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力雙季稻!2020年稻穀最低收購價公布,早稻、中晚稻價格有增

2020-12-17 農通社

2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公布2020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格。與2019年相比,2020年早稻、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格有增,粳稻保持不變。

通知顯示,2020年國家繼續在稻穀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因素,經國務院批准,2020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50公斤121元、127元和130元。

與2019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格相比,2020年每50公斤早秈稻、中晚秈稻價格分別較2019年增加1元,粳稻保持2019年水平不變。

為了保護農民種糧利益,2004年起,我國開始在稻穀主產區實施最低收購價政策,到今年已是第17年。2020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有提、有穩,既響應了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要求,又體現了2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恢復雙季稻」的聲音,給農民特別是恢復雙季稻生產的稻農吃上了「定心丸」。

通知指出,各地要引導農民合理種植,加強田間管理,促進稻穀穩產提質增效。

相關焦點

  • 雙季稻恢復迎來政策提振,2020年稻穀最低收購價維穩或提
    2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出兩個事關「水稻」的明確信號:「今年稻穀最低收購價保持穩定,視情可適當提高。」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恢復雙季稻」。雙季稻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公元前3世紀的《山海經》既有記載。顧名思義,雙季稻,就是指一年中種一季早稻再種一季晚稻的雙季連作方式,也就是同一稻田一年中種植和收穫兩季水稻的稻作制度。
  • 雙季稻7年減少了3500萬畝!農業農村部:今年全力推動早稻恢復
    潘文博介紹,早稻和雙季晚稻加在一起就是常說的「雙季稻」。近幾年雙季稻面積出現下滑,主要原因就是農資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還有土地流轉費用的增加,加之近幾年稻穀市場價格比較低迷,農民種植收益下降,造成一部分地區調減雙季稻改種一季稻。據統計,2019年雙季稻面積在1.4億畝左右,比2012年減少了3500萬畝,其中早稻連續7年減了1800萬畝。
  • 農業農村部:今年雙季稻恢復勢頭明顯 將繼續抓好晚稻田間管理
    雙季稻佔我們國家稻穀的面積三分之一,三碗飯有一碗飯是雙季稻。今年中央著眼於糧食安全,明確提出恢復雙季稻生產,並出臺了一系列恢復雙季稻生產的政策,比如提高了秈稻最低收購價,整合了40多億元中央財政資金,加大對雙季稻主產區的支持力度。各地也高位推動,媒體報導,有的省省委書記、省長親自抓早稻、抓雙季稻,壓實責任,精準指導,有力推動了雙季稻生產。
  • 早稻價格高開高走 託市或難大範圍啟動
    早稻受災減產 中晚稻長勢差據機構預估,今年洪災嚴重的5個省區(江西、湖南、湖北、廣西、貴州)稻穀減產約351萬噸,約佔2019年全國稻穀總產量的1.68%。受災地區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是我國稻穀主產區,其中這5省區早稻種植面積佔全國比重約69.7%。
  • 中晚稻上市進入旺季價格不斷走高 後市大米價格會漲嗎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公告,2020年我國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50公斤121元、127元和130元。目前,每日糧油收集到部分主產省的稻穀價格:湖北省:省內國標三等中晚秈稻收購價2800-2920元/噸,環比上漲87-207元/噸,同比上漲284-404元/噸。多地黃華佔收購價達到3000-3100元/噸。目前該省新稻外流增加,庫存超期稻穀向飼用及工業領域流出,購銷同比呈現價漲量跌局面。
  • 中晚稻首拍火爆 後期稻米或回歸理性
    4月17日,國儲中晚稻首拍入市,由於競價激烈,拍賣持續進行9個小時,整體成交情況較好,部分區域粳稻成交率達到100%,溢價成交情況比較明顯,側面反映出區域原糧緊缺情況。隨著國儲中晚稻拍賣常態化進行,同時各級地方儲備稻穀陸續輪出,預計後期稻穀市場供應將穩步增加,稻米價格有望逐漸回落。
  • 全國早稻總產量達2729萬噸 增長3.9%
    今年我國早稻扭轉了連續7年產量下滑態勢,實現了增產。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倒春寒、洪澇災害等嚴峻考驗,早稻如何實現增產豐收?經濟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採訪。   種植面積和產量「雙增」   在地處鄱陽湖之濱的江西南昌蔣巷鎮大田現代農業基地裡,中稻已進入揚花期。
  • 尚不具備上漲條件 中晚秈稻市場蓄勢整理
    由於當前中晚秈稻市場供應同比大幅增加,從供求角度看,短期中晚秈稻市場難有繼續上漲的能力,仍將以蓄勢整理為主。稻穀產量好於預期2020年我國稻穀生產遭遇了洪澇、颱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市場一度預期產量可能下降。由於國家政策支持有力,防控減災措施到位,今年稻穀單產仍達940斤/畝,僅比上年減少2斤/畝,下降0.2%。
  • 早稻有望實現五增市場化收購將唱主角
    早稻面積同比大增受國家對糧食生產重視程度空前提高、秈稻最低收購價小幅增加、國際大米價格上漲、種糧效益預期向好等因素影響,今年農戶種植水稻積極性有所提高,早稻種植面積較上年預計大幅增加,將結束連續五年下降的尷尬局面。主產區除湖北早稻種植面積可能較上年減少外,其他主產區早稻面積均有望大幅增加。
  • 早稻為何能增產?中稻、晚稻生產態勢又如何?
    8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早稻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早稻總產量546億斤,比2019年增加20.6億斤,增長3.9%,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態勢。夏糧豐收和早稻增產,奠定了全年糧食穩定生產的基礎,為進一步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堅實保障。
  • 2019年我國稻穀小麥價格有所下跌 玉米產量增長1.4%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2019年我國稻穀、小麥價格有所下跌 2019年以來,部分農產品價格波動加大,但市場供給總體充足、價格漲幅有限。新京報快訊(記者 應悅)在今天(1月15日)召開的農業農村部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表示,2019年,我國口糧總產量保持穩定,庫存處於歷史高位。2019年12月,晚秈稻、粳稻市場收購價分別為每斤1.20元、1.32元,同比下跌6.3%和7.7%。
  • 廣東早稻喜獲豐收 晚稻生產穩步推進
    廣東早稻喜獲豐收 晚稻生產穩步推進金羊網  作者:許悅、粵農軒  2020-08-24 今年廣東全省早稻播種面積1303.7萬畝,比去年增加了
  • 廣東早稻總產量比去年增30.3萬噸,晚稻播種面積超去年水平
    南都訊 記者 莫郅驊 通訊員 粵農軒 根據國家統計局8月19日公布的數據,廣東超額完成了國家要求新增早稻種植面積50萬畝的任務,實現早稻生產面積、單產和總產量「三增」的好形勢。全省早稻播種面積1303.7萬畝,比去年增加了51.7萬畝,增幅4.1%,是廣東近7年以來早稻面積的最高水平;早稻單產397.73公斤,比去年增加7.73公斤,增幅1.98%;早稻總產量518.5萬噸,比去年增加30.3萬噸,增幅6.2%。南雄市農民進行田間施肥。南雄市利用無人機開展統防統治。
  • 早稻播栽全部完成 稻米市場逐漸降溫
    其中,江西省早稻種植面積達到1833萬畝,同比增加190萬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1800萬畝目標任務,扭轉了早稻種植面積連續8年下降的趨勢。分區域看,目前我國江南、江淮、江漢地區雙季早稻處於三葉至移栽返青期,華南大部處於分櫱後期至拔節期,海南東南部處於抽穗至成熟期。全國雙季早稻一、二類苗佔比分別為12%、87%,一類苗與上周持平,二類苗較上周增加2個百分點。
  • 農民喜歡賣早稻,留晚稻,原來有這些好處,老人告訴我的
    我老家種植水稻,就只有兩季,也就是早稻和晚稻!我是90後的,依舊記憶猶新的是,每次割早稻的稻穀回來,都是拿去賣掉了;只留一些夠吃到晚稻成熟的量;而晚稻都是自己吃!那麼,歡迎圍觀,農民為什麼把早稻賣掉,把晚稻留給自己吃?答案是,口感和種植時間不同等等原因。
  • 秋收近尾聲 晚稻獲豐收
    「這裡有近700畝晚稻在收割,畝產達800公斤,比去年高200公斤。」稻農趙師傅難掩興奮。他每天早上五點起幹活,澆水施肥,風雨無阻,重複著在外人的眼裡單一枯燥的動作,但這份收穫的喜悅遠勝過無數個辛勤勞作的日夜。
  • 災後生產自救如火如荼,早稻搶收晚稻栽插同時幹!
    在三廟前鄉櫟樹村,家家戶戶在搶割淹掉的稻穀,村民葛明生表示,得趕緊把被淹的稻穀撈起來,儘量降低損失。當聽到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說,縣裡給他們準備了秧苗,還準備調種育秧時,葛明生感到十分欣慰。眼下已進入早稻收割季節,但洪澇災害讓農戶們愁眉苦臉,我縣的早稻收割形勢異常嚴峻。
  • 我市全力做好今年早稻收購工作
    日前,記者在中儲糧撫州直屬庫有限公司糧庫看到,一輛輛裝滿稻穀的卡車在經過檢糧、過磅等多道程序後,金黃的稻穀通過傳送帶源源不斷傳送到糧倉中。為圓滿完成今年儲備早稻輪換工作,中儲糧撫州直屬庫採取多種措施為農民售糧提供優質服務。
  • 附:全國水稻價格
    2020年,水稻新糧價格還是不錯的,從8月份早稻上市,一直到現在的中稻行情,雖然漲幅並不是很大,但是同比2019年要好很多,目前各地新稻價格均高於託市收購價,近日中晚秈稻、粳稻已經接替了早稻成為市場的主流。從了解各地稻穀價格看,處於一種穩中看漲的趨勢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