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帶娃,奶奶帶身高猛漲,媽媽帶卻身高停滯,醫生:都怪午睡

2020-12-24 茉莉媽咪育兒日記

編輯:貝貝豆

審核:貝貝豆

提起送身高發育,父母都會很看重,都想孩子擁有高挑的身材,希望孩子身高比例好,因此,多數父母從小就開始關心注重孩子的身高發展,為此採用了讓孩子睡眠充足,補充足夠的營養,做運動等方式,然而,有些寶媽卻還是在這個過程中不小心「中招」了。

同是帶娃,奶奶帶身高猛漲,媽媽帶卻身高停滯,醫生:都怪午睡

鄰居曉菲前段時間工作太忙了,無暇顧及孩子,無奈之下將孩子暫時送到了婆婆家照顧。

工作繁忙過了之後,她就去把孩子接回來了,發現孩子去奶奶家這段時間,身高竟然出現了突飛猛進的生長,她以為婆婆有什麼神奇妙招,於是就想請教一下婆婆,可婆婆卻說:「我什麼也沒幹啊,孩子也就每天午睡一會,吃的也和在你們家的時候差不多啊。」

曉菲自己也心裡犯嘀咕,心想:我每天也堅持讓孩子午睡啊,即使孩子說不困,我也會強迫孩子睡半小時,吃的也沒差下啊,為啥孩子在自己家卻不見長。

她就向她的醫生朋友請教了一下,醫生給出了答案:強迫式午睡會影響孩子的身高,你弄巧成拙了。

強迫式午睡會偷走孩子的身高,孩子到底要不要午睡?

曉菲的孩子在奶奶家時候的午睡進入了深度睡眠狀態,當讓孩子非自願午睡,則會影響孩子生長激素的分泌,自然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午睡對於不同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作用,孩子也有不同的需要和要求。

一、初學走路的孩子

午睡是確保他們的睡眠能量滿格的一種方式,對於他們午睡自然不可缺少了。

有教授研究:睡眠不足會影響幼兒表達不同情感的方式,他們自身的面部表情經常呈現出來的會是悲傷、難過等消極的,對於塑造他們不斷發展的情緒大腦有不利的影響,隨著時間,可能會對寶寶之後的情緒發展還有影響。

二、年齡稍大一點

孩子年齡增長,身體狀態自然不同了,當有的孩子能夠靠夜間睡眠就滿足一天的能量補給,他們對於午睡的需求就變小了,他們即使不午睡也可以,但如果孩子不午睡會下午打盹,就還需要讓孩子進行午睡來補充能量。

除了午睡,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

一、孩子缺乏母愛

專家研究:情緒障礙也會影響身高。通過研究,在充分得到母愛的孩子會比缺乏母愛的孩子高,充分得到母愛的孩子,更有安全感,在睡眠質量方面就會強,對於身高有影響的生長激素就會產生作用。

二 、心理因素

美國紐約州心理研究所兒童心理學家丹尼爾·派思,做過一個調查,發現緊張焦慮情緒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緊張焦慮心理障礙可能是由於孩子對於父母關係、自己容貌、家庭經濟等長期處於擔心的狀態下產生的。

三、核心營養缺失

營養物質是築城孩子身高的重要原料,有的孩子由於挑食、偏食、飲食不均衡等,會缺乏許多影響身高的的微量元素等,比如蛋白質、鈣、磷等,也因為缺乏影響兒童的食慾,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四、孩子早熟

有些孩子會早熟,而家長不自知。當孩子早熟的時候,會影響他的骨齡,如果錯過了就診時間,就會使得身高增長幅度小於同齡人,自然孩子長高不及他人。

孩子需不需要午睡,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區別對待。寶媽們,你家孩子有午睡的習慣嗎?一起討論吧!

相關焦點

  • 奶奶的「毒早餐」,讓8歲娃身高僅1米,「兒童身高標準」都沒達標
    那些身高傲人的人,在任何場合都會格外地吸晴,並且在視覺上就會幫助被記住。尤其是男孩子,在身高上更是不能有短板,否則十分影響以後的生活。奶奶的「毒早餐」,讓孫女一年沒長個鄰居家的女兒今年已經8歲了,平時由於父母繁忙,就和奶奶在一起生活。
  • 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奶奶:不是不想帶娃,是被迫隱退
    在小區裡放眼一望,大多數帶著娃出來散步曬太陽的,都是老人,仔細一問,你會發現,這些老人裡,姥姥居多,奶奶則佔少數。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寶媽圈裡流行一個順口溜: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姥爺天天跑市場,爸媽回來就上網。生動地刻畫了不少家庭帶娃的現狀。
  • 老二奶奶帶個子高,老大媽媽帶個子矮,雙胞胎身高差距問題在哪?
    我們都希望孩子有個傲人身高,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高挑的個頭總會在人群中更加顯眼,雖然身高因素受先天基因的影響,受父母遺傳影響,但後天的養育和鍛鍊也尤其重要,特別是在孩子快速發育期間的餵養和活動方式上。不同的養育方式會讓同齡孩子的個頭差距明顯。
  • 女孩第一次來月經,若早於這個年齡,身高可能會停滯在一米五幾
    一般而言,媽媽在女孩月經初潮的這段時間往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僅要教會她們如何使用衛生棉,還要記住初潮的時間。如果低於某個年齡,會存在一些隱患,例如身高會停止增長等等。早於"這個年齡"來月經的女孩,身高會停滯在一米五幾苗苗在九歲時,就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月經,那時候她的身高猛漲,已經長到了1米52,相較於班級裡面的女孩子高出很多,是班裡少見的高個子。她的爸爸媽媽也很高興,覺得孩子在身高上比別人出眾,原本顏值也不錯,將來一定是個人見人愛的高個子女神。
  • 娃出現這4種現象,說明正在長身高,家長提前了解讓娃個頭漲一漲
    要知道,長身體是在特定時間段進行的,而且還會出現一些徵兆,家長足夠重視才能幫孩子抓住這段黃金期,避免娃在身高上存在遺憾。 小偉今年上初二,特別喜歡姚明,課下經常打籃球。最近晚上睡覺他感覺腿部抽筋,整夜睡不好,平時還特別困。小偉把煩惱告訴了媽媽,媽媽詢問醫生後得知小偉正好處於青春期,是長身體的黃金階段,腿部抽筋、犯困則是長身體的信號。
  • 「兩個孩子我真的帶不了」二胎媽媽準備工作,婆婆帶倆娃太辛苦
    總不能把兩個娃都扔給公婆吧,他們同時照顧兩個娃確實比較吃力,可能丈夫工作的事又要泡湯了。生兩個孩子確實非常不容易,如果你是帶個倆娃的寶媽或婆婆,其中滋味與心酸,一定會歷歷在目。小珠同樣是一名二胎媽媽,她三年期間生了一兒一女,婆婆偶爾從外省趕過來幫忙帶一陣孩子,其餘時間都是她獨自帶娃。
  • 最新「兒童身高標準表」出爐,8歲孩子不低於130,你家娃達標沒?
    媽媽很少帶孩子,自知對孩子有所虧欠,因此給孩子花錢上也是毫不吝惜,儘自己最大努力去滿足孩子。但即使是這樣,孩子還是生病了。 醫生經過檢查發現,孩子的脾胃十分不好,積食嚴重,而且通過測骨齡發現,孩子的身高和實際年齡嚴重不符,明明8歲的孩子,卻只有100公分的身高,說明孩子已經1年沒有長個了。
  • 「姥姥帶娃成主力」這說法掩蓋了多少事實?無數奶奶暗自哭泣
    文|文兒 如今年輕人忙於工作,孩子都交給老人帶。那麼,是交給奶奶帶的多,還是交給姥姥帶的多,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話題。之前,網上颳起一股「找奶奶」風,認為現在都是姥姥帶娃,奶奶們去哪兒了呢?
  • 音樂教師奶奶火了,憑自己的專業帶娃很歡樂,網友:出口不凡
    現在很多家裡面都是老人帶娃,他們在帶孩子的時候並不比年輕家長差,反而還給家裡增添更多的歡樂,如果家庭氛圍好,祖孫三代人住在一起也是一件非常讓人羨慕的事情。即便是老人帶大的孩子,他們依然會成長得非常好,而且爺爺奶奶也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回憶,這些都是很多爸爸媽媽帶大的孩子一輩子都可能體會不到的東西。音樂教師奶奶在網上火了,憑藉自己的專業帶娃很是歡樂有這麼一個視頻在網上火了起來,視頻中的是一位奶奶正在帶孫子玩,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奶奶一邊唱歌一邊帶孩子,看起來非常溫馨。
  • 把孩子送回老家給奶奶帶,暑假結束接娃回來,親媽:這是我兒?
    到了暑假,很多家長都樂意把孩子送到老家,既能讓孩子陪伴爺爺奶奶,也能讓孩子感受田野間的樂趣、體驗勞動。不過,爺爺奶奶帶娃總有自己的一套風格,以至於爸爸媽媽在假期結束後接娃時,差點認不出自家娃。於是晴晴便打算把孩子送回老家住一段時間,給奶奶帶一帶,以解老人思念之苦。一轉眼,暑假快要結束了,晴晴準備去接孩子回來,沒想到孩子卻大變樣,讓她哭笑不得。到了奶奶家門口,晴晴和寶爸先是拿出了給老人帶的禮品,之後忍不住搜尋孩子的身影。
  • 你家娃身高達標了麼?這張1至18歲孩子身高對照表,對號入座下
    城市生活的娃們基本上想吃啥就有啥,營養不缺且豐富,可娃的生長發育情況是否符合標準,特別是身高方面一直來都是家長最關心的。因為許多家長害怕娃吃得太多太好,身高卻受到限制,那可是件糟心的事呢。細心點的家長會發現,就算在一個年齡段,一個班級中,娃們的身高差距也是很懸殊的,小編的娃是一位9歲、三年級的男孩,身高差不多140釐米,但是他們班裡高的同學已經有160釐米,但是相對矮一些的僅120多釐米,上下40釐米的差距實在有點讓人看不懂。
  • 「袖珍丈夫」走紅,和妻子帶娃出行,路人注目:娃都是你生的?
    導語:並不是說每個人一出生身體都是非常健康的,而現在一些袖珍人的現象也是越來越多,其實這些袖珍人只是身高長不高而已,也並沒有和正常人不同的地方,我們也應該保持一個平常心去對待,尤其是一家人有了寶寶之後,一起出去旅遊是非常開心的,同時這樣也有助於一家人的溫馨生活過得更好。
  • 1歲寶寶腳趾鑽「蟲子」,寶媽帶娃直奔醫院,婆婆大哭:都怪我!
    媽媽確實是一個家庭中非常辛苦的人,娃出生的時候不只要承受著不少痛苦,本以為娃出生後孕媽就可「卸貨」,變得輕鬆了。可是娃出生後,需要有人帶,作為孩子的媽媽自然是不想缺席孩子的成長。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尤其是一些新手媽媽更加會小心翼翼,怕自己一個疏忽讓娃陷入危險。
  • 是個女人就會帶孩子?2歲娃用行動告訴你,不同人帶的娃真不一樣
    我是一名全職媽媽。自從檢查出懷孕之後,我就因為身體原因,辭職在家養胎。若蘭出生之後,因為兩邊的老人都不方便到城裡幫忙帶孩子,我們也不想讓若蘭成為「留守兒童」,所以我就暫時打消了重返職場的念頭,安心做起了全職媽媽。如今,若蘭已經2歲了,我離開職場也快3年了。
  • 「銀髮飼養員」帶娃迷惑行為圖鑑
    顧名思義,指的就是「老年人帶娃」。顯然,在當下的大都市裡,白天年輕人在外奮鬥養家,老人留守家庭照顧年幼的孫子孫女的組合,早已成為很多家庭的新常態。然而,在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及生活方式等問題上,新手父母與老年人總是存在各種矛盾。不少人打趣,「我希望我媽媽在帶娃的事情上,做個『飼養員』就行,其它都不要插手。」
  • 寶寶吐奶很常見,可出現這4種情況的時候,家長抓緊帶娃上醫院
    帶娃是一件痛並快樂的事一聲啼哭,新手爸媽開始了新的徵程。如果妊娠期是對媽媽的考驗,那寶寶出生之後就是對一個家庭的考驗,沒有一對父母是準備好的,育兒的過程中總是「麻煩」不斷, 孩子的「吃喝拉撒」變成了生活的重中之重。
  • 帶娃去了十幾次,上海迪士尼怎麼玩?攻略都在這!
    帶娃去了十幾次,上海迪士尼怎麼玩?我是七姑,娃3歲,因為身高還沒到1米,免票,加上住在11號線沿線,又買了季卡,雖然有很多項目帶娃不方便玩,但還是前後去了十多次。這篇就寫寫攻略,祝願大家玩得開心。1票價多少?怎麼買?不同類型的票,平時和周末價格不太一樣的,大家可以在官網上查詢價格。
  • 龍鳳胎妹妹長期吃鈣片,哥哥天天喝牛奶,3年後兄妹身高差距大
    兩個寶貝的到來讓家人欣喜不已,曉燕產後也辭掉工作,專心在家帶娃。因為懷了兩個寶寶,營養吸收不如一個寶寶好,所以兩個小傢伙從小就長得比較瘦弱,身高也比同齡人矮一些。曉燕擔心孩子將來長不高,就讓他們喝牛奶補鈣。但妹妹覺得牛奶味道怪,說啥都不肯喝。於是曉燕換了個方法,讓她每天吃鈣片,而哥哥則繼續喝牛奶。
  • 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身材矮小的孩子,抓住猛漲期還有可能躥一躥
    寶寶出生的時候大多數都是50公分,也有49公分的,這都不重要,隨著寶寶慢慢長大,身高體重也慢慢變化,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標準,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成長節點,關注孩子的身高體重,及時發現問題。媽媽抓住猛漲期,孩子成功「翻身」迎迎從小個子矮小,一直是班級中最矮的那個女孩,總是坐在第一排,起初媽媽也沒有在意,一直到孩子13歲的時候,偶然的一次機會聽一個朋友說,孩子的身高其實不只是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有的時候一些外在因素可以刺激孩子長高。
  • 2020年版《0到18歲兒童身高標準表》,你家孩子達標沒?
    比如帶布布去打疫苗時,就聽到一位奶奶說:"我家孫女去年的褲子今年還能穿,這一年就沒長多少啊。"去年穿得正好的褲子,今年還能穿,寶寶確實長得不快。難怪這位奶奶直發愁。 3歲以下的寶寶,身高會以每年6-7cm的速度增長;3歲到青春期是4-5cm每年;而青春期以後,大概就是5.5~6 cm了。