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今天活生生的例子讓我重新了解什麼叫慈母多敗兒

2021-01-20 乾幫主

大家都聽過這句話叫慈母多敗兒,但真正理解的又有多少呢?之前總是認為慈祥的母親怎麼可能培養出失敗的兒子呢?雖然大概了解是寵愛的多了就會讓孩子飄飄然,然而今天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讓我重新理解了什麼叫慈母多敗兒。

在培訓班也幹了多年了,今天我接觸到的家長讓我震驚。為什麼說震驚呢?因為孩子媽媽的一個動作。

起因是這樣的,孩子在封閉學校上初二,一周回家一次,孩子成績非常非常差30-40分/科,孩子媽媽帶孩子過來第一次補課。因孩子叛逆、沉迷網路遊戲、不受管束等等多種問題,前期和孩子的交流不順暢,所以簡單聊後讓孩子去上體驗課。接下來是和孩子媽媽溝通。溝通過程中覺得孩子媽媽人非常不錯,知書達理,溫文爾雅。孩子的不配合,我並沒有多想,歸結為青春期叛逆。聊了孩子給孩子的規劃,和需要家長配合的注意事項後,我覺得家長應該會給孩子報名補習。但結果出人意外。

體驗課進行到一半,我按正常流程去了解孩子的上課情況。但我發現孩子不在老師旁邊,經過詢問孩子摔筆離開,不想聽了。被我的主管接住談心。孩子從進門到摔筆,我觀察到孩子都是黑著臉的。經過了解,孩子來學習是孩子媽媽的主意,孩子並不想學習。這時我找到孩子媽媽,向孩子媽媽簡單說了一下孩子不想聽了,老師正在做思想工作。我發現孩子媽媽的臉突然變了,快速衝出聊天室找孩子。我以為孩子媽媽是要批評孩子。但是我發現我錯了,原來孩子媽媽是想看看是不是老師欺負孩子了,孩子受了多大的委屈。我當時就驚呆了。

給孩子和媽媽單獨的溝通20分鐘後,穩定了孩子情緒後。我單獨和孩子媽媽溝通。從另一個角度聊,發現孩子媽媽根本就是一個寵兒狂魔。從小順到大,要不是擔心孩子輟學,也不會管孩子學習,疫情期間孩子不上課玩手機,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就差擔心孩子在電腦跟前打手機遊戲電腦輻射孩子了。還有讓我很無語的是之前孩子考60分家長覺得很滿意,這有點像周星馳電影裡的情節,周星馳學會了幾個字,當爹的吳孟達就高興得要上天。孩子現在叛逆期,對於她和孩子爸爸的話根本不聽。經過好言相勸到禮品誘惑才有了開頭的一幕,黑著臉來培訓班體驗。

最終我放棄了接收這個孩子報名學習的想法。一是想接比較難,二是接了不敢培訓。就好比有些家長說你看看多少錢能把我家孩子培養好,多少錢我都出,反正我管不了,也不管一樣,這樣的孩子我拒絕接收。不是錢不錢的事,是擔心影響這些孩子的前途,能力有限。

面對這樣的家長,我真是無言以對。這真是對孩子好?

我真的希望家長能夠從小培養孩子,從小管理孩子。不只是要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沒有管束的童年快樂不叫快樂,因為痛並快樂著),還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以上僅為作者個人觀點,各位看官可以在評論區發表您的觀點。感謝各位抽出寶貴的時間!!!

相關焦點

  • 2020年了,早就不是「慈母多敗兒」了,真正「敗兒」的是這種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是流傳了幾千年的民間諺語,說的是成才的孩子少不了父親的嚴厲管教和母親的適度寵愛。在古人看來,對孩子不管不問的父親和過於寵溺孩子的母親一樣不靠譜,而且兩者往往相互作用。不負責任的父親會讓母親想盡辦法去彌補缺失的父愛,而過度寵愛孩子的母親也會讓孩子的父親無法用自己的標準約束孩子,進而走進惡性循環。
  • 「他還是個孩子」,這樣的慈母多敗兒,「天一」就是最好的例子
    文|90媽媽導語我們時常會讚美慈祥的媽媽,更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詩句歌頌母親,不過,慈愛的媽媽孩子就是幸福的?看到身邊很多卻是反面的例子,開始相信了那句話:「慈母多敗兒」。分析慈母多敗兒的典故:從前有一個人,小時候倍受母親溺愛,他和別人打架,母親從不批評他,他偷了東西,母親也不要他把東西還給別人。他長大後,成了一個無惡不作的強盜。最後,他被官府捉住,並判了死刑。行刑前,他請求見母親一面。母子相見後,母親抱著兒子大哭起來。
  • 慈母多敗兒是真的嗎?真正的「慈母」不「敗兒」,全看媽媽怎麼做
    這句俗語雖是鞭辟入裡,但也引發爭議不斷,尤其是這後半句「慈母多敗兒」,至今依稀被眾多父母信奉。另外「慈母多敗兒」這句話被熟知,得益於一個典故:從前有一個人,和別人打架母親從不批評他,偷了東西母親也不說他。
  • 慈母多敗兒,嚴父多孝子
    自古就有「慈母多敗兒,嚴父多孝子」的說法,我很認可這句話,今天我要聊聊我的看法。我們從古到今一直追求著母親慈愛,父親威嚴,兒女孝順懂事,家庭合睦,社會和諧。「慈母多敗兒,嚴父多孝子」,這句話是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說:慈母,就是母親的慈愛過了頭,成為了溺愛。凡事都依從孩子,沒有自己的底線,就是一味的順從,放縱孩子。最終把孩子培養成被人唾棄的人。就是「愛」這麼美好的情感,我們一旦用的過了頭,也會坑害孩子一生。
  • 慈母多敗兒?一幅母親節漫畫引燃朋友圈的教育話題
    看起來與「慈母多敗兒」這個話題完全搭不上邊。但是,當我多看了幾回這漫畫,就聯想到我那已經73歲的老媽。我完全不記得什麼時侯幫她晾過衣服,也不記得什麼時侯對她說過「辛苦了,謝謝你!」想到這裡,愧疚就在心底油然而生。這時候,「慈母多敗兒」這句話莫名其妙地從腦海中蹦出來。為什麼「慈母多敗兒」成為流傳民間的諺語?慈母,就是仁愛慈祥的母親。
  • 農村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這句農村俗話屬於怎麼教育孩子範疇之內。千百年來,多數人都認為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也有無數人舉出了母親因為太溺愛孩子,最後導致了孩子一生悲劇的例子來證明這句話的正確性。
  • 「慈母多敗兒」?並非如此,真正毀掉孩子的,多半是這種母親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慈母多敗兒」,意思是慈愛的母親反而會養出失敗的兒女。可是有沒有人仔細想過,養出敗兒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慈母,也許是假慈母也不一定。因為真正意義上的「慈」絕對不是溺愛。洋洋的媽媽就是一個標準慈母,洋洋看了《小豬佩奇》想去踩水,她同意了。
  • 農村俗話:棍棒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有暴力傾向,能教育好孩子?
    摘要:棍棒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有理?那是你沒看見,後續的故事。文/田俊超白棍棒之下出的都是孝子嗎?不全部吧,孩子是需要教育。但是提倡棍棒底下出孝子,本身便是一個有暴力傾向的人。就在我身邊,一位長輩。家裡生活的很好,人也不錯。對鄰居朋友都很好,許多村裡人都說他,人不錯。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對父母敬而遠之,逢年過節能去看看,以是極大的突破了。許多人問他原因,他說小時候挨父母的打,打怕了。二天一小打,三天一大打。自己是淘氣,可也沒有必要打的如此恨,身上都是青一塊紫一塊的傷。
  •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真正毀掉一個孩子的,往往是這幾類母親
    這就應證了古人的一句話:「慈母多敗兒」。慈母多敗兒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中「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意指那些母親過分溺愛的兒子大多都不成器。其實歷史上有關慈母多敗兒的典故也有很多。他說:「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小時候我做了那麼多錯事,你都不告訴我,也沒有教我該怎麼做。今天我落得這樣的下場,全都是你的錯!」後來「慈母多敗兒」的說法也漸漸流傳開來。《紅樓夢》薛蟠看過《紅樓夢》的朋友們一定了解,薛蟠是紈絝的世家公子,也被人們稱為「呆霸王」。
  • 「慈母多敗兒」是真的嗎?其實不然,真正毀掉孩子的是這3種母親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在孩子的教育中,母親不僅要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充當著啟蒙教育孩子的角色,更要間協調家庭親子關係,家中有著一個「慈母」的家庭往往更加的幸福和諧,既然「慈母」是如此,為何世人皆說「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呢?「慈母」在一定情況下確實會讓孩子恃寵而驕,有一些壞毛病,但是他們長大後就一定是沒出息的人嘛?
  • 鄭佩佩自稱"慈母多敗兒" 計劃老人公寓過餘生
    原標題:鄭佩佩自稱「慈母多敗兒」 自《花兒與少年》開播以來,演過眾多經典角色的鄭佩佩重新翻紅。這個「邵氏第一打女」在24歲最紅的時候選擇與臺灣富商原文通結婚,並放棄事業與丈夫搬到國外居住,並生了四個孩子。此前在採訪中鄭佩佩告訴媒體自己真的很後悔生這麼多孩子。
  • 慈母多敗兒,那麼嚴母就一定可以教出好孩子嗎?
    即使在家裡我也可以經常聽到這個年輕的媽媽大聲地罵著自己的孩子,仔細聽了幾回發現就是因為這個孩子的作業不是很會做或者寫錯了,她媽媽就會對孩子非常的兇,有時候孩子學的是拼音,有時候孩子學的是數學,昨天下樓的時候聽到她媽媽又在大聲的罵孩子「啊?怎麼回事啊你,不知道哪個數字最大嗎?你看看你寫的這是什麼。」到了樓下的時候,老公悄悄的和我說,以後你教孩子的時候千萬不可以這麼兇。
  • 「慈母多敗兒」?事實上毀掉孩子的並非慈母,而是這3種母親
    自古老話說得好:慈母多敗兒。意思是:越是慈祥的媽媽,越容易養出失敗的兒女。不過,難道兒女失敗的原因真的是「慈母」嗎?由於大家對這句話的誤解,讓很多媽媽走上了「嚴母」的道路。失敗的兒女,到底是不是慈母的錯?
  • 慈母多敗兒?為母好頭疼
    影響孩子日後自控能力的因素到底是什麼?許多父母頭疼,既希望給孩子愛和自由,又擔心慈母多敗兒,從小缺乏規矩。要不聽聽專業人士的說法吧。該怎麼管教孩子是一個時代難題。「養孩子的雷真多。」兒子剛滿1歲,33歲的媽媽餘韻已經開始頭大。
  • 「慈母多敗兒」還是「母慈子孝」,就看媽媽是不是這3種性格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人們常說「慈母多敗兒」,孩子不好,很多人往往認為是「慈母」造成的。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慈母都會有「敗兒」。
  • 慈母多敗兒?媽媽不「慈」可能會更加的傷害孩子
    慈母多敗兒有一個則這樣的小典故故事:從小有一個人,從小就是備受母親的溺愛,和別人打架或者是偷了其他人的東西,母親都不會去說他,也不會去教育孩子,慢慢的在這會人長大以後,就已經演變成為了強盜。最後在被官府抓住的時候,就已經被判成為了死刑。
  • 「慈母多敗兒」不一定是真的,真正帶壞孩子的,很可能是這種母親
    在我們的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意思是,一個家庭總要有一個「嚴父」,父親對孩子的教育要嚴厲,只有這樣,父親才能用自己的威壓教育出孝順的孩子,才能教育出一個人才
  • 慈母多敗兒,為人父母切不可偏心
    前些日子重新看了一遍《鄭伯克段於鄢》,竟也有了新鮮的感受。學生時代看這篇文章,不過就是拘泥於課本的研讀,對其中人物的印象倒也不是特別深刻,至多就是覺得鄭莊公不愧為一方霸主,很有實力。可是作為兩個娃的父親來說,重看此文自是多了之前所沒有的關注點,那就是慈母多敗兒,為人父母不可太偏心。《鄭伯克段於鄢》出自於《左轉》。這篇文章主要講述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鄭莊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為了奪國君君權位而進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
  • 農村俗語:「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這話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底下多敗兒」,這是一條如何培養孩子的俗語,在農村廣為流傳;有人反對,也有人贊同,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慈母底下多敗兒」,它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即母親對孩子溺愛,這樣的孩子大多敗家,不成器。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也不盡然,有的慈母底下多敗兒,有的慈母低下孩子卻成長的極為優秀,遠不是一般的孩子可比。
  • 「慈母多敗兒,慣子如殺子」,三類媽媽正在毀掉孩子,卻不自知
    「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母親的形象在人們眼裡一直是慈祥、有愛的存在,母親對孩子的愛能夠讓孩子擁有滿足感和安全感,因此慈母一直是很多母親的統稱。然而,我們也能夠常常聽見這樣一句話,叫做「慈母多敗兒」,這話不假,如果慈母的「慈」沒有把握好度,那麼往往是在毀掉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