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中的經典名句,句句都是真理,提升你的人生境界

2021-01-18 hoody魚愛讀書

我們自小就聽過「莊周夢蝶」的故事,中學時代語文課本裡的《逍遙遊》也讓我們對這位道家學派的思想大師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似乎永遠都是那麼無憂無慮,沒有煩惱。這既是因為他看透了,也是因為他想明白了,所以他不願意受所謂名利的羈絆,而是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物慾橫流,充滿誘惑的現在,如何在生活中與自己自處,收穫心靈的寧靜?也許,讀了《莊子》中的這些話,你會受到啟發。

1、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

莊子曰:「鯽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談句:我們常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是人與人之間其實也有共同點,用心去感受,同樣也可以感同身受。

2、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豈不備邪!何以加此?

談句:死亡並不可怕,它是向天地的回歸,與萬物融為一體,在這樣的一體下,人陪葬的厚薄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是一種真正的達觀,看透生死,與萬物契合。

3、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子之事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談句:我們很多人都對莊子有一個誤解,認為他無拘無束,實則不是,即使思想遨遊天際,他依然保持著對這個世界有限度的肯定:不管你願不願意,你都生活在這世界之中。

4、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墮,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者也。

談句: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比如生死是人之變,天地覆墮是天地的變化,但這只是形體的變化,我的心是不會隨之變化的。形體的變化是屬於命定的,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心不隨萬物而變,守住自己的心,才能在這紛繁的世界中,收穫一份寧靜。

5、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為法也,內保之而外不蕩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離也。

談句:水停的時候才能平,心靜的時候才能和,和的心就可以止於形骸之內。只有不動心才能達到平和的狀態,這樣的人不會在對世界的欲求中喪失自己,而是永遠有自己的快樂。

讀完《莊子》中的這幾個經典句子,你是不是受到了一點啟發呢?在這紛繁的世界裡,不如學學老莊,形體無法脫身,那就讓自己的心遨遊,外界物慾橫流,而我獨守內心的寧靜,願你是一個永遠快樂幸福的人!

相關焦點

  • 莊子:大境界,方能成就大人生
    有一天,莊子的朋友惠施找到他說:我家種了一株葫蘆,結果長出了一個巨大無比的葫蘆,有五石之大。因為太大了,本來種葫蘆就是為了能用它來盛水的,現在它既不能盛水,也不能放其他東西,還能有何用?不如把它打破算了。 莊子卻說,為什麼你非要把它做瓢呢?你可以把這東西系在身上,去浮遊於大江大海之上?難道一個東西只有經過加工之後才能有用麼?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在莊子的智慧中,不為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層境界。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每次釣上來就用尺量一下,只要比尺大的,都丟回河裡。其他人問他這是為什麼。在莊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二種境界就是:不為別人的評價所累。李煜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詞:浪花有意千裡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在這3條「魚」中,體現了3種人生的境界,不知道你更認可其中的哪一種?01 「北冥之魚」這條魚是莊子的故事裡最有名的一條了,出自《莊子》的第一篇《逍遙遊》,裡面對於這條魚是這麼描寫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 莊子人生三重境界:等風來,乘風起,隨風去!細細品味,看透人生
    鯤鵬等風來、乘風起逆風行,到最後如果能夠取消對風的依賴,就能實現逍遙的境界。人生其實也是這樣,人生是從有所待到無所待進化的過程,你掌握了無所待,你就能成為莊子眼中的至人、神人和聖人。為何《莊子》的開篇,就是逍遙遊?因為逍遙遊中寄託了莊子的人生理想。狡猾的莊子,把人生的三種境界藏在鯤鵬扶搖而起的故事中,讓我們去細細品味。
  • 莊子用三條魚,道出三種人生境界,你是哪一條?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學習生涯之外的書籍,《讀者》是陪伴我時間最長的。我對它的印象很深刻,直到現在我都記得它曾經問過一個問題:這個世界會好嗎?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答案。他曾把自己總結的智慧寫進了三條「魚」之中,在今天也被人們當做三個人生境界,具體代表的是什麼呢?北冥之魚莊子的經典名篇《逍遙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表面上看似十分快樂,乘著夏天的風,從北冥飛到南冥。殊不知一旦沒有風,只能面臨高空墜落的局面。在莊子眼中,人一定不可以過度依賴萬物。
  • 莊子《逍遙遊》解讀之二: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人生的高度
    在上一節我們講到,在長期的磨鍊與深厚的蓄養積累之後,鯤化為鵬,鵬借著巨風自北海飛向南海,它遙居雲端,俯視下界,這是一種非常自由的高遠的人生境界。但在這世間事物總是相對的,有境界高遠的人和物,就有格調卑下的人和物;有高遠的心靈,也有閉塞的心靈。
  • 《法華經》四大名句,句句都是經典,啟人智慧!
    《法華經》又名《妙法蓮華經》,在諸佛經中,有「成佛的法華」的美譽。《法華經》中認為,人人皆能成佛。只是由於每個人,被自己的煩惱所覆蓋,就像自己的衣裡藏有寶珠,但因不知,所以讓自己仍然處於貧窮的地步。此經最殊勝廣大的地方,就是龍女雖然只有八歲,但是聽聞宣說此經後,以女身即身成佛,顯示不可思議境界。證明了《法華經》的廣大功德。今天,雲來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法華經》中的四大名句,這四句,句句都是經典,啟人智慧,讓人隨緣開悟!一、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 《太上感應篇》中的三句經典名句,句句隱含人生哲理!
    善惡的報應,就如同影子跟著身體一樣;人到那裡,影子也就跟隨到哪裡,永遠都不分離啊!如果一個人能夠修繕積德,這一個人一定發福,福報自然會現前。如果一個人造作都是不善,縱然他的家庭有福報,祖宗、父母有福報,生在富貴之家,必定也會有身敗名裂、家破人亡。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能夠收斂,就能夠約束,知道趨吉避兇,知道斷惡修善,這是聖賢人的教化,這叫做教育。
  • 馮友蘭:人生有四重境界,境界決定了人生格局
    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等職,著有《中國哲學史》、《貞元六書》等,是20世紀中國哲學界的重要經典。錢鍾書先生說:「做人的成功,不僅意味著事業上取得成就,還包括人生境界的提升。」一個人的境界,就是精神和心靈所能達到的層級,是一個人的人生意義和價值所在。人生境界不同,人生格局也不同。不同境界的人,人生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 知見詩社|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插圖畫家:施虹賓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作者:洞見誦讀:宋彧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莊子的智慧中,不為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層境界。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每次釣上來就用尺量一下,只要比尺大的,都丟回河裡。其他人問他這是為什麼。
  • 《莊子》很經典的4句話,真正的千古名言,教你用智慧滋養人生
    莊子最經典4句話,真正的千古名言,教你用智慧滋養人生每個人都希望活得悠然灑脫,無憂恣意,就像夢迷蝴蝶的莊周一般,超然脫俗於世外。「萬物云云,各復其根,各復其根而不知;渾渾沌沌,終身不離。」萬物紛雜繁多,各自回歸本性,各自回歸本性卻是出自無心,渾然無知保持本真,終身不離開大道。小編推薦莊子的四句話,帶你品讀其中的智慧。
  • 莊子在《逍遙遊》和《庖丁解牛》中,分別提出了哪「三個境界」?
    在《逍遙遊》中,莊子提出了「學鳩」「鯤鵬」「逍遙」三個境界;而在《庖丁解牛》中,莊子又提出了「全牛」「非牛」「無牛」三個境界。這幾個「境界」是什麼含義?有何關聯?今天我們就來重讀經典,講解一下莊子的所謂「三個境界」吧!
  • 莊子:大境界,方能成就大人生!
    莊子卻說,為什麼你非要把它做瓢呢?你可以把這東西系在身上,去浮遊於大江大海之上?難道一個東西只有經過加工之後才能有用麼? 一個人的境界大小,決定了他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對事物的判斷。普通人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的去判斷一件東西的價值。只有那些擁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價值。
  • 《莊子》:人生最高的境界是「心齋」
    常言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信仰和虔誠不只是表面的作為,應當能經得起考驗,在搖擺不定的塵世中形體淪陷,但心卻依舊堅定,任何外物的誘惑都無法改變內心的信仰和堅持,面對繁雜依然能夠保持心無雜念,如止水般平靜才是真正的信仰,也是心齋的境界。
  • 《莊子》:「真人」的「逍遙」境界
    《逍遙遊》是《莊子》的第一篇,它反映了莊子的人生觀。他把不受任何束縛的自由,當作最高的境界來追求,認為只有忘絕現實,超脫於物,才是真正的逍遙。本篇宗旨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無功」「無名」也就是「無己」,「無己」也就是《齊物論》所說的「喪我」,《天地》所說的「忘己」。
  • 《莊子》經典的4句話,真正的千古名言,教你用智慧滋養人生
    小編推薦莊子的四句話,帶你品讀其中的智慧。一、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大意:人生存於天地之間,如同白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一眨眼就過去了。而相忘於江湖則是一種境界,或許更需要坦蕩、淡泊的心境吧。能夠忘記,能夠放棄,也是一種幸福。古人其實對莊子很是情有獨鍾,因為莊子能夠消解心靈的憂慮。
  • 莊子筆下的四隻鳥,道出人生超然境界,讀明白也就活通了
    之前和大家分享過代表莊子智慧的三條魚,他不僅愛寫魚,還愛寫鳥,那麼讓我們來看一看莊子人生中,代表他三種思想境界的鳥類們。莊子的第一隻鳥在梁國歇腳。他把官位比作腐鼠,表達他的不屑一顧,這嘴簡直太損了,而這個故事正體現了莊子的淡泊。捫心自問,你做得到嗎?第二隻鳥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大鵬鳥。《逍遙遊》中說,「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 人生三大境界,莊子講了三個故事,其中一個還拍成了電影
    有人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對待生命不妨大膽一點,有一些冒險精神,反正最終你要失去它,怕什麼呢?莊子講這個故事,是借喻告訴人們: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希望人們可以超越世俗,從虛偽造作之中,破繭而出,奔向真實的自己。一個人,可以安於平凡,也可以開創不凡。
  • 《天道》中12句經典名句,發人深省,改變思維,提升格局
    《天道》中12句經典名句,發人深省,改變思維,提升格局《自嘲》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大志戲功名,海鬥量福禍。直到後來看到《天道》裡袁了凡通過行善改變命運的事跡,我才懂得:「一切福報,不離方田」的真理。我父母生了我已經是莫大的恩惠,乾坤無錯,父母更無錯,上天賜予我雙腳,是希望我能靠自己的雙腳走出一條路。
  • 莊子論人生:人過中年之福,從悟透3境界(至人、神人、聖人)始
    其最著名的作品中就包含《莊子諵譁》。莊子的《南華真經》自古以來就號稱中華古文化奇書,其文採華美,意蘊悠長,任何人讀了都能夠有所領悟。什麼是至人、神人、聖人?今天就與大家一起學習。一、什麼是「至人無己」?至人,至,就是達到。至人,就是達到人的境界。可以稱之為「人」了。如果沒有達到這個境界,算不算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