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記者 仲亮 張立
進入隆冬,哈爾濱的氣溫驟降至零下20℃,這卻並不影響崔運喜的好心情。「住進新房,屋裡格外暖,冬季再也不擔心房子四處漏風了。」說到危房改造後住上新房的感受,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延壽縣加信鎮加信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老崔一臉的喜悅,一再表示沒想到能過上這樣的生活。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省住建廳的指導下,2017年以來,哈爾濱市以解決困難群眾住房安全為目標,不斷加大農村危房改造推進力度,像老崔這樣的33430戶居民住房安全得到保障,經過四年的推進,哈爾濱通過危房改造解決了困難群眾最大的、最需要的、最迫切的保障問題。
搬出危舊房 迎來新生活
白牆黑瓦,窗明几淨……進入冬季前,雙城區住建局單保衛和同事們連續一個月進入各村屯探訪,查看危房改造後村民的生活情況,除了收到感謝外,讓他們感受最大的是村民生活態度的轉變。「以前院子外隨便扔垃圾,現在自家設垃圾桶收集。」單保衛說。
「以前的房子,夏天滲雨,冬天漏風;現在的新房,又安全又敞亮。」受益於危房改造的村民孫大娘對記者說,她家的房子被鑑定為D級危房,列入農村危房改造補助對象,獲得補助後建起新房。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農村危房改造使哈爾濱市3.34萬戶農民的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其中建立卡貧困戶15429戶,低保戶10210戶,農村分散供特困戶2179戶,貧困殘疾人家庭5612戶。改造任務中,含C級危房7777戶,D級危房25653戶。
哈爾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雪春表示,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事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必須不折不扣完成任務。
精心施策 「1+7」讓危房改造更安心
「這房子建得我很滿意,每一次設計都徵求了我的意見。」「住上新房,而且是節能房,滿意更安心。」採訪中,一些受益居民點讚危房改造的措施。
為了將危房改造落到實處,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將危房改造作為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的重中之重,列為全市惠民工程,構建「1+7」危房改造的創新建設模式。哈爾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表示, 1即1個目標,確定的目標必須如期完成,讓困難群眾住上安全房必須一戶不落。7即嚴格控制危房改造涉及的程序、鑑定、質量、驗收、檔案、資金、長效等七個環節,做到程序依規、鑑定到位、質量可控、驗收達標、檔案規範、資金落實、長效保障。
據悉,在工作程序上,哈爾濱市實施「戶主申請、村委會評議公示、鄉鎮政府審核、區縣級審批」程序,實現「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針對工程驗收,施工單位自行驗收後,縣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牽頭組織有關部門逐戶驗收。此外,哈爾濱市實施貧困戶已改造住房後續安全維護機制,製作便民服務卡告知危改戶,有問題第一時間反饋。
精準到人 房子改得讓人放心
新家,宋大爺盼了二十多年。「之前趕上疫情,沒想到轉年就入住了新房。」採訪中,家住呼蘭區的宋大爺幾度哽咽,眼含熱淚。採訪中記者了解到,2020年,哈爾濱市住建部門開展脫貧攻堅危房改造「70天決戰」行動,通過線上模式推進改造的進行,精準連線到每一戶村民,4306戶改造任務全部按時完成。
據介紹,結合特殊時期, 2020年,哈爾濱市住建局成立了脫貧攻堅危房改造行動工作專班,4月10日至6月20日決戰期間,克服東北地區氣候因素,早定方案、早定時限、早日啟動,比往年早開工40天,搶出完成目標任務的時間,4306戶改造任務全部按時完成。「為防止疫情對危房改造造成的影響,我們利用視頻、微信、電話等方式與區、縣(市)進行溝通,了解問題,研究對策。每個區縣(市)都在縣級防疫領導小組裡設置了危房改造推進溝通組,因無法實地調度的情況下,利用假日,通過微信短視頻等方式進行了調度,通過『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抽取鄉鎮33個、行政村61個、貧困戶329戶。」
為確保危房改造到位,哈爾濱市各區縣也拿出「硬核」舉措。延壽縣政府與鄉鎮籤訂危改目標責任狀,縣委書記、縣長定期開展調研,聽取專項匯報,督促危房改造進度,檢查危改質量。呼蘭區組織監理單位和設計院專家分別赴各鄉鎮街道,對鄉建助理、施工隊、工匠進行培訓,講解危房改造工程質量監督要點和施工圖紙相關技術,提高危房改造的質量。木蘭縣實行《質量維修保障聯繫卡》制度,公開維修企業聯繫電話和縣住建局服務電話,承諾出現質量範疇問題2小時到達現場,立行立改,複雜問題2天內拿出解決方案,確保貧困戶家庭住房安全……
美了人居環境 靚了鄉村顏值
除了對危房進行改造外,哈爾濱市還在改造中對鄉村功能不完善、風貌不協調的農村環境進行了治理,著力建設哈爾濱市農村垃圾收集轉運體系,逐步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美了人居環境,靚了鄉村顏值。
如今走進通河縣通河鎮樺樹村,一棟棟齊整的東北民居,一排排松楊綠化,一盞盞太陽能街燈,每家每戶門口都配置了兩個垃圾箱,街路上環衛工人開著收集車循環保潔,新農村的新畫卷映入眼帘。
在推進農村危房的過程中,哈爾濱市投入資金2.7億元,配置垃圾桶、箱192萬個,配置了收集車、轉運車、壓縮車4337輛,建設分揀中心1620個、轉運站25個,100%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
按照國家要求,哈爾濱市94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全部銷號,標誌著哈爾濱市環保督察涉及的非正規垃圾點整治工作高標準完成。「哈爾濱市非正規垃圾點涉及4區5縣市90個鄉鎮,堆體存量219.7萬立方米,堆存時間長、體量大,治理難度非常大。」哈爾濱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隨著農村人居生活環境的質變,農民的環境共建意識、生活習慣隨之改善。在各鄉鎮、村屯黨員幹部積極配合、群眾主動參與下,不論是公共空間、主要街道,還是背街小巷,都得到有效治理,各家各戶分類垃圾桶日產日清,「髒亂差」現象消失,街道更加整潔,環境更加友好。
「以前我們村裡環境可沒有這麼好,垃圾亂扔,塑膠袋遍地,現在,垃圾桶有了,垃圾有人收了,都集中運走,環境好多了,新農村的生活越來越好。」依蘭縣達連河鎮合江村村民們說。
【來源:生活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