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不住人 住人無危房——雲南省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紀實

2020-12-09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農村危房改造是幫助貧困農戶實現安居夢的一大惠民工程、民生工程,也是黨中央確定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重中之重。

  2017年以來,雲南省已經累計解決超過130萬戶、約500萬農村貧困人口的住房安全問題,改造後的農房達到了「安全穩固、遮風避雨」的基本要求,實現了農村困難群眾「危房不住人、住人無危房」的目標。

大山深處 彝族村落蝶變

  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簡稱「大理州」)祥雲縣下莊鎮金旦村極具民族特色的村莊建築、乾淨的村間巷道、熙熙攘攘的農貿市場,讓這個大山深處的彝族村落分外迷人,也盡顯出該村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的成效。

  金旦村是雲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定點扶貧村。自2016年至今,該廳對金旦村開展幫扶項目23個,先後硬化村內道路6.8公裡、村組道路7.8公裡,新建大村環村公路、村委會辦公樓、農貿市場、村民活動廣場等項目。

  竹樹成林、楊柳依依、稻田環抱,金旦村硬化後的鄉村公路直通彝族村寨巷口,鵝卵石鋪就的巷道直通一戶戶村民的家,錯落有致的彝家小院乾淨漂亮。彝族村民周善喜的臉上寫滿幸福:「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不僅為全村投了大量資金,還下派15名年輕優秀的扶貧工作隊員幫助我們脫貧,生產生活變化翻天覆地,日子越過越甜蜜。」

  金旦村下轄12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彝族人口佔比超過95%。由於交通閉塞、產業匱乏、經濟落後、基礎設施薄弱,金旦村是祥雲縣2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133戶535名貧困村民掙扎在溫飽線上,脫貧任務艱巨。

  近年來,雲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扶貧工作隊把住房安全有保障列入幫助山區群眾脫貧的重要工作。目前,扶貧工作隊已經協調資金1036.4萬元,在金旦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42戶,讓他們喜氣洋洋地遷入新居。

技術加持 石頭房原汁原味

  不同民族文化與歷史差異,令雲南省內建築各具特色,也給當地推動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帶來一定挑戰。對此,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明確了「修繕加固為主」的改造原則,因地制宜地推廣改造方式,全省修繕加固改造比例達54.42%,使傳統特色民居得到了更有效的保護。

  雲南省結合實際,制定「安全穩固、遮風避雨」的基本建設標準和「一戶一方案」的改造措施,明確「防止大拆大建、因建房返貧致貧和將農村傳統特色民居一拆了之」的基本改造底線,修訂完善農村危房認定技術指南、修繕加固技術指南,出臺農村危房修繕加固技術驗收指南、脫貧攻堅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竣工驗收管理大綱和口袋書等技術標準,下發關於質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通知,為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提供了技術標準支撐。

  石格拉村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一個規模較小的傈僳族村,以石多土少而得名。傈僳族人民用石頭砌牆,以土掌作頂,經過破土、砌牆、豎柱、上梁、鋪木等程序,便形成別具一格的傈僳族石頭房。

  石頭房無固定規格,大小視材料而定,一般為二層平頂建築,多習慣坐西向東而建。經專家多次研究、探討,最終形成了石頭房修繕加固方案。由於堆房子的石頭是紅色的,且石頭間有縫隙,方案確定用當地沙土,與水泥、石灰、塗料、草精混合併攪拌成漿,使顏色與石頭保持一致。「我們把石頭房蓋成美麗的『小洋房』,不但保持了民族風貌,更讓老百姓住得放心。」楚雄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村鎮建設科科長張晉瑜說。

喬遷新居心向黨 圓夢小康感黨恩

  古人言安居樂業。對於人們來說,衣食住行是生活基本要素,只有實現「居者有其屋」,生活才有基本保障。素有「天南銅都」之稱的昆明市東川區地處小江斷裂帶,是全省9度抗震設防烈度的3個縣區之一。東川區農村危房數量很多,且大多為土坯房,加之年久失修,嚴重威脅著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有群眾甚至認為,自己一輩子都建不起房、脫不了貧,「破罐子破摔」消極思想嚴重。

  為了讓百姓安居樂業,東川區克服資金和群眾工作壓力,不等不靠、多方籌措,對全區所有農村危房實施改造,全面保障農村群眾住房安全,自2017年起,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2712戶(按貧困類別分,4類重點對象13204戶,非4類重點對象9508戶;按改造方式分,加固改造446戶,拆除重建22266戶),已經全部竣工入住。

  農村危房改造全面實施以來,東川區以強大的政治勇氣和責任擔當,以「咬定青山不放鬆」、「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強意志,凝聚各方力量,堅持苦幹實幹,按時按質完成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務,在穩步實現群眾安居中創造了東川速度和東川經驗。

  安居有了保障,興業有了港灣,貧困群眾的心理也發生了轉變,從過去的惰性思想轉變為脫貧發展全靠自己的雙手,他們對脫貧後的生活有更大的盼頭、更強的動力。

聚焦深度貧困區 攻克最頑固堡壘

  雲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要求,在補助資金分配標準方面結合實際,針對深度貧困地區農村建房成本高、農戶自籌資金能力弱等情況,確定分級分類補助政策。省級層面對「三區三州」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及迪慶藏族自治州4類重點對象戶均補助標準為3萬元,20個省定深度貧困縣戶均補助標準為2.4萬元,其他地區戶均補助標準為2.1萬元。

  雲南省通過現場培訓、視頻培訓、實地指導等多種方式,對深度貧困地區各級工作人員及農村工匠進行政策技術培訓,消除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和技術盲區、誤區,組織省屬建築施工企業技術人員,赴27個深度貧困縣駐鄉鎮、村實地指導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幫助培養一批農村工匠。省級工作組每月兩周下沉農村危房改造任務重、困難多的縣市,開展督導督戰工作,幫助理順組織實施機制,理清政府領導、部門指導、鄉鎮實施、單位掛聯、駐村工作隊幫扶以及村幹部動員、專業技術指導和督察等各方責任。

貼掛「兩牌」 守好最後一道防線

  為確保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的最終實現,雲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創新工作方法,指導各地對4類重點對象原有安全房屋和通過加固改造後達到「安全穩固、遮風避雨」標準的安全房屋貼掛「房屋安全認定牌」;對非4類重點對象中不符合政策扶持範圍人員的危房同樣貼掛標識牌,簡稱貼掛「兩牌」。

  通過貼掛「兩牌」,一方面,全面壓實縣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工作責任,督促其狠抓農村危房改造竣工驗收環節,對改造後房屋安全等級認定工作全權負責,確保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質量經得起時間和歷史檢驗,這是縣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全面整改各個環節可能存在問題不足的有效手段和查缺補漏的有效方法,是守好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關口的最後一道防線;另一方面,這一做法方便農村危房改造的日常管理、成效考核和普查工作,簡便快捷精準識別貧困對象的住房安全情況。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貼掛「房屋安全認定牌」305.06萬塊,貼掛「不屬於農危改政策扶持戶標識牌」32.77萬塊。

住房大改善 居者「優」其屋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以下簡稱「江城縣」)嚴格落實有關政策規定,持續推動農村危房清零行動,實現了從「居者有其屋」到「居者『優』其屋」的轉變,讓人民群眾實現安居夢,住得安心滿意。

  美麗邊寨,靜謐宜居。素有「一城連三國」之稱的江城縣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和本省27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走進康平鄉瑤家山村和整董鎮整董村的瑤族聚居區,看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建小樓,循著綿延入村的硬化水泥路和兩旁的翠綠茶園,進入層疊青翠間的瑤家山寨,看到昔日「遊耕」瑤族山民的幸福安定生活。整董村村民楊虎安至今還為住進政府扶持建設的新房感到無比欣喜。以前,楊虎安一家住的是木質結構房屋,每到雨季,「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的窘況讓他們苦不堪言。2019年4月,楊虎安和其他村民一同搬進了新居,過上了新生活。楊虎安說:「新房子寬敞明亮又漂亮,我沒出一分錢,真的要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心。」

安居圓夢 危房清零

  「20世紀60年代,我們村住的全是茅草房,現在的年輕人很難想像當時的場景。一天晚上,外面颳大風下大雨,我家房子被吹歪,眼看就要塌了。父親和我冒著風雨,趕緊砍來樹幹撐住房子。」在曲水鎮拉珠村綠摸衝村民小組,65歲的何萬清回憶起那個艱苦的年代,做夢都不敢想像,如今會住上漂亮的大房子。

  何萬清說這輩子的住房已經歷過三次跨越——從茅草房到瓦房再到磚混結構的樓房,除了自身勤勞,最離不開的是黨的好政策。如今,全組20餘戶人家均享受到了扶貧政策,家家戶戶住上了安全房。村民彭阿三感嘆道:「如今不僅有房住,而且住得跟城裡人一樣,能遮風避雨,抗震等級也高。」

  近年來,江城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圍繞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緊扣「住房遮風避雨,保證正常使用安全和基本使用功能」的要求,積極深入開展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不折不扣落實好各項政策舉措。為確保全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按時、按質、按量完成,當地督導各鄉(鎮)、各村落實加固改造「一戶一方案」,開展農村危房改造技術培訓20餘次,召開現場培訓會9次,培訓290人;召開農村危房改造政策知識培訓視頻會2次,培訓520人。

  彩雲之南,美夢成真。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為做好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掃尾工作,雲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正全力督促指導州、市、縣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做好危房改造竣工驗收入住、資金兌付、貼掛「兩牌」等工作,確保改造後的農房達到「安全穩固、遮風避雨」的要求,為全省高質量跨越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作出貢獻。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0.07.01 彭傑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系列報導|(黑龍江篇)黑土地奏響危改樂章
    農村住房條件基礎較差,每到雨季,可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為改善全省農村貧困人口居住條件,自2008年起,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把實施農村泥草房改造作為著力解決民生問題的一項戰略決策,啟動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並列為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十大民生工程之一。
  •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 不讓一人住危房——河北邯鄲跑...
    邯鄲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農村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作為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凝心聚力,動員多方力量,高質量推進農村危房改造。  「圓滿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不讓一人住危房,直接關係到脫貧攻堅的實際成效,關係到廣大農民能否如期邁入小康社會,關係到脫貧攻堅能否順利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
  • 昆明37.6萬戶農村危房完成改造
    昆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秉承「辦實事、惠民生、得民心」的工作理念,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保障統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自2006年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以來,昆明先後投入中央、省、市補助資金共62.5億元,其中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30.1億元、市級補助資金32.4億元;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7.6萬戶,為全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注入強大力量。
  • 大慶5.4萬戶農民走出危房住上安全房
    住了一輩子土房,老了還能住上這麼好的『高級』平房,真要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啊!」在該縣和平鄉,77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周德林告訴記者,「我已經在安全住房中住了三年了。這三年,每天心裡都是美滋滋的。冬暖夏涼,住起來別提多舒心了。」從市住建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市全面完成了省、市下達的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和脫貧攻堅住房安全保障目標。
  • 漯河市住建局局長舒暢,帶隊調研舞陽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
    他指出,舞陽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全市工作中佔比高、任務重,縣住建局能擔當、敢擔當、勇擔當,做了大量扎紮實實的工作,使鄉鎮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孟寨鎮政府有思路、有想法、有幹勁,成績可圈可點,特別是孟寨鎮農村危房改造涉及33戶,佔全縣10%以上,在保證政策落實上下了較大功夫。
  • 一戶不漏 圓安居夢 杭州提前完成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
    截至目前,全市農村困難家庭拆除危房817戶,新建720戶,修繕加固1357戶,置換60戶,其餘也均採用其他方式妥善安置,高質量完成了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攻堅任務,切實保障了農村困難家庭住房安全。5月6日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工作視頻會議召開後,市建委及時部署,迅速行動,以雷霆之勢,積極開展督查整治專項行動。 經過4個晝夜的奮戰,最終完成了全市71個鄉鎮73076戶四類困難家庭的住房安全狀態摸底調查。
  • 山東臨沭:建立危房改造「五大機制」 保障農村住房安全
    今年以來,山東省臨沭縣住建局立足解決農村貧困戶的住房安全保障問題,創新體制機制,建起農村危房改造五大工作推進機制,助力農村脫貧攻堅。全年共完成危房改造1045戶,發放補助資金1343.44萬元,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目標任務,臨沂市農村貧困人口住房安全保障暨農村改廁規範升級和後續管護長效機制工作現場會在臨沭縣召開。
  • 臨洮:四種危房改造模式破解農村住房難題
    臨洮:四種危房改造模式破解農村住房難題 2020-12-04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印發《固鎮縣2020年度農村危房改造工作計劃》的通知
    重建房屋,要在滿足最基本居住和安全需要的前提下,控制建築面積,重建住房建築面積原則上1至3人戶控制在40-60平米以內,且1戶人不低於20平米、2人戶不低於30平米、3人戶不低於40平米;3人以上戶人均建築面積不超過18平米,不得低於13平米,對超面積建房的一律取消當年改造資格。
  • 實施農村危房改造 讓冰城...
    哈爾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雪春表示,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事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必須不折不扣完成任務。精心施策 「1+7」讓危房改造更安心「這房子建得我很滿意,每一次設計都徵求了我的意見。」「住上新房,而且是節能房,滿意更安心。」採訪中,一些受益居民點讚危房改造的措施。
  • 這就是山東|美化庭院、危房改造,山東提升群眾幸福感,繪就鄉村新...
    山東各地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部署,多措並舉,改善群眾生活、居住條件,整治村莊環境,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全面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水平,切實提升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危房改造惠民生 貧困戶住上「暖心房」「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近日,記者在濰坊安丘市石埠子鎮裴家官莊村貧困戶鞠樹森家中看到,施工人員正在對他家的房屋進行改造,牆面刷成了新的,院子裡修上了甬道,自來水也做了保溫,整個房屋煥然一新。
  • 主戰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開展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紀實
    夯實根基確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我現在每天睡覺可踏實了,再也不擔心地震了。」在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伯都鄉新村村,47歲的村民侯林說,他因車禍殘疾致貧,2017年7月,他家推掉了搖搖欲墜的土坯房,住上了政府幫助蓋起的60平方米的新房子。考慮到當地地震多發,新房子加設了上下圈梁,增設了構造柱,抗震設防烈度達到8度。
  • 脫貧攻堅戰況聯播(二)
    浙江:  5月6日,在浙江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工作視頻會議上,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奕出席並講話。會議強調,要肯定成績、正視問題,以更實的舉措,高水平推進農村危房治理改造。要錨定目標,實現「動態清零、一戶不落、長效治理、走在前列」,牢牢鎖定全省農村困難家庭名單、全省危房清單,開展集中排查、常態化排查、重點排查,確保危房儘快解危。
  • 決戰大別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牽頭聯繫大別山片區脫貧攻堅紀實
    這標誌著大別山片區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基本解決,也標誌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大別山片區脫貧攻堅牽頭聯繫工作取得決定性勝利。聚焦重點確保「讓貧困人口不住危房」「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大別山片區脫貧攻堅牽頭聯繫工作以來,對我們政策傾斜和幫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麻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村鎮科負責人丁衛平對此深有感觸。
  • 今年廣西危房改造惠及9.94萬戶重點對象
    12月19日,記者從自治區財政廳了解到,2020年廣西財政累計下達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12.25億元,全部用於支持全區9.94萬戶低保戶等重點對象的農村危房改造項目建設,切實保障農村農民基本住房。據介紹,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農村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的重要民生工程。2020年廣西財政累計下達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12.25億元,加大對貧困地區傾斜支持力度。
  • 【要聞】縣領導深入五良太鄉推進危房改造工作
    【要聞】縣領導深入五良太鄉推進危房改造工作 2020-05-15 0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夯實基礎 逐夢小康——張掖市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和易地搬遷工作紀實
    基礎設施和易地搬遷是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對張掖市脫貧攻堅工作來說是一場必須打贏且要打好的硬仗。全市基礎設施和易地搬遷專責工作組成立以來,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要求,對照職責,精準施策「把好脈」, 對症施藥「鏟窮根」,徹底改變貧困地區落後面貌,從根本上消除絕對貧困,實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 省建設廳等16部門:這類農村危房,一律暫停營業或使用!
    為進一步消除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浙江省建設廳等16部門聯合成立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辦公室,依託2017年建成的農村房屋信息管理系統,力爭用兩年時間完成對農村房屋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工作,進一步實現對全省所有農村房屋的數位化監管。
  • 雲南:堅持精準方略,實現千年脫貧夢想
    雲南省委書記阮成發在國務院新聞辦日前於雲南省昆明市舉行的「牢記總書記關懷囑託打好雲南脫貧攻堅戰」新聞發布會上自豪地宣布。阮成發介紹,由於歷史、自然等多個方面的原因,雲南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難度大,是我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按照國家統計標準,2012年底,雲南省貧困人口超過880萬人;雲南省貧困發生率超過20%,27個深度貧困縣貧困發生率超過30%。
  • 阜南縣龍王鄉安排部署農村危房安全隱患排查工作
    寒冬來臨之際,為做好農村危房安全隱患排查,保證人民群眾住進放心、安全的房屋,及時排除安全隱患,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11月25日,阜南縣龍王鄉安排部署農村危房安全隱患排查工作。鄉安全辦隨機進村督查私營企業及農戶樓頂室外私加活動板房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尤其是個別住戶活動板房年久失修,承重柱生鏽脆弱。工作人員對老舊危房進行現場勘察,排查安全隱患,督導整改治理。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有效避免冬季大雪重壓垮塌事故發生。【來源:阜南縣應急局】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