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冷兵器時代時,
盔甲可以說是在戰爭中至關重要的。
一個國家的軍隊擁有的盔甲越多,越能說明這個國家的實力的強大。
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重甲騎兵就是坦克一般的存在。
在地勢平坦的地方,步兵若是被重甲騎兵一陣衝鋒,
絕對是死傷慘重,到處都是殘肢斷臂。
而盔甲也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地變化。
到了明朝時,布面甲成了一種主流,逐漸的代替了傳統盔甲。
為何明朝會更鍾愛於布面甲呢?布面甲有什麼特別的優點嗎?
布面甲是從元朝開始出現的,當元朝被朱元璋推翻之後,
布面甲的性質也流傳了下來。
到了明朝的時候,火器已經大範圍的在戰爭當中開始運用。
永樂大帝朱棣就設立了神機營專門統領火器軍隊。
此時傳統的盔甲太過明亮耀眼,非常容易成為火槍火銃的活靶子。
於是元朝流傳下來的布面甲經過改良之後,並成了明朝盔甲的主要形制。
布面甲又被叫做暗甲,看上去似乎是布甲,實際上還是鐵甲。
布面甲是把甲片內置了,在表面再縫上一層棉布。
布面甲的出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為了禦寒,明朝的時候天氣非常寒冷。
然後這個時候的戰爭主要是在邊境,跟外族徵戰。
因此布面甲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暖,還可以延緩甲片的生鏽,
從而提高盔甲的使用壽命。
其次是敵人無法看到甲片的排列順序,
也就無法對著甲片之間的縫隙進行打擊。
最主要的一點是布面甲經濟實惠且實用。
傳統盔甲製作工藝非常的繁瑣,製作成本也是非常的高。
因此使用傳統盔甲,那麼軍隊整體的披甲率就要下降不少。
而布面甲的成本跟傳統盔甲相比,那是便宜了非常多。
同時製作工藝也比較簡單,可以極大的節約人力物力。
在稍微犧牲一些防禦力,換取更多的披甲率,
反而能更好的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當然,因為防禦力的削弱,布面甲的主要裝備對象是普通士兵以及低級軍官。
有甲跟無甲完全是兩種概念,即使裝備的是防禦力較低的布面甲,
也可以極大的提高在戰場上的生存率。
至於高級軍官,身穿的主要還是明甲。
在重要的對外戰爭以及國庫充盈的時候,
明甲的披甲率還是不低的,會給精銳部隊都裝備上明甲。
例如說在明朝萬曆年間的韓戰中,
明朝的軍隊主要批覆的還是明甲。
因為此時國庫充盈,明甲又能提高戰鬥力,
可以有效地宣揚國威,震懾宵小。
所以這場戰爭中,明朝可謂是加了血本,
盡數給明朝精銳配備了明甲。
而等到了大明後期,財政十分緊張。
甚至說給士兵配備布面甲都有些困難。、
因此到了明朝中期,主要給士兵配備的是棉甲。
盔甲的主流是哪一種,主要還是看朝廷的國庫是否充盈
當朝廷有錢的時候,防禦力更高的明甲會使用的更多。
當朝廷經濟狀況比較一般的時候,布面甲就成了主流。
當朝廷經濟狀況十分差勁的時候,就只能裝備棉甲了。
參考文獻:
《明朝那些事》
《大明風華》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