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小就聽過「莊周夢蝶」的故事,中學時代語文課本裡的《逍遙遊》也讓我們對這位道家學派的思想大師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似乎永遠都是那麼無憂無慮,沒有煩惱。這既是因為他看透了,也是因為他想明白了,所以他不願意受所謂名利的羈絆,而是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物慾橫流,充滿誘惑的現在,如何在生活中與自己自處,收穫心靈的寧靜?也許,讀了《莊子》中的這些話,你會受到啟發。
1、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
莊子曰:「鯽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談句:我們常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是人與人之間其實也有共同點,用心去感受,同樣也可以感同身受。
2、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豈不備邪!何以加此?
談句:死亡並不可怕,它是向天地的回歸,與萬物融為一體,在這樣的一體下,人陪葬的厚薄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是一種真正的達觀,看透生死,與萬物契合。
3、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事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談句:我們很多人都對莊子有一個誤解,認為他無拘無束,實則不是,即使思想遨遊天際,他依然保持著對這個世界有限度的肯定:不管你願不願意,你都生活在這世界之中。
4、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墮,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者也。
談句: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比如生死是人之變,天地覆墮是天地的變化,但這只是形體的變化,我的心是不會隨之變化的。形體的變化是屬於命定的,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心不隨萬物而變,守住自己的心,才能在這紛繁的世界中,收穫一份寧靜。
5、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為法也,內保之而外不蕩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離也。
談句:水停的時候才能平,心靜的時候才能和,和的心就可以止於形骸之內。只有不動心才能達到平和的狀態,這樣的人不會在對世界的欲求中喪失自己,而是永遠有自己的快樂。
讀完《莊子》中的這幾個經典句子,你是不是受到了一點啟發呢?在這紛繁的世界裡,不如學學老莊,形體無法脫身,那就讓自己的心遨遊,外界物慾橫流,而我獨守內心的寧靜,願你是一個永遠快樂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