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們一個眼睛看不見,一個身體行動不便,生活的艱難程度,常人不能體會,但我們卻在這樣的情況下生活了十多年,我們互相當著對方的「眼睛和身體」,相互扶持走到今天。
我叫劉金林,以前住蔡官鎮藥寨村煤炭窯,現在由於政府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從村裡搬進了鎮上。我的妻子名叫冷三妹,先天性眼睛殘疾,雙目失明,對於她來說,世界是黑暗的。經身邊的親人介紹認識,我們在2003年結婚,婚後,我特別心疼她,捨不得讓她做任何重活,而我也在我們村上的煤窯上班貼補家用,但是結婚一年不到,小孩剛滿四個月時,2004年的5月份我就出了意外。
這場意外,導致我的尾椎移位,腰部受創,右腿殘疾,現在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很是不便。還記得在我臥病在床的那段時間裡,家中的重擔一下落到了本就眼睛看不見的妻子身上,她不僅要照顧我,還要照顧我們的小孩,看著她在家中走走停停,除了心疼還是心疼。
日子不管再難再苦,挺挺也就過去了。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我開始漸漸恢復。後來,我們夫妻二人在老家做了7年的小生意,但因為所做的生意不景氣,難以維持我們一家人的生活,慶幸的是,西秀區殘聯到蔡官鎮遍訪貧困殘疾人時,發現了解了我們的情況,並把我們接到了西秀區殘聯託養中心進行託養。
我們2015年9月到託養中心,後來經過託養中心的知識培訓,在年底的時候,我們開始一起相互配合護理病人。而且無論是在家裡面,還是在託養中心,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就是一個「整體」。護理病人時,需要用到眼睛時,我來做,需要用到力氣時,她來做。
如今,我們夫妻二人育有一子一女,湊了一個好字。兩個人護理一個病人一個月是800塊錢,最多的時候能護理5個病人,收入平均一個月能有3000多塊錢,為我們這個家庭帶來了穩定的收入,我們倆每天照顧病人也不覺得累,閒暇的時候我們倆還會和託養中心的夥伴們相約外出遊玩。
一路走來,我們雖然身體殘疾,但卻意志堅定。很感謝西秀區殘疾人聯合會給予我們一個 「以殘助殘」的機會,讓我們走上了脫貧路。而且我們夫妻二人早已不分你我,因為我們相信對方,堅定讓彼此成為對方的「眼睛」及 「身體」。
.end.
原標題:《【我的脫貧故事】殘疾夫妻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的人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