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忍辱的六大境界

2020-12-14 紅塵禪緣

佛門有忍辱這個修行法門,人能夠忍辱就離開貪嗔痴妄念,就沒有痛苦煩惱,修忍辱是菩薩成佛必經之道,也是我們凡夫在當世生活是否得到安樂的重要修行手。

須菩提尊者在修忍辱波羅蜜的時候,你叫他坐,他就不站;你要他立,他就絕對不坐,這不是懦弱,這是忍的力量。《金剛經》中,佛陀說他自己作忍辱仙人的時候,被歌利王誣陷、割截身體,他都不生氣,他所表現的正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修行功夫。所以,成佛要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要福慧俱全,這就是佛陀的「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相好從那裡來呢?都是從忍中修來的啊!

忍辱有六種層次,最基礎的是力忍,全憑自己的力氣去忍讓一些事情,不管別人對我造成怎麼樣的傷害,我的意志告訴我要忍著,不能發火,壓抑自己內心的無明!再高一個層次的忍辱是忘忍,這種方法就是不管你對我做什麼,我毫不放在心上,不往心裡去!該忘就會忘記!第三種就是反忍,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遇到問題不會一昧的抱怨詆毀,而是從自身出發,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第四種就是觀忍,也就是萬事萬物皆有因緣而生,因緣而生因緣而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皆為空,不必放心上!第五種叫喜忍,無論你遇見什麼事情都是在磨練自己成就自己,自然會生慈悲心,歡喜心,轉惡境為磨練!第六種叫慈忍,慈忍就是菩提心,會理解別人的傷害是因為無知,無明所蒙蔽了心性,是他業障太深所導致的,心生憐憫心,非但不責怪還會包容,渡化他!

忍,是中國文化的美德;忍,也是佛教認為最大的修行。無邊的罪過,在於一個嗔字;無量的功德,在於一個忍字。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成人所不能!忍辱是一生的修行,是一種大境界!

相關焦點

  • 佛教:忍辱,並非忍氣吞聲,而是這個答案,別搞錯了
    「忍辱」究竟是什麼意思,至今為止人們還是弄不清,道不明。「忍辱」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強撐違逆,硬吞苦果,忍耐羞辱。他們一致認為「忍辱」就是懦弱、退縮的代表,故而十分蔑視「忍辱」的行為。這種見地顯然是十分片面膚淺的。事實上,「忍辱」才是人生真正的「勸世之方」。
  • 佛教之中,「覺悟」的境界,為何「不可思議」?
    佛教之中,修行的真正目的,無非是為了「覺悟」,只是歷代以來,「覺悟」的人雖多,但是從來沒有人能夠把真正的「覺悟」境界完整的表述出來,因此,「覺悟」的境界到底是什麼樣?沒有「覺悟」的人,是永遠不可能知曉的,這種「不能知曉」對於眾生來說,就是「不可思議」。
  • 佛教中「三界六道」和「解脫果」的關係
    在佛教中,「三界六道」是什麼呢?以現代的觀點來說,就相當於是我們的世界觀。佛教的世界觀認為,眾生皆是生活在三界六道之中的,無量劫以來,眾生皆在這裡面生死相續,不斷輪迴。相反三善道中,若能夠清靜持戒,斷嗔忍辱,時時刻刻進行修持,證到相應的果位(初果、二果),就能夠得到相應的解脫。
  • 佛緣專欄:【忍辱的修持】
    佛教的忍辱修持,並不是單純的容忍或忍受,而是令心擁有超越的力量,使自己不受情緒的困擾。忍辱帶給我們利己利他的強大力量,也是我們趨向自在解脫的要素之一。
  • 佛教:「布施」的究竟含義
    佛門常講「八萬四千法門」,這說的並不是具體數字,而是形容修行的方法很多,為了教學的方便,佛陀將它歸納為六大類,就是佛門常說的「六度萬行」。這六大類再歸納起來,其實就是兩個字——「布施」。今天我們就簡單聊一下布施的含義。
  • 佛教所說「涅槃」是什麼境界呢?
    「涅槃」是中國常用的佛教用語,我們對這詞並不陌生,一提到很多人馬上想到另外一個詞「圓寂」。在佛教「涅槃」與「圓寂」一樣,都是對有修為高僧逝世說法,就類似還有「歸天」、「駕鶴西遊」等等。那麼佛教具體所說「涅槃寂靜」的「涅槃」是什麼意思?這裡就提及三法印說法了,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 修忍辱有五個層次,這是在逆境中修行,見性成佛
    不但佛法講忍辱,以世間法來說,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也必須要忍耐。能夠忍心不動,我們的定力、智慧就會產生出來,就能以靜制動;六波羅蜜當中的忍辱波羅蜜,目的就是度瞋恚,所以忍辱有很深的道理。忍辱有五個層次:第一是「伏忍」,勉強調伏,把心當中的煩惱降伏下去。
  • 淨空老法師的忍辱波羅蜜
    淨空老法師的忍辱波羅蜜轉載自|千手隨筆的博客 作者簡介  徐足之,生於196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新聞傳播系,結業於清華大學「傳播學研究生班」。(摘自 百度百科)文|徐足之生為中國人,如能忍辱,最不簡單!何以見得呢?中國上流社會說,「士可殺,不可辱」。可見,殺可忍,辱不可忍。又有民間口頭禪說,「羞死人了」。羞能致人死地,可見,臨到死了,也不能放下「羞」字。中國對大不孝之人,最嚴厲的斥責是,「辱沒了祖宗」。可見,這個辱字了不起。
  • 阿旺上師:我們一般的人修行,忍辱是非常重要的
    #佛教正法我們一般的人修行,忍辱是非常重要的。家裡老公打你要修忍辱,當作冤親債主來的,前世你欠了老公,今世還給你了。你要忍辱,不要生氣,你開心地忍下去,業障消掉了他會好起來。什麼時候業障消了就好起來了。要想讓自己遠離嗔恨,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學會忍辱。
  • 境界可以靠修持?
    《金剛經》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經典之一,也是般若類佛經的綱要書。它全稱「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主要版本由東晉十六國時期的鳩摩羅什於公元404年譯出。現在通行的版本是由南北朝時期南梁的昭明太子(梁武帝的兒子,還未繼位就過世了)分為三十二品(相當於章)。
  •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話:一切隨緣,順其自然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話是:佛說,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壞的命運可以借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出家降魔,佛家提示現出家受具足戒,精勤修道。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眾人皆謂是阿羅漢果易得不難。
  • 佛教:什麼叫為生忍、法忍、無生法忍?難道有人辱罵自己也要忍嗎
    這個就是對忍辱這個法相的理解——解釋什麼叫忍。這個忍,有三種忍,一個生忍,一個是法忍,一個是無生法忍。什麼叫生忍?生忍就是與生俱來的,我們眾生本具的這種忍辱性。眾生本來具備一種忍辱的本性,就是與生俱來的這種忍辱,比如說媽媽對兒子的這種忍辱,親人對親人之間的忍辱。
  • 佛教中的涅槃圓寂,並非「逝世」意思,是指修行的4種最高境界
    其實這兩個詞在佛教中並非指「逝世」。佛教中說修行到滅生死,沒有煩惱,不生不滅的解脫境界時為涅槃,而涅槃也可按意思譯為圓寂,其中圓為功德圓滿,寂為沒有了業障。因此涅槃在佛教中,是其修行的最高境界,而非「逝世」之意。
  • 佛教:成佛之道,心空成佛,它也是禪修的境界!
    中國的佛教文化,特別是從禪宗開始,禪修就成了禪宗的重要法門。不過,在中國的禪宗史上,被人念念在道,較為廣泛的就是「心即是佛」這四個字。只是,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呢?本文就來探討佛教文化,成佛之道,心即是佛,心空成佛,它也是禪修的境界!
  • 佛教神通和人類大腦有直接的聯繫嗎?
    作為佛教最為傳奇的內容之一,對於神通異能的研究自古從未停止。神通,即可令己心念如意而行,相互通達。若無神通,則無有方便。無有方便則不能攝受六道眾生,令眾歡喜修行正法。故言菩薩不依神通度眾者,未發菩提心,不具道種智,依心講法之初學菩薩也。
  • 勤修忍辱波羅蜜,是成就八正道的善因
    宗喀巴大師,曾勤修忍辱波羅蜜修學佛法,需要有慈悲濟世的寬容,思惟空性的智慧,精進有為的進取,也要有安忍的修為。說起安忍,在漢文佛經中還有另一種說法,叫做「忍辱」,許多人在開始接觸佛法的時候,一聽說學佛要忍辱,就會特別的排斥,因為生活之中本來就有許多難過的事情,為了尋求內心的清淨才來到佛門,怎料想進了佛門就要去忍辱?其實佛門的忍辱,是有智慧的修持,而不是一昧地煎熬忍受。
  • 西藏都有哪些佛教寺院?盤點西藏人氣最高的六大寺廟
    西藏佛教的歷史始於七世紀中葉,吐蕃王國贊普松贊幹布娶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傳來中國漢傳佛教及尼泊爾系佛教。當時松贊幹布在拉薩建立布達拉宮,為二妃立大昭寺和小昭寺,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安置於大昭寺,以便於人民修福禮拜,又遣貴族子弟留學印度,製作文字、文法,翻譯佛典。佛教乃漸興起。
  • 佛教:念《心經》中的咒,究竟有多大成就?真懂的人不多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是講咒的,尤其是後來的大乘佛教,甚至把咒當成佛的真言和總持。可見,咒在佛教之中的重要地位。觀音菩薩像「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心經》中的「般若波羅密多」咒,其實就是最殊勝第一,最高最圓滿的無上咒,也是最殊勝無比的真言,也就是說,在佛教之中的任何咒
  • 揭秘佛教四大菩薩坐騎的名稱及含義
    四大菩薩座騎含義我國佛教中的四大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而這四位菩薩的坐騎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所象徵的含義也有區別。比如,文殊菩薩坐騎是口首仙的青獅,文殊菩薩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下面一起來看佛教四大菩薩的坐騎分別是什麼及其含義。文殊菩薩
  • 學佛問答:佛教是宗教嗎?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看看師父的回答!
    佛教與宗教的差別上師開示:我覺得大學教授(易中天老師)講得非常好,非常正確,就是說,佛教,不是宗教!佛教與宗教是有差別的。那麼,就從他的這個定義上來講,什麼叫宗教?從這兩點來講,佛教不能叫信仰,佛教應該叫信念,應該叫智慧,應該叫教理,應該叫修法(修行)——修改我們的行為,淨化我們的心靈,提高我們的道德覺悟,這就是佛教,所以佛教不是宗教。因為佛教不是超自然的,佛教是解釋自然現象的。大自然這個現象,我們認為它是由上帝所創造的;有自性,堅固不變的;有常的,或者一的,或者是自在的,這些都是錯誤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