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殘疾夫妻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的人生

2020-12-22 澎湃新聞

【我的脫貧故事】殘疾夫妻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的人生

2020-12-18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們一個眼睛看不見,一個身體行動不便,生活的艱難程度,常人不能體會,但我們卻在這樣的情況下生活了十多年,我們互相當著對方的「眼睛和身體」,相互扶持走到今天。

我叫劉金林,以前住蔡官鎮藥寨村煤炭窯,現在由於政府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從村裡搬進了鎮上。我的妻子名叫冷三妹,先天性眼睛殘疾,雙目失明,對於她來說,世界是黑暗的。經身邊的親人介紹認識,我們在2003年結婚,婚後,我特別心疼她,捨不得讓她做任何重活,而我也在我們村上的煤窯上班貼補家用,但是結婚一年不到,小孩剛滿四個月時,2004年的5月份我就出了意外。

這場意外,導致我的尾椎移位,腰部受創,右腿殘疾,現在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很是不便。還記得在我臥病在床的那段時間裡,家中的重擔一下落到了本就眼睛看不見的妻子身上,她不僅要照顧我,還要照顧我們的小孩,看著她在家中走走停停,除了心疼還是心疼。

日子不管再難再苦,挺挺也就過去了。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我開始漸漸恢復。後來,我們夫妻二人在老家做了7年的小生意,但因為所做的生意不景氣,難以維持我們一家人的生活,慶幸的是,西秀區殘聯到蔡官鎮遍訪貧困殘疾人時,發現了解了我們的情況,並把我們接到了西秀區殘聯託養中心進行託養。

我們2015年9月到託養中心,後來經過託養中心的知識培訓,在年底的時候,我們開始一起相互配合護理病人。而且無論是在家裡面,還是在託養中心,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就是一個「整體」。護理病人時,需要用到眼睛時,我來做,需要用到力氣時,她來做。

如今,我們夫妻二人育有一子一女,湊了一個好字。兩個人護理一個病人一個月是800塊錢,最多的時候能護理5個病人,收入平均一個月能有3000多塊錢,為我們這個家庭帶來了穩定的收入,我們倆每天照顧病人也不覺得累,閒暇的時候我們倆還會和託養中心的夥伴們相約外出遊玩。

一路走來,我們雖然身體殘疾,但卻意志堅定。很感謝西秀區殘疾人聯合會給予我們一個 「以殘助殘」的機會,讓我們走上了脫貧路。而且我們夫妻二人早已不分你我,因為我們相信對方,堅定讓彼此成為對方的「眼睛」及 「身體」。

.end.

原標題:《【我的脫貧故事】殘疾夫妻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的人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脫貧故事 |身殘志堅...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脫貧故事 |身殘志堅不言棄 獨臂大俠一片天 2020-12-1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 | 陳大國:勤勞使我真正脫貧 勤勞讓我得到幸福
    我的脫貧故事 | 陳大國:勤勞使我真正脫貧 勤勞讓我得到幸福 2020-12-1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脫貧路上比翼飛 大悟殘疾夫妻種菜年入七萬元
    李福德年輕的時候因傷致殘,妻子也是二級殘疾,基本喪失勞動力。肢體的缺憾沒有讓這對夫妻屈服,他們勤學肯鑽,學習種養殖技術,開始種菜養雞。2016年,他家被列為精準扶貧對象,在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李福德擴大了種養殖規模,女兒上學也享受了教育補貼。2019年,李福德全家搬進了政府出資興建的易遷房,當年實現了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農村後備幹部「成長記」
    組織的召喚讓我堅定信念2016年,我32歲,也是我打工回鄉創業開超市的第三年,生意在我與丈夫的精心打理下逐漸步入正軌。當年1月份,駐村幹部陳明松找到我說,「小嬋,我看你不僅致富能力強,團結婦女群眾也很有號召力,現在咱們寧河村缺一個人口主任,希望你能夠加入隊伍補充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懷寧縣一對夫妻因大火致殘 用勤勞脫貧「浴火重生」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12 年,一場大火將安慶市懷寧縣高湖村的程兵節、餘仁英夫婦二人燒傷,雙手留下殘疾。雖經歷變故,但他們仍積極面對生活,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通過承包魚塘、養殖雞鴨鵝等方式在2017 年脫貧。
  • 魏無羨化身土味情話大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撩,箭尾花愛了
    在墨香三部曲中,魏無羨在「兒媳」中算是比較清奇的,因為他實在是太主動啦!而且魏無羨屬於那種腦洞很清奇的人,鬼點子很多很多,大概也是因為這個,藍二哥哥才被「捕獲」的吧!這不,在《魔道Q》中,魏無羨的這種氣質又被淋漓盡致地顯現出來了!
  • 古言文:《嫁給殘疾大將軍後》你是我黑暗人生中唯一的光
    《嫁給殘疾大將軍後》作者:黑糖話梅小說簡介:(一場陰謀,鎮國大將軍周顯恩廢了雙腿,眾叛親離謝寧被迫替同父異母的妹妹嫁給了他。傳聞中這位周大將軍乖戾狠絕,喜怒無常。她是他的妻,是他黑暗人生中唯一的光。周顯恩年少成名,拜為鎮國大將軍,威風八面。直到他雙腿殘廢,在輪椅上癱坐了兩年。天之驕子,跌落塵泥。他以為自己這一生都只能活著這陰暗潮溼的地方,永遠不會再有一絲光亮。直到那一日,一個穿著嫁衣的女子怯生生地推開了他的房門。他眼底泛起嘲諷,等著她害怕得逃出去。可他卻只等來一句軟軟的「夫君。」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王小廖:盡我所能讓鄉親們過上好...
    我是望謨縣石屯鎮喜獨村黨支部書記王小廖。喜獨村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利用率低,加之缺少產業支持,村民318戶1376人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有232戶984人。自脫貧攻堅號角吹響以來,作為村支書,如何帶領群眾脫貧成了我的心頭大事。
  •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扶貧故事 | 陸再美...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扶貧故事 | 陸再美:傾情沙坡 2020-12-08 1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感恩黨和國家好政策|織金縣馬場鎮大陌村村民餘昌富
    我叫餘昌富,今年39歲,家住織金縣馬場鎮大陌居茨壕組,家裡3口人。2013年,因為我們夫妻都是殘疾人,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說起我家的故事,還要從一次車禍說起。2006年6月份,我因出車禍,導致雙手粉碎性骨折,雙手經過皮膚再植手續,鑑定為四級殘疾,不能做重活。我妻子羅豔,黔西人,從小就是啞巴,不能用語言與別人正常勾通交流,屬一級殘疾。  2018年以前,我們一家子一直靠領取低保金維持生活。一直以為,後半輩子我們家只能靠政府救濟維持生活了。
  • 「我的脫貧故事」身殘志不殘︱六枝特區木崗鎮把仕村上把仕組村民...
    我是羅開龍,家住六枝特區木崗鎮把仕村上把仕組,2017年12月被貴州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40多年前的一天,我和同村夥伴的嬉戲追逐,不幸將右腳裸關節摔成粉碎性骨折。當時由於家裡貧困,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引起病變,導致右腳終身殘疾。這在別人看來是無法接受的事實,但對於貧寒、勤勞的我,卻被磨練出了堅韌的意志,激發了我對生活的熱情。命運似乎還是眷顧著我。雖說身帶殘疾,可憑著頭腦靈活、吃苦耐勞,1995年經人介紹,我與妻子喜結連理。一年後,大女兒呱呱墜地,給家裡帶來了莫大歡愉。
  • 「我們家的脫貧成績有你的心血」
    昔日貧困之家實現了脫貧目標,幸福的日子即將到來。說起貧困戶劉忠國的家底,2019年3月25日才進入毛陳鎮八一村扶貧的孝南區交通運輸局工作隊員胡文華了如指掌。今年65歲的劉忠國,夫妻二人都是弱勞力,兩個女兒都是精神病患者,兒子劉紅武右腳殘疾,離異,孫子正在上小學,屬典型的因殘、因病缺勞力致貧家庭。
  • 「我的脫貧故事」房屋煥新 心懷感恩丨羅甸縣鳳亭鄉班臺村村民黃保滑
    既沒有積蓄,也沒有照顧好家,陷入惡性循環,整個人生毫無希望。我也於2011年結婚,2012年女兒的降生,更是讓家裡的揭不開鍋的日子雪上加霜,妻子只能照顧身體欠佳的母親及兩個幼小的孩子,家裡經濟收入完全入不敷。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申請退出低保和貧困戶|鳳岡縣王寨鎮土璜村村民...
    我叫任達禮,今年58歲,是從鳳岡縣王寨鎮土璜村上幹溪組搬遷到土璜村新村組的低保貧困戶。因左手殘疾,生產生活非常不便,日子過得很窘迫,但我從來沒有服輸過。隨著脫貧攻堅號角響徹大江南北,脫貧政策鋪天蓋地席捲而來,我們家看到了希望……   2014年,我家因孩子上大學及我是殘疾申請到了低保貧困戶,從此家庭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再也沒有了上頓沒油下頓沒米日子。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夫妻檔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大茶坪村脫貧...
    大茶坪村屬於一類貧困村,有5個自然寨,7個村民組,346戶134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8戶465人。該村雖然於2018年已脫貧出列,但在基礎設施建設、住房保障、隊伍建設、軟體資料、人居環境和群眾滿意度方面仍存在一些較為突出問題,是一根難啃的硬骨頭。
  • 【我的扶貧故事】靳濤:扶貧讓我歷練了人生
    裸石山地逐年增加,一座座大山就像是脫貧路上的一隻只攔路虎,難以跨越。與扶貧結緣,那是2018年,我作為幫扶隊員之一,紮根小壩西衝村。在扶貧的道路上,我親眼目睹了鄉親生活的變化,感受到同事們對扶貧工作的執著,對扶貧對象的真情付出,感受到了扶貧工程帶來的種種變化。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扶的「懶漢」脫貧了!
    我是威寧自治縣融媒體中心職工陳武帥,李文飛,是我結對幫扶的貧困戶。還沒走訪李文飛之前,關於他的「斑斑劣跡」,在村幹部的繪聲繪色描述中知道了個大概。李文飛用一頭的亂發迎接我,甚至沒有對我說一聲「進屋坐坐」。走訪得知:李文飛一家五口,是小海鎮響水村人,女兒李蝴蝶在小海中學讀高中,兒子李白路和李章吉讀初中和小學,一家人生活全靠吃農村低保,日子過得很拮据。我和李文飛拉家常,說了很多心裡話。比如要為孩子們樹立榜樣,要擔起一家人的擔子,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孩子們前途考慮。
  • 「我的脫貧故事」身殘志堅不言棄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板寨村村民...
    最終成了殘疾。  這時村裡面了解到我家情況後,村裡面正缺一個民生監督員,對村裡面的每一項工作進行監督,平時到村委開會,每個月工資是500元,一年有6000元左右收入,這個崗位不需要做重活路,非常適合現在的我,所以我毫不疑問的接下了,也因此覺得自己還可以做得事情很多,不能因為僅僅肢體殘疾了,就等著國家給和向國家索要,我在心裡想著,我一定要在國家好政策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致富
  • 【我的脫貧故事】新蒲新區飛雲村劉二宅村民組村民馮友華:我的心裡...
    【我的脫貧故事】新蒲新區飛雲村劉二宅村民組村民馮友華:我的心裡開著一扇窗 發布時間:2020-12-16 10:03:55      來源:遵義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