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郭俊凌《生物大分子》膠原纖維仿生熱敏止血水凝膠

2021-01-08 Hydrogel

【背景介紹】

人體的自然止血可以通過止血技術的發展來增強,並且已經開發出許多止血材料,包括基於纖維蛋白的膠或密封劑,沸石粉末,交聯的明膠基質等。基於膠原的止血材料因其優異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弱抗原性而被廣泛用於止血目的。這些天然存在的有利特性使基於膠原的材料成為控制出血的有前途的解決方案,市場上已經有多種商業產品可用。

當前,兩種通用方法用於製備基於膠原的水凝膠。由於膠原蛋白分子組裝體的無序結構,通過常規的反覆冷凍乾燥方法製備的膠原蛋白水凝膠通常易碎且柔韌性較低,強度低。當通過原位凝膠形成(膠原蛋白自聚集方法)形成凝膠時,這些材料在膠原分子的分散狀態中具有可逆的變化,導致從溶液到凝膠的相變。膠原蛋白的自聚集可引起基於膠原蛋白的水凝膠的熱響應特性。這對於促進傷口閉合和出血控制很重要。具體而言,液態能夠在傷口部位實現出色的可塑性和快速的相變,從而形成高親水性凝膠的3D網絡結構。相變過程可在生理溫度下發生,導致形成粘性凝膠並阻塞治療傷口的出血部位。

【摘要】

大量失血會導致無法控制的出血,從而帶來巨大的死亡風險。因此,當前的緊急止血處理(包括用紗布加壓或「被動」輸血)遠非理想,而最新開發的止血劑仍具有共同的局限性,而未考慮治療後的組織修復和抗菌活性。最近,陝西科技大學講師劉新華/副校長王學川攜手哈佛大學教授郭俊凌等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新型的生物啟發的聚集的膠原蛋白納米纖維為基礎的生物相容性和高效止血水凝膠材料(TS-Gel-Ag-col),它是通過模擬粘液模擬的泊洛沙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樹膠素/殼聚糖二醛協同交聯的聚集體的多功能化合物製備的膠原納米纖維裝飾有銀納米顆粒。水凝膠的表徵以及體外和體內研究表明,這些材料具有有效的抗出血和抗菌傷口保護作用。而且,TS-Gel-Ag-col可以通過促進血管再生來促進皮膚傷口的組織修復。對於下一代基於膠原的可吸收止血材料以及智能人造皮膚的開發具有廣闊的前景。相關論文Thermoresponsive Hemostatic Hydrogel with a Biomimetic Nanostructure Constructed from Aggregated Collagen Nanofibers發表在《Biomacromolecules》上。

洞察TS-Gel-Ag-Col凝膠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

TS-Gel-Ag-col組分之間的分子間相互作用可能對Ag-col的特定性質產生很大影響。圖1a顯示了基於生物啟發的聚集膠原蛋白納米纖維的生物相容性和高效止血水凝膠(TS-Gel-Ag-col)的製備方案。其中證實聚集蛋白由典型的D周期交叉條紋的膠原蛋白納米纖維和通過SEM和AFM分析獲得厚的膠原蛋白納米纖維束(圖1b)。TS-Gel-Ag-col在不同F-107劑量下的FT-IR光譜(圖1c)顯示膠原分子骨架中醯胺A,B,I,II和III譜帶的特徵吸收峰。不同F-107劑量下TS-Gel-Ag-col的XRD圖譜僅顯示F-107的衍射峰(圖1d)。與文獻相符,兩個強和尖銳的結晶峰分別出現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分別代表F-107分子的重複單體結構,分別位於19°和23°。未觀察到Ag-col的無定形衍射峰,可能是因為F-107凝膠中的高濃度可能完全包裹了Ag-col的纖維表面。

圖1

微形貌和相變分析

臨界膠束溫度(CMT)是對溫度敏感的原位凝膠的重要性能。對於不同的F-107量(圖2a)和相應的微分曲線(圖2b),評估了彈性模量(G')對TS-Gel-Ag-col對溫度(T)的依賴性。隨著F-107用量的增加,彈性模量有所提高。CMT隨著F-107的增加而降低(圖2)。在F-107濃度為15%,20%,25%和30%的條件下,TS-Gel-Ag-col的CMT分別為45°C,43°C,37°C和34°C。因此,當F-107劑量超過25%時,TS-Gel-Ag-col可在生理溫度下發生相變。通常,彈性模量越高,凝膠強度越強;反之,凝膠強度越強。實際上,增加F-107的濃度會增加凝膠強度。當F-107增加到25%時,TS-Gel-Ag-col彈性模量約為0.1 MPa,該值有利於傷口的快速癒合和二次出血的預防。

圖2

細胞相容性和抗菌性能的評估

考慮到促進傷口癒合所需的潮溼環境也有利於細菌和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賦予水凝膠以抗菌/抑菌特性是主要的研究重點。在不同的F-107劑量下,TS-Gel-Ag-col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抑制區直徑的影響如圖3a所示。添加AgNPs後,TS-Gel-Ag-col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作用,其中F-107的量對TS-Ge l -Ag-col的抗菌/抑菌特性沒有顯著影響。此外,不含AgNPs的TS-Gel-Ag-col(對照組)也顯示出一定的抗菌/抑菌特性,證實了二醛殼聚糖可以賦予Ag-col以抗菌/抗菌特性,同時實現Ag-col的功能交聯。

圖3

體外和體內止血性能評估

圖4b顯示了在不同F-107劑量下TS-Gel-Ag-col的APTT,PT和TT,表明F-107含量對TS-Gel-Ag-col的APTT,PT和TT沒有影響,並進一步確認F-107不參與內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過程。如前所述,膠原蛋白的凝結過程高度依賴於凝結因子,因此無法在特殊血液疾病患者中發揮止血作用。不過,在TS-Gel-Ag-col中,OCS可以進行間接止血,而不受人體凝血因子的影響,並且不參與傳統的「瀑布」模型止血過程。PVP主要起親水作用,對生理凝血過程沒有影響。F-107主要通過相變來止血,形成阻止傷口出血的凝膠,即物理止血,因此其作用與凝血因子的激活無關。因此,TS-Gel-Ag-col中膠原蛋白與F-107和PVP的結合降低了止血對凝血因子的依賴性。總CT可以反映出TS-Gel-Ag-col在體外的凝血作用(圖4a)。隨著F-107含量的增加, CT表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尤其是在25%以上時。這可能是因為溫度達到37°C時結合膠凝時間分析,TS-Gel-Ag-col可以快速形成凝膠相轉變3D網絡凝膠結構為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提供了豐富的空間,從而導致CT顯著降低。因此,F-107的物理止血作用在TS-Gel-Ag-col的止血特性中起著重要作用,高濃度的凝膠能夠在凝結的初始階段迅速改變並阻止血液流動。通過SEM觀察到凝結後凝塊的微觀結構(圖4c)。血細胞,尤其是血小板聚集在TS-Gel-Ag-col表面或網絡中,並與凝膠緊密相連,表明血細胞可以在其表面培養,並允許內部粘附和聚集,對於形成血栓形成至關重要。此外,綜合利用三種類型的創傷性出血模型(大鼠肌肉創傷,肝臟和兔耳動脈損傷)來評估體內的止血性能(圖4d)。結果清楚地表明,與商業Helitene膠原止血材料相比,TS-Gel-Ag-col止血速度明顯更快。

圖4

組織病理學觀察

通過HE和Masson染色在不同時間間隔對TS-Gel-Ag-col-,TS-Gel-Col-和凡士林紗布處理的傷口進行組織學觀察(圖5)。術後1周在傷口中觀察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應。然而,TS-Gel-Ag-col和TS-Gel-Col組均顯示出極少的炎症,而空白組(凡士林紗布)顯示出強烈的炎症,大量的炎症細胞聚集在傷口癒合部位,炎性細胞浸潤。術後2周,TS-Gel-Ag-col和TS-Gel-Col組的炎性細胞浸潤明顯減少,傷口的真皮層基本得到修復。此外,基底細胞排列整齊並觀察到更多小血管的存在。值得一提的是,TS-Gel-Ag-col組的表皮層甚至表現出基本修復的完整性,並且新生膠原纖維的編織更為緊密。最後,在術後3周,TS-Gel-Ag-col和TS-Gel-Col組的皮膚結構已完整形成,基底細胞呈單層緊密排列,真皮中成纖維細胞數量增加。幸運的是,在TS-Gel-Ag-col組中,新的皮膚表皮較厚,真皮膠原纖維水平排列,且編織方式緊密。總體而言,TS-Gel-Ag-col和TS-Gel-Col都能促進組織的傷口癒合,前者的作用更為明顯。聚合Col可以促進成纖維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的生長和增殖,從而加快傷口修復。

圖5

【結論】

以二醛殼聚糖為還原劑和穩定劑,用AgNPs製備了一種利用F-107熱反向凝膠化特性的新型基於膠原納米纖維聚集體的原位多功能凝膠。結果表明,TS-Gel-Ag-Col中的PVP,F-107和Ag-Col通過物理分子間氫鍵鍵合。新形成的氫鍵網絡改善了TS-Gel-Ag-Col的熱穩定性。同時,用25%F-107製備的TS-Gel-Ag-Col在20 s的人體生理溫度下能夠完成從溶液到凝膠的相變,通過形成物理屏障發揮出色的止血作用。材料的相應彈性模量達到約0.1MPa,因此能夠有效地防止凝膠在與血液接觸時被稀釋或洗掉。 TS-Gel-Ag-Col展示了具有相互連接的空腔的3D多孔網絡結構和具有縱向間隙的分層3D結構。而且,AgNP均勻地分散在凝膠的表面和內部,平均粒徑為60nm。細胞相容性,抗菌/抑菌性能和體外凝血性能的結果表明,濃度為5 ppm的AgNPs的TS-Gel-Ag-Col具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抑菌活性。將F-107的濃度調整為25%時,TS-Gel-Ag-Col的體外總凝結時間約為20 s。最重要的是,體內動物實驗表明,相對於TS-Gel-Col,TS-Gel-Ag-Col更好地促進了皮膚傷口組織的再生和修復。總之,TS-Gel-Ag-Col有潛力成為新一代基於膠原的可吸收止血生物材料,而Ag-col可以作為當前常規膠原材料的更好替代來源,用於進一步的生物醫學甚至人工合成皮膚材料的應用。

參考文獻:doi.org/10.1021/acs.biomac.0c01167

版權聲明:「水凝膠」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膠體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或投稿請後臺聯繫編輯。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綜述:水凝膠在Cancer的研究進展
    水凝膠作為新興的drug載體已廣泛用於傳輸tumour drugs。與全身chemotherapy相比,水凝膠drug載體的side-effect較小,並可在tumour部位持續釋放drugs。此外,水凝膠比納米顆粒載體更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toxicity更低。
  • 索邦大學《Macromolecules》特定於拓撲的可注射粘性PNIPAM水凝膠
    【科學背景】  水凝膠在水分含量(最高98 wt%)和柔軟度(典型模量在101–104 Pa範圍內)方面通常與許多生物組織相似,因此可用於許多生物醫學和製藥應用。
  • 301醫院郭全義團隊Bioactive Materials|生物3D列印仿生半月板
    經過反覆試驗,最終確定以85°C為最佳PCL列印溫度,並根據凝膠動力學確定了20°C的水凝膠列印溫度。列印平臺溫度為20°C也是絕對突出的條件,有助於防止GelMA / MECM凝膠由於交聯前相對較高的室溫而轉變成溶液。否則,可能會破壞孔的形成。實際上,要解決整個過程中的關鍵問題,需要對材料和列印原理有充分的了解,並且這樣的了解將允許在不同領域中順利創建許多定製模型。
  • 阿爾伯塔曾宏波院士《材料化學》似生物組織可自我保護柔性水凝膠
    然而,在生物相容性柔性水凝膠中模仿生物組織的應變增強和自我修復功能仍然是一個挑戰。最近,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Ravin Narain和曾宏波院士報告了一種由兩種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構成的柔性水凝膠,可以巧妙地採用生物應變強化或自我修復策略來響應機械變形來維持結構完整性和功能性。
  • 利茲大學《大分子快訊》協同微凝膠增強水凝膠作為高性能潤滑劑
    【科研摘要】水是人類所有生物潤滑系統(例如眼淚,唾液和滑液)的基礎。產生超潤滑性水性潤滑劑的能力對於各種生物學和技術應用都很重要。最近,英國利茲大學Anwesha Sarkar教授團隊通過用蛋白質微凝膠增強由生物聚合物納米纖維組成的流體狀水凝膠,來製造(專利)摩擦係數極低的非脂質生物潤滑劑。
  • 浙江大學吳子良/鄭強NIR光調節梯度結構和可編程機械性能的水凝膠
    在人體中,許多組織(例如血管,皮膚和軟骨)由各種生物大分子和流體組成,從分子到宏觀層次均以複雜的梯度結構組織。例如,緊密連接肌腱和骨骼的軟骨由未鈣化和鈣化的纖維軟骨組成,其中的礦物質含量和膠原纖維的取向相繼變化。
  • 東南大學顧忠澤團隊《Mater.Horiz.》:光響應性光子水凝膠使原位...
    具有異質性和動態性的賦予細胞支架已被認為是用於細胞培養的下一代生物模擬支架的關鍵要素。在自然界中,組織和器官中的細胞嵌入細胞外基質(ECM)中,這是影響細胞組織和功能的生化和生物物理線索的異質動態組合。
  • 《大分子》瞬態金屬配位,自愈可塑型的聚(惡唑啉)超分子水凝膠
    通過陰離子聚合合成的水溶性聚(2-異丙烯基-2-惡唑啉)(PiPOx)已被確立為製備具有可調的較低臨界溶液溫度的熱敏共聚物,分子刷和光敏材料的通用平臺 已經證明2-惡唑啉環與羧酸的後改性反應是一種直接,可重現和定量的調節性質的方法。因此,PiPOx平臺可以代表合成含TPy單元的金屬-超分子水凝膠的有價值的替代品。
  • MIT海歸開創軟材料新型仿生設計,力學性能堪比人體組織|專訪
    傳統高韌性凝膠的抗疲勞特性都很差,在多次循環加載下會發生疲勞斷裂,其疲勞閾值只有 10-100 J/m2。而疲勞斷裂是影響水凝膠基結構生物材料壽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設計抗疲勞水凝膠仍是迄今軟材料領域的一大難題。
  • 《大分子快訊》混一混硫醇-炔酮動態共價雙交聯可注射自愈水凝膠
    這項工作表明了巰基-炔炔烴雙加成動態共價化學可直接製備可注射自愈水凝膠,這可能會應用在未來的生物醫學,例如組織工程和藥物輸送。從圖2b中可以看出,對於所有水凝膠,G'在0.1至100 rad / s的振蕩頻率之間保持恆定,並且始終大於G'',這表明樣品的彈性行為和凝膠狀態。 這些水凝膠的膠凝時間和機械性能顯示出對聚合物濃度的依賴性。G'從4 wt%水凝膠的1.6×102 Pa增加到10 wt%水凝膠的3.9×103 Pa,膠凝時間從4 wt%水凝膠的約160分鐘減少到10 wt%水凝膠約30 分鐘(圖2c)。
  • 華盛頓大學《化學科學》封面,可見光氧還催化多模態凝膠致動器
    最近,華盛頓大學Jonathan C. Barnes教授團隊合成了一系列多模態水凝膠,它們可以在多個循環中可逆地收縮和膨脹,同時響應於藍色和紅色光以及熱量(50°C)而改變其機械性能。光響應行為是通過基於光氧化還原的機制實現的,該機制由光致電子從處於激發態的卟啉鋅光催化劑轉移至基於寡脫氧體素的大分子交聯劑構成,後者在凝膠形成過程中都整合到了水凝膠聚合物網絡中。通過在預凝膠混合物中同時引入N-異丙基丙烯醯胺(NIPAM)單體和丙烯酸羥乙酯(HEA),以產生統計60 :: 40 HEA:NIPAM聚合物網絡,還可以實現正交的熱響應性能。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
    從納米到宏觀尺度的複雜組織特異性生理學,結合動態生物物理/生物化學刺激,啟發了具有刺激響應特性的複雜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系統的設計。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結合,擴大了它們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範圍。通過簡單靈活的選擇不同類別的納米材料/水凝膠,或調節納米顆粒-水凝膠的物化相互作用,可以獲得大大超出傳統水凝膠的性能。
  • 《大分子》自修復加工的離子導電超分子水凝膠,用於柔性電子設備
    相關論文Processable, Ion-Conducting Hydrogel for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elf-Healing Capability發表在《大分子》上。這裡,MUI充當超分子交聯劑,而鐵離子充當明膠和PSS官能團之間的離子交聯劑。
  • 哈佛大學:自捕獲光束,可調諧遠程相互作用的熱驅動光響應水凝膠
    最近,哈佛大學Joanna Aizenberg教授團隊表明凝膠的熱溶脹或溶脹伴隨著光碟機動的螺吡喃異構化,並且這些熱效應在單束自捕獲以及多束長距離和短距離相互作用中都起著重要作用。當532 nm CW雷射束以1/e2的光束半徑為約10μm聚焦到水凝膠的入射面上時,會觀察到自捕獲。在初始的線性條件下,光束在水凝膠的約4 mm路徑長度上發散,並且在凝膠出口面上的光束被成像(圖1b)。在雷射路徑中,親水的MC和MCH+異構體轉化為疏水性更高的SP形式,從而導致滲透壓,該滲透壓會局部擠出水並導致凝膠收縮。在收縮區域中,聚合物的體積分數高於周圍區域,從而導致局部較高的平均折射率。
  • 把Nature發遍,從尿不溼到人造皮膚,這位科學家把水凝膠做到極致
    博士畢業於哈佛大學,師從國際著名力學家鎖志剛教授。目前該課題組的研究目標是:了解和設計具有空前性能的軟材料和探索新型軟材料的非凡功能。題為:Highly stretchable and tough hydrogels(高度可拉伸且堅韌的水凝膠)他們報告了一種由形成離子和共價交聯的雙網絡聚合物合成水凝膠。儘管這類凝膠含有約90%的水,但它們的拉伸強度可以超過其初始長度的20倍,這些材料的斷裂能非常高:即使含有通常會引發水凝膠裂紋形成的缺陷,它們的拉伸強度也可以超過自身長度的17倍。
  • 哈佛碩博胡宇航:3D列印形狀記憶雙網絡水凝膠變形章魚/手抓器
    【科研摘要】形狀記憶水凝膠可固定為任意臨時形狀,並在適當的刺激條件下恢復其永久形狀。它們的形狀記憶行為和生物相容的機械和化學性質賦予它們許多生物醫學應用。然而,像大多數水凝膠一樣,傳統的形狀記憶水凝膠由於網絡不均勻和高水含量而遭受固有的脆性。
  • CM:低成本、超快pH響應木質素水凝膠驅動器
    背景刺激響應水凝膠的形狀或機械特性能夠受到外界刺激可逆改變,在仿生和組織工程材料中具有廣泛應用。pH響應水凝膠是研究最深入的智能材料和驅動器之一,它們的結構和性能在受到外部pH改變刺激時會變化。但是,通常pH的調節會改變離子相互作用,氫鍵和疏水相互作用,從而導致可逆的微相分離或自組織現象。
  • 高光輝《JMCA》類似皮膚機械行為DNA啟發的水凝膠機械受體
    【科研摘要】最近,長春工業大學高光輝團隊設計了一種具有DNA啟發性的水凝膠機械感受器,該感受器具有皮膚般的感知力和機械行為,以及出色的生物相容性。相關論文A DNA-inspired hydrogel mechanoreceptor with skin-like mechanical behavior發表在《J. Mater. Chem. A》上。
  • 「Advanced Science」黑磷基水凝膠的光控原位生物礦化
    圖1-黑磷基水凝膠的光控原位生物礦化示意圖基於此,深圳大學邵俊東副研究員與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研究員合作,成功利用黑磷的光化學活性實現了水凝膠的光控原位生物礦化。論文研究了黑磷(BP)在近紅外(NIR)光控制下原位生物礦化的光化學活性。
  • 《ACS Nano》奧胡斯大學PVA物理膠遠程觸發液化
    通過四個脈衝,貨物的釋放幾乎完成,水凝膠標本的溶解也是如此(圖3E)。圖3. 含有PVA-NIR785熱敏色素的PVA水凝膠的脈衝溶解的可視化和定量,以及在NIR雷射照射下作為模型共軛貨物釋放的PVA-F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