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曾組建中國第一個西洋管弦樂隊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清朝這幾位皇帝都與西洋音樂有著不解之緣,從欣賞推廣到改編,為西洋音樂進入中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清朝康熙年間,有兩位耶穌傳教士,一位叫費迪南德·維比斯特,另一位叫託馬斯·佩雷拉,他們不遠萬裡來到當時的紫禁城,除帶來一些書籍之外,還帶來了許多西洋樂器。康熙十分喜歡那些長長短短、或大或小的西洋樂器,每到夜晚,宮廷樂隊除演奏一些清新婉轉的民樂,另外還要為康熙演奏一些西洋音樂。

  據史料記載,康熙皇帝不僅十分欣賞西洋音樂,有時還要親自演奏。對此,傳教士費迪南德·維比斯特在他的傳記中也有詳細記載:「清朝康熙皇帝演奏起西洋音樂來十分嫻熟,就像演奏中國樂器那樣,清新流暢。」

  乾隆皇帝在音樂方面的造詣,雖不及康熙,但他卻積極推廣了西洋音樂。

  有一天,乾隆來到康熙爺當時擱置樂器的庫房,發現那些作為禮品送來的西洋樂器,大多已經破損,便馬上叫人將那些樂器搬出來進行修復,然而宮廷樂師對那些樂器一竅不通。不得已,乾隆便專門邀請了幾位音樂方面的洋專家來到宮廷,不僅對那些樂器進行了修復,還進行了分門別類的整理。

  為了推廣西洋音樂,乾隆皇帝親自組建了中國第一個西洋管弦樂隊。他讓那些身穿對襟繡花馬褂、頂戴花翎的太監們坐在一起,演奏大提琴、小提琴及雙簧管等。樂隊看起來雖然有些滑稽,但是樂師們演奏起來,還是很有水準的,得到了當時西洋樂師的讚賞。

  乾隆還下旨讓工匠們製作象牙長笛和鐵弦琵琶等樂器,極為巧妙地將西洋音樂融入到古典音樂裡。這在當時,已經是很前衛的創新了。

  光緒皇帝對西洋音樂卻是很糾結的。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被慈禧太后軟禁在瀛臺。為了排遣寂寞,光緒皇帝每天讀書之餘,就是聽那些外國進貢的八音盒。小小八音盒裡傳出來的都是軟綿綿的西洋音樂,雖然好聽,但聽久了也讓光緒帝煩躁。

  有一次,他聽得鬱悶,就將一個做工精緻的八音盒拆卸下來,仔細查看裡面的構造及組成。幾天後,當光緒皇帝準備將其組裝起來時,卻發現沒有專用的工具。小太監苦著臉說:「宮廷裡沒有修理八音盒的工匠,只能讓修鐘錶的師傅瞧瞧了。」

  當時,給宮廷修鐘錶的是萬珍齋古玩店的老闆張雪巖。光緒皇帝很和氣地問張雪巖:「這個八音盒你能裝嗎?」張雪巖跪拜說:「能,小的經常給琴盒擦油泥,就是拆散後洗淨了再裝起來。」

  光緒皇帝很高興,從身旁拿起一張圖紙來,對他說:「你把這個八音盒組裝起來,但是不要按照原樣裝,就按我畫給你的圖紙裝。」張雪巖接過來仔細看了看,回明皇帝:「如果不按原樣裝,恐怕調子會改變,也許就不好聽了。」光緒皇帝微微一笑:「沒關係,你照我畫的圖去組裝,千萬不要改動,壞了也不怪你。」

  張雪巖回到店裡,按著光緒皇帝給的圖紙,一絲不苟地把八音盒組裝起來,然後上滿了發條,當他打開盒蓋試聽時,驚得目瞪口呆,八音盒裡傳出來的,不是西洋音樂,而是地道的中國崑曲。

  原來,光緒皇帝拆開八音盒,弄清楚琴盒發音和音符高低以及節拍長短的道理之後,就按照崑曲的曲譜,重新設計了琴盒內機輪的結構。比起兩位先帝爺,光緒皇帝對西洋音樂不僅欣賞還能改編。

  這幾位皇帝都與西洋音樂有著不解之緣,從欣賞推廣到改編,為西洋音樂進入中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相關焦點

  • 巫山農民組建管弦樂隊 玩轉西洋樂器
    長號、短號、嗩吶、薩克斯……這些原本只能在城市舞臺上才能見到的「西洋樂器」,如今,拿在巫山縣首支「農民管弦樂隊」——一群從黃土地裡走出來的莊稼漢手裡,用他們布滿老繭的雙手演繹「高雅殿堂」的藝術,用心奏響「幸福生活的色彩」,令人欽佩。
  • 西洋音樂及樂器的傳入,西樂在中國最初的傳播
    往事如煙:天主教會與西洋音樂及樂器的傳入,西樂在中國最初的傳播。一,利瑪竇在中國時撰著《西琴曲意》,是介紹西洋音樂最早的著述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曾來華進獻西洋樂器。1699年康熙皇帝讀書像(45歲)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成書的《律呂正義》續編中,即載有西洋傳教所傳的五線譜和音階、唱名等,然而,上述這些西洋音樂的傳人信息,均未產生實際的社會應用效果。
  • 為什麼要在圓明園建西洋樓?乾隆本人曾給出這樣的解釋
    乾隆帝建西洋樓的真實意圖,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他回憶西洋樓大水法時,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堂(澤蘭堂)北為西洋水法處,蓋緣乾隆十八年西洋博爾都噶裡雅國(葡萄牙)來京朝貢,聞彼處以水法為奇觀,因念中國地大物博,水法不過工巧之一端,遂命住京之西洋人郎世寧造為此法,俾來使至此瞻仰……昨冬廣東督臣長麟、撫臣朱珪奏,荷蘭國使臣等以今歲為朕御極六十年大慶,懇請來京朝賀
  • 乾隆為什麼要建西洋樓?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乾隆帝建西洋樓的真實意圖,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他回憶西洋樓大水法時,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堂(澤蘭堂)北為西洋水法處,蓋緣乾隆十八年西洋博爾都噶裡雅國(葡萄牙)來京朝貢,聞彼處以水法為奇觀,因念中國地大物博,水法不過工巧之一端,遂命住京之西洋人郎世寧造為此法,俾來使至此瞻仰……昨冬廣東督臣長麟、撫臣朱珪奏,荷蘭國使臣等以今歲為朕御極六十年大慶,懇請來京朝賀
  • 延禧攻略西洋樂隊演奏樂曲叫什麼 名曲《卡農》介紹
    《延禧攻略》第20集中高貴妃和納蘭淳雪為乾隆皇帝準備的生日禮物別出心裁,是一支西洋樂隊,這支樂隊演奏的是什麼樂曲呢?據了解,這隻樂曲名為《卡農》,是真的在乾隆時期就已經誕生的世界名曲。  《延禧攻略》第20集中弘曆壽辰,皇后獻上親自畫的山水圖。高貴妃別出心裁,在納蘭氏的建議下組建了一支西洋樂隊,討得弘曆歡心。
  • 老戲曲 新模式,呂劇新劇《鐵門關》引進西洋管弦樂隊
    呂劇已有上百年歷史,是中國八大地方劇種之一,但近幾十年趨於式微。據《鐵門關》編劇許好成介紹,這些年呂劇故步自封,沒有新東西加入,還有就是音樂節奏太慢。新時代振興推廣呂劇是一代代呂劇傳承人目前亟需解決的難題。新呂劇既要繼承原有的衣缽,又要推陳出新,所以《鐵門關》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唱腔下,在音樂上進行了大膽創新。
  • 「趣讀」西洋畫師筆下的乾隆十二妃
    外籍清廷御用畫家郎世寧,根據乾隆底的要求,畫出了乾隆時期的12位妃子,名曰《乾隆帝后妃嬪圖卷》。據傳原藏於圓明園,現藏於克利夫蘭美術館。郎世寧是何人?清康熙帝五十四年,來中國傳教,被重視西洋技藝的康熙皇帝召入宮中,從此開始了長達五十多年的宮廷畫家生涯。 《乾隆帝后妃嬪圖卷》,畫卷由右向左展開,依次呈現了乾隆皇帝和他的皇后以及十一位妃嬪的半身畫像,十二位后妃嬪的順序為:皇后(孝賢純皇后)、貴妃、純妃、嘉妃、令妃、舒妃、慶嬪、穎嬪、忻嬪、惇妃、順妃和循嬪。
  • 200多年前第一個進入中國的瑞士品牌,據說獲得了乾隆皇帝的賜名
    而該品牌鐘錶珍品在早期東西方世界的交流中,亦曾發揮過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在故宮鐘錶博物館中收藏的雅克德羅Jaquet Droz珍品,就見證了這一品牌與中國長達200餘年的傳奇之交。品牌標識雅克德羅自創立便以數字「8」為品牌標誌。
  • 欣賞|乾隆皇帝畫畫,可愛極了!
    乾隆皇帝, 著名的「文人」皇帝, 他擅書法、好題字, 一生寫了上萬幅書法。乾隆皇帝學習繪畫起點很高。首先,由於生於皇家,他年幼時便可以接觸到當時的文化精英,如叔叔允禧、允祿,西洋畫家郎世寧等。與他們探討畫理、切磋畫藝,繪畫水平自然精進極快。
  • 圓明園十二獸首的誕生與流落,一切,從乾隆的審美開始
    圓明園十二獸首原始圖樣(圖片來自網絡圓明園裡的西洋景致康熙、雍正、乾隆皇帝,聯手貢獻了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盛世——康乾,但縱向來說,若論三個皇帝當中最會享樂、也最懂追求精神生活的,非乾隆莫屬。乾隆皇帝從十二年開始,便著手策劃圓明園當中的西洋景致,並安排幾位西方的傳教士聯手中國匠師一起設計、建造,儘管最終建成的西洋景不過佔整個圓明園百分之二不到,但卻讓傳統的東方園林中點燃了一縷西方的色彩,不可不謂中國近代建築發展史上一次開天闢地般的創新。
  • 走近乾隆皇后烏拉那拉氏:清朝歷史上第一個與皇帝反目成仇的皇后
    乾隆皇帝大為悲慟,為其做《述悲賦》以悼念之,並賜之"孝賢純"作為諡號。(圖五:乾隆皇帝畫像)而野史的記載雖然有抹黑皇帝的嫌疑,但卻更有說服力。野史上說,晚年的乾隆皇帝好尋花問柳,在杭州南巡畫舫上終日與歌姬作樂,這些行為引得烏拉那拉皇后的不滿,於是她多次勸諫乾隆,但是乾隆依舊一意孤行並且還訓斥皇后,烏拉那拉皇后一怒之下斷髮為紀,希望能通過這種行為讓乾隆醒悟。可是這一行為卻激怒了乾隆,認為烏拉那拉氏不但沒有給予他皇帝的威嚴還用斷髮的行為詛咒了他。自此,他與烏拉那拉氏恩斷義絕不復往來。
  • 乾隆皇帝晚年昏庸到什麼地步?
    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是中國歷史上世紀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六十年,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高壽八十九歲。乾隆皇帝在爺爺康熙、父親雍正為自己打下的基礎上,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業社會經濟發展,平定邊疆地區叛亂,完善對西藏的統治,尤其是將新疆納入到中國版圖之中,奠定近代以來中國的版圖區域。
  • 清宮宇宙|乾隆皇帝萌萌噠
    小子不才,借著戲說清宮劇,梳理一下大清幾百年間,各位皇帝、太后、阿哥、格格等形象流變。我姑妄說之,您姑妄聽之,純當一樂。第三篇,咱就來聊聊越來越卡通化、臉譜化的乾隆皇帝。在本系列第一篇裡,我就曾提到過相聲大師劉寶瑞的單口相聲《官場鬥》,很可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劉大師的這部作品並未錄完。但從現有的錄音資料裡,還是能了解一個大概。在劉寶瑞鋪陳的故事裡,聰明的劉墉一直在用智謀來警醒糊塗的乾隆、戲耍奸臣和珅,只是劉墉就算贏得了一場智鬥,也無法扭轉清廷腐敗昏庸的事實。
  • 乾隆皇帝的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為何遭到乾隆皇帝討厭厭惡?
    相比較前兩位烏拉那拉氏的皇后來說,第三任皇后就有些悽慘了,不僅沒有受到皇帝的寵愛,還遭到皇帝的厭惡,這位便是乾隆的第二個皇后那拉氏。那拉氏在乾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就嫁給了乾隆,不過此時的乾隆已經有了嫡福晉富察氏,所以當時的那拉氏只是一個側福晉。
  • 乾隆皇帝為什麼,討厭他的第二個皇后?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兩位正式冊封的皇后,排在首位的是乾隆皇帝第一個皇后富察氏,同時皇后富察氏也是乾隆皇帝一輩子最愛的那個人,在乾隆皇帝心中是白月光的存在,在皇后富察氏去世後,乾隆皇帝從此之後性情大變,從之前的寬仁的君王變成了後來嚴苛的君王。
  • 乾隆和康熙兩個皇帝,到底誰的功績更大?答案是乾隆
    然而這並非乾隆的本來面目,真實歷史中的乾隆形象,與此迥然有別。宋代名相司馬光在《傳家集》中有一句名言:「人君之大德有三:曰仁、曰明、曰武」,而乾隆恰恰是中國古代為數極少的全部符合這三點的皇帝。一、乾隆的「仁」司馬光認為,「修政治,興教化,育萬物,養百姓,此人君之仁也」。歷代皇帝都把仁慈愛民掛在嘴上,但大都是說說而已,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實在是鳳毛麟角,但乾隆卻不折不扣做到了。他用真金白銀讓老百姓真正體會到了「仁」。
  • 能讓三代皇帝都寵愛的「宮廷畫師」郎世寧究竟是個什麼人物?
    郎世寧(1688.7.19-1766.7.16),義大利人,生於義大利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為清代宮廷十大畫家之一,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經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50多年,並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
  • 她身上每一寸都是法國人的驕傲,連乾隆皇帝也曾求之不得
    —— 威廉·莫裡斯1766年12月,乾隆收到一份來自歐洲大陸的厚禮:一組由法王路易十五定製的中國風掛毯被呈至御前,六張長約20尺的華麗巨型掛毯徐徐展開,很是震撼。乾隆作為一國之君,縱使看過無數金絲銀線的錦緞,仍將這六幅掛毯視作珍寶,命人在圓明園中專設一間歐式宅邸展示欣賞。
  • 馬戛爾尼率使團來中國,乾隆傲慢愚昧令人髮指,好東西全當成垃圾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這年乾隆皇帝82歲,他自詡「十全老人」,整日沉醉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這年初,在萬裡之遙的英國,一支船隊揚帆起航了,目的地是中國。這支船隊由近700名經驗豐富的外交人員組成,為首的是55歲的馬戛爾尼勳爵。
  • 對大樹「封官進爵」的乾隆皇帝
    要說有一年,乾隆皇帝無聊了,帶著幾個小太監悄悄到皇宮外溜達,不想來到了團城這地方。他從圍牆外一眼就看到那棵繁茂高大的松樹,將枝葉從鋸齒狀的圍牆內伸了出來,生機盎然。乾隆皇帝乾隆這時的歲數已經很大了,看到這棵老樹能煥發出盎然生機,羨慕不已,為了表示敬意,他當下便為這棵老松賜爵為「白袍將軍」。自此,這棵樹身份無比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