機直刺藍天,順利升空,拉開了2021年度航空工業洪都試飛任務的序幕。4小時後,隨著最後一架高教機平穩著陸,航空工業洪都新年首飛任務順利完成。
  • 航空工業直升機所型號項目攻堅者的四個選擇
    作為航空工業直升機所型號項目「挑大梁」的角色,顧杭是團隊中最忙碌的人之一。項目策劃、方案設計、航電聯試、驗證試飛、鑑定試飛和現場問題處理、機關匯報是他的工作日常,如同好多個冗雜的毛線團纏繞在一起,需要大量時間精準協調問題、解決問題。為什麼會把重要任務交給他?除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更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任務面前顧杭總是衝在最前,傾盡全力。
  • 航空工業哈飛正式向哈爾濱公安局交接兩架警用直升機
    4月22日,航空工業哈飛正式向哈爾濱公安局交接兩架警用直升機,並由中國飛龍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託管。這標誌著國產直升機從生產、使用、運營、維護全過程「中國造」,推動了地區警用航空的新發展。
  • 開啟航空工業「十四五」新徵程
    新的一年,航空工業成飛早謀劃、早開局,對照高質量發展和「強核」要求,科學規劃,精準施策,強化生產節拍,持續推動均衡生產,以高昂的鬥志和良好的精神風貌邁出了2021年科研試飛生產交付任務的第一步。1月5日,伴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一架高教機直刺藍天,順利升空,拉開了2021年度航空工業洪都試飛任務的序幕。4小時後,隨著最後一架高教機平穩著陸,航空工業洪都新年首飛任務順利完成。
  • 中國航空工業公開新款直升機,比直20還大!即將交付部隊
    航空工業首次公開了直8L運輸直升機,此舉表明我國寬體型直升機已經指日可待。從外形布局來看,直8L運輸直升機可以說脫胎換骨,體型比直20還大,已經與直8沒有多大關係了,只是名字裡還帶個8而已。航空工業公開直8L直升機模型直8寬體機是在直8基礎上對整機進行重新設計,加寬機身降低高度、取消原先機艙地板下油箱,改為機身兩側設計大型短翼油箱,提高了載油量的同時優化了機艙內空間,起碼可以裝進山貓全地形車等各種專用裝甲車輛,也可以攜帶30名全副武裝的軍人最遠突進1000公裡。如果再把發動機、傳動系統等也更換了,那就是一個全新型號,跟直8可就沒什麼關係了。
  • 直升機所李春華 厚積薄發的直升機博士
    李春華,2007年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直升機專業博士學位,現任航空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副總設計師,目前主要負責頂層策劃和管理基於預先研究的直升機技術創新工作,牽頭組織開展重大關鍵技術研究。他領銜研究的某重點背景項目是實現我國直升機技術與國外領先水平「同代」發展的重大預研項目,對於完善我陸軍航空武器裝備體系,實現陸軍航空裝備跨越發展,引領我國直升機技術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 人類星球掠影——一位航空攝影師鏡頭下的多彩世界
    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首次提出「人類世」(Anthropocene)一詞,用來描述一個由人類對世界的影響所定義的地質時代新紀元。儘管這個詞引發了很多爭論,但航空攝影師喬治·斯坦梅茨(George Steinmetz)的新書 The Human Planet: Earth at the Dawn of the Anthropocene毫不懷疑:我們在地球上的足跡深遠而廣闊。斯坦梅茨說:「這些照片的累積效應是,你看著地球,看到從紐約到紐幾內亞的人們,以及這個星球上所有的人類。
  • 中國警用航空裝備發展 從直升機到無人機
    一、警用航空從無到有   1993年,武漢購置了第一架警用直升機,此後大連、鄭州、廣東等地公安機關也相繼購置了警用直升機,開始了對警用航空的初步嘗試。   在歷經了幾年的探索後,2001年,公安部召開警用直升機戰略研討會,首次明確了警用航空發展的方向,為後來我國警用航空的有序發展奠定了基礎。但當時,警用航空的歸屬問題尚未明確。
  • 傳承初心,記錄南下幹部奮進足跡
    「以長江支隊後代回訪父母足跡的形式再現那段歷史,不僅視角獨特,同時表達了一種穿越時空的紅色傳承。」邯鄲市委黨校文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劉建紅說,長江支隊4000多名南下幹部不講條件,不計生死,勇往直前,為解放全中國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更為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70年後的追尋,是後代子孫對黨的輝煌歷程的重溫與禮敬,是對老一輩黨員幹部的仰望與學習。
  • 圖說山東|月球車、無人直升機……世界工業設計大會都有哪些黑科技...
    圖說山東|月球車、無人直升機……世界工業設計大會都有哪些黑科技?跟著鏡頭,讓我們一起去瞧一瞧大眾日報記者 張浩2020-11-27 06:07:35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1月25日,以「設計·智向未來」為主題的2020世界工業設計大會在山東煙臺開幕,將一直持續至11月29日。
  • 用奮鬥的青春書寫產業工人傳奇 記航空工業哈飛高級技師秦世俊
    黑龍江日報5月14日訊 從普通銑床練起,自學製圖和編程,利用網絡查找新的數控加工技術,幾十萬字的學習筆記記錄了他的成長。多年來,他先後參與直9、AC352、運12F等型號和多項重大項目研製,累計自製工裝夾具400多套,實現技術創新715項,申報國家專利8項,解決多項重大攻關課題……他就是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航空工業哈飛高級技師、航空工業首席技能專家秦世俊。
  • 八旬老人製作千架飛機模型 記錄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歷史
    「這個是1964年做的,這個是1975年做的……」10月24日下午,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宿舍內,韋克敬指著客廳柜子裡的飛機模型,耐心介紹著它們的製作年代和型號。韋克敬今年已經81歲了,但他仍清楚地記著每一件作品的製作過程,因為那是他最珍視的寶貝。
  • 大國博弈的犧牲品,多舛的土耳其航空工業,設計研發遭受打壓
    但在軍工最關鍵的航空製造業上,土耳其卻要明顯遜色許多,究其原因,"火雞"背後兩大金主的相互博弈,讓土耳其不得不承受"卡脖之痛"。提到土耳其的航空工業,其龍頭企業——土耳其航天工業公司(Turkish Aerospace Industries, Inc.)是最有發言權的。
  • 用鏡頭記錄良辰美景|YN85mm F1.8
    古人用詩詞記錄良辰美景,他們用文字描繪出了他們所目睹的景象,字裡行間都能感受到他們對此番美景的感慨與讚揚,文字的力量很強大,可以成為鋒利傷人的刀尖,也可以變成美好溫柔的春風,可惜就算再美麗的文字,我們都只能夠通過想像,來還原當時的景象來與當時的詩人們產生共鳴。美麗的東西似乎總是紅顏薄命般容易轉瞬即逝,令人唏噓。
  • 國產AC312E直升機開始在天津總裝生產
    【民航事兒】近日,航空工業AC312E直升機天津生產開工儀式在航空工業天直舉行,標誌著AC312E直升機開始在天津總裝生產。這是航空工業響應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布局、落實與天津市戰略合作協議的重要部署,也是充分利用天津濱海區位優勢振興民用直升機產業、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天津市工信局、天津港保稅區、航空工業哈飛、航空工業天直、航空工業直升機所、航空工業津電、航空工業服務保障、天津濱江等單位領導出席開工儀式,航空工業哈飛、航空工業天直員工代表參加儀式。
  • 建立航空醫療救援體系 救援直升機飛起來
    讓更多直升機飛起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國航空醫療救護傷病員1085人。我國每百萬人擁有醫療救援直升機不到0.01架,遠不能滿足百姓救援需求。在日前召開的人民救援頻道籤約活動現場,閃淳昌等專家呼籲,建立完善的常態化航空醫療救援體系,讓救援直升機在我國飛起來。
  • 航空工業計算所擎起航空計算機自主創新旗幟
    「大力構建開放創新體系,瞄準航空科技前沿,突出提升創新能力,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牢牢把握航空技術發展的主動權。」2020年,航空工業為進一步加快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了要求。
  • 新型航空技術,為下一代直升機帶來了什麼?
    原創 文啟 航空知識近年隨著客戶需求的不斷轉變,世界直升機市場逐漸趨向低迷。尤其是軍用市場,各國裁減軍費的大背景下,由於採購和使用成本得到大幅度攤銷,以H-60「黑鷹」系列和米-8/17「河馬」系列為代表的上一代軍用直升機仍然是各國軍用直升機的主力。
  • 八旬老人製作近千架飛機模型 記錄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歷史
    「這個是1964年做的,這個是1975年做的……」10月24日下午,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宿舍內,韋克敬指著客廳柜子裡的飛機模型,耐心介紹著它們的製作年代和型號。韋克敬今年已經81歲了,但他仍清楚地記著每一件作品的製作過程,因為那是他最珍視的寶貝。  「成都是我的第二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